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德育论文

家庭德育论文(研究热点范文10篇)

来源:学术堂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0-02-08 共6207字
  德育除了在学校进行之外,家庭的德育教育也很重要,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家庭德育论文,来了解一下家庭德育该如何进行,在进行中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进行解决。
 
家庭德育论文研究热点范文10篇之第一篇:德育建设中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性格与品性养成具有极大影响,自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其家庭文化就自始至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儿童接受着家庭氛围的渗透,接受着家庭道德的熏陶,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探讨德育中的家庭教育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德育工作; 家庭教育; 问题; 解决办法;
 
  苏联着名的教育理论家、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Sukhomlinski)曾经把孩子比作一块大理石,大理石要想变为艺术品,必对其进行精雕细琢,同时还需要六位雕塑家,其一家庭,其二学校,其三集体,其四孩子自己,其五书籍,其六偶然性因素。从排名中不难看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德育
 
  1 综述
 
  求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各方面全面成长、全面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德育的实施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及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生心智成熟的关键时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文教化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整个道德教育体系中,整个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家庭的不幸必然导致学生的不幸,家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积极有效地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势在必行,更是培养时代需要的德才兼备之人才的保障。同时,包括家长、教师等在内的德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教育建设问题。
 
  2 德育建设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徳育是立人之根本,要积极有效推进家庭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德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教育的建设问题。如果家庭教育不到位,家长很难为孩子树立好榜样,树立孩子需要、社会需要的范例,孩子自然会受到家长的影响,受到家庭的影响,难以健康成长和发展,在思想品德、道德品行、人生观及世界观等方面出现缺陷,难以实现心理素质的健康、全面发展,也就达不到培养时代需要的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之目标。
 
  3 德育建设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校所开展的德育工作不到位,流于形式,未能达到德育工作的具体要求,同时家庭教育也未能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家庭与学校两方面的轻视德育工作致使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象愈加严重。家庭也较少关注和尊重孩子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一些家长在评价孩子时,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忽视了对孩子价值观和品德的评价。从长远来看,学生很难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父母不再满足于关注子女的衣食住行,而是在精神层面有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但是,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很多家长由于缺乏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总是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出现了种种问题。
 
  3.1 家长“重智轻德”的心态比较普遍
 
  许多父母在谈到培养孩子的才能时,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智力的发展,并不遗余力地投资于孩子的智力培养。当他们谈到家庭教育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关注孩子的学习。当孩子每天放学回家时,父母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你上课认真吗?你在课堂上举手吗?这次考试谁在班上名列前茅?其次,家长对孩子在家的要求大多是阅读、写作业、做课外练习和听英语等一系列学业功课,儿童思想品德的培养很少受到重视。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对孩子学习活动的管理。“努力第一,成绩第一”已成为家长教育的价值取向。对其成功与否的标准判断也较为单一,通过孩子能否进入重点高中和名牌大学来判断家庭教育的成败,已经成为许多家长的教育理念。当一个孩子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时,家长认为这个孩子很优秀,让孩子沉溺于各种各样的放纵中,试图满足他们所有的要求。有些父母知道他们的孩子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却对其问题视而不见、一忍再忍。更为严重的是,孩子认为只有学习和阅读才是正确的事情,其他与自己无关。最终,家庭教育目标的偏离,使许多孩子“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
 
  3.2 家长缺乏合理的教育方式
 
  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一方面,他们采取了太多的物质奖励。在当今社会,大多数父母会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通过物质奖励来鼓励他们的孩子做一些事情。当然,适当使用物质奖励可以提高儿童的积极性,但是过多的物质奖励会使儿童形成对金钱和物质享受的追求,阻碍儿童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暴力教育也存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有时会因为各种原因对孩子施加暴力,比如孩子的错误、考试成绩不理想等。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导致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使他们觉得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是极为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的。暴力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暴力带来的只能是问题的严重化,更是培养出性格孤僻,不善于人际交往的“温床”。
 
  3.3 错误的行为指导
 
  由于不同的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父母的言行有一定的差异。在很多情况下,父母不当的言行会引导孩子的错误行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行为对孩子言语行为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当孩子看到父母的言行举止时,他们会下意识地模仿。父母的错误行为指导,如不遵守交通规则,乱扔垃圾,不尊重长辈,不愿意帮助别人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想法,因此,父母的行为是影响儿童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
 
  4 家庭德育解决办法
 
  4.1 思想上重视家庭德育
 
  家长应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家庭道德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其掌握文化知识、培养专门知识固然重要,但仅仅让孩子接受这些还远远不够,思想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要把孩子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人格的培养结合起来,把孩子放在重要位置。智力的发展是思想道德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家庭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引导智力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如果孩子在道德和人格上存在缺陷,将不利于成长,容易缺乏自信、勇气,自私并缺乏相应的道德品质,很难适应社会。
 
  因此,家长在重视孩子智力发展的同时,要重视家庭道德教育,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与人沟通。国家教育研究部门也要对家庭道德教育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提出相应的教育理论来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家长一定要重视家庭道德教育,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4.2 采用民主开放型的教育方式
 
  家长应采取民主开放的教育方式,包括日常会话教学、平等对待孩子和尊重孩子的意见等,这在培养孩子的自律、稳定和智力等优秀品质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家长不应该过分宠爱孩子,在给孩子爱的同时,也应该教会孩子爱别人,学会付出,从而培养孩子爱集体、爱别人的良好品格。父母应该把自己的权利还给孩子,让他们做一些家务,让孩子明白家庭成员既有享受的权利,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4.3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要使家庭教育在学生德育建设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家长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把握德育的变化和发展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当孩子犯了错误,不应该体罚,应该给他们更合理的解释,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家长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认可与鼓励,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信心,这对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教会孩子认识和发展自己,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知道自己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导他们学会帮助和理解他人,这对孩子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德育工作是保证学生综合素养健全的基本保障,是培养全面发展和完整人格的重中之重。人的发展主要受3个方面的教育因素的影响,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可见,家庭教育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在现代教学中,学生主要表现为自觉性差、自理能力弱等,因此,有必要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方式,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加强对儿童的道德教育。
 
  4.4 优化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在塑造人的思想、观念、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思想道德教育的微观环境是指可以从心理的角度、“隐性”的角度影响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思想道德品质、心智、价值观之形成和发展的环境。父母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环境中,孩子因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善于模仿,所以他们父母的言行很容易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父母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父母的一言一行均对孩子产生着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
 
  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学到的东西足以影响其今后的生活,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家长的素质对家庭教育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
 
  5 结语
 
  整体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学生家庭的相应支持。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自出生之日起便与其紧密相关的生活环境,要想达到教育理论家、实践家的苏霍姆林斯基(Sukhomlinski)所提出的教育目的,促进家庭教育、家庭德育工作势在必行。家庭教育是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努力做家长的坚强后盾。教师应注重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分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家长提供帮助,改善和优化家庭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鹤琴.陈鹤琴论幼儿教育[M].北京: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出版社,1984.
  [2]王宝祥.成功家长[M].西安:中国长安出版社,2004.
  [3]刘守旗.塑造希望:献给小学生家长[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4]关迪.中国家庭教育的现实误区和发展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99-202.
  [5]胡艳文.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素质教育影响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1):107-110.
  [6]范荣.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影响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
  [7]郭公梅.巧妙融合,综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策略[J].新课程(上),2016(12):267.
 
  文献参考:夏柳.德育建设中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11):186-188.
 
家庭德育论文研究热点范文10篇之第二篇:班级德育工作中特殊家庭学生的引导策略
 
  摘要:特殊家庭学生德育教育是保障其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方法 ,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下,针对特殊家庭学生德育教育的引导策略的研究仍是教师的重要课题,且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根据这些研究成果,继续分析在德育教育中针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引导对策。
 
  关键词:班级德育; 特殊家庭学生; 引导策略;
 
  笔者认为,特殊家庭学生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家长其中一方外出务工,造成学生缺乏父爱或母爱,也就是留守儿童,第二类是父母离婚,学生跟着爸爸或妈妈过,也就是单亲学生,第三类是学生的家庭条件很差,经济负担很重,也就是弱势学生,无论是哪一类特殊家庭学生,其道德教育现状均不乐观,需采取科学对策,优化其思想道德品质。
家庭德育
 
  一、特殊家庭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
 
  (一)道德教育成效低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教育观念的落后使得初中教育呈现“重智轻德”的特点,导致教师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工作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大部分的特殊家庭学生由于家庭结构不完整,道德教育不健全,所以难以对其形成正确的道德导向。
 
  (二)网络不良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也早已走入各家各户,特殊家庭学生因为缺乏德育,所以更愿意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安慰,这就很容易受到藏匿于网络中的不良文化(例如色情、暴力文化)的影响。
 
  (三)学校教育问题
 
  特殊家庭学生德育教育缺失,学校应负主要责任,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第一,思想品德课不受重视,课程安排严重不合理,导致德育教育名存实亡,具有鲜明的形式主义色彩;第二,德育教育内容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更不能适应当下特殊家庭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
 
  二、班级德育中特殊家庭学生的引导策略
 
  (一)教师需从自身做起,纠正歪风邪气
 
  纠正大社会的不良风气我们难以做到,但是作为教师,可以从自身做起,教育身边人,纠正歪风邪气。首先,年轻一辈的教师比老教师更懂得现代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思想更加开放,日常生活中,应多给老教师建议,纠正其错误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其次,教师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所以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给学生示范不良的习惯和风气。
 
  (二)把德育教育放在素质教育的前面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针对特殊家庭学生德育教育缺失等严重问题,学校自然要负起责任,积极制定解决方案。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真正认识到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把德育教育摆在正确的教育位置并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同时,德育教育和知识教育关系密切,两者同步提升才能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所以学校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应发挥知识教育的作用,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品格和学习习惯,这有助于道德教育进一步发挥教育作用。
 
  (三)建立健全特殊家庭学生帮扶计划
 
  帮扶计划的种类非常多,本文只简单列举最常见的两种。第一种是开展“教师———特殊家庭学生”一对多帮扶计划,主要形式有家访、组织游戏活动、组织学校竞赛、开展生活运动等,核心要点是通过增加教师和特殊家庭学生的相处时间,方便教师渗透道德教育;第二种是开展“普通学生———特殊家庭学生”多对多帮扶计划,这种帮扶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则收效很大,通过班级中其他的普通学生去关心特殊家庭学生的学习生活,这无疑是通过友谊的力量为其构建了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四)完善课程设置
 
  德育教育课程设置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学校必须增加足量的德育课,至少保证每两天一节,而且在重大节日(例如国庆节、学生节、劳动节)时要组织学生开展“德育照进生活”活动,以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影响特殊家庭学生的道德思维观念。其次,正常课程之外还必须增加课外实践课,让特殊家庭学生挨家挨户串门,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做家务,通过这种方式使特殊家庭学生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幸福和满足,从而使传统道德教育彻底摆脱形式主义教育的阴影。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特殊家庭学生道德教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表面的、特别的教育个例,而是一个困难的、复杂的、普遍存在的教育泛例,特殊家庭学生道德教育的缺失是由学校、家庭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所以在制定对策时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浅见,更多更好的应对特殊家庭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还需要教师继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冬凤.浅析离异家庭学生的班主任德育工作[J].新校园旬刊, 2017(7):26-27.
  [2]汤友浩,彭洪芹.论初中班级中的德育引导困境与对策[J].生活教育, 2017:51.
 
  文献参考:樊娟萍.班级德育工作中特殊家庭学生的引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222-22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