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3-24 共440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江苏省内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探究   
【第一章】江苏经济增长和县域金融发展探究绪论 
【第二章】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 
【第三章】苏南苏北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第四章】江苏省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江苏县域金融协调发展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理论基础--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

  在传统的金融发展理论中,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这两者之间往往保持着一种彼此平行发展,没有相交点的发展状态。虽然在学术界内依旧未能完全肯定这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有个观点依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即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相应的实证研究分析也证明了经济和金融之间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而言,该理论还可得出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区域金融的发展决定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又是区域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区域经济状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涵盖了区域金融的发展过程,而不同的区域经济状况又可以为区域金融的发展提供与之相适应的不同成长空间和条件;反过来,区域金融体系的良好运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长期的积极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区域本身具有联合性和开放性的固有特点,也就决定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区域金融会表现出与理论分析不一致的一面,从而引起了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之间的复杂关系。具体表现为:第一,区域经济的动态运行对区域金融的巨大差异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第二,区域之间的资金流动是一种常规的态势,大量区域外部的资金流入往往促使该区域形成一种新的金融发展格局,即以外来资金为主导,以内部资金为辅助,从而加剧区域金融发展的复杂性;第三,由于在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互累积的效应,从而也促使二者之间体现出的多重均衡和波动性有一定的合理性。

  总的说来,一个健全高效的金融体系有利于促进储蓄的不断积累,同时合理有效的配置稀缺资金,进而使区域经济结构及其发展得到优化升级;反言之,一个不完善且效率低下的金融体系必定会严重制约区域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而这种不良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又会反过来抑制金融体系的进步,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亚健康状态。

  2.1 区域经济增长决定区域金融发展

  区域的经济运行对区域的金融运行起决定作用。区域金融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的规模会随区域经济的运行规模逐渐扩大而不断扩大,进而对整个区域金融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区域经济的运行效率对区域金融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就目前而言,我国国民经济还处于稳中求进的发展状况,如果各区域的经济运行效率得到显着提升,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区域金融的交易者,即金融供给者和需求者的交易地位得以明显提升,融资者和投资者的交易需求也会随之获得不同程度的增加。与此同时,影响区域金融的运行效率的因素还包括区域经济结构。一方面,区域经济结构会引起金融资源的需求结构的改变,从而使其融资结构得以变革,最终提升区域金融的运行效率。而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又会使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随之得到升级,并由此而使得金融资源的供给结构也得以变革,进而对区域金融的运行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还存在一个所谓的“门槛效应”,即体现在区域经济增长对区域金融发展的影响方面。当区域经济的发展尚处于萌芽发展的阶段时,国民的人均储蓄还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因此,个体或企业普遍的不愿意或根本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去承担金融活动的交易成本和参与成本,又或者即使有能力承担,也由于成交量过小而导致的单位交易成本过高这一原因使他们望而却步,因而没有足够的动力去认识和了解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也就更谈不上进行相关的金融活动。只有当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的发展程度以后,当一部分企业和个人由于其财富达到了这个所谓的“门槛”临界值时,这些群体才会逐渐接受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这些新鲜事物,并逐步涉足金融活动。而伴随着这类企业和个人群体的不断增多,金融交易变得越来越频繁,随之而来的利好消息就是单位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从而得到的结果便是金融市场蓬勃发展起来。当经济发展逐渐成熟并达到相当发达的水平时,市场上的所有交易者都有资格且有能力参与金融市场,进行金融活动,从金融服务中满足对利益的追求。此时的金融发展水平将会显着的提高。最后,最初简单低级的金融体系会随着经济增长以及人均财富的积累演变为复杂高级的金融体系[10].

  2.2 区域金融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2.1 有利于区域资本的形成

  众所周知,金融对促进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金融的一个关键功能在于促使资本的合理快速形成,而形成的资本又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内在动力。

  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受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即储蓄率与储蓄投资转化率。而在整个区域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以上两个因素又会受到多种其他因子的影响,例如金融资产的多样化程度、实际利率的水平等等。储蓄率和储蓄投资转化率越高,储蓄的规模和资本产出效率也随之得以提升,从而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持续提供所需要的资本供给,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有效快速增长。随着区域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市场提供的金融工具就越齐全,伴随而来的金融服务也更加周全,人们的金融需求便会不断提高,接踵而至的便是人们开始将闲置资金投向利润更丰厚的生产性用途中去,进而提高储蓄率,达到加速资本形成的目的。此外,功能齐全的金融体系使得交易成本和信息费用大大缩减,从而直接影响长期决策、储蓄率的水平以及技术的发展创新,使储蓄投资转化率得以提高,进而推动经济健康有效的发展。

  2.2.2 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区域金融主要通过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实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从而使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得以提升,进而使促进经济的增长的终级目标得以实现。这种调整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发展区域金融为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有利条件。企业运用资产证券化的方法来达到所有权不作改变的目的,再运用使用权转让的方法,把企业的高质量资源投向利润率更高的地方去,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发展区域金融可以保障调整产业结构所必备的资金。企业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必然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企业为筹集这些资金又往往采用股票和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工具,再将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新兴产业中去。第三,发展区域金融可以为产业结构的存量开拓更宽广的调整范围。由于增量资金的投入受资金来源的多少的直接影响,因此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存量的一种较有效的办法就是把现有资源散布在不同产业当中。

  2.2.3 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分工与合作

  区域分工是指劳动力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即指在一国范围内的各区域在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或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实行区域的专业性生产,并通过区域之间的贸易合作来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对本区域不能生产或不适合生产的产品需求得以满足。相关的区域金融部门通过对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信贷政策,同时运用引进外资等方式,促进各个区域产生出自身的优势主导产业并不断予以发展,进而促成区域分工的实现。区域经济合作是建立在统一、开放的金融体系基础之上的,可以对政府行为引起的金融干预起到一定效果的抵抗作用,从而提高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行性。随着区域性资本市场的逐渐形成,不断促进着区域内的主导产业的发展,从而不断加深区域间的分工细化,进而实现区域内的经济合作。

  2.2.4 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

  无论是优化产业结构、更新生产要素,或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等,无不体现出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而技术创新的转化关键在于技术研发所得到的金融支持。金融对技术创新的作用主要通过改变技术创新率来得以实现,对成功开发新产品并投入生产的可能性最高的企业予以考核,如果合格便提供资金支持,以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进而推动整个经济增长的发展进程。发展金融一方面是为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各个产业提供足够的资金储备,同时也为社会大众科普先进的科技成果贡献力量,通过舆论宣传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成果向先进生产力转化的速度,从而推进整个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2.3 县域金融和县域经济的辩证关系

  在县域经济和县域金融的相互的作用中,到底谁是主动的一方,谁又是被动的一方?一直是理论界不断研究探讨的核心问题。H.T. Patrick(1966)提出了“需求追随型”金融发展模式和“供给领先型”金融发展模式,从而较好的解释了上述问题。

  一方面,“需求追随型”的金融发展模式则对县域经济决定县域金融这一观点进行了相关解释。从金融发展的过程看来,早在经济发展初期,人均收入水平还很比较低,支付金融活动的参与成本和交易成本的能力较弱;又或者由于交易量过小而导致单位交易成本过高这一原因而使国民不愿意进行相关的金融活动。因此,正是由于以上原因而导致金融服务需求的严重不足,从而金融服务的供给也就无法提供,最终在市场上看不到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专业化分工的不断细化以及人们的收入水平也日渐提高,当一部分人先富足起来的时候,他们的财产储蓄达到一定标准临界值时,便逐渐乐意接触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而当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时,也会逐渐对相应的金融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体系由简单演变为复杂、由低级向高级衍生。由此可见,“需求追随型”的金融发展模式说明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直接导致了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相关的金融服务的诞生。总而言之,县域金融的发展依靠县域经济这个根本和基础,而县域经济决定县域金融,不仅包括发展体制、发展水平,还包括其发展规模、结构及增长速度,虽然两者在短期内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但从长期来看仍然会是趋于一致,最终走向均衡的发展态势。

  另一方面,“供给领先型”金融发展模式较贴切的解释了“县域金融反作用于县域经济”这一观点。它能积极动员那些停滞浪费在传统部门的优质资源及时有效的向快速推动经济增长的现代部门进行合理转移,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①。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县域金融对储蓄的影响。县域金融的发展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在通过提供安全性高、流动性强且收益稳定的金融工具,动员居民积极储蓄,从而提高储蓄水平,进而充实资本积累,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的增长。其次,县域金融促使储蓄向投资的快速转化。在现实的县域经济生活中,各地区普遍出现货币富裕和匮乏的现象,而县域金融的发展恰好解答了如何将配置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问题,即储蓄向投资转化。最后,县域金融能有效的使资本边际生产力得到提高。县域金融体系可以有效的将零星的资金市场整合为一个庞大的整体,从而使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整个县域地区得以有效的实现,大大降低了县域金融活动中的借款者和贷款者之间的合约交易成本,进而提升了县域金融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最终将闲置资金合理有效的配置到边际生产力最高、利润最丰厚的项目中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