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外国文学论文

《星期六》文本中的深层主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05 共342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运用不可靠叙述解读《星期六》 
【绪论】疏远型和契约型叙述在《星期六》中的体现绪论  
【第一章】疏远型叙述的不可靠性:“时远时近”的叙述者与人物 
【第二章】契约型叙述的不可靠性:曲折的“不可靠” 
【第三章】人物视角:不可靠的人物眼光之疏远式与契约式效果 
【结语/参考文献】 《星期六》文本中的深层主题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通过运用修辞学派的不可靠叙述研究方法,本论文总结了在小说《星期六》文本中存在的两大类不可靠叙述效果:疏远型不可靠性和契约型不可靠性,以及从人物视角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这一视角下产生的独特修辞效果,其中一种效果具有疏远型和契约型的双重特性,即在一个立场上疏远隐含作者的规约,在另一个立场上却契约式地靠近隐含作者。借助不可靠叙述方法对文本的解读,笔者挖掘了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性格特征,并通过人物分析的逐渐深入推导出隐藏在《星期六》小说文本中的一大潜在主题:自由。自由的意义朴实而深刻,其质朴在于它如同空气一般不可或缺,每个人包括主人公都渴望自己拥有表达和行动的自由,希望自己的意志尽可能得到实现。然而人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必须受制于规则,需听命于这个社会运行的法规才能保障相对的自由,贝罗安也需要恪守本分承担责任才能维护其体面的中产阶级形象。文明愈发昌明,人类却愈发渺小,如同小说序言中索尔 贝娄所昭示的,人们纷纷在文明的机械运转中失却个性,也正如贝罗安被透视的个性和处境一样,大多数人执着于自己的“从属”和“重复”的生活,为了融入这现代文明之中不被大众遗弃从而深深埋藏了心底真正的渴望,同时又受困于瞬息万变的世界无法冷静地独立思考。人人都无法摆脱时代和社会,然而又渴求成为独特的拥有自己个性的主体,此时自由则成为一个悖论:愈发健全的制度保障了人类的权利和安全使其获得前所未有的选择和机会,然而人们一面拥抱这个社会去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共同体,另一面却被共同体一点点啮噬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性,每个人都在孜孜不倦地成为别人眼中的、这个社会所希望去成为的人,成为一颗颗推动现代文明进程的螺丝钉。贝罗安无法摆脱人类的共同命运,他隐忍自己的音乐梦想从而囚禁于外科大夫、父亲、中产阶级的身份无从挣脱。如何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在这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中依旧保有自己的个性,保存自由,这是隐藏在主人公贝罗安内心深处最热切也是最困惑之处甚至代表了人类的共同困境,隐含作者通过糅杂在文本中对文学、战争态度、现实主义、和平主义等等的思考或隐或现地向作者的读者传达他的立场:自由不可或缺,然而自由的深刻性不容我们盲从,一定要用审慎的态度对待自由行使自由,倘若为了自由而自由,则将陷入对自由的无尽索取之中而得不到救赎。这一潜藏主题暗含在隐含作者在文中设置的不可靠叙述线索中,需要读者充分调动能动性进行探寻,有助于读者理解文本的深刻性也有利于延展文本意蕴。

  不可靠叙述是一种动态的叙述过程,涉及到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循环互动,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它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现代小说的创作之中,拓宽了文本的主题意义以及增强了阅读的审美效果。不可靠叙述值得学界进行更深一步的关注和研究,以推进国内叙事学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文资料及理论用书:

  [1] [英]伊恩 麦克尤恩:《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潘帕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英]伊恩 麦克尤恩:《床笫之间》。周丽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3] [英]伊恩 麦克尤恩:《水泥花园》。冯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4] [英]伊恩 麦克尤恩:《无辜者》。朱乃长泽,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5] [英]伊恩 麦克尤恩:《黑犬》。郭国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6] [英]伊恩 麦克尤恩:《爱无可忍》。郭国良、郭贤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7] [英]伊恩 麦克尤恩:《阿姆斯特丹》。冯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8] [英]伊恩 麦克尤恩:《赎罪》。郭国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9] [英]伊恩 麦克尤恩:《星期六》。夏欣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10] [英]伊恩 麦克尤恩:《在切瑟尔海滩上》。黄昱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11] 瞿世镜、任一鸣:《当代英国小说史》。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12] 陈晓律主编:《英国研究。第二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3]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14] 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5] [美]J.希利斯 米勒:《解读叙事》。申丹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6]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7] 韩加明、王丽亚、申丹:《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8] 方生。《后结构主义文论》。(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丛书,王岳川主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19] [美]James Phelan & Peter J. Rabinowitz 编写。《当代叙事理论指南》。申丹、马海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0] [美]詹姆斯 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陈永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1] [美]韦恩 C 布思。《修辞的复兴》。穆雷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8.

  [22] [英]伊恩 麦克尤恩:《甜牙》。黄昱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英文资料及理论用书:

  [23] Ryan Roberts,editor.Conversations with Ian McEwan.Mississippi: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2010.

  [24] David Malcolm.Understanding Ian McEwan.Columbia south Carolina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2002.

  中文期刊论文:

  [25] 李菊花。论麦克尤恩《星期六》中的交往思想。《当代外国文学》,2013.

  [26] 王密卿、韩杰。当代西方伊恩 麦克尤恩研究述评。《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

  [27] 胡慧勇。历史与当下危机中的伊恩 麦克尤恩小说。博士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8] 林莉。论《星期六》的空间叙事策略。《当代外国文学》,2013.

  [29] 尚必武。对修辞方法的挑战与整合--‘不可靠叙述’研究的认知方法述评。《国外文学》,2010.

  [30] 沈晓红。伊恩 麦克尤恩主要小说中的伦理困境。博士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31] [美]詹姆斯 费伦等:《威茅斯经验:同故事叙述、不可靠性、伦理与〈人约黄昏时〉》,载马海良译《新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2] 申丹。何为“不可靠叙述”?.《外国文学评论》,2006.

  [33] 申丹。叙事学研究在中国与西方。《外国文学研究》,2005.

  [34] 申丹。叙事学。《外国文学》,2003.

  [35] 谭君强。论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可靠性与不可靠性。《思想战线》。2005.

  [36] 谭君强。“视点”与思想:可靠的叙述者与不可靠的叙述者。《文本研究》。2004.

  [37] 曾洁。论《赎罪》中的不可靠叙事。硕士论文。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38] 张和龙。成长的迷误--评麦克尤恩的长篇小说《水泥花园》。《当代外国文学》。2003.

  [39] 黎轩。麦克尤恩的《时间中的孩子》生态女性主义解读。硕士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2.

  [40] 张洁。叙事手法探析《星期六》中的伦理道德。硕士论文。天津大学,2013.

  [41] 王悦。析麦克尤恩《立体几何》:不可靠叙述的生成与阐释。《外国文学》,2010.

  [42] 王悦。麦克尤恩《水泥花园》中的不可靠叙述。《三峡论坛》,2011.

  [43] 王悦。《陌生人的慰藉》:不可靠的人物方阵及其叙述。《国外文学》,2011.

  [44] 郭先进。视角 空间 伦理:《黑犬》的叙事艺术。《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3.

  [45] [美]詹姆斯 费伦。《疏远型不可靠性-契约型不可靠性及洛丽塔的叙事伦理》。尚必武译,《世界文学评论》。2008.


    致 谢

  本次论文的顺利完成需要十分感谢我的导师:褚蓓娟老师。褚老师在本人研究生涯中,无论从学习还是生活上都给予了诸多帮助。褚老师为人亲和,治学态度认真严谨,善于从经典作品中找寻新意,对于学生思路的扩散及思维的拓展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褚老师虽然身在国外,但仍然通过网络一直关心笔者的学习,对论文提出了有益的指导。另外,还需要感谢王福和老师和王定安老师,两位老师对笔者的开题报告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为之后论文的正式写作明晰了方向,意义非常。此外,左怀建老师和郑玉明老师也是学生十分敬重的师长,两位老师博学多闻、教学相长,学生深受启发。最后,要再次感谢每一位教授过学生的老师们和一起成长的我亲爱的同学,感谢有你们相伴,度过这美好的校园生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