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德育论文

感恩教育论文(精选范文6篇)

来源:未知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21-07-27 共7811字

  我们都经常在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是说帮助他人给自己带来愉悦的心情,但是同时也在说感恩,懂得 感恩的人都是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下面是搜索整理的感恩教育论文6篇,仅供参考。

  感恩教育论文第一篇:浅谈初中生感恩教育的开展

  摘要:感恩是我国民族传统美德,所以我们要从出生就要学会感恩,小到感恩老师感恩自己的父母,大到感恩社会以及国家,无论做任何事我们都要怀有感恩的心。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初中时期的学生接触到了很多负面消息以及负能量的新闻,这也导致当前很多初中生缺乏感恩的意识,不知道感恩,所以,怎么样开展感恩教育,这是很多初中校园所面临的困难,所以,本文以此作为切入点,深入探究了如何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从而为后续进一步促进学生拥有感恩之心,常怀感恩之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学生;感恩教育;开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意识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同时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也越来越注重。在初中阶段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更是关键时期,感恩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在初中时期顺利实施感恩教育是提升我国国民情商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在初中阶段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以此提升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感恩教育实践的重要性

  在初中时期开展感恩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在这个时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我国应试教育的风气直到如今都没有全部消失,但是随着近些年新课改的推进与实施,人们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认识到了只有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仅仅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却缺乏优秀的品德,那么未来很难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在初中阶段开展感恩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加懂事,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这是对学生以后的生活与发展有利无害。[1]

  二、感恩教育现状

  感恩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人类的基本道德准则和素养。感恩是中华传统的人格内涵、文化积淀和内心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来讲,感恩并不是指简单的报答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社会责任、自主意识以及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同时还是我们构建和谐的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环节。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2]基于此,我校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开展了以此摸底抽查,根据实际数据显示敬仰历史人物以及教育家和科学的学生占比为百分之十一,但是敬仰电视明星的学生人数占比却高达百分之八十二,而敬仰自己父母的学生占比仅有百分之七,这样的数据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之中是付出最多的人,可是对自己父母崇拜的人却少之又少。自己都不能对父母充满感恩之心,那对同学与教师以及社会呢?虽然当前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当前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不知道感恩,更不会感恩,这一现象暴露出了道德的滑坡,理念、信念的缺位以及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教育质量与效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感恩氛围,虽然家庭教育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是最为主要的还是社会。我们忽略了学生的道德教育,还有家庭教育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意识的淡化都是影响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因素。在很多学生心中自己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在无形中形成了扭曲的心理。还有的学校只是注重提升学生的成绩,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很多学生为了能够提升升学率,只抓学习,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素质,感恩教育被边缘化甚至是遗忘。

  三、初中生感恩教育的开展策略

  (一)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

  反思当前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主要还是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当前很多初中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所以他们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得到的爱非常单一,这也使他们处于爱的麻木之中。家长对孩子的爱只是一味地给予却从不考虑索取,很多家长的心理就是自己即使吃再多的苦,也不会让孩子吃任何一丁点儿苦,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也使很多学生形成了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不良心理。[3]所以我们要为送给初中阶段学生感受快乐的细胞,也就是感恩的心。让他们能够认识到自从有了生命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沉浸在了恩惠的海洋之中,只有当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将其转变为自己的习惯,这样才会感受到幸福和快乐。要让学生认识到别人对自己的付出是需要我们去回报的。让学生认识到获得并不是一种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在初中阶段我们要教育他们爱自己的父母,感谢为自己付出的人和珍惜别人给予自己的爱,努力回报爱自己的人。同时还要反复告诉他们父母爱自己,自己更要爱父母,如果自己的父母都不爱,那又怎么去爱祖国去爱人民和家乡以及师长呢?

  (二)举行感恩教育活动

  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描述自己的父母以及亲戚是怎么样照顾自己的,或者是教师怎么关心自己的一些日常小事,勾起他们对身边人帮助过自己的回忆,让他们在内心深处充分感受父母以及教师对自己的爱。只有学生感受到了身边人对自己的爱,他们才会形成感恩意识。如果学生意识不到他人对自己的爱,很容易对社会形成敌视,认为自己是被社会以及家人遗弃的人。这样学生也就会形成畸形的性格,严重的更是会犯下一些刑事案件。所以,在初中阶段我们要让他们认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经常讲一讲自己的亲人以及教师或者是不认识的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善举等,这样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感恩的品格。[4]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在班会上讲述自己生病的时候家长是怎么关心照顾自己的。只有学生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爱,他们才能够产生安全感,在这样的安全感中才能体会到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他们才能学会感恩父母,当以后自己长大了才会照顾年迈的父母,而不出现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社会不良现象。

  (三)言传身教进行感恩教育

  家长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更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也使很多学生将自己的父母看作模仿的对象。如果想让他们学会感恩,那么父母必须要以身作则,心中有他人,在乎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尊重他人的权益,关爱他人的需求,建立积极向上的亲情关系。比如,父母之间的恩恩爱爱和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与孩子建立宽容而不纵容,关爱而不溺爱,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让他们了解自己父母为了家庭在外面辛苦工作的状态。当前很多家长为了减少自己孩子的思想负担,即使在家庭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为孩子制造很多幸福假象。即使自己节衣缩食也会为孩子出手大方,有时还会潜意识里与其他家庭进行攀比,这样的方式不但自己受苦,同时还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父母这样的做法不但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同时还会使他们对自己父母的付出变得不闻不问。作为父母不能一味地给予孩子零花钱,而是要为他们提供更多了解父母辛苦工作的机会。比如,可以带孩子去工作的地方待一天,让他们亲身体会父母工作时候的辛苦,让他们记录一下每天的家庭开支,体会生活的不易,让他们认识到钱是要靠自己劳动获得,不是凭空变出来的,要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劳动,只有明白了这些才会知道如何去感激父母,去体贴父母。

  (四)注重联系实际生活,使每位学生“感恩”

  由于很多学生受到社会的不良风气所影响,互相攀比的风气非常严重,主要体现于学生之间对穿着品牌的攀比,或者是谁请吃的零食又好又多等,这样的攀比风气无形中对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多了重重的压力。为了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父母的艰辛与不易,我们在初中时期必须要培养学生感激父母养育之情,同时也要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到。这里我运用以小见大和以点带面的策略提出了感恩作业,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句话对自己的父母表达感恩之情,用小小的举动消除父母一天的疲劳,当家一天为父母分担繁杂的家务。我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做一次,并且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并且我还为学生准备了一份感恩心语录分发给他们,让他们记录自己的感恩情况,表达自己在感恩活动中的感受。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他们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父母的兴趣爱好以及心愿,并记住了他们的生日,学生会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为父母揉肩捶背、洗脚、做饭等。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充分感知父母的伟大与艰辛。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父母的生活,感谢父爱对自己的爱。由此及彼,扩大感恩范围,对身边的人感恩,推动学校文明发展。

  (五)让学生拥有回报社会的感恩之心

  感恩并不仅限于教师以及父母,对社会以及人际关系互助同样在感恩的范畴。感恩的意义也不是限于自己狭窄的圈子,感恩的范围可以无限扩大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大家对社会的募捐或者是我们的希望工程等都是属于大范畴中的感恩。这些感恩是与父母的养育在意义上相同的,这个恩典也一样需要受到恩典的人能够知恩图报反哺社会。比如在我国2008年的时候汶川大地震中,那位对着国旗敬礼的小男孩,那位拥有高大背影的谭千秋教师,他们的感恩之心还有他们的英雄壮举,无不让人为之动容。还有在地震中冒着生命危险冲在最前线的官兵,他们在地震中冒着危险日夜奋战抢险救灾的精神让所有人为之感动,让学生受到了很好的熏陶教育。又如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常怀感恩之心的故事。据说有一天罗斯福家里被盗失去了非常多的东西,他的一个朋友听到之后写信来安慰他,他当时在信中这样回复了他的朋友,亲爱的朋友,非常感谢你的来信安慰,我现在非常好,感谢上帝小偷只是偷去了我的东西,并没有伤害到我,这个小偷只是偷了我的部分东西,并没有全部偷去。最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小偷是他而不是我。对于谁来说家里被偷都是一件不幸的事,但是罗斯福总统却找出了感恩的理由,实在让人感怀。这也就说明我们无论出于任何环境都要具备一颗感恩的心,这样才能使我们感受到强烈的敬业情怀。当前社会中我们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价值。每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他们的事迹不但可以感动人心,同时还会鼓舞激励我们,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的身上看到人性最美的一面,也就是善良。就如在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他在小时候就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但是他懂得知恩必报。他当时在勤工俭学的时候每月工资只有五十元,而他却拿出了四十七元来捐助山东一个将要辍学的小学生,学校为特困生所发的三百元补助,而他拿出了二百元捐给了保护母亲河的活动,当获得了六千元的国家奖学金之后拿出了两千四百元给了系里老师等,最后更是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走进山区当了一名小学教师。也许这不能算多么伟大的选择,但是却可以感人至深。因为他做出这些决定的唯一原因就是感恩,用自己感恩的心去温暖山区里的贫困学生,让贫穷不再是限制他们读书学习的障碍。

  四、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是每个家庭以及学校还有整个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不但要体现在学生的思想中,同时还要落实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感谢教师与父母,更要回报社会。如果我们都能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么世界也就会变得更加和谐友善,人们关系也会变得更加融洽。

  参考文献

  [1]韦秋梅浅谈如何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2016(11).

  [2]王辉,陈虹浅谈在感恩教育下的初中生学力提升策略[J].读写算:教育导刊, 2015(4).

  [3]倪艳亮.让幼儿的生命之花绽放出感恩之情一-浅谈幼儿园实施感 恩教育的必要性和策略[J].文理导航, 2016(6).

  [4]吴建民,滕秀娟浅谈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与感恩教育的现状和策略[J].中国高新区, 2017(16).

  感恩教育论文第二篇:“三全育人”模式下高校受助学生感恩教育路径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获得资助学生的感恩意识现状及家庭困难程度,并针对“三全育人”教育模式下如何加强学生的感恩意识提出建议,认为高校应从创立全方位的育人方式、贯彻落实感恩教育、坚持“三全育人”理念入手加强学生感恩教育。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受助学生;感恩教育;路径思考;

  随着我国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当今高职院校都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国经过多年努力,实现了对大部分贫困学子的资助,坚决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无法上学。但是当大批贫困学子受到资助后,背后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即部分高校对受助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不到位,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对此,《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为高校育人模式指明了工作方向。要想创新当前的高职院校育人模式,就必须牢牢把握“三全育人”理念,形成新时代的育人理念[1]。

  一、高职院校学生受助现状及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受助现状

  目前,我国相继出台了许多帮扶贫困学生的政策制度,保证学生不会因贫困而失去学习的机会,以求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普及。经过各高校多年来对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探索,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由国家助学金、地方政府助学贷款、学校方面的学费减免及补助以及个人捐款等多方组成的助学系统,大幅减轻了贫困生的家庭压力,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调查发现,现今部分高校均为本校的贫困生建立了管理平台,这些平台具有捐款、评议、监控等多种功能,大大提高了贫困生的认定准确率。通过平台,贫困生可以更方便地申领国家助学金及各种生活补贴,而其学生评议的功能也可以很好地保证贫困生得到资助的公平性[2]。

  (二)高职院校学生受助出现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对贫困生的帮扶力度也越来越大,贫困生受助面也越来越广。大批贫困生受到资助后,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部分学生缺乏受助感恩意识,认为国家资助是理所应当,有违资助贫困生实现教育公平的初衷。因此,各高校认真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总结出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感恩教育引导方式,是当今助学工作中的一大重点。

  二、当今受助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一)缺乏对家人的感恩之心

  如今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成才,通过调查发现,当今的大学生主动联系家长时大部分都是为了索要生活费;学生中仍普遍存在着铺张浪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的情况,这些学生在大手大脚花钱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到父母挣钱有多艰难,严重缺乏对父母的感恩意识[3]。

  (二)缺乏对学校资助的感恩之心

  学生从懵懂到成才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学生应对教师心存敬意,目前许多受助的学生认为国家和校方对他们的资助是理所应当的,有的贫困生获得资助后不但不努力学习,反而把精力投入思考何时发放奖学金上;部分学生受到他人资助后不仅不知感恩,甚至羞于提起。此外,每年都有学生不能按时偿还助学贷款、欠缴学费等情况发生,甚至部分学生对学校催还贷款的行为十分不满。

  (三)自卑心理

  部分过于贫困的学生在进入学校后,会因为吃穿用度和周围同学格格不入而出现自卑心理,怨天尤人,埋怨父母无法给自己带来优越的生活,更有甚者会产生仇恨父母、仇恨家乡的心理[4]。

  (四)社会冷漠

  当今大部分受助学生都具备感恩之心,在生活中也会尽可能地回报社会、温暖他人。但是,仍有部分学生会优先考虑自身利益,对他人较为冷漠,在保全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才会帮助他人,这有违“三全育人”理念的教育初衷。

  三、受助学生缺乏感恩教育的原因

  (一)父母缺乏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当代的大学生均为“0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过度溺爱,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出现偏差,孩子遇事只考虑自己,将他人的帮助认为是理所应当,缺失感恩意识。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自控力,加之家长大都忙于工作,缺乏关注,在这种孤独感中,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二)学校感恩教育力度不足

  高职院校通常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办学,学生在校学习完专业课后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实习、就业。因此,学生的学习课程大都与实习、就业等相关,使学生普遍认为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主要就是专业知识和技能。部分高职院校过于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培养,没能响应我国“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长此以往,受助学生自然缺乏感恩意识[5]。

  (三)受助学生的心理障碍

  学生之所以成为受助家庭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家庭贫困,当这些学生离开家庭,走入大学校园,可能会因心理落差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障碍。

  四、新时代“三全育人”教育模式下学生感恩教育切入路径探究

  (一)创立全方位的育人方式

  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受助学生的思想,校方应当在校园中加入感恩教育元素,如在学校的布告栏、食堂的LED屏、校方的自媒体平台等推送感恩教育,宣传一些典型的感恩历史人物,或是从生活中寻找案例,让学生明白普通的人也懂得感恩。学校也可以定期举行感恩主题活动,使学生自主接受感恩教育,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感恩,接触感恩事迹等,感受到帮助他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意识到小小的举动可以真真切切地帮助到他人,将被动感恩转化为主动感恩[6]。

  (二)贯彻落实感恩教育,跟踪引导学生

  学校应定时通过电话、问卷或走访的形式了解受助学生不同时段的需求,建立起对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让受助学生接受感恩教育、具备感恩思想并不是短时间内能达成的目标,因此学校应实行感恩教育常态机制,对受助学生进行跟踪引导,如可以要求学生在受到国家和校方资助的同时也要履行帮助他人的义务。此外可以考虑将感恩教育纳入教学中,定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通过多方努力为受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受助学生具备感恩意识,从而更好地回报国家。

  (三)坚持“三全育人”理念

  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帮扶工作不应仅仅只是资金帮扶,不管是校领导、班主任,还是合作的企业,都应当形成联合育人机制,做到感恩教育为主、资金帮扶为辅的育人方式[7]。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让企业也加入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工作当中,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加全面地实现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引导工作,另一方面校企也可以借此机会将专业知识扎实、懂得感恩的优秀学生吸纳进企业,通过积极培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改变受助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专业能力,也可以通过企业文化、企业活动等等,增强实习学生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获得一批可以为企业做出贡献、懂得感恩的优秀人才[8]。

  五、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受助情况可以看出,部分学生缺乏受助感恩意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物质帮助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精神上的引导。为深入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高职院校不能仅仅将帮扶工作做在表面,应当让受助学生充分意识到“三全育人”的真正内涵,怀着感恩的心回报祖国。同时,高职院校应引导学生牢记时刻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传承我国的传统美德。

  参考文献

  [1]蒋沈晗洋.“三全育人"模式引导下的高校资助工作创新思考[J]改革开放, 2019(22):83-85.

  [2]马晓晨,赵晓珂."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路径探究[J].年与社会, 2020(07):99-100.

  [3]陈思,李本祥新时期高校资助工作“三全育人”切入路径探析[J].巢湖学院学报, 2019,21(01):159-164.

  [4]马悦,李厚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开展的实践思考[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34):250.

  [5]王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吉林教育, 2020(Z3).

  [6]陈耕,石依依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实现路径探索与解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 2019(10):45.

  [7]王俐,王前“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教育评论, 2019(05):60-64.

  [8]曾繁隆,王朋帅.“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探究[J].吉林教育, 2020(Z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