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江苏经济增长和县域金融发展探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24 共960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江苏省内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探究   
【第一章】江苏经济增长和县域金融发展探究绪论 
【第二章】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 
【第三章】苏南苏北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第四章】江苏省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江苏县域金融协调发展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也随之出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伴随着一系列诸如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等问题,各地区之间也逐渐呈现出巨大的经济发展差异,范围大到全国,小到省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非均衡发展状态。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县域金融的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又对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起着重大影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发展核心,而县域金融又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所在,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等相关问题的关键[1].

  我国在全国范围内研究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关系的文献已经十分丰富,但目前国内对于县域金融和县域经济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关于县域金融和县域经济在区域内的实证分析等方面发展还不成熟。有鉴于此,本文结合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选择有效的经验研究模型方法,从区域发展的研究角度,选取国内县域金融发展较为典型的江苏省为代表,首先对县域金融区域内的发展趋势和差异进行描述性分析,进而对各地区内影响县域经济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不仅包括直接影响县域金融的有关因子,还包括其他方面的间接相关因子分析,以求做到全面分析,从而对江苏省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分析苏南的优势,了解苏北的劣势,扬长避短,促进和谐发展,进而为全国范围内金融体系和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更有意义的参考。

  选择本课题主要是鉴于当前江苏省县域金融发展就全国范围而言十分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自 2001 年开始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评选中,江苏省县域地区不断发展,始终都保持在全国领先地位,见表 1.1,同时,苏南苏北的差异明显,即代表了发展良好的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数据来源参考《江苏统计年鉴》,此年鉴关于每年江苏省县(市)国民经济、人口、财政、金融的等数据分各县市有详细的记载,数据可靠、客观。

  1.2 文献综述

  1.2.1 概念界定

  县级行政区划属于我国的二级行政单位,上有中央政府和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下有乡或镇政府。作为贴近基层的政府机构,县级政府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是连接城乡的重要通道[2].

  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1 年底,全国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包括市辖区)2853个,而全国范围内的县域总人口数高达 8.85 亿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 65.72%.全国县域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达24.14万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1.04%;而全国县域地区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 1.32 万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 25.07%①。由此可见,县域经济的发展将对社会持续发展、政治和谐安定、农民增收致富以及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等宏伟目标的实现起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为尽量体现论述的严谨性和保持与已有文献叙述的一致性,在这里有必要对本文的相关概念做出以下介绍。

  金融发展:是指各种金融机构(或指金融中介)的设立以及各类金融资产(或指金融工具)的增加。但从研究数据的可获得性出发,本文的所指的金融发展主要限定于正规金融资产的增加,而对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并不作考虑。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两个既紧密联系又彼此相互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一般被界定为产量的增加,即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与人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如果把经济增长看作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那么经济发展相对而言就是一个较复杂的质变过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经济发展不仅仅包含经济的绝对量的增长,还涵盖了国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整个社会经济和制度结构的整体进步,诸如制度变迁、社会公平、收入分配、价值观转变,甚至是文化变革这类更为广泛的内容。而在本文中所指的“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量的增长。

  县域金融与县域经济:因为国内外的行政划分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县域金融与县域经济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文化,就目前而言,对于县域的定义虽然得到了学术界的不断完善,但仍然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定义,总的来说,目前基本上定义县域是一个中间概念,介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起着缓冲桥接的作用,以行政县域界限来划分金融和经济活动,具体包括县域金融与县域经济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协调机制、县域金融需求的具体表现及其满足程度、县域金融体系的建立及其运行效率[3].而本文对县域的界定沿用以上所述形式,即指县级行政区划及其以下的区域。

  1.2.2 区域金融和经济回顾

  由于“县域”这个词语是属于中国所特有的定义,而“县域”又是“区域”的一个子集,国外的文献一般都是针对区域金融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关于区域金融的外国学术研究主要是从宏观货币经济学的层面予以展开的,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美学者的研究重心逐渐向区域金融问题发生转移[4].在关于区域金融发展与区济增长的研究方面,KatherineA.Samolyk(1990,1994)检验了美国各州银行经营状况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在贷款质量较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也高,且各区域间存在明显的发展差异[5].Jayaratne 和 Strahan(1996)针对美国各个州市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出结论:在放松规制后的年份里,美国各州的经济得到了一定幅度的增长,从而验证了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6].Rodriguez-fuentes(1998)研究了区域信贷和区域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相关分析证明得出区域金融的发展差异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7].Sheila C.Dow(1998)通过研究发现: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其本身的发展过程中明显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同时,综合地理空间的相关理论提出了金融机构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区域上的转移和变化的发展态势,从而导致了区域间的金融发展差异的形成[8].Luigi Guiso 和 Luigi Zingales(2002)以一体化的金融市场发展为时代背景,对区域金融差异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运行的问题予以研究,从而得出对企业创办成功的概率受区域金融的差异的重要影响的结论,且这两者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在一个地区的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其区域内的公司成功创办的概率就会越大;反之,一个地区的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越低,其区域内的公司成功创办的概率也随之越低[9].

  国外早期的研究成果注重理论方面的分析研究,随着实证的研究手段不断发展进步,学者们开始借助于相关的分析工具,例如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来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数量化的分析解剖。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中,从区域层面来进行理论分析的比较少,而实证研究的结果往往存在着问题的分析与所选择的指标、数据所跨年份以及进行实证所采用的计量方法存在着密切联系的问题。

  而本文针对以往研究成果,去粗取精,结合相关的理论分析,选取适合我国目前金融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来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

  国内方面,从区域层面来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文献,彼此的研究范围、侧重点比较不一致,有的以省份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而有的则以东中西三大经济发展区域之间的发展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还有的甚至将全国分为八大经济发展地区或十大经济发展地区来展开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虽然各种划分方法不同,但这些研究本质不过是殊途同归,其共同的研究重点往往在于强调突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具体而言,艾洪德、徐明圣、郭凯(2004)将全国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发展地区,首先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确定,然后运用面板数据的检验分析方法得出结论:

  东部地区与全国范围内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反,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则与之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且带有滞后性,因此,在作者看来,根据我国的发展现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针对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来实施促进金融发展的政策,同时还要对金融市场的过度开放采取防范措施①。王景武(2005)在综合整理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贷款总额和地区生产总值 GDP 的比值对金融发展进行衡量,将 1990 年至 2005 年间的数据进行搜集,对我国东中西三个区域之间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而得出结论:认为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互相抑制的关系。袁云峰等(2007)在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后发现:大部分的研究学者在研究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时候都是从资本积累方面出发,而从资本配置效率方面入手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他使用 1978 年至 2004 年间的样本数据展开研究,从省域的角度就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其研究结果表明:省域间的经济增长效率与金融发展效率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差异特征。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以实证分析为主,但从区域层面来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的时候,还是比较多的立足于全国范围内来进行数据的搜集和研究,而较少从省内范围来进行区域性的分析和实证研究。

  1.2.3 县域金融和经济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特别在最近的几年发展过程中,金融业突飞猛进,整个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不断显现,尤其是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加深,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县域金融体系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暴露出一些弊端和不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

  关于县域金融和县域经济的内涵,张智富(2005)认为县域金融是大于农村金融而小于城市金融一个范畴,它以农村金融为主体,但不完全等同于农村金融,县域金融的核心要素包括: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的相互关系及其协调机制、县域金融需求的表现形式及其满足程度、县域金融体系的构成及其运行效率②。曹洪军(2005)将“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的含义进行界定,认为县域金融应该是以行政县域来划分金融活动的集合,是县域内的赤字部门向盈余部门进行信用资源融通的行为及其运行机制的总称。

  关于县域金融和县域经济的相关性,李英俊(2002)分析了内蒙古的县域金融压抑的表现及压抑形成的原因,针对县域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类似内蒙古这样的欠发达地区,金融压抑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有鉴于此,具有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天然优势禀赋的内蒙古由于缺乏金融媒介而使经济发展举步维艰③,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关于促进内蒙古县域金融适度发展与经济最优增长的相关政策措施。李诗源(2005)从理论分析出发,对县域金融的发展涵义进行详细阐述,然后对县域经济发展与县域金融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予以论述,从而得出结论:现阶段金融效率的提高和“供给引导型”的金融发展模式是西部地区县域金融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还提出了关于县域金融与经济进行双向互动研究发展的观点①,从而在这个研究基础上,选取青海省为调研对象,通过对青海省县域经济和县域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同时分别从县域金融、县域经济的制度安排和外部环境等三方面深入剖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从以上三个方面来对西部地区的县域金融发展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即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完善县域金融体系以及创造良好的外部信用政策环境。林晓娟(2009)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视角,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晋江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说,同时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两者关系进行分析,最终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促进晋江金融发展支持经济增长这一实践问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政策建议。肖慧(2010)主要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来对县域经济增长与县域金融资源配置的关系进行探讨,通过实际的样本数据对汉源县的金融资源配置案例进行剖析,同时针对县域金融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但是要达到优化县域金融资源配置以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汉源县要带头为西部贫困县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建设之路还有待不懈努力。郭宝莹、冷欣罕(2010)针对福建省的相关县域经济指标提取了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和经济总量因子这两个因子,分别根据这两个因子来对福建省的县域经济进行合理评价;进而以此为基础对福建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提出县域金融应根据县域范围的特点及各县发展方式的不同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郑艳娜(2010)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对山东省东中西各部的县域金融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对山东省县域金融与县域经济的予以实证分析,在对样本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关的回归模型,从而针对如何加快县域金融发展提出相关的构思和决策,综合考虑山东省县域发展的现实情况,分别从经济发展态势、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设施等三个方面为促进山东省的县域金融发展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张华泉,孙超英,陶彦君(2011)的研究表明县域金融与县域经济作为县域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在开放的条件下,二者的发展具有耦合性,同时借助这两个系统的作用机制及系统耦合原理分析发现:四川省的县域金融和县域经济发展这两个系统的耦合性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进而提出了如何促进这两个系统良性耦合发展的对策建议。华德志,查章林,陈磊,宣飞(2011)对我国县域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如何加强县域金融改革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2.4 江苏省县域金融和经济回顾

  刘志友(2008)首先回顾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和金融和谐发展的精辟论述,然后以江苏省为背景,通过对江苏省的县域经济与金融发展的现实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江苏省县域金融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戴国海、谢问兰(2011)认为江苏省的县域金融市场结构在总体上处于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竞争状态,一方面,就不同业务来看,存款市场的竞争程度高于贷款市场的竞争程度,且利息收入过度集中在少数几家银行上;而另一方面,就不同地区来看,近两年来,苏南县域的金融市场竞争程度比较适度,苏中县域和苏北县域的金融市场竞争程度虽然有一定幅度的增强,但总体而言依然呈现过度集中的态势。陆岷峰、张惠(2011)以区域金融竞争为理论基础,对县域金融竞争力的基本内涵与外延进行深入探讨,对县域金融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进行缜密的构建和评价,通过对所选取的包括连云港等四个典型县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比较县与县之间的金融竞争力差距,从而提出发展的导向型意见和建议,也试图为全国县域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雷智凯(2011)就农业银行如何深化金融支持江苏沿江县域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陈鹏飞(2011)则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呈现出迅速扩大的趋势,与此同时,不同的经济发展区域之间的金融发展程度也就随之产生了不同的差异①。其分析以江苏省内的苏北、苏中和苏南三大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包括金融相关比率、人均保费等在内的各项金融指标,同时运用泰尔指数分析了江苏省各区域内以及各区域间的金融发展差异,并深入剖析引起此种差异的原因,同时就如何实现区域间的金融协调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刘荣茂,刘永(2011)认为农业经济弱质与效益低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的支农行为不断弱化,已经成为抑制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的关键问题所在,然后采用扬州县域的相关样本调研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解剖支农行为和市场竞争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绩效有何影响予以研究,结果显示:(1)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农村信用社提高自身的经营绩效;(2)影响经营绩效较为显着的因素是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存贷款规模和资产规模;(3)对农信社经营绩效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有两个:一个是“三农”贷款在支农行为中所占的比重,另一个就是农户贷款结构;(4)从长期看来,支农行为和市场竞争对农信社的经营绩效影响比较明显,但就短期而言,影响比较不显着②。

  1.2.5 文献评述

  通过回顾整理以往的国内外文献,本文发现:国内外学者在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相关性的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且在一些比较重要的研究方面上也取得了较一致的结论。但是,由于“县”这个概念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因此对于县域经济和县域金融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属于中国的特色,而就目前的研究文献成果看来,国内学者针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多注重在全国范围内分三大区域或四大区域间或更多的细分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的划分角度来对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来进行研究,或者是从全省范围内的角度,或者直接针对某个具体的县级行政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研究,而较少的对某个具有代表性的省份内的区域进行划分,进而将各区域的县级行政单位各年份各选取指标的实际数据形成的面板数据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研究,本文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期望通过对这个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来弥补前人研究后留下的一些不足,从而使我国在这个领域的实证研究更加丰富和完善。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阐述整理,本文决定从县域金融和经济发展在区域内的不平衡发展角度进行实证研究,同时选取代表性强的江苏省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并对省份以长江为界进行南北划分进行对比研究,从而为欠发达地区--苏北县域的金融和经济发展改革提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进而为全国范围内的县域金融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参考。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县域经济是否有活力,是江苏省的经济能否蓬勃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如何促进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县域金融的县域经济的互动双赢意义重大。本文以江苏省县域金融和经济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苏南县域和苏北县域内金融与经济的发展关系,为两个地区相互学习帮助予以借鉴,进一步促进全国范围内的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本文首先立足于江苏省内分苏南县域和苏北县域两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现状描述和对比出发,在对理论进行总结分析以及以往文献进行逻辑梳理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方法并对苏南县域和苏北县域分别进行回归模型的估计,同时将得出的实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二者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

  然后在明确二者之间存在某种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总结江苏省内之所以存在地区差异的原因,总结县域金融发展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推动苏北县域金融的快速发展而提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改革政策和建议,从而促进整个江苏省县域地区内的协调经济发展。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选题背景及目的、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及框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创新和未深入之处。其中文献综述部分,为详细描述和分析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主要包括相关概念界定、区域金融和经济回顾,包括国内外研究成果、县域金融和经济回顾、江苏省县域金融和经济发展回顾以及对所阅读参考文献的评述。

  第二部分对文章的理论基础进行一定的描述,即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进行一定的阐述。

  第三部分从总体着手,对苏北县域和苏南县域的县域经济和县域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数理化的比较分析,并运用泰尔指数对江苏省内苏南县域和苏北县域的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差异性分析,并对造成这种不均衡差异发展状况的原因进行评价和分析。

  第四部分对江苏省县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划分为苏南县域和苏北县域两个部分,分别进行实证,包括以下因素:县域内地区生产总值 GDP、全社会固定投资额 FIX、财政支出 EXP、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金融相关比率 FIR、金融中介效率 SLR、金融储蓄结构 FSS,等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主要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对数据进行平稳性行分析,进而得出本文实证研究的结论。

  第五部分则是针对上述研究结果对实践做出指导,根据苏南县域具体在哪些方面优于苏北县域,苏北地区应该如何改善自身的发展,从而促进省内和谐发展,进而推动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和谐发展。

  最后结语部分对全文的研究分析进行总结。本文的逻辑思路及研究框架见图 1.1.

  1.4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1、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归纳等分析方法对目前理论界的研究程度及金融和经济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

  2、采用归纳分析方法和定量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江苏省县域金融和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对其二者之间的差异关系进行分析描述。

  3、采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苏南县域和苏北县域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4、采用理论分析法对改善江苏省内地区间的县域金融不均衡发展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指导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和经济发展,从而达到促进整个区域内的协调发展的目的。

  1.5 研究创新及未深入之处

  1.5.1 研究视角

  目前国内对县域金融的研究还不全面,各方面发展还不够成熟,而且比较注重宏观层面的分析,同时在县域的基础上对县域内的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比较更是罕见,因此,本文从这个方向出发,改变以往我国多数学者在研究金融和经济问题上通常立足于宏观经济总量的整体进行各类研究分析,转向县域地区,对其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加深对县域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为县域金融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1.5.2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以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为主,首先选取在县域金融发展方面极具代表性的江苏省的县域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苏南县域和苏北县域,然后对两者的发展状况存在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对江苏省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进而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二者的互动关系及程度进行更为直接的实证分析研究,挖掘苏南县域各方面发展迅速的原因,诊断出苏北县域发展落后的病症所在,取长补短,去粗取精,突破现有研究以理论和定性分析为主的固定模式,给出促进江苏省内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改革建议,从而为全国范围内的县域经济和县域金融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照。

  1.5.3 样本选取

  本文以长江为界将江苏省分为苏南地区和苏北地区,其中苏南地区包括南京市、镇江市、无锡市、常州市以及苏州市;苏北地区则包括宿迁市、徐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泰州市以及南通市,由于本文只是对县域地区进行研究,因此将各市下辖的县级以下(包括县级)地区的数据进行整合,同时选取 1995 年至2011 年的面板数据,因此苏北地区 35 个县级地区 17 年,即 595 个样本,苏南地区14 个县级地区 17 年,即 238 个样本。

  1.5.4 未深入之处

  鉴于以上的综合整理和研究分析,仍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希望有条件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一方面,作者将在此基础上分别选取苏北县域和苏南县域的某个或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县级行政单位进行实地的深入调研,获得更丰富的第一手微观数据样本,对县域地区的发展状况进行更深入和贴切的案例分析研究,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对调研地区的金融机构进行分析数据的获得和研究,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其金融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之路。

  另一方面,关于江苏省内最新的区域划分方法是苏北、苏中和苏南三大区域,这种划分方法的好处在于各区域内无论人口还是面积等客观因素都较为平均,为学术研究自然消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因此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从三大区域着手,进行三个区域的实证对比,更进一步对江苏省内的差异发展予以研究分析。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