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自1990年以来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5-13 共5443字

论文摘要
    引言
  
  区域经济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和社会现象,适度的差异有利于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的空间转移,但过大的区域经济差异不仅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危害,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区域倾斜政策的实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 研究尺度由三大地带、省级等宏观地理单元转向市域、县域等中观地理单元; 研究方法也不断的趋于多元化,主要有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不平衡指数、泰尔系数等。
  
  自1990 年以来,黑龙江省经济快速发展,整体经济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区位因素、资源禀赋、政策环境等条件的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出现差异。 从各县域单元来看,1990 年县域人均 GDP 最高的大庆市为 15944 元,最低的青冈县为 609 元,两者相差近26 倍; 而到2010 年县域人均 GDP 最高的仍为大庆市 199657 元,最低的兰西县 5031元,两者相差近 40 倍,县域经济差异明显扩大。

  该文以县域经济为研究单元,探讨黑龙江省各县域单元经济差异动态变化与空间格局演变趋势及其形成原因,为黑龙江省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制定协调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1. 1 研究区单元和数据来源
  文章以黑龙江省县域( 包括地级市市区、县级市) 为基本研究单元,将德都县并入五大连池市,呼兰区、阿城区单独考虑,共 78 个县域单元。

  在时间序列上,选取 1990 - 2010 年连续时间的人均 GDP 作为变量指标,运用基尼系数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时间变化特征。 选取 1990、2000、2010 年三个断面,以此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演化特征。 文章数据来自 1991 -2011《黑龙江省统计年鉴》和呼兰区、阿城区政府网站。

  1. 2 分析方法
  1. 2. 1 基尼系数
  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兹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文章引入基尼系数来判定县域经济差异程度,把所有区域指标值排序和计算协方差,然后加总取和,具体计算公式如下:【1】
论文摘要
  式中 G 为基尼系数,n 为研究区县域单元个数,x珋为全省人均 GDP,xi和xj分别表示 i 和j 县域人均GDP. 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在 0 到 1 之间,数值越大,表明县域经济差异越大,数值越小,表明县域经济差异越小。

  1. 2. 2 全局空间自相关
  为反映空间邻接或空间临近区域单元的相似程度,引入全局 Moran 指数,分析全省各县域人均 GDP 的自相关程度,探测整个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模式,计算方法如下:【2】
论文摘要
  式中I 为全局Moran 指数; xi、xj分别表示 i、j 县域单元的人均 GDP; Wij为利用 Geoda 软件建立的rook 邻接权重矩阵。 i 为研究区县域单元个数。 指数的取值范围在 - 1 ~ 1,大于0,表示正相关; 小于 0,表示负相关; 等于 0,表示不相关。 对所求的I 值采用 Z 检验,计算公式如下:【3】
论文摘要
  式中 E( I) 为空间自相关指数的期望值,VAR( I)为标准差。 Z( I) > 1. 96 时,正的空间自相关显着; Z( I) < - 1. 96 时,负的空间自相关显着; -1. 96 < Z( I) < 1. 96 时,空间自相关不显着。

  1. 2. 3 局部空间自相关
  全局 Moran 指数不能完全反映局部地区的不稳定性,引入局部 Moran 指数来反映某一县域人均 GDP 与邻近县域单位的相似性或相关性,描述区域经济发展的异质性格局,计算方法如下:【4】
论文摘要
  式中 I 为局部 Moran 指数; xi、xj、n、Wij与上一公式所表达的意义相同。 正的 I 值表示该县域单元的人均 GDP 与邻近单元相似,负的 I 值表示不相似。 检验方法同上一公式。

  1. 2. 4 NICH 指数
  NICH 指数表示县域单元某一时期人均 GDP的变化与同一时期黑龙江省人均 GDP 变化的比值,用来测度各县域单元在一定时期内相对于全省的发展速度,是衡量县域经济增长能力的指标,计算方法如下:【5】
论文摘要
  式中X2i和Y1i分别表示 i 县域在研究期末和研究期初的人均 GDP,X2和 X1分别表示全省在研究期末和研究期初的人均 GDP.

  2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间特征
  
  采用基尼系数对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化进行测定,从图 1 基尼系数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1990 年以来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总变化趋势是扩大的,但在不同时期差异变化的幅度和趋势不相同。 在 1990 -1996 年,区域经济差异平稳缩小,并且 1996 年基尼系数达到 1990 年以来的最小值 0. 217; 1996 - 2001 年,区域经济差异明显扩大,2001 年基尼系数 0. 3168,是近 20年来的最大值; 2001 -2006 年,区域经济差异缓慢下降,但从 2007 年开始有反弹上升趋势。 为了进一步说明区域经济差异的时间变化特征,引入了全局空间自相关模型。
论文摘要

  采用 GeoDa 软件计算了黑龙江省 1990 -2010 年全局 Moran's I,1990 - 2008 年全局 Mo-ran's I 均未通过显着性检验,说明空间自相关性不显着。 但从图 1 全局 Moran's I 变化曲线可以看出,1990 - 2002 年黑龙江省人均 GDP 呈负的空间自相关特性,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地区在空间上趋于分散。 2003 - 2010 呈现正的空间自相关特性,并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到 2010年达到最高值,并通过了显着性检验,说明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地区在空间上已出现集聚现象。 比较黑龙江省基尼系数与全局自相关指数的变化曲线,整个过程呈大致一致的变化趋势,说明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的空间集聚会引起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
  
  3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演化过程
  
  3. 1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
  以各县( 市) 人均 GDP 是全省平均水平的50% 、100% 、150% ,将全省分为四个等级,依次称之为低水平发展区、中低水平发展区、中高水平发展区、高水平发展区. 1990 年低水平发展区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到 2010 年在中西部地区已呈集聚态势。 齐齐哈尔、绥化、黑河南部经济发展以农牧业为主,且盐碱地广泛分布,无法摆脱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束缚作用。 中低水平发展区构成了全省县域经济的主体,位于低水平发展区周围,中高水平发展区和高水平发展区位于黑龙江省的边缘,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圈层结构。 从图 2 中,还可以看出 1990、2000、2010 年人均GDP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县域始终居于主导地位,约占黑龙江省县域单元的 77%,区域经济差异基本呈金字塔模式,少数地区掌握着大量财富。
论文摘要

  3. 2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空间格局
  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差异和地区经济基础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文章引入了NICH 指数即相对发展率,对黑龙江省各县域人均 GDP 的发展速度空间格局进行分析。 依据计算结果选取三个临界点 0. 5、1、1. 5,将黑龙江省划分成低速发展区、较低速发展区、较高速发展区、高速发展区。 通过图 3 中可以看出,1990 -2000 年和 2000 - 2010 年两个时间段,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低速增长区由前十年的 28 个减少到后十年的 24 个,数量略有减少,但出现集聚态势。 主要位于齐齐哈尔全境( 除市区) 、绥化全境( 除安达、肇东) 、五大连池、北安、铁力。 高速增长区由前十年的 4个增加到后十年的 6 个,分布随机无规律可言。
论文摘要

  大庆市凭借石油资源优势,哈尔滨市依靠全省交通、经济、政治的中心地位,绥芬河市毗连俄罗斯易于发展对俄贸易,三个地区经济自 1990 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 结合图 2 进行分析,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增长空间格局与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趋于一致,经济基础差的地区发展速度慢,地区经济差异扩大。

  3. 3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空间相关分析
  全局自相关指数是局部 Moran 指数的平均值,如果局部指数分布高度不均匀,或被一些少数很大的值所控制,则全局指数具有欺骗性。 需要采用局部指标来探测各县域单元与周围区域正相关或负相关的程度。 该文选取 1900、2000、2010 年黑龙江省县域人均 GDP 数据,运用 Geo-Da 软件得到 Local Moran's I( 如图 4 所示) . 依据计算结果,选取 -0. 1、0、0. 1 三个临界点,将黑龙江省划分高度离散区、低度离散区、低度集聚区、高度集聚区。 高度离散区由 1990 年的 8 个减少到 2010 年的 5 个。 自 1990 年以来,大庆市人均 GDP 均位于全省第一,但其与周边县的 Lo-cal Moran's I 均呈负值,说明大庆市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周边县域,但这种差异有缩小趋势。
论文摘要

  佳木斯市区 Local Moran's I 到 2010 年仍未负值,说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极化作用大于涓滴作用。 1990 年出现 4 个高度集聚区,但只有大兴安岭地区属于高水平集聚。 2010 年中部的三个低水平集聚区已连结成片,应加强哈大齐工业走廊向北的扩散作用。 与此同时出现了两个以哈尔滨市区和绥芬河市为中心的高水平集聚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

  4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
  
  以上主要针对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间变化和空间格局的演变趋势进行探讨,而针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文章运用 SPSS 软件中的多元回归模块进行分析。

  区域发展政策是区域经济格局演化的重要推手,因为政府的宏观政策本身就包含着一种特定的先发权,反映了决策者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图或目标,即区域发展采取平衡还是不平衡的方式,选取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指标反映政策倾斜程度。 自 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以来,外资和外贸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最为明显的外部影响因素. 黑龙江省位于东北亚腹地,各县( 市) 在对俄、韩、日等国家的经贸合作存在巨大差异,1990 年以来,黑龙江省实际利用的外资的80% 集中在哈尔滨、大庆、牡丹江、齐齐哈尔四个地区,选取人均进出口总额指标反映各地区的全球化程度。 市场是经济活动生存的空间,可以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同时政府也是通过市场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文章选取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指标反映市场发育程度。 城市化是人口不断由农村转向城市( 镇) 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 劳动力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空间集聚,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选取城镇化率反映地区城市化程度。 黑龙江省是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的老工业基地,随着振兴东北战略的实施,黑龙江省借助煤矿、石油、森林等资源的优势,积极发展地区经济,选取全年主营业务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数来反映经济发展的水平。 见表 1,经双变量间的相关分析,选取的 5 个指标在 0. 05 水平上显着相关,但进出口指标未通过 0. 01 水平上的检验,与 GDP 间的相关性最低。
论文摘要

  回归分析中( 见表 2) ,复相关系数、判定系数、经调整后的判定系数分别为 0. 885、0. 783、0. 767,表明因变量与自变量有显着地线性关系。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指标回归系数的显着性概率( Sig. ) 小于 0. 05,并且与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正相关。 近 20 年来,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呈扩大趋势,经济分布格局也发生变化,文章认为政府政策倾斜程度和市场发育程度的差异是导致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
论文摘要

  5 结束语
  
  该文运用基尼系数和全局空间自相关的分析方法,探索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 自 1990 年以来区域经济差异呈扩大趋势,并且经济发展已出现集聚现象。 选取 1990、2000、2010 年三个时间断面的人均 GDP 数据,运用ArcGIS 软件对人均 GDP、NICH 指数、Local Mo-ran's I 指数进行地图可视化,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圈层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与经济增长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趋于一致,经济基础差的地区发展速度慢。 到 2010 年,黑龙江省出现了两个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 运用回归方法分析差异扩大、格局变化的原因,发现政府政策的倾斜程度和市场发育程度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

  该文选取 1990 - 2010 年连续时间的人均GDP 作为变量指标,1990、2000、2010 年三个时间断面,来分析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 虽然时间序列较短,指标过于单一,但分析结果仍客观的说明了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除了客观上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存在差异外,主观上的倾斜是多方面的,包括重工业化优先的赶超战略、对外开放政策、金融政策、价格政策、投资政策以及税收政策等等。 由于获取数据困难,该文仅考虑了政府政策倾斜程度、全球化、市场发育程度、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等五个方面。 基于以上两点,接续的研究可以将时间序列向前推,选取多个时间断面探究区域经济动态变化与格局演变,并从更多方面探索此种现象形成的原因。

  参 考 文 献
  [1] 仇方道,朱传耿,孔令平,单勇兵。 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J]. 经济地理,2011( 4) : 468 -472.
  [2] 雒海潮,苗长虹。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 4) : 62 -68.
  [3] 覃成林。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其政策含义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 2) : 37 -40.
  [4] 鲁凤,徐建华。 基于不同区划系统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解研究[J]. 人文地理,2006( 2) : 77 -81.
  [5] 俞路,蒋元涛。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分析---基于全国与三大都市圈的对比研究[J]. 财经研究,2007( 3) : 17 -28.
  [6] 陈培阳,朱喜钢。 基于不同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J].地理学报,2012( 8) : 1085 -1097.
  [7] 靳诚,陆玉麒。 基于县域单元江苏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J]. 地理学报,2009( 6) : 713 -724.
  [8] 钟业喜,陆玉麒。 鄱阳湖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 10) : 1111 -1119.
  [9] 魏也华,马润潮。 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区域分布的变化[J].地理科学,1994,14( 1) : 22 -29.
  [10] 李小建,张小平,彭宝玉。 经济活动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地理研究,2000,19( 3) : 225 -233.
  [11] 段敏芳。 城市化发展与人口研究[J] . 统计与决策,2005( 2) : 53 -55.
  [12] 吴爱芝,杨开忠,李国平。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研究综述[J]. 经济地理,2011( 5) : 705 -71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