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组织行为学论文

从组织行为视角探究高校去行政化的效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22 共3863字
论文摘要

  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高等院校建设发展的社会环境、内部环境都变得愈加复杂并且在迅速发生变化,高等院校的“行政化”现象和趋势已长期存在,“行政化”带来的弊端和阻碍作用也得到学者和政府决策者的共识,去行政化的研究得以广泛开展并实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戴琳凌,201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新华网,2013)。高校去行政化,已经成为改革的方向并且已经列入改革清单。在上述行政化存在和面临的改革背景下,结合作者高校工作经验,本文从组织行为视角探究高校去行政化的意义。

  一、组织结构分析

  组织结构是组织存在、运作、发挥功能的基本架构,是组织进行部门设置、职能划分、管理运转、目标实现的基本要求。罗宾斯(1997)定义组织结构是“对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组织结构理论认为,组织结构决定了组织的功能,组织功能是结构的表现。只有具有合理的结构,组织的功能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合理的组织结构对整体事业发展、目标实现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高等院校的内部结构伴随着社会发展也不断进行变迁,目前也形成了特有的组织结构形态。按照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International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of All Economic Activities)2002年修订的对经济活动进行的分类,包括17个大类、62个部门、161个组,首次将教育机构划分在M类,形成专门的类别进行分类(袁勤俭,201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将组织机构分为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机关四个大类(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2014),国有公办的高等院校基本属于事业单位一类,在高等院校中占有大多数量。现代组织理论将组织结构划分为直线制、职能制、事业部和矩阵制组织结构,刘健华(2007)等学者认为我国高等院校符合直线型组织结构的特征。

  以上几种高等院校组织机构分类的方式,决定了院校中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式。根据《高等教育法》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公办高等院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且按照国家现有行政级别设置,各院校配置处级到部级等行政级别,院校内部根据组织结构按照职级进行人员配备。行政化的人员配备固然给予高等院校较高的社会认可,也帮助高校人员方便与社会各界的交往,也必然给各高校参与社会分工协作提供平台,但在本质上,行政化与“教授治校”的大学理念产生冲突。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势必消弱教师在主要问题上的话语权和决定权,行政化决策也会影响甚至遏制学术决策。美国学者阿特巴赫(朱骞,2011)指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大学行政管理化、高等教育领域中行政人员数量的增长,高级行政人员的管理权力大大加强,他们控制了预算和学术规划。由于直线型组织结构的设立,高校普遍实行行政阶层化管理,不可否认,直线型的管理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调配组织内各类资源,能够较好的统一工作目标,但与高校与生俱来的学术自由的内涵有相悖之处。

  从组织结构的角度出发,教育行政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大学精神的彰显,也遏制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内涵,去行政化改革是符合现代管理科学规律的正确决定。

  二、组织宏观影响因素分析

  组织宏观影响因素包含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都对组织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周颖洁&张长立(2007)指出“现代组织理论把组织看成一个开放的系统,着重研究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文以现代组织理论为指导,探究与高等教育行政化相关的宏观影响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多元办学主体的存在和发展趋势也日益显现,行政隶属关系仍是高等院校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之一。刘新财(2011)认为,高等教育行政化问题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本质上是由以“政校一体、管办合一”为特征的二元结构管理体制造成的。这种行政隶属关系,对高等院校各方面产生的直接影响比较深刻,各院校的内部常设机构往往按照主管部门的框架对口设置,对口部门设置无疑会便利业务活动的开展,但抹杀了高等院校自主设立机构的灵活性,丢失对院校实际工作需求的考虑,过多关注到对口业务的开展。因而办学活动的开展,自然跟随行政主管机构的工作方式。

  高等教育自建国以来六十余年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但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尚不充分。以市场为主导的发展方式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也在实践中进行了检验,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与总体社会经济发展尚不协调。目前,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财政拨款、科研项目等都由政府各部门统一调配,课程设计、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均由政府部门宏观引导。市场的调配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院校的办学特色和自主能动性也受到限制。另外,传统文化里固有的官本位思想长期存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对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取向、职业规划仍有着一定的影响。

  从组织宏观影响因素分析,高等教育去行政化不仅是教育孤立进行的,是需要广泛的环境因素与之配合,是一项系统繁杂的改革工程。

  三、系统论原理分析

  L.V.贝塔郎菲(杨晓,2008)提出的系统论的思想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整体性、联系性、层次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是所有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论研究方法在教育领域广泛使用,以系统论原理作为基础,高等教育即是一个与发展环境复杂联系着的有机整体。上文中从组织结构、组织宏观影响因素分析了高校去行政化的意义,是和系统论中系统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层次结构性的思想相统一的,下文从系统的动态平衡性和时序性分析去行政化的时代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演变历史,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点的局面。高等教育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稳步发展,到1999年规模的急剧扩张,经历了教育层次、教育规模、教育格局的几次变革,完成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4)统计表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提高到2002年的15%、2007年的23%、2013年的30%,这种现象也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行政化的逐步形成和强化正是随着高等教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入学需求、人才数量、就业岗位、教育保障、科学研究、经济增长等与之相关的各类相关因素同步发展的,并逐步达成了一种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的达成,离不开行政化手段的干预和调节,应该肯定行政化管理的积极作用和效果,行政化的手段有效的保证了教育公平,合理调节教育资源分配,有效引导高等院校的发展方向。任何系统的平衡性都是动态变化的,平衡的格局就面临着不断被打破并重新确立,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正面临改革的需求和平衡性的重新确立。因此,逐步去除行政化干预就成为保障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保持其动态平衡性的迫切要求,也是满足高等教育发展到现阶段时序性要求。

  四、差异化理论分析

  差别化战略是管理界的“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提出,“是将提供的服务差别化,树立起一些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迈克尔·波特认为:“实现差别化战略可以有许多方式:设计名牌形象、技术上的独特、性能特点、顾客服务及其它方面的独特性,最理想的情况是在几个方面都有其差别化特点”(刘亮,2012)。差异管理逐渐成为西方现代管理学中普遍运用的思想,其广泛适用于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等领域,高等教育的行政化管理模式正与差别化理论的思想相悖。

  谢进川(2005)指出,在很多领域,我们一直习惯于“划一”的无差别化做法,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满足于这种做法,而差异化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多元思维,但并非一致性的效果。上文提及的高等教育宏观影响因素、内部结构的趋同,并且接受类似的行政化的政策引导,必然导致在发展定位、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同质化现象。差异化管理倡导在教育行业内的不同类竞争,这种竞争对高等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效用,而高等教育行政化的资源配置在引导一种同类竞争,加剧对同类资源的争抢,从而会形成愈加同质化现象。

  高等教育行政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高等院校内部管理模式的固化,这种固化逐步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工作模式,高校工作人员也无力与固化的文化氛围抗争,逐步从属于行政化的工作模式。差异化理论从微观层面倡导组织内部进行差异化管理,鼓励内部参与者更多的活动空间,进而激发参与者的内生动力。冯兴元(2005)在《通过促进竞争来繁荣高等教育事业》一文中倡导,应该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统一均衡状态,按照需求进行差异化管理。

  五、结语

  高等教育行政化现象,形成并作用于特定的历史阶段,其作用应当辩证分析。在新的发展时期,高等教育进入到新的挑战期和机遇期,以组织行为学的理论进行判断,行政化管理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已不能完全满足高等院校建设发展的需求,应科学的认知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重要意义,借助教育改革的良好契机,推动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戴琳凌.两会热点网眼前瞻七:教育如何推进公平和“去行政化”[Z].新华网,2010.
  [2]冯兴元.通过促进竞争来繁荣高等教育事业[N].北方经济时报,2005-3-4(T00).
  [3]刘健华.我国高校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学术交流,2007(1):185-188.
  [4]刘亮.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原着中文译着[M].华夏出版社,2012.
  [5]刘新财.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理性解读[J].现代教育科学,2011(6):108-11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