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德育论文

学校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2-15 共753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小学生师德师风构建问题探究
【第一章】师德建设中政府、学校及教师的作用研究绪论
【第二章】中小学师德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三章】政府在师德创建中的作用分析
【第四章】 学校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第五章】教师在师德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结语/参考文献】中小学师德建设影响因素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4 学校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在中小学师德建设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的重任主要不是由政府来承担的,而是由学校来承担的。学校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最主要的场所,也可以说学校是教师学习和生活的最主要的场所,所以,学校理应成为进行师德建设的最主要的阵地,学校在师德建设中要扮演起主要承担者的角色。具体来说,学校在师德建设中所应发挥的作用,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重视程度。

  在调研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并没有认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学校的中心中作是教学,而不是进行师德建设,师德师风都是虚幻的,看不见,也摸不着,如果在这上面浪费了太多时间反而会给教学带来不好的冲击和影响,倒不如多花些精力让教师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来的更加实在,于是有些学校在引进了新的教师之后,就完全忽视了对教师师德的培养,而是督促教师将工作的重心放在教学和学生的成绩上,有的学校甚至让师德建设变成了一纸空文,学校不重视,也就使得教师进行自我师德建设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在调研过程当中,河南省某中学的一位教师说:"学校对师德建设的重视完全不够,学校没有专门针对师德的培训培训,也没有相关工作落实,学校的师德评价也只不过是走走过场,根本没有起到约束教育作用。"所谓孤掌难鸣,其实教学工作与师德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作为保障的话,教师们就不能够用心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那么,教学任务也就不能够顺利进行,更加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因此,要想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学校首先必须从思想意识上要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重视程度,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时候,要主义把师德建设放在首要的位置,学校要时时刻刻把师德建设当作是一项日常工作来对待,不能够有松懈的想法。

  4.2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也是环境的产物,环境的好坏对人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如果在一个积极上进的环境当中,人也就会变得积极上进,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而如果在一个吃喝玩乐的环境中的话,人们就会比吃喝玩乐,相互攀比,不思进取。

  在师德建设中,学校的文化环境氛围很重要,可以说,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高品质师德产生的坚实土壤,如果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作为保障的话,师德建设就只能是局限于教师这个狭小的圈子里,那么所产生的效用也是微乎其微的,教师的良好品行也就难以实现和继续保持。

  而且,如果一所学校拥有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的话,就能够有效的减轻甚至抵御外界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的影响和侵蚀,就能够有效地增强教师在面对歪风邪气时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进而提高教师在进行自我师德建设时的主动性,从他律阶段过渡到自律阶段,从而使外在的道德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更何况,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所影响的不仅仅是某一位教师的师德,而是整座学校的全体教师的师德。

  反过来,良好的师德建设又可以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师德建设重新变成为学校文化环境建设的水之源,木之本,可见师德建设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落脚点,而一所学校如果缺失了师德建设,那么其学校文化建设便是不完整的,就也让学生文化建设沦为了"独角戏".

  可以说,师德建设与学校文化建设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共同推进了学校的健康发展。因此,学校要能够将师德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进行,使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师德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性循环,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高尚师德的培养,高尚的师德又可以反过来促进优良校园文化的形成。加之文化所具有的传承性,优良的校园文化可以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在调研过程当中,晋城市陵川县平城中学李忠林校长就认为:

  "要进行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历史文化传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校如果有好的文化传统,就能够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年轻教师自然就会从前面的榜样教师身上学会很多东西,所以文化传统的作用是无穷的。"4.3 制定出系统的师德培训方案。

  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学校和教育局都有有关于师德建设的方案,但是这些方案往往都过于简单,甚至是流于形式,实用性和操作性不强,更加缺少具体的实施措施。在调研访谈过程当中,在针对"师德建设的建议和对策"这一问题提问的时候,有相当多的受访者都是希望学校能够"开展各种师德教育活动".

  山西省晋城市东关小学的校长在谈到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时说:"在学校进行师德建设,我觉得第一就是要加强学习,定时定期组织教师们学习先进的师德理论,这是一个比较能够促进教师师德的很有效的途径。第二就是要把师德纳入基层评优、评模的重要考核。第三就是多搞一些师德培训活动,比如一些师德方面的演讲,还可以鼓励老师们多写一些关于师德方面的文章。"他在这里提出的师德建设方案是相对比较全面的:一是要加强教师们的学习;二是要完善管理和激励制度;三就是要多开展师德活动。可以说,这三种方式是目前进行师德建设最重要的三种方式,也是目前很多学校所实际采用的方式。加强教师的学习无疑是提升师德素质的一种重要方式,培育有效的管理激励制度也是提升师德建设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和保障,然而与学习和教育相比较,师德培训活动更直接也更感性,作用也更加明显,有时一次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或者实地参观,就可能改变一位教师的工作态度,甚至是人生价值观。

  因此,在中小学师德建设中,制定一个有体系的、有系统的培养师德的方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培训活动,使教师们掌握师德的丰富内涵和师德修养的具体要求,增强教师的认知水平,让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从而使教师们的思想道德境界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学校进行师德建设,所能够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活动方式其实有很多,如师德讲座、学习典型、参观考察、演讲比赛、评优评模、文化营造等等,这就需要学校集思广益,开拓创新,使师德培训活动渗透到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当中,渗透到教师生活的各种领域当中。调研中某小学所开展的两项师德培训活动就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一是开展读书漂流活动,给教师推荐一些阅读书目,涉及文学、社会学、励志等多方面内容;二是让老师观看优秀的电视记录片,如深奥宣传片,这让教师受益很大。

  4.4 完善职前和在职培训的关系。

  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是教师师德形成的两个阶段,可以说职前培养是师德建设的基础,而在职培训是师德建设的关键,在提高学校教师的师德水平时,学校应当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发挥这两者的积极作用,不能够有所偏颇,更不能顾此失彼,学校要通过系统的职前培养让学校教师在入职之前就能够打下良好的师德基础,这让就可以使入职后的师德建设方案发挥更好的作用。而在教师们正式入职之后,学校也不能够有所松懈,要趁热打铁,在新入职老师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巩固。

  在调研中发现,在目前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其实有相当大一部分比例的教师并非师范类院校科班毕业,而这部分教师在学校中并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师培训,虽然通过考试获得了国家所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但是对于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教法的知识掌握并不如经过多年系统培训的师范生掌握的那么扎实,对师德规范的认识也没有师范生那么牢靠。学校尤其要加强对这部分教师的职前培训,使他们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教师所应遵循的师德规范和要求,快速及时地融入到教师的新角色当中去,在他们入职之后也要对其加强培养。

  4.5 发挥学校领导的带头引领作用。

  中央的八项规定中有一条,"让群众做到的,领导自己首先要做到;不让群众干的,领导首先不做。"在一所学校的发展当中,学校领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人物,而在师德的建设当中,校长也同样发挥着关键性的重要作用。学校的各级领导的自身修养和行为在教师面前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能够激励起教师师德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发挥好领导的模范引领作用,师德建设工作才能够扎实顺利地开展。可以说,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高品德的学校领导队伍,是一所学校进行师德建设的成败关键所在。

  "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通过调研,本人对这种说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访谈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受访者(主要是教育局的局长和中小学校长)都谈到了在师德建设中"领导应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大同市山橡学校的校长在谈到影响师德建设的因素时就提出:"进行师德建设首先就要从学校的领导做起,作为学校的领导,要让自己先成为教师们师德学习的模范和标杆,只有领导首先把自己应该干的事情都干好了,将自己作为一个标杆树立在那里,那么再要求自己手下的老师们的时候,老师们才会乐意去做,最起码能够从心理上接受……我认为,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做为保障的话,那么领导说的话再漂亮,师德建设的计划和方法再好,效果都会大打折扣。一个领导如果不能够以身作则,也就失去了对学校的领导力,更失去了领导魅力。"河南省辉县第一初中校长说:"只有校长重视了,教师们的师德才能够提升的快,只有校长落实了,师德建设才不会落空。"河南省辉县第二高中当了二十一年校长的老校长说:"在师德建设中,校长是关键人物,校长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教师,并以身作则。"山西省陵川县平城中学校长也说:"我认为一个学校的领导在师德建设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有些学校因为历史的原因形成了一个很坏的校园风气,我也觉得这个跟领导有很大的关系。"在管理学校、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时候,首先,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加强重视,把师德建设纳入到重要的工作日程中来。要能够做到以身作则,不能搞特殊,也不能搞特权,在推行各种制度,制定各项政策的时候,要发挥好领导的带头引领作用,以身作则,要做到身体力行,不能够说一套做一套,表里不一,要能够以德服人,以德立威,要做到率先垂范,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自己的教师,于无声处发挥学校领导的影响力,从而引导教师以乐观积极的心态践行师德规范的要求。其次,学校领导给教师营造出一个公正公平的工作环境,要能够正确评价和对待每位教师的劳动,杜绝暗箱操作。再次,领导要能够放下架子,主动关心教师的生活,深入实际工作,深入到教学一线中去,与教师们同甘共苦,从而建立其情感契约,从精神上感动和鼓舞教师,形成人心所向的内凝聚力,将学校的全体教师凝固在自己的周围,使教师感受到自己学校主人翁的地位,从而激发教师内心师德建设的积极性。

  北京教育学院德育处主任张红教授认为,目前,许多学校的管理者在管理教师的时候,所采取的管理模式并非以欣赏鼓励为主,反而大多是对教师进行斥责和否定,这样做会引起教师的挫败感,对教师的情感造成一定的伤害,不利于师德建设。领导在进行学校管理的时候,应以人文关怀为主,帮助教师从精神上得到满足,要加强对教师的定期培养,在心灵上给教师以触动。

  要在能力范围内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技能的同时,要关心教师的个人生活,关心教师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要让教师真切地体会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能够在学校的发展过程当中找到归属感,从而能够没有牵挂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这是在师德建设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

  4.6 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

  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中,激励被认为是一种"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激励是指通过激发人的动机从而来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使被激励者向着激励实施者所期望的目标方向前进。如果对一个人实施激励的水平越高,那么他的努力程度也就越强,工作的积极性也就越高,也就能够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满足,反之,如果进行激励的水平比较低,那么工作的努力程度和积极性也就越低,工作效率和获得的满足感也就越低。对于教师而言,提升其师德水平,进行必要的激励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在对教师进行激励的时候,要注意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二者缺一不可。对教师进行物质激励,首先就是从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入手,但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学校在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方面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不大,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主要还是要依靠政府来实现,但是学校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作为,比如对表现优异的教师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借此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的时候,相比起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所起到的作用要更大,毕竟教师所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良心活,相比起其它职业,教师似乎更能够受到感召,也更容易被触动,所以学校可以对教师多多施以精神方面的激励,比如说定期地评选优秀教师,对那些在工作中表现突出以及关心爱护学生的优秀教师予以荣誉表彰,并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加大宣传的力度,从而激发教师内心深处身为教师的荣誉感和幸福感,唤起教师对自身职业的热爱,进而不断实现师德的自我提高和完善。

  4.7 建立起合理的师德考核体系。

  师德考核评价是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师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科学地开展师德评价,建立合理的中小学师德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正如调研中某位从教二十七年的英语老师发出的感叹和困惑:"现在在教师队伍中,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主要还是教师评价的问题,究竟应该怎样评价老师?国家三令五申地规定不能单纯靠成绩和升学率来评判一位老师优秀与否,但是如果不从这个角度看,那么应该从哪一个角度看呢?教师的师德是难以评价的,没有合理的评价指标。"在调研的过程当中,对于师德究竟应该考核,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是师德的量化问题,对此,受访者持有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

  有一部分受访者认为,师德并不是 GDP,是数量评判,师德不是数据,是不能够进行加减的,更是不能进行量化的,他们反对对师德搞 GDP,认为师德只能依靠从无形中去树立,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影响。比如山西省临汾市乡宁一中的副校长来峥嵘就说:"每年的教师考核中,'师德'这一部分都是没有办法进行考核的,主要是因为没有办法进行量化,到了最后所有的人都是'优'."相反,另外一些受访者则认为,制订师德的量化考核标准是可行的,其实量化考核的标准并不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滴水不漏,我们可以先列举出一些主要的、能够进行量化的行为进行量化考核,比如《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中所列举出的那十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就可以做出量化的指标。其实,有些校长或教师认为量化考核起不到什么作用,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该学校还没有找到可行的量化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比如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凤鸣小学的校长在谈到自己学校的教师考核时就说:"语文、数学是主科,其他的课是副科,我们学校所开设的每一门学科,到期末都是要进行测试和考核的,最后评选出优、良、差,而成绩与所任教的老师相对应。别的学校是评模,而我们学校是算模,我们注重品德、社会、音、体、美,并分块进行排队,让语文老师和语文老师排队,数学老师和数学老师排队,综合课的老师和综合课的老师排队,各队占各对的比例,同时注重调动每一名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那些教授体育、音乐、美术等副科的老师也有评优的机会。"师德量化考核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它的实质是管理与师德的关系问题,对师德的量化考核问题,我们应当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不能够一棍子打死。事实上,从"师德一票否决"到"制定详细的师德考核细则",师德考核评价一直都是国家进行教师队伍建设时所关注的重点。客观来说,师德量化考核其实是一种很重要也很有效的师德建设方式,关键是我们要制订什么样的量化标准来考核,以及如何进行量化考核。

  目前,我们的师德考核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说师德量化考核的指标设置的不科学,考核的方法过于单一,评价过于主观,缺乏可操作性,考核的结果失真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继续进行专门的探讨和研究的。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师德考核体系,是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我们应当制定出一套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师德考核的标准,将师德建设与日常的教学管理、纪律管理和生活管理结合起来,使师德考核变成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可以操作把握的东西。对于师德的评价,应该做到尽可能的涵盖广泛,涉及到师德建设的各个方面,力争把教师所做的贡献、做出的成绩以及日常的行为统统都考虑进去,并并做到公正、公开、透明,避免形式化和片面化。

  4.8 积极寻求家长和媒体等社会力量的配合。

  师德建设是社会注意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道德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影响,也相互作用。自从学校代替家庭,成为了专门的教育机构时起,学校就被框在了围墙之内,与社会其它部门缺乏广泛的联系,进而逐渐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自我封闭性。在学校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当中,教师也缺少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因而,在面对个别的社会现象时会导致理解不深,甚至极端情况的发生。因此,在进行师德建设的时候,学校不能够将自己围困在围墙范围内,而是应该敞开大门,广泛听取社会的意见,寻求社会的积极配合,与整个社会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来,尽可能地互动起来。

  在调研过程当中,有部分受访校长也提出了师德建设要'寻求家长的配合'的建议。比如山西省长治市第九中学的一位教师在谈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时,就特别强调了家长的配合,他说:"老师就是一个良心活,特别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山西省大同市铁路一中的校长说:"……进行师德建设,必须要对学生成长的基础--家庭进行干预。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学生在学校表现的所有的毛病,统统都来自于家庭。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启蒙导师,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最主要的干预者和决定者。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家庭。"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龙居中学的校长说:"让教师感受到自身价值,是教师工作的最大动力……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很重要,家长和教师见面所产生的效果非常好。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不能总是口头上说,必须要让他亲身经历,让他切实地感受。"简单地说,"寻求家长的配合"指的是学校通过寻求家长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从而让家长与教师更多更好地沟通,通过直接收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建议,从而提升师德建设的水平,同时也可以让家长们了解教师工作的艰辛和不易,增加双方的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使彼此都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事情、看问题。

  其实寻求家长的配合,就是属于寻求社会配合的问题,而社会配合不仅需要家长的配合,还需要社会大众和媒体的配合,这是一股很大的约束、监督和激励的力量。媒体的舆论导向对师德建设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让有些教师对现在的媒体持有反感态度,甚至感到十分的恐惧,因为有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对教师蓄意抹黑,甚至对教师进行妖魔化,进而给社会造成一种错误的舆论导向,使社会对教师产生了信任危机,这也让老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畏畏缩缩,遇事能避则避,不敢出头。但是媒体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也是师德建设的有效手段之一,媒体能够使优秀教师的先进的事迹和正能量得到快速地传播。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