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德育论文

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的实施原则及结果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6-14 共249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职教师职业素质培育探究 
【引言】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研究引言 
【第一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素质的相关理论研究
【第二章】衡水市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素质状况研究
【3.1】中职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的制定 
【3.2】中职教师职业素质强化方案的实施 
【第四章】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的实施原则及结果分析 
【结语/参考文献】中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的实施原则及结果分析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具有针对性强的、培训过程完整、内容与工作联系紧密的特点,培委会在对计划进行指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受培教师的岗位特点和工作特征,注重培训的整体科学性和效益性。

  一、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的实施原则

  (一)计划内容制定要有灵活性

  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市场导向性。这就决定了中职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中的方案内容应该是多元的。

  第三章对专业技能岗位和管理岗位教师职业素质提升方案的内容,进行举例说明,所述内容却并非全部。培委会在对受培教师的提升内容选择上应本着“因人而异”的开放原则,根据本校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在尊重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提升内容有一定的调整。提升方案中的内容设定具有灵活性,目的在于能够针对不同的受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升达到不同的培养效果。在中职教师职业素质提升体系中,培委会不应当为受培教师安排所有内容的培养,一方面,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全部完成,另一方面,“一刀切”的内容不符合该计划的宗旨。正所谓“全部重点即没有重点”.

  本研究认为在对某一教师进行职业素质提升时,一定不是将所有单元内容全部对教师做要求。培委会应当通过前期的初评对该教师的提升内容进行基本定位,例如该教师应该加强教学教法内容的提升,或应通过师徒“传帮带”的形式向老教师学习教学和管理经验等。然后为教师选择更加切合实际的提升内容。理论上讲,每名受测教师的培养方案都应当是不完全一样的,在提升内容具有共性的基础上,突出适合教师素质提升的“个性方案”.

  (二)重点强化某些薄弱环节

  在一个提升周期内,计划负责人根据受培教师的表现,对于某一薄弱环节可进行重点强化,在不同的提升时段以不同的培养形式多次完成。例如,在对教师业务知识存储量的考核培养,可在计划之初安排一次“与学生同考一张卷”的活动,让教师与学生同场竞技;在中期,邀请企业家或学者就相关专业的学科发展或市场企业需求为教师进行一场生动的讲座。在不同时段通过不同提升形式对教师的业务知识水平和专业内涵认知起到了强化提升的作用。

  (三)循序渐进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达到培养效果,避免整个过程短期突击使计划流于形式,职业素质提升计划应当按照遵照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培养规律循序渐进完成,确保教师在每一个培养单元里面对于的各项内容都能够得到充分锻炼,达到提升效能的最优化。中职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既适用于多名教师在同一时段内的素质提升,也适用于一名教师在入职后不同时段的素质提升。在设计方案时,应遵照“由易到难,由理论到实践,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教师进行任务部署,“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升应当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渐进过程,二者可交叉进行,形成相互补充。计划中的任务可按照时间节点逐一完成,也可根据内容特点,在某一时段内安排多个任务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

  (四)设置学生参与环节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中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才会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在提升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更加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校培委会应当在提升环节引入学生参与的机制。学生不仅要配合教师完成某些单元的任务,而且还可以拥有:(1)监督权:对培委会的培养、考核、测评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工作的严谨性和公正性;(2)评价权:对教师的日常表现和对培委会的工作过程进行评价,将评价内容进行归档。通过全程参与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升计划,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也有利于提高计划的完成质量。

  (五)注重测评环节

  单元测评反映了教师在完成本单元内容时的综合表现情况,是全面量化的结果,每一个单元测评都会影响到周期结束后该教师的总测评。因此,在职业素质提升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培委会一定要抓好每个单元的测评环节,保证培养计划中的每个环节都有量化和每个单元都有记录。

  (六)关注“双师型”教师培训的特殊性

  当今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存发展基础在于建设一支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代职业教育和当代市场需求对“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质拥有更高的要求。培委会在对“双师型”教师职业素质提升方案设计,应与“单师型”教师有所区别。制定内容时,要更加注重教师理论水平、实践技能的双方面提升。因此,提升计划中的内容和动态测评会有所增加,考评结果也应更加严格。以便保证“双师型”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的完成质量。

  职业素质提升计划作为一项探究型操作计划,具有科学的实施步骤和严谨的培训程序。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和地域的差异,不同地方的中等职业学校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各有侧重,对教学和管理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职业素质提升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万能模版”,学校培委会应当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结合内容特点总结培训经验,对制定出的培养计划进行不断修缮,使之更加契合本校教师的发展目标,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质量。

  二、中职学校教师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的实施结果

  由于在实施计划之前受培教师的初始职业素质并不在同一水平线,加之每一名受培教师接受的提升计划具有“量身定做”的特点,同时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教师的理解力、反应力、执行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的实施并不要求达到统一的效果。培委会将每一名受培教师接受培训后的职业素质进行量化,并与初评定位时该教师的职业素质量化结果进行比较,最终得出教师在该周期内接受职业素质提升计划的效果。这一结果一方面显示了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升效果(如知识量的扩大、某一能力的提升、良好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显示了某一方面的职业素质提升效果不明显甚至没有得到提升,作为制定下一周期职业素质提升方案的主要依据。

相关标签:教师德育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