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德育论文

剖析单亲家庭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教育现代化 作者:杨祖恩;邓咏悦;周雪
发布于:2020-02-08 共8000字
家庭德育论文研究热点范文10篇之第三篇:剖析单亲家庭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和社会观念的革新,离婚率日趋上涨,单亲家庭数量占比也在不停攀升。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单亲家庭比起正常家庭更容易忽视孩子身心健康,更容易出现德育的弊端,单亲孩子也更容易表现出心理方面的缺陷。现实生活中,单亲孩子更多出现心理与行为失衡的情况,甚至青少年犯罪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单亲家庭孩子的品德教育出现偏差,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家庭、学校和每个教育者。本文主要以夫妻离异形成的单亲家庭为探讨对象,剖析了单亲家庭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单亲家庭; 离异家庭; 心理疏导; 品德教育; 对策;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奠定基石的重要作用,是子女在成长进程中最重要的教育形式。众所周知。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多样的思想文化冲击着人们的大脑,渗透着人们的心灵、促进着人们新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以物为中心的金钱世界、淡化了亲情,更弱化了婚姻家庭观念。逐渐升高的离婚率,日渐增长的单亲家庭,愈演愈烈的单亲子女德育问题,已经形成一个广泛存在、危害重大的社会问题。单亲家庭孩子的德育教育一向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点和难题,本文从离异型单亲家庭的基本现状入手,就其德育教育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家庭德育
 
  一 单亲家庭子女德育的现状分析
 
  单亲家庭主要是指夫妻二人离异、一方死亡、夫妻分居等原因造成的,由子女和其中一方共同组成的家庭类型。伴随家庭、社会建构多样化的演进,单亲家庭的社会现象早已司空见惯。全部单亲家庭的类型中,特别以离异型单亲家庭数量最大、对子女造成伤害最大。
 
  从古至今就一直存有单亲家庭的形式,欧美国家近现代才在针对婚姻现实境况的调研中提出了单亲家庭定义。七十年代欧美国家的离婚高潮致使许多离异式单亲家庭的涌现。中国夫妻离婚率从1978年起加速增长,离异式单亲家庭比值日趋攀升,引起了单亲家庭子女的身心发展及教育等一连串的问题。
 
  统计局和民政部发布国内婚姻数据,2018年4季度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1010.8万对,结婚率(结婚人数 / 同期总人口数)仅有7.2‰,创2013年以来新低。而4季度全国离婚登记人数为380万对,离婚率连续15年上升,2018年4季度全国离结比(离婚对数/结婚对数)高达38%。[1]
 
  因为单亲家庭起因的特殊性、结构的差异性,导致其家庭子女家庭德育也随之出现特殊性。比如由于单亲结构,就易出现单亲孩子(尤其是低龄儿童)缺少一方家长的关爱和教育,也缺乏完整和谐的家庭成长经历和体验,造成了孩子品德教育方面的缺失与心理成长的问题。家庭中父母离异的原因多种多样、都会给家庭子女的道德教育带来相应的影响。我们根据调查分析,将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德育教育类别主要划分为以下几种:
 
  (一) 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德育教育问题类型
 
  1.爱的缺失补充型
 
  个别的单亲家庭,抚养一方的家长会因为另外一方的缺失或者失职,而希望给予孩子更多爱惜与关怀。这种性格的单亲家长宁愿自己多方操劳,也不愿意委屈孩子。在学习与生活多方面爱护孩子,形成亲密的父子(或母子)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能相对健康的成长,在心理上懂得自尊自爱,在行为上也比别的孩子自立自强。
 
  笔者的一位朋友,其父母在他初中时婚姻离异之后,他跟着母亲生活。但是他的母亲从不会自怨自艾,一直努力工作供养他读书生活。在平时也与他积极交流谈心,带领亲戚们一起陪伴关爱他。虽然他对于父亲的缺失有些伤感,但他从来不怨天尤人,在学习上比班上其他同学更优秀,考试经常获得班级第一;在生活中独立自主,经常会心疼母亲,帮着煮饭分担家务。此类家德教育弥补了另一方爱的缺失,营造了家庭温暖快乐的氛围,这类孩子普遍比较豁达开朗。
 
  2.教育关心缺失型
 
  部分单亲家庭只有一方抚养孩子,既要忙于照顾孩子生活,又要忙于工作挣钱。为了家庭生计,只有花更多精力在工作上赚取家庭的花销,没暇顾及孩子的品德教育;还有的单亲家长发现自己的管教无计可施,便放任孩子不学无术。此类德育现象是当前单亲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广泛存在的一大问题,往往导致孩子因缺乏关爱、教育而善性减弱恶性膨胀。
 
  3.恨爱交加误导型
 
  家庭离异,不管对当事人还是孩子都是痛苦、伤害。家庭离异的原因千千万万,但相当一部分是夫妻感情的减弱,彼此在婚姻中遭受严重的伤害,因此婚姻破裂后一方往往对另一方存在一种怨恨。虽然父母对子女是充满爱的,但由于离婚给自己带来的伤痛是无法忘却的,故而容易把这种伤害、仇恨转移到孩子的教育中来。比如,经常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说另一方(孩子的父、母)的不是之处;因为自己受到伤害把对社会的偏差认识也传播给孩子,使孩子的心灵蒙上阴霾。
 
  4.迁就溺爱教育型
 
  一些单亲家庭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的情感失衡,凡事将就孩子、宠溺孩子,为了让孩子拥有与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的家庭环境而严苛对待自己。此类家长常常对孩子抱有较深的歉疚,会竭力满足孩子物质取向,致使孩子金钱观失衡,养成贪吃懒做等陋习。12岁的初中生小俊(化名)家庭离异,母亲总是十分宠溺他,放纵他的陋行。最后结果是他每天放学回家之后,要么玩手机,要么打电脑游戏,在家中目无尊长;在学校与同学打架斗殴,认为钱财赔偿可以解决一切。
 
  5.错误榜样示范型
 
  父母是孩子的首位老师,更是家庭德育的终身教师。夫妻的离异、家庭的破碎,往往与当事人的道德问题有关。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是榜样示范,由于家长的不良道德行为给予孩子错误的道德教育引导,致使孩子养成不良的道德行为。父母行为的耳濡目染给孩子的成长打下深刻的印记。
 
  综上所述,单亲家庭环境从多方面浸染孩子的品德品行。孩子的心理常常会被家庭破碎的亲情深深损害,从而钝化他的行为塑造。当然,现实情况不排除少数家长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他们更愿意关爱培养孩子,使单亲孩子生长在逆境中反而更加努力学习追求自我。
 
  (二)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行为现状
 
  郭晋芳在《单亲家庭对子女社会化的影响探析--基于太原市的研究》中指出,“很多心理学家研究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特征,认为这些孩子心理上受过创伤,容易形成心理扭曲,产生自卑,敏感,报复社会等心理和行为。”[2]
 
  笔者身边曾有一名同学产生厌学心理提出休学,过早踏入社会自食其力。通过谈心我了解到,该同学在父母分开后被父亲抚养,父亲重新建立家庭且忙于工作,对他疏于管理放任自流。该同学丧失了家庭温暖和学习动力,内心失望无助,在课余生活中结识了一些辍学打工人员,被其说服一起“闯荡江湖”,直至退学后家长还是没有对他负责教育。他深受单亲家庭带来的心理创伤,在认知、性格上都发生了异常的变化,行为上也出现了叛逆无礼。
 
  各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内外在具有的资源不同,因此面对单亲处境的感受及调试也各有差异。通常会呈现出以下四种单亲孩子的心理行为状态:
 
  1.认知上自卑自闭
 
  对于孩子,家庭瓦解好似是“祸从天降”。多数家长单方认为家庭中两人的相关冲突及离异是大人的事,缺少与孩子商量沟通。在这种状况下,孩子的成长会遭受严重的损害,所以他们受到的冲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较小没有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面对家庭破碎的残酷事实,会变得不知所措、郁郁寡欢。
 
  因为亲情的缺乏,他们常常缺少对家庭亲情的准确理解,在这样压抑的心理负担下,自卑问题逐渐加重,致使他们或自甘堕落或独来独往,造成多种多样的人格问题。
 
  2.性格上孤僻内向
 
  子女由于父母的决裂在沉重压抑的环境中长期生活,时常为父母的关系而担心害怕,有的成为某些家庭父母发泄的“受气包”。这样的环境让他们变得性格胆小,沉默寡言,不愿向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别人也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使得同学们对他们见而远之。面对这种情况,单亲孩子并不能从本身找原因,反而认为是同学们孤立他们。
 
  3.心理上敏感多思
 
  在特殊的空间环境下长大,单亲孩子普遍安全感和归属感不足,经常感到消极悲观。由于自我否定,他们常常将学习和生活的挫败归咎于自己的无能,时常处于担心、失望等低沉的情绪,导致自我心理偏差。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更多孤僻独行,也有的多疑敏感、自我保护意识过于强烈,往往会曲解伙伴的善意,此类孩子极易致使紧张的人际关系,遇到小问题就容易爆发情绪。
 
  4.行为上矛盾叛逆
 
  鉴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同龄群”中人缘不好,易受到其他孩子嘲笑和欺负。他们会出现为了受到他人的尊重、显示自我的存在感而在言行上故意显现出特立独行,有时甚至“接下茬”的矛盾心理。
 
  相较平常家庭的孩子,单亲孩子更易发生未成年人性行为、早婚、早孕和离婚等问题;单亲孩子的学业表现平均差于正常家庭的孩子,受老师批评的比例更高,中途辍学的人数也比平常孩子多2倍以上。
 
  单亲家庭孩子的差距与种族、家庭经济情况无关,而是因缺少父或母其中一方的关心,家庭结构不完整,长久看来,极易危及单亲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更有甚者走上犯罪的歧途。
 
  二 单亲家庭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其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3]由于单亲家庭具有特殊的家庭结构,作为第一课堂的家庭并不能发挥好作用。这表现为单亲家庭德育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教育的盲目与强制
 
  1.关心缺失
 
  盲目性首先可以表现为对孩子的不关心。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一方抚养时,家长本身缺乏科学的教育知识难以教育好孩子,甚至疏忽了孩子的教育。自小成长在破碎的家庭环境中,孩子的心理也会发生许多变化。如果家长因为教育的盲目性,而疏忽了引导孩子的心理发展,就会使孩子陷入迷途。比如单亲孩子在进行某些错误行为时,不会认为这些做法是错误的,也不会意识到这么做会危害他人以及社会的利益,乃至发生青少年犯罪事件。正是因为孩子的德育教育被家长忽视,限制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2.溺爱教育
 
  单亲家庭的家长对教育的盲目也可以体现在对孩子无条件溺爱。有些单亲家长因为离异对孩子造成伤害而愧疚,所以就尽可能满足孩子,弥补孩子受到的伤害。殊不知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反而助长孩子贪婪、懒惰的习惯。家长由于离婚,对孩子感到歉疚溺爱,选择用金钱物质的方式补偿孩子。又因为忙于生计对子女疏于管教,形成诸多陋习。
 
  3.家校脱节
 
  在2018年家庭教育调查报告中,参与调查的班主任九成以上表示家校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4]许多家长对教育存在盲目性,认为学校理应管理自己的孩子,就将孩子“丢”在学校,而自己一点儿也不在意孩子在学校的事儿。这样既不助于班主任了解孩子、教育孩子,也不助于家长深入孩子的内心,更谈不上教育好孩子。这样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分隔开,老师与家长没有建立有效联系的情况,不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和品德教育。
 
  4.强制教育
 
  卢梭在《爱弥儿》指出,教育子女应依照自然的顺序、循序渐进,不能有枷锁束缚孩子,阻碍自然本性的发展。[5]相反,如果家长使用强制性教育的错误方式,这样就会导致孩子在重压下造成叛逆、自卑等问题,影响孩子人格健全发展。北大吴谢宇弑母一案就是典型的例子。因为父母分居两地工作,吴谢宇的童年时光基本是由母亲生活陪伴。从所知道的信息来看,他的母亲是一个极度有自尊心、对自己严要求的人,这一位“当上老师后在夏天就从没有穿过裙子”的母亲,将对自己的严要求也不知不觉“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吴谢宇在成长过程中确实也没有辜负母亲的希望,变成了母亲心中期望的样子,成为了大多数人称赞的对象。可是,这样的教育并没有培养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吴谢宇最终选择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以换取真正的自由。家庭教育的强制性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使他们抑制自己内心真正的感情,日积月累,内心的焦躁压抑愈演愈烈,极易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二) 教育的错误示范
 
  因离婚而造成的单亲家庭与其他单亲家庭有明显的差异,差异点在于离异的原因。离异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夫妻双方往往都带着伤害、积怨、仇恨等。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德育重中之重的作用因素。家长的错误示范主要表现为:
 
  1.积怨抱怨。夫妻离婚往往因多种原因而导致感情破裂,而且相互抱怨、甚至仇恨。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离异的夫妻中90%而因爱生恨、相互指责、抱怨。小孩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看到听到的是父母的抱怨指责、甚至打骂,不但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也感受不到爱的温馨,也对儿童、学校和社会产生怨恨的心理。
 
  2.道德失范。因夫妻中的一方道德品行不良而离异者数量比例较大。据调查组发现,在中小学甚至大学里,严重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特别是犯罪青少年人群)一般以离异家庭居多。如果家长有不良道德习惯或者违法乱纪行为,那么这种家庭情况的青少年身心问题会更凸显。尤其体现在孝顺父母方面,父母的错误示范会造成孩子不尊老爱幼的错误行为。
 
  3.孤独无爱。离异家庭中对爱的理解出现偏离和情感缺陷,容易给孩子作出不良示范,影响了孩子对爱的理解,形成错误的品德观念。同时,家长往往没有注意到父母离异对孩子造成的心理问题,认为大人的事情与小孩无关,拒绝与小孩谈及家庭、婚姻之类的事,导致小孩本能地认为社会都是缺失爱的,从而排斥别人的好意,造成孩子的情感观念偏离。除此之外,学校、社会表现出来的对单亲孩子的排斥,让单亲孩子有一种不同于别人的社会孤立感,这也是一种教育的错误示范。
 
  三 单亲家庭德育教育提升的有效性对策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与社风相互关联,共同发展。伴随单亲家庭数量的与日俱增,单亲孩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却很难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应该重视对单亲孩子的德育教育,解决单亲孩子德育教育的问题。根据上文的问题,我们总结了以下三个单亲孩子德育教育的提升对策:
 
  (一) 巩固家庭、守望家风
 
  家庭破裂是单亲孩子德育弊端的根源,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最根本的办法是珍惜缘分、巩固家庭。“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婚姻需要两人彼此包涵、一同经营,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积极营造和美的家庭环境。家的瓦解、父母的割裂,受到最大伤害的不是夫妻而是孩子。
 
  正确的婚姻观的树立,需要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尤其是注重家庭美德的教育)。良好家风于润物无声处濡染人、滋养人。先哲孟子说过:“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千万人家一以贯之继承弘扬优良家风,社会发展才有滔滔不竭的正能量。“不论时代发生多大进步,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只要关注家庭、注重家教、传承家风,每个家庭都能成为国家前进、民族繁荣、社会稳定的一分子。有人说,守望家风,就是守望中华民族精神大河之中的浩荡清流。把好家风融入精神血脉里、体现在具体行为中,就能让更多善心义举在新时代绽放荣光。”[6]
 
  (二) 加强陪伴、增加亲情
 
  美好的家庭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社会风气的转化,单亲家庭的数量与日俱增,单亲孩子遭受家庭的分裂,而缺乏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为了使孩子获得良好的道德教育,双方家长都应尽力给孩子共建一个适合教育的氛围。家庭巩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双方都要无条件地与孩子建立亲子纽带关系,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以抚慰孩子因为离异而出现的心理创伤。建立亲子纽带、推进亲子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单亲家长应时常陪伴孩子,与他们谈心、玩耍,在长期教育中协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孩子迷茫时要及时疏导他们内心的疑惑,并教导孩子分辨是非,促进孩子身心完善发展。
 
  其次,家庭巩固还体现在单亲家庭父母双方要时常一起陪伴孩子,填补孩子因家庭结构不完整而造成的亲情匮乏,最大程度减轻孩子的损害。这就需要父母双方改变自己的观念,加强责任意识,为了孩子的成长付出与牺牲。如双方一起约定时间共同陪伴孩子吃吃饭、散散步,或是共同参加孩子的家长会等学校教育,进而建立家校关联,强化双方与孩子的亲近感,并拉近父母的距离,这样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长。
 
  (三) 内化修养、提高素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长的素养与孩子的德行好坏息息相关。在单亲家庭的特殊教育环境中,提升家长的素养是主要的一点。
 
  1.道德素质
 
  单亲家庭的家长往往会因为离异与生活的压力出现情绪失控,导致其打骂孩子、拿孩子当出气筒的情况。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消极的,不仅在孩子面前树立了暴力的形象,还会影响孩子看待事物的观念,出现与家长同样的状况—寻求暴力解决问题。所以,单亲家庭的家长需重视自我道德品质的提升,这样才能从言行上潜移默化,改善孩子的心理、行为。家长道德素质的提升有赖于长期的文化修养与实践的结合,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在生活中从言行上改善孩子的心理状态,进而提升对孩子的德育教育。
 
  2.文化素质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满含书香气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与优秀的品格。作为孩子的言行示范者与第一位教师,家长首先应注意提升自我文化素质、做好孩子的榜样,在言行中慢慢地影响孩子,营造家庭的书香氛围。其次应多引导孩子阅读经典文学名着,让孩子学习美德、了解世界,在书籍中领悟人生的道理。
 
  3.教育素质
 
  善于学习和教育的家长,自然能教育出优越的孩子。例如为了使孩子袒露心声,如何与孩子适当的沟通疏导,怎样解决孩子的心理矛盾等。如果家长一味地盲目管理孩子,那么孩子的德育教育便会引发缺陷。提升家长教育素质的方法繁多,比如涉猎相关的书籍,研习类似的课程等等。学校也可以多关注单亲家庭,设立家长教育的相关课程,从而改善单亲孩子德育教育状况。只要我们一心为了孩子的良好成长,消除孩子因为单亲造成的不利于健康的影响,他也能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形成优良的习性,完备健全的人格。
 
  提升家长以上素质正是为家风的营造建立了基础,家风的营造对家庭德育教育打下了稳定的基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十分注重家风传承,许多家风以家规、家训传承百年,如《孔子家语》《颜氏家训》等家训传承至今。”[7]家庭建构和现实境况随年月变迁,但家风、家规中所传达的优良品格从古至今未曾变化,并且家风仍对每个人的品行塑造影响重大。在和谐家风氛围下的孩子,会受到家长高雅文化素养的影响,从而形成优越的品格。
 
  (四) 互联互通、家校结合
 
  为了加强单亲家庭孩子的德育教育,家长在家庭方面作出努力的同时也要与学校、社会接洽。在与学校沟通时,家长应重视对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学校也应该给予单亲孩子更多关注,并且与他们的家长信息互通,一起为了孩子的德育教育而努力。此外,学校还可以组建心理教师队伍设立心理咨询室,帮助单亲孩子心理积极向上发展。在与社会接洽时,单亲家长遇到困难应该向社会寻求帮助。同时,社会也应该主动问候单亲家庭,建立帮助单亲孩子的教育机构或是援助单亲家长解决教育难题,并且健全单亲家庭的保障机制。
 
  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其特殊性在社会上普遍是受到偏见的。作为一个发展包容的社会,我们应尽力消除这种一孔之见。首先,通过媒介的正向宣传让大众了解单亲家庭,了解单亲家庭的孩子,尽量消除人们的有色眼光。其次,通过举办单亲家庭孩子交友类活动,促使他们互相交流,找到知己,得到心灵的慰藉并在交友过程中改善他们的性格缺点。社会在进行这些活动时需要与学校接洽、寻求相关信息,学校也要主动搜集单亲孩子的信息,多与社会联合起来共同为单亲孩子的德育发展出力,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帮助他们。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出,单亲孩子的德育教育并不是某一方面做出努力就行的,而是要让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共同作用,才能有效帮助单亲孩子的德育教育。
 
  四 结语
 
  求道德之知是为了指导道德之行。在强调德育树人的今天,单亲家庭的德育教育问题是亟待解决的。本文分析了单亲孩子德育教育的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帮助单亲孩子的德育培养与社会的发展,对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事业进行科学转变,从而找到一个适合当下单亲孩子的德育教育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2018年全国结婚率创6年来新低,离婚率连续15年上升[J].中国经济周刊,2019(06):7.
  [2] 郭晋芳.单亲家庭对子女社会化的影响探析——基于太原市的研究[D].上海:华师范大学,2014:60
  [3] 李永卫.家庭教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EB/OL].黄河新闻网 ,2018-10-12.
  [4] 北京师范大学.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发布[J].教育学报,2018(05):101.
  [5] (法)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6] 欧阳锡龙.好家风,柔且刚[N].人民日报,2019-06-11.
  [7] 赵兵.人民日报红船观澜:立一把“家风戒尺”于心中[N].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09-04.
点击查看>>家庭德育论文(优秀范文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
原文出处:杨祖恩,邓咏悦,周雪.单亲家庭子女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9):243-24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