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组织行为学论文

如何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8-18 共3136字

  绪 论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中国二次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朝着前方大步迈进,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造假作为资本市场一个历史话题,备受市场和审计人的关注。2014 年,证监会立案调查 43 起,包括"博元投资"、"成城股份"、"北大荒"等上市公司和中磊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已对 16 家公司,5 家中介机构,171 名上市涉案责任人员作出行政处罚,21 人被市场禁入。当然,这只是监部门所监控到的,未被发现的或许远不止这些。造成造假案件频发的原因众多,但是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企业自身--这一问题的内因。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甚至空有其表提供了财务造假的土壤。所以研究如何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就成了重要的话题。

  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众多,但鲜有研究将组织行为学理论和企业内部控制结合在一起。组织是内部控制的对象,内部控制是在组织之内的管理控制活动,从这个角度来看,内部控制理论是以组织行为学理论为基础,同时又丰富了组织行为学理论。而内部控制已经从查错防弊的审计功能转向对企业整体风险控制的框架进行设计。这一目标的转化越来越贴近组织行为学理论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这两种理论的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状态。然而回顾这两种理论的历史沿革可以发现,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滞后于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发展,甚至在某种状态下内部控制理论是被动地接收和响应。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组织行为理论就实现了由个体到组织,由封闭到开放,由单一到多元的变化,而内部控制理论的实质性转变是在九十年代才开始的。

  完成组织目标需要内部控制这一关键的方法,组织行为学为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了实现组织行为学理论对内部控制实践的促进和指导,需要及时地吸收借鉴组织行为学的最新科研方向和研究成果。然而早期的内部控制理论还局限于狭隘的控制目标,没有意识到与组织行为学的关联。组织行为学理论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发展水平较为深入,或许我们能够从组织行为学理论中汲取新的养分。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0.2.1 文献综述。

  (1) 国外内部控制理论。

  在 2002 年美国颁布萨班斯法案后,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视角开始转向内部控制公开披露。国外的文献大体体现了三个研究方向,即存在内控缺陷的组织特点、内控缺陷信息被披露带来的经济后果、减少内部控制缺陷的方法。

  2004 年 Teadway 委员会以全新的 COSO 报告,即《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取代了以前的企业内部控制报告,新报告在原有传统内部控制概念的基础上扩展了对整体框架和内部控制要素的定义,从而实现了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重大突破。

  《萨班斯法案》颁布之后,Ge and MeVay(2005)用实证的方法研究披露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企业的特征,发现其实质性缺陷与公司经营复杂程度相关,而小规模、盈利少、资源投入不足的企业更容易产生缺陷。

  Doyle.Ge(2006)以 320 家上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造成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包括小而年轻、业务流程复杂、财务管理较弱。

  Doyle 等(2007)对企业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他认为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较低的盈余质量,从而影响企业的融资活动。

  Ogneva(2007)认为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会影响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判断。

  较差的内部控制活动降低了财务报告的可信性,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Hoitash(2009)认为,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能够帮助企业建立更好的内部控制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如股权激励制度能够激励经理人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Yazawa K(2011)对日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状态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同样的公司特征,同时还发现强制性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能够改善企业的盈余质量。

  (2) 国内内部控制理论。

  2008 年 5 月 22 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出台了,这部规范深刻影响着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

  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2000)从控制论原理出发,多角度的分析了内部控制,并从 COSO 报告背景、内容和创新点受到启发,提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应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流动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加强和完善。同时应建立一个统一的准则或指南指导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建设。

  阎达五,杨有红(2001)的研究认为,如何保障财务信息真实有效,是内部控制理论的主题。伴随当代公司治理机制的不断改善,内部控制目标也不断地更新和扩展,公司治理结构提供制度环境,内部控制框起到内部监督功能。

  程新生(2004)将委托代理理论和组织行为学理论思想引入内部控制建设。

  他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三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立治理型的内部控制。他认为,加强企业的治理和经营效率,能够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

  而提高治理效率的方法包括建立健全决策、激励、监督机制。

  金彧昉,李若山,徐明磊(2005)对 2004 年新颁布的 COSO 框架进行了解读,发现企业风险管理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内涵、目标和要素的发展。关注企业风险比关注企业细节控制更为重要。

  杨雄胜(2005)将视野扩展到了经济学、管理学、审计学等相关的理论,认为要想获得内部控制的新进展,就需要运用多样的公司治理理论。而经济学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较小,只有把内部控制放到公司治理的大环境中才能获得现实意义。

  张砚,杨雄胜(2007)在当年回顾和展望了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文章认为内部控制应以提高自我引导能力为目标,改变以审计可实现性为目标的理念,关注组织最根本的目标。并且应将前馈和柔性的控制手段融入内部控制活动中。

  杨有红,汪薇(2008)通过描述性统计对 2006 年沪市年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状况分析,发现有些企业并未按强制规定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企业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缺乏动力,外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缺乏标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采取强制性和鼓励性相结合的方法。

  方红星,金玉娜(2011)以 2009 年 A 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内部控制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优秀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降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如果上市公司选择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则可能减少盈余管理。

  0.2.2 文献评价。

  根据对文献的分析发现,国内外学者已经注意到要借鉴多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理论来完善和更新内部控制理论,但把组织行为学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进行细致对比分析,研究二者关系的文献还相对较少。国内外基于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相对不足。内部控制的主体是人,而对人行为深入研究的组织行为学必将有助于内部控制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0.3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同时对内部控制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

  第二部分为组织行为学与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阐述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历程,及其对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影响。

  第三部分是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分析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即对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组织行为学分析。

  第四部分介绍了万福生科公司及其财务造假案件,阐述了万福生科的财务造假手段和造假特点。

  第五部分基于组织行为学理论对万福生科内部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即对万福生科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组织行为学分析。

  第六部分基于组织行为学理论对万福生科内部控制提出建议。

  研究方法包括一下几种:

  (1) 规范研究法:回顾和总结组织行为学和内部控制理论的历史沿革从而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2) 系统分析法:从企业管理角度出发将组织行为学理论和内部控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3) 因素分析法: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对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进行因素分析。

  (4) 案例分析法:运用案例研究,以万福生科为例,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对内部控制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5) 文献研究法:根据对现有的相关文献搜集,然后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整理。通过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分析万福生科公司的内部控制缺失问题。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