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和田地区实施扶贫攻坚以来取得的成效及难题突破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7-04 共6589字
论文摘要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将南疆三地州列入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片区之一,并提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新定位。作为南疆三地州之一的和田地区是集边境地区、民族地区、高原荒漠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已成为新阶段国家和新疆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加快推进和田地区扶贫攻坚创新,彻底摆脱贫困局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关系到“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的实施,关系到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任务的完成,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防,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一、和田地区实施扶贫攻坚以来取得的成效

  1.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一是富民安居工程快速推进。2011~2013年和田地区共完成富民安居工程建设39.17万户,156万人入住新居;实施移民搬迁1 378户5 997人,修建住房1 378套8.3万平方米,新增人工种草面积38.38万亩;完成341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任务,其中99个整村推进村已通过自治区考核验收;帮助5.82万户22.64万贫困人口越过贫困线。二是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2011~2013年,7个牧区水利骨干工程中的6个已完工,喀河渠首和玉河渠首除险加固工作顺利完成,改造了中低产田面积11.29万亩,改善盐碱地面积10.24万亩,解决了25.2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无电区农村新建各级输电线路881.72公里,各级变电站3座,解决了7 983户无电户用电问题;修建 农 村 公 路 4 060 公 里 ;完成1 373个村级文化室建设,开展了万村千乡工程、“百日广场”等文化活动;建成农家店514家,加快农村商贸流通;培训农牧民11.5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5万人次,人均劳务创收达到3 383.25元。

  2.产业扶贫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3年,和田地区粮食播种面积224.1万亩,比2010 年增加 7.08 万亩,粮食产量 108.46 万吨,比2010年增加2.3万吨;林果总面积达到266.28万亩,比2010年增加172.42万亩,人均林果纯收入达1 10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设施农业总面积达10万亩,农民人均大棚收入148元;以山药、玫瑰花等为主的特色种植面积达29.5万亩,农民人均特色种植业纯收入93元;牲畜存栏达到511.6万头(只),比2010年增加26.15万头(只),肉类产量达到11.57万吨,比2010年增加4.43万吨。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加大了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2011~2013年,和田地区投入资金1.5亿元,发现新增矿产地40处,各类矿山企业237家,每年实现矿业总产值4.27亿元;煤炭产能由2010年的85万吨/年上升到2013年的194万吨/年,增长1.28倍。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扩大,和田地区共有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2家,以红枣、核桃、葡萄、石榴等林果产品为主的加工业发展较快,产量、品质大幅提升。地毯、维吾尔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截至2013年,和田地区共有地毯生产企业54家,织毯户5.8万户,从业人员10.4万人,年生产地毯124万平方米,销售收入3.6亿元;维吾尔医药、饮片加工、提取物生产及保健品加工企业19家,2013年产值超过3亿元。新型建材业发展迅速,截至2013年,和田地区共有水泥企业6家,水泥产能达到533万吨/年;多孔砖生产企业26家,产能达到23亿标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企业12家,产能达160万立方米。旅游业发展较快,2011~2013年,通过乌鲁瓦提风景区、桑皮纸一条街、艾德莱斯绸手工作坊等一批特色景区建设,共接待旅客277.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8亿元。

  3.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大力推进教育扶贫,截至2013年,和田地区共有各类学校1 262所,在校学生39.76万人,在校教职工2.61万人;学前双语教育幼儿入学率达到95%以上,小学入学率达99.71%,初中入学率达97.65%,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70%以上。卫生事业加快推进,截至2013年,和田地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16所,开设床位数达11 058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5.3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3.3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168.9万人,参保率达99.4%。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2011~2013年,和田地区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6.9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7%;各类社会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150.6万人,比2010年62.51万人增长1.41倍,农村低保人数累计达到30.39万人,低保补助水平提高到每人每月107.3元,基本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全覆盖。广播电视发展较快,截至2013年,和田地区有调频转播台201座,电视转播站203座,86个乡镇均建有广播电视站,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8.4%和98.04%。

  4.援疆扶贫成效显著。从2011年到2013年,北京、天津、安徽三个对口省市安排支援和田地区援疆项目570个,援疆资金78.47亿元;4 700多名基层干部到援疆省市进行培训学习。援疆扶贫使和田地区增强了造血功能,提高了干部素质,更新了思想观念,学到了管理经验。

  二、目前和田地区扶贫攻坚面临的突出问题

  1.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2013年,和田地区7县1市均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占新疆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32个的25%;有扶贫开发重点乡(镇)80个,占新疆扶贫开发重点乡(镇)276个的28.99%;有扶贫开发重点村1 296个,占新疆扶贫开发重点村3 868个的33.51%。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和田地区7县1市中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2 300元的扶贫对象有92.45万人,占新疆扶贫对象329.77万人的28.04%,占和田地区农村人口172.47万人的53.57%,比全疆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31%高22.57个百分点,比全国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 13.4%高40.17个百分点。

  2.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瓶颈制约严重。和田地区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主要河流缺乏山区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对外交通不畅,有许多贫困村不通水、不通电、不通广播电视,信息滞后,市场封闭,远离我国经济和市场中心,处于国内、区内市场最末端,脱贫致富难度大。如2013年在和田地区贫困村中未通水村86个,占和田地区1 296个贫困村总数的12.96%;未通广播电视村14个,占贫困村总数的1.09%。

  3.公益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足。2013年在和田地区贫困村中没有办公议事场所贫困村的6个,占和田地区1 296个贫困村总数的0.46%;没有稳定增收产业的贫困村36个,占贫困村总数的2.78%;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贫困村254个,占贫困村总数的19.6%;没有垃圾投放点的贫困村949个,占贫困村总数的73.23%;没有文化室的贫困村212个,占贫困村总数的16.36%;没有卫生室的贫困村478个,占贫困村总数的36.88%;没有双语学前教育场所的贫困村 468 个,占贫困村总数的36.11%;没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的贫困村196个,占贫困村总数的 15.12%;没有惠农超市贫困村 985个,占贫困村总数的76%。尤其是农村贫困乡村卫生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缺医少药问题突出,疾病预防控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不足,因病返贫问题突出。

  4.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差。2013年在和田地区232 667户贫困户中,用不上安全饮用水的贫困户有18 629户,占贫困户总数的8.01%;用不上电的贫困户14 679户,占贫困户总数的6.31%;用不上暖气的贫困户298 290户,占和田地区567 100户总户数的52.6%;住不上抗震安居房的贫困户19 935户,占贫困户总数的8.57%;享受不上学前教育的贫困户15424户,占贫困户总数的6.63%;享受不上基本社会保障的贫困户8 867户,占贫困户总数的3.81%。据调查,和田地区贫困家庭住房结构落后,住房质量较差,仍有一部分贫困农牧民居住在危房、简易房中,使整村推进任务相当艰巨。

  5.对外开发程度低。一是对外贸易规模小。2012年和田地区进出口贸易额729万美元,只占新疆8个边境贫困地州进出口贸易额899 821万美元的0.08%,比喀什地区进出口额108 297万美元少107 568万美元,比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进出口额26 066万美元少25 337万美元,外贸与和田贫困地区经济的关联度小。二是利用外资规模小。

  2011年和田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个,实际使用投资45万美元,2012年和田地区没有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外向化程度低,没有国际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三是旅游收入少。2012年和田地区入境旅游收入910万美元,只占新疆8个边境贫困地州入境旅游收入28 856万美元的3.15%,比喀什地区入境旅游收入3 155万美元少2 245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109 325万元,占8个边境贫困地州国内旅游收入1 919 319万元的5.7%,比喀什地区国内旅游收入360 503万元少251 178万元,这与和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相称。

  三、加快推进和田地区扶贫攻坚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推行精准化扶贫新模式

  ***总书记强调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精准化扶贫新模式,就是最为精准地瞄准贫困目标,最为具体地落实脱贫责任。

  以“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为动力,以“产业链扶贫”为抓手,帮助贫困户实现跨越式脱贫致富。实质上就是精准指导,形成有效维护贫困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行动。推行精准化扶贫新模式,切实让所有的贫困群众都能享受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才能更好地维护和促进和田地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实施“靶心疗法,重点推进“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帮扶工作。要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入基层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从2014~2016年,利用三年时间抽调万名机关干部组成工作组开展驻村工作,确保党和政府从社会管理到民生服务,搭建要素连接的桥梁,使党群干群关系趋向和谐,实现精准化扶贫,精细化服务,精益化管理。

  (二)深化扶贫攻坚创新体制改革

  1.推进和田贫困地区农村改革。加快构建和田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贫困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通过土地流转以及农村宅基地、林地、草地确定权,小型水利设施等产权改革,进一步提高和田贫困地区农村资产利用率,促进贫困农牧户资源资金化,为贫困户积累发展要素和活力。

  2.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树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科学理念,增强和田地区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特别是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进程中,要统筹考虑和合理编制土地利用、道路、产业等专项规划,加快城乡社区文化体育资源的整合,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大“民转居”、“牧转居”的支持力度,让和田地区贫困群众与城镇居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3.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和田贫困地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合作,加大以资源互补为重点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加强与中亚各国在矿产开发、农业电力、农业开发、畜产品加工、旅游、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依托内地省市对口援助和田,加强与对口援疆省市的区域协作,提高和田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放宽投资准入。推进和田贫困地区医疗、文化、金融等领域的有序开放。加大国家急需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及铁、铜、镍、铝、磷矿等矿产资源的进口力度;培育壮大和田出口优势产业和外向型龙头企业,加快建设玉雕产品、轻纺、化工、建材、维吾尔医药、林果等出口加工基地,提高和田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和田加工贸易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以大开放促进和田地区扶贫攻坚创新。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水利建设。在已建成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的基础上,加快于田县吉音水库工程、玉龙喀什河水利枢纽工程、皮山阿克肖、策勒县奴尔、民丰县尼雅、达完图水库工程建设,提高灌区供水保证率。加快已列入自治区规划的26座病险水闸和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步伐;加大以渠道防渗,渠系建筑物配套等常规节水为主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力度。实施“定居兴牧”水利工程。新建一批中小型骨干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确保到2015年和田地区的42.8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2.保障农村电力供应。优先发展水电,支持新疆新华波波娜水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做好达克曲克水电站,在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发展6座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工程项目,推进和田河等河流水电开发。稳步发展火电,建设一批环保型骨干电厂,重点推进和田热电厂、华威和田热电联产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和田 5 000 千瓦以上并网光伏电站,实现水电、火电、光电“三电”互补的电源结构。加快无电乡村电网延伸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3.畅通村级道路。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运班车。村庄居民道路基本硬化。

  (四)划分贫困区域,实施分类扶持

  1.边境贫困县。 通过边境扶贫试点使和田县、皮山县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边境县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贫困山区县。以“立足安居、改善民生、兴牧为主、生态良好、稳定脱贫、持续发展”为和田贫困山区扶贫指导思想,坚持就地开发与易地搬迁相结合的原则。对具备生存条件的山区村重点实施“九通”、“九有”、“九能”整村推进为内容的基本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覆盖;对“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51个山区特困村,通过定居兴牧、城镇安置、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多种方式,解决生存发展问题。

  (五)兴富民产业,促区域发展

  1.工业突出抓整合、建基地。加大工业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提升特色产业,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艾德莱丝绸、手工地毯、大芸等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依托和田玉文化,把和田打造成全国极具影响力的玉石文化产业区。依托和田农副产品的品质优势,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优势特色的农产品知名品牌,把和田建成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2.农牧业突出抓特色、创名牌。充分发挥绿色、生态、光热水土资源优势,突出基地建设、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打造农牧特色产业。以防沙治沙绿色生态工程建设为契机,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业,打造和田玉枣、皮尔曼石榴、和阗薄皮核桃等中国名牌产品,建立一批和田果品生产基地,扩大市场销售,使林果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积极推广和发展现代化家禽养殖业,改造和提升农牧区传统畜牧业;大力发展戈壁产业,推动集中连片高效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使设施农业成为现代农业的精品亮点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3.旅游突出抓配套、建精品。重点打造“一主两副”旅游城镇格局和“两区两基地”产业聚集区,即以和田市及“和洛墨”近城市区域为核心的中心城市文化休闲旅游区,以民丰县尼雅镇、皮山县固玛镇为旅游综合服务副中心,形成塔克拉玛干沙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昆仑山高山草甸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和田玉文化产业基地,千里葡萄长廊生态文化产业基地、特色民族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使旅游业成为和田地区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支柱产业。

  (六)加大社会事业扶贫攻坚创新力度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重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从政策上积极支持贫困乡村初中毕业生到区内外发达地区接受职业教育。多渠道开展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增加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机会。

  2.强化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和田地区妇幼保健、疾病防控建设力度,实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均等化。

  3.加快公共文化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和田地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高电视覆盖率,加快各县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场所建设。

  (七)集聚“四位一体”大扶贫力量,为扶贫攻坚创新提供资金实力

  1.专项扶贫。组织实施好和田地区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以工代赈、扶贫培训就业、各类扶贫试点等扶贫规划和项目,力求做到扶持到人、项目入户、政策进村。

  2.行业扶贫。要充分发挥各行业、各部门的自身优势和政策保障功能,做到行业发展规划与和田地区扶贫攻坚创新规划紧密衔接,政策、资金、项目向和田贫困地区倾斜,不断改善当地发展环境。

  3.社会扶贫。要倾全社会之力,集全社会之能,大力营造扶贫攻坚的浓厚氛围。要加强定点扶贫工作,区内定点扶贫单位对和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做到扶持全覆盖,落实定点扶贫责任,发挥党政领导干部定点帮扶的示范效应。鼓励部队参与和田地区扶贫攻坚,实现军地优势互补,边防巩固。组织企业开展定点帮扶,探索村企共建、互利共赢的帮扶发展模式。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扶贫济困。加强扶贫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4.援疆扶贫。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把支持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援疆工作的重头戏。援疆资金项目的安排,应主要用在改善民生上,确保援疆扶贫工作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N]. 人民日报,2011-12-0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N].中国改革报,2014-01-21.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N].西部开发报,2014-01-15.
  [4]汤耀国.聚焦扶贫攻坚主战场[J].瞭望,2012(08).
  [5]罗黎明.探索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新道路[J].民族论坛,2012(0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