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苏南苏北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24 共650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江苏省内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探究   
【第一章】江苏经济增长和县域金融发展探究绪论 
【第二章】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 
【第三章】苏南苏北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第四章】江苏省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江苏县域金融协调发展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苏南苏北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3.1 江苏省县域经济和金融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以往文献中对县域经济和县域金融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整理并根据江苏省县域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多方面考虑后进行筛选,选取地区生产总值 GDP、社会固定投资总额 FIX、财政支出 EXP 作为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同时选取金融相关比率 FIR、金融中介效率 SLR、金融机构储蓄结构FSS 作为江苏省县域金融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

  3.1.1 县域经济的现状

  3.1.1.1 地区生产总值 GDP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 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指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①。

  从图3.1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苏北县域还是苏南县域的地区生产总值在研究区间内来都保持着不断上升的趋势,而苏南县域的地区生产总值基本保持高于苏北县域的状态,而苏北地区包括宿迁、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泰州、南通等八个市级行政单位,而苏南地区仅仅包括南京、苏州、镇江、常州、无锡五个市级行政单位,同时在人口和土地面积方面,苏北地区也占有绝对优势,立足于这个大背景下,苏北县域的地区生产总值与苏南县域的地区生产总值差距显而易见。

  3.1.1.2 社会固定投资总额 FIX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表现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以及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国有单位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城镇集体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更新改造投资、股份制经济、联营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以及其他经济类型的固定资产投资,农村集体 5 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和国防、人防基本建设投资①。从下图可以看出,两个县域的发展趋势基本保持一致,都属于稳健中不断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从 2006 年开始,苏北县域体现出明显的超越苏南县域的态势,社会固定投资总额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苏南县域。

  3.1.1.3 财政支出 EXP

  财政支出(public finance expenditure)也称为公共财政支出,即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了向国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支付。财政支出是指一级政府为实现其特定职能而对财政资金进行的再分配,属于财政资金分配的第二个阶段。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只有按照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行政及社会事业计划等来进行统筹和安排,才能为国家完成其各项职能提供财力上的保证②。

  从图 3.3 中可以看出政府对社会经济的支持力度并没有厚此薄彼,不仅没有因为苏南县域较发达而加大投入力度以获得更高回报,也没有因为苏北县域经济欠发达而多予以补贴帮助,当然近几年来,两地在财政支出绝对数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即财政支出在苏北县域稍微高于苏南县域,这也与苏北县域和苏南县域的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明显紧密相关,为了促进省内和谐发展,必须尽快缩小苏南苏北之间的差距。

  3.1.2 县域金融的现状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坚实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而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关键性的重要原因就是资本准备不够充分,资金的缺乏成为抑制县域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瓶颈。没有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持,县域经济不可能取得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这一方面和我国金融管理系统长期以来在资源配置上重城市经济、轻农村经济的思想偏向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当前我国金融运行体系不完善造成的。由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不平衡性,县域金融的发展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为了我国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充分解剖县域金融发展的问题和现状,从而对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并不断予以加强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已经逐渐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系统,即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及交通银行所构成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涵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三大政策性金融机构、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彼此共存的、互相分工协作的框架结构。

  3.1.2.1 金融相关比率 FIR

  金融相关比率(Financial International Ratio-FIR)是全部金融资产的价值和全部实物资产(即国民财富)的价值之比,是衡量金融上层结构相对规模的最广义的指标。

  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相关比率的变动反映的是金融上层结构与经济基础结构之间在规模上的变化关系,它大概可以被视为金融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因为在一定国民产值或国民财富的基础上,如果具备越发达的金融体系,则其金融相关比率也相应越高,进而不难推断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相关比率必然会随之逐步增大,且可依据金融相关比率来衡量金融发展程度。戈德史密斯还认为:“在企业经济中,不同的金融相关比率总是与不同类型的金融结构相关联.”

  由于金融资产价值的统计指标较难搜集,因此,在中国目前的发展现状的大背影下,针对银行聚集了金融市场的大部分金融资产这一明显事实,所以采用全部金融机构的存贷总额来替代金融资产的总价值。在本文的研究分析中,采用字母 D 表示存款额,字母 L 表示贷款额,GDP 表示地区生产总值,则 FIR=(D+L)/GDP.本文共搜集了苏北县域和苏南县域在 1995 年至 2011 年共 17 年的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来进行分析,从图 3.4 可以看出,从 1995 年至 2011 年,江苏省苏北县域和苏南县域金融相关比率基本上呈现出平稳上升的态势,从这 17 年的发展总体趋势来看,苏南县域基本上都处于领先的地位,与苏北县域的差距是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而近两年来苏南苏北之间的差距开始有拉大的趋势。因此缩小苏北县域和苏南县域之间的金融发展差距,促进省内和谐发展变得尤其重要。

  3.1.2.2 金融中介效率 SLR

  金融中介的效率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资本配置效率与储蓄投资的转化效率。资本配置效率对衡量金融市场运行效率有重要的作用,许多经济学家在构建的模型中对金融中介识别风险的信息作用进行了一定的说明,并将其与提升资本生产率相联系,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则表明资本向高收益率的产业流入同时从低收益率的产业中流出。

  而在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储蓄投资的转化效率,而经济发展受资本的形成的有利方面的作用一直都是经济学者们讨论的重中之重.衡量金融中介效率的指标很多,包括人均储蓄存款、存贷比、存贷差、金融市场化率、农业资金配置效率、企业资金配置效率等等,本文采用存款额与贷款额的比值来反映了间接融资的转化效率,对区域的资金转化能力予以反映。仍然用字母 D 表示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而用字母 L 表示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那么金融中介效率 SLR=L / D.即若比值越大,表明存款得到了较好的利用,资源得到了优化的配置,金融发展程度也就高,经济发展也就越快;若比值越小,则表明资源并未得到较好的运用,金融发展速度缓慢,从而抑制着经济的发展。

  从下图可以看出经过多年的发展,苏南县域的金融中介效率由最初的低于苏北县域,转而赶超苏北县域的发展趋势,但从全局而言无论是苏南县域或是苏北县域,金融中介效率都在下降中不断波动,因此如何更有效的运用资金,促进金融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3.1.2.3 金融机构储蓄结构 FSS

  金融机构储蓄结构主要衡量的是居民储蓄在金融机构存款年末余额中所占的比重,如果用 S 表示居民储蓄,D 表示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那么金融机构储蓄结构FSS=S / D,一方面可以衡量金融机构吸引储蓄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间接反映居民储蓄所占份额与 GDP 之间的相互关系,若为正相关,则表明居民储蓄越多越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若为负相关,则表明居民储蓄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而需要加快居民对财富进行再投资而不是简单的对财富进行储蓄。

  从下图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苏北县域还是苏南县域,金融机构存款的年末余额中居民储蓄基本呈现出平稳中带有下降的趋势,这也就表明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的地区,居民储蓄不再是金融机构存款的主要来源,其他形式的存款正处于积极的发展之中。同时,与前几项指标不同的是,金融机构储蓄结构这一指标是苏北县域高于苏南县域,这也从侧面间接体现出在苏北县域这类经济和金融欠发达的地区,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居民的储蓄存款,也就表明其他经济金融形式的发展明显落后于苏南县域,而在苏南县域这类经济和金融都相对发达的地区,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已经不再主要依靠居民的储蓄存款,而是有更多极具发展潜力的多样化经济金融形式的存在,从而造就了苏南县域发展快于苏北县域的局面。

  3.2 苏南苏北县域金融发展差异

  泰尔(Theil,1967)通过运用信息理论而提出了一个可按照加法分解的不平等系数,而该系数可以满足收入零均质性、转移原理和人口规模独立性等特点。因此,泰尔指数的大小则可说明在所考察的区域范围内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差异大小,其取值范围是[0,1],T 值越大,则表明区域发展差异越大;反之,T 值越小,则表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越小[13].假设以字符 Yi来表示第 i 个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 GDP,而字符 Y则为所研究总体的地区生产总值 GDP,同时以 DLi是第 i 个地区的存贷款之和,而DL 为所研究总体的存款和贷款的总额,那么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可列式如下:

  3.2.1 县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泰尔指数测度

  图 3.7 给出了苏南县域和苏北县域的金融发展差异的泰尔指数的变化趋势。从图中可看出:苏北县域的泰尔指数远远高于苏南县域,且波动幅度较大,这就表明苏北地区各县金融发展差异比较大。自 1995 年至今,与苏北县域相比,苏南县域内的泰尔指数较为稳定,一直保持在 0.015 以内;而苏北县域一直则在较大范围内波动,在2007 年达到最低点 0.011998,而 2010 年则达到最高点 0.046145,差异程度呈现出剧烈波动的发展趋势;综上所述,苏南县域内不仅金融相关比率高,金融发展程度高且其差异小,呈现出共同发展的良好趋势,而苏北县域不但金融相关比率低,金融发展程度低且县域内各县市的发展差异程度大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3.2.2 县域金融发展差异的泰尔指数分解

  苏南苏北县域内差异 TW可以由苏南县域和苏北县域内的金融发展差异加权加而得出的,即:

  从图 3.8 中可以看出,从 1995 年到 2002 年来看,县域间差异的泰尔指数很小且没有很明显的波动,这表明:在研究样本的时间跨度范围内江苏省内金融发展的县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形成的影响并不大。不难看出,在此期间虽然区域内差异较大于县域间差异,但县域间差异曲线起伏走势几乎与总差异曲线的走势保持一致的状态。从泰尔指数的分解结果可以发现,苏北和苏南县域间的差异虽然小于其县域内的差异,但县域金融发展总差异系数的变化却主要是由苏北县域和苏南县域两者之间的差异来带动的。但是从 2002 年开始,情况发生变化,苏北苏南县域间的差异数几乎为零,其县域内差异曲线波动几乎与总差异曲线重合且保持稳定状态。而从 2008 年至今,又恢复至 2002 年以前的发展状态,总差异程度由县域间的差异程度主导。从上面分析综合得出,要减小江苏省内县域金融发展的差异,以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立足于目前江苏省内县域金融发展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关键要从缩小县域间的差异着手。

  3.3 江苏省内南北县域金融和经济发展不均衡因素的分析

  3.3.1 地理区位的差异

  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必然应当加快金融的发展,而金融发展既需要依附于一定的经济基础,更需要相应的地理自然条件予以支撑。从金融中心的选址来看,无不体现着地域性对于金融发展的积极影响。江苏省南部处在长江三角洲下游地区,水路交通极为畅通,由古至今都是享誉中外的奢华富裕之地。改革开放以后,苏南地区由于具有毗邻上海、杭州等在国内而言数一数二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地理区位优势,深受这一富饶经济圈的滋养,成为我国经济开拓发展的核心地区,同时造就了苏南地区在对外开放方面都具备着天然禀赋。相较而言,苏北地区被抛在了后面,显然,无论是交通网络构建上还是地理位置方面,苏北地区都远不及苏南地区。该地区西临安徽北部、北靠山东南部,皆是经济本身就欠发达的地区,缺少良好的外部环境,更加没有如同上海这等发达的经济增长圈的辐射,因此也是苏北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一直很难有大幅度的提升的原因之一。

  3.3.2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区域经济是区域金融得以存在与持续发展的前提,区域经济发展程度高低、增长速度快慢、增长效率等都直接对区域金融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图 3.9 可以看出苏南地区的人均 GDP 远高于苏北地区,虽然苏北地区人均 GDP 也在不断提高,但增长速度远慢于苏南地区,简而言之,苏南地区人均财富大大超过苏北地区,因而用于投融资的财富也就富余了,正是因为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之间存在这种显着的地区差异,加上金融资本的流动性和逐利性,也就决定了金融资源更容易流向发达地区,从而使得金融资源流向那些收益更高的地区。相反,快速的金融发展又会对经济的增长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金融的发展。进而说明不平衡的经济发展将会直接导致不平衡的金融发展,与此同时,金融发展的不平衡又会进一步加剧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从 GDP 的地区总量来看,近几年,苏北地区在 2003 年以前都高于苏南地区,这得益于苏北地区本身覆盖地域面积广,人口多,而从 2004 年开始,苏南地区的 GDP 总量以飞快的速度不断增长,其增幅梯度在图 3.10 中十分明显,因此在经济发展方面来看,无论是人均还是总量,苏南地区都远超苏北地区,加之苏北地区本身人口基数大,土地覆盖面积广的客观条件并未给苏北带来优势,更突显出苏北较苏南发展程度的滞后,同时也反映出苏北地区的发展潜力仍旧是极大的。

  3.3.3 金融意识的差异

  金融意识在不同地区的成熟度直接影响着该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金融意识的形成通常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习俗等,不同地区自然会有不同的程度金融意识,而其最终的形成则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过程。具体而言,苏南地区由于较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其市场化进程明显快于苏北地区,相较苏北地区而言,其发展更为成熟一些。也正是由于这种较高的开放程度使生活在苏南地区的居民具备比苏北地区更为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于是相对成熟的现代金融意识也就在这个基础上诞生出来。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影响下,其他区域包括苏北地区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不断涌入苏南地区,从而使苏南地区的人们无论是在金融认知,或是金融创新方面均领先于苏北地区,走在了全省甚至是全国的前端。具体表现在:一、在苏南地区,较频繁的向居民普及促进经济发展的金融意识;二、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也较苏北地区更加丰富多样;三、苏南地区的居民对现代金融体系及相关的金融制度也更加熟悉和了解。

  3.3.4 政府行为政策的差异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江苏省省内主要实施以“梯度推移”为特征的战略措施,即优先支持地理区位和经济条件等各方面发展均较优越的苏南地区,然后逐步向苏北地区进行转移,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发展政策,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体现在:首先是开放政策的先后和程度的差异,江苏省政府将苏南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窗口,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使苏南地区抢占先机。其次是优惠利率政策,在如何优化配置信贷资源的问题上,由于苏南地区本身就拥有较多的重点发展项目,因此这些重点项目更容易获批信贷资金。最后是区域投资政策的差异,在项目审批方面,苏南地区也享有更丰富的优惠政策,同时苏南地区还拥有税收减免、财政投资等倾斜性的金融政策,使当地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迅速建立并日趋走向完善和成熟[1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