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设备管理论文

提高农业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14 共4409字
论文摘要

  农业科研仪器设备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是衡量农业科研单位综合研究能力的重要标志[1],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资源和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质量的重要保障[2-3]。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以及对农业投入的逐年增加,农业科技特别是我国农业科研仪器设备的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据统计,2001~2010 年,新增购置的科研仪器设备原值已经达到 78.71 亿元[4]。我国农业领域的各研究单位在长期的科研活动中购置了很多农业科研仪器设备,但是目前的管理中还存在各种问题,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差距[5],导致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共享率都不高,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并延缓了农业科学研究发展的速度。因此,在当前我国对农业科技投入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加强农业科研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对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农业科研仪器设备发展现状及特点

  随着我国对农业科技的持续投入,新建了一大批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据统计,截至 2010 年,我国 1 058个地市级以上农业科研机构拥有各类农业科技平台2 364 个[4]。与此同时,作为农业科技平台发展支撑的仪器设备也快速发展。农业科研仪器设备趋于精密化、大型化和集成化,种类不断增多,品种更加齐全,技术性能不断提高[2,6]。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截至 2006 年年底,全院拥有科研仪器设备价值总计62 153.6 万元,单价 10 万元以上的仪器总值 26 651.4万元,占 43%。单价 10 万元以上设备 867 台(套),200 万元以上设备 8 台(套)。仪器设备数量众多,并向“高、精、尖”趋势发展,这给科学化管理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带来了挑战。

  2 农业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我国农业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这类工作和生产实践结合紧密,而仪器设备大多摆放在实验室,与科研人员日常工作脱离,因此,许多农业科研单位对仪器设备管理不够重视。仪器设备管理涉及从采购、验收、登记、使用、调剂、维护到报废等诸多环节。长期以来,农业科研单位往往只注重仪器设备的投入,忽视仪器设备的调剂、报损和报废等管理环节;只重视设备的使用,忽视设备的维修、维护。管理方式的落后,导致大量仪器设备长期闲置,故障率偏高的现象比较严重,直接影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发挥,造成科研资源的浪费。虽然近几年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被应用于仪器设备管理,但其前期和设备使用现场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还很落后,不能满足设备管理发展的要求。

  2.2 管理人员少且管理素质不高 目前,大部分农业科研单位的仪器设备都缺乏专职管理人员,除少数大型高端仪器设备由专人管理外,其他仪器设备多是由一人管多台,或者无专人管理,专职的仪器维修人员更少,这与高校情况类似[7]。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越来越高,对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能够简单使用仪器,还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科学管理方法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8]。而目前我国农业科研院所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专业基础和技能较差、管理知识不足,与面临的任务和要求存在差距,导致不能充分发挥仪器设备功效。

  2.3 管理制度缺失或流于形式 在农业科研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中,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和实验室都按相关要求制定了管理制度,但相当多的管理制度只是为了通过验收、评估等各种考核,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操作性;部分单位甚至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仪器设备自购买之后便任由科技人员随意操作,缺乏科学管理;一些单位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仪器设备管理混乱。

  2.4 仪器设备使用不规范、维护不当 不规范使用、不当维护,也是导致农业科研院所仪器设备故障频发的重要原因。仪器设备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规范操作,科研人员在使用之前须经过培训才能操作。但有些农业科研单位因科研任务繁重、人手紧缺,请研究生或者临时工来操作仪器,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对设备的原理、性能不了解,只会一些简单开机操作,无法充分发挥设备的功能;一些单位缺乏专业保养人员,大型仪器缺乏维护,使用寿命缩短。

  2.5 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 大型仪器设备价格昂贵,如何发挥其最佳功效,是当前农业科研院所面临的难题。目前,很多单位的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偏低,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仪器在采购前因缺乏严谨的论证,所购设备不配套或已落后,购买之后科研人员便不愿使用;二是许多大型仪器最初购买只是为了项目申报时的需要,或者只是用来充当单位的“门面”,提高其“科研实力”,完全没考虑到以后实际需求,买回来以后就成了摆设,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9];三是共享开放程度低。许多农业科研单位购置的仪器设备基本上只限制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甚至本单位内部各实验室、课题组之间的仪器设备都难以共享。

  2.6 仪器设备运行维护资金不足 虽然我国仪器设备建设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仪器设备运转维护的投入方面没有跟上步伐[10],这一点农业科研单位的问题更加突出。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分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部分运转资金予以支持外,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和科技平台都缺少维护资金,基本上是以科研经费来维持仪器设备的运转,这又和科研经费的规范使用形成矛盾。因此,许多需要高昂维护费用的仪器设备有时会因为缺少经费而使设备处于停止状态,或设备管理人员以经费为理由拒绝仪器共享,从而导致仪器设备使用率低,不能发挥其应有价值。

  3 提高农业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对策

  3.1 强化管理意识 仪器设备是农业科研工作的物质基础,必须保证这些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因此,农业科研单位要充分认识到科学管理好仪器设备的重要性,提高管理意识,从而实现仪器设备管理的总量完整、结构优化和效益充分。同时还要强化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充分行使各自职责,确保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到货的仪器设备由各采购课题组及设备管理员验收,课题组对设备的各种技术参数进行审核、把关。资产管理员对新购进的仪器设备要及时入账、登记。所有精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技术资料、维护记录、技术开发记录等均由单位或课题组的管理人员归档统一保管,以方便使用人查询参考。

  3.2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培养 为了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11]。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技能培训,使管理者充分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8],并具备仪器设备的专业知识,包括其原理、结构、性能和运用等,掌握科学管理的方法,这是提高仪器使用率的迫切需要,也是仪器管理人员自身发展的需要。此外,也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12],通过建立仪器设备的年度评价与考核制度,用经济杠杆对效益与利益进行合理的调节,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积极性,保证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3.3 建立健全仪器设备使用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和有效运行,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充分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必须建立完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和实验操作规程[2],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查,职责严明,分工明确。特别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保管和使用要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管理办法、有偿服务的收费标准和使用登记制度等。同时也可根据科研单位实际情况,建立“研究所、研究室、课题组”三级一体管理体制。

  3.4 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维修队伍建设 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使用人负责日常的管理和维护。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管理情况,如实反映仪器设备的数量、质量等的变动情况,至少每年核对一次账、卡、物是否相符,当设备使用管理的部门及人员发生变更时,要及时做好记录,并且要求变更部门及人员做好相关的交接手续。同时,要不断提高实验室及各课题组管理人员的日常维护、维修水平,延长仪器设备使用寿命。管理人员在新仪器设备使用前要参加技术培训,学习操作技能及基本的日常维修、维护知识。此外,通过定期开展仪器设备技术讲座,举办科学仪器设备操作,组织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技术培训活动等,使仪器设备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3.5 建立仪器设备的共享机制 一方面,各单位内部各平台之间以及同一平台内部各课题之间要建立共享机制,各个课题可拥有常规仪器设备,但对大型、专用科技平台或仪器设备一定要做到开放共享。另一方面,对部分使用率不足的大型精密仪器可以尝试采取对外开放的管理模式,在设备闲置时对外单位职工适当收费供其使用,所收费用用于仪器的耗损及维修等开支,这样既合理利用资源,又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此外,不同研究机构要建立起有效的科研仪器社会化协作运行机制[13],通过加强不同平台间的仪器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从而解决自身仪器设备不足的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有一些省市以及部分科研院所建立了共享网络平台,如湖南省的大型仪器协作网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等[14]。

  3.6 设立仪器运行专项资金 仪器设备的运转需要一定维护费用,特别是一些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运行成本高,这使一些经费不足的科研单位对大型仪器设备望而却步。因此,农业科研单位应鼓励和引导大型设备的开放共享,建立仪器设备共享专项资金,用于补充仪器设备运行经费的不足[15],充分调动仪器设备占有者与使用者双方的积极性,实现设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仪器设备是农业领域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是国家科技进步基础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学科交叉融合、新学科不断涌现等新的科技发展趋势的必要条件[16]。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研究的不断深入,仪器设备对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加强农业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必须遵循科学实验管理规律和经济规律[17]。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仪器设备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通过建立和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和开放、共享、联合的机制及激励措施,来调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通过不断加强这支队伍的能力建设,来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效率,使其更好地为农业科研服务。

  4 参考文献

  [1] 路 洁,杨晓洁,李振永,等.浅谈科研仪器设备数字共享平台的构建[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5):44-46
  [2] 薛桂玲,张 辉,李 颖.农业科研单位仪器设备管理措施初探[J].现代科学仪器,2008(6):117-119
[3] 刘艳斌.基于网络的大型精密仪器共享系统[J].自动化仪表,2003,24(1):36-39
  [4] 蔡彦虹,刘 平,李仕宝.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的作用与效果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4):18-21
  [5] 杨桂芳,陈正洪.国内外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对比研究[G].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 2008 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266-269
  [6] 陈 洁,张以山,周建南,等.农业科研单位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现状及对策[J].热带农业工程,2010,34(3):59-6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