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区域经济学论文

城市群基本理论及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经验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6-08 共7868字

【题目】哈尔滨长春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困境探析 
【第一章】哈长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建设研究绪论 
【第二章】城市群基本理论及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经验 
【第三章】哈尔滨长春城市群范围界定 
【第四章】哈长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五章】哈长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构建对策 
【参考文献】哈长城市群一体化体系创建研究参考文献


  第2章 城市群基本理论及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经验

  2.1 城市群概念及发展历程阶段

  2.1.1 城市群基本概念

  城市群是一个覆盖面非常宽泛的概念:城市群包括的内涵非常丰富,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既有社会、经济、政治方面的内涵,又有地理、历史、环境等等方面的内涵;海内外学者对城市群的研究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人们对城市,对城市群的认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深的,原有肤浅或错误的认识,不断被后代改进。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时代提出了许多种不同的城市群概念表述,造成城市群的概念在学术界至今为止仍然没有达成一个具有广泛共识的定论。

  我国对于城市群概念的界定,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的:一个方面是从经济地理、城市规划学科角度来界定,这个方面主要是着重从地区发展含义出发,以城市及城市群的等级和规模、产业协作、空间组织等几个方面来研究。另一个方面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进行界定,这个方面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对城市群进行研究,着重分析城市群内部城市以及城市在地区发展过程中的聚合和发散模式以及一体化。

  结合各方面对城市群的研究,本文综合分析城市群的概念的是:城市群是基于一定的关系(地缘、经济联系、社会文化等)的许多城市,通过生产力不断提高,城市从规模、结构、功能等多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逐渐形成的一个城市集合体。完整的城市群城市群是由一个或者若干中心城市以及多个大中小型城市组成[17-20]城市群内部各种级别和规模的城市通过经济、文化等联系形成一个互相竞争、互相合作的高度发达一体化整体。

  2.1.2 城市群发展历程

  城市群不是短期内就能发展形成的,而是需要经过一些基本条件和时间才能形成的。城市群的产生、发展历程指城市群从初级萌芽时期发展到高级成熟阶段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群的发展历程是城市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城市群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对应着一定的城市发展水平,只有当城市各方面的发展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城市群才能够形成。

  虽然每一个城市群因为社会、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不同,有着其不同的发展历程;但是总体来说城市群的发展历程是沿着以单个城市的发展,到多个城市的发展,再到多个城市一体化发展这样的历程进行发展的。

  通过对城市群相关资料的查找、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国内外发达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历程来看,本文结合国内外发达城市群和国内主要城市群作为城市群发展历程作为划分发展路径阶段的主要依据将城市群的发展分为 4 个阶段[21-23]:

  (1)各城市独立发展阶段

  在发展的初期,各城市规模不大,辐射能力较弱,城市群内部各个城市之间的联系较少,城市呈现出独立发展、产业布局雷同的趋势,各城市在发展初期阶段还未能形成良好的协同以及区域分工。

  (2)都市圈阶段

  随着城市群的不断发展,有些城市则会凭借其有利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等快速的发展壮大,经济辐射能力加强,当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除了经济辐射功能,还会使得产业、人口等资源向周边城市扩散,从而带动地区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产业布局、分工协作将会更加合理有效,周边小城市将会与中心城市更好的利用资源,共同发展进步。经过不断的充实和发展,城市群开始显现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内部分工协作有效推进,资源整合得到加强,形成都市圈,并对地区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城市群形成阶段

  都市圈的发展壮大使得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向心凝聚作用同时得到彰显,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延伸。与此同时,都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联系、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等建设力度也会加强,并在联系紧密的交通廊道周边会形成新的产业区乃至新兴的小城镇,不同城市的联系愈发加强,城市群开始出现和发展。

  (4)城市群完善阶段城市群在完善发展的时期,内部的产业格局通过前期的调整更加合理,不同城市之间的协作机制形成,城市之间会形成联系紧密的经济体。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综合竞争力提高,逐步的发展成为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核心地区。

  2.2 城市群研究的基本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在生存低于生态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改善提升生活水平。从经济学角度理解是指:经济发展在一定的生态资源和相关的基础条件下,能够获得的最大利润的提升。但是许多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地球上的存储量又有限,因此为了能够给子孙后代留下可发展的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观点受到为了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视。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是:(1)在经济上:经济发展以充分分配使用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转变以往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从而达到实现干净生产以及合理使用,扩大经济发展的利益、节约资源和降低三废的目标。(2)在生态上:主要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以生态环境的承受力相一致。(3)在社会上:强调环境保护的实现是以社会公平为基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共同发展,公平发展,高效发展,协调发展,多维发展五个方面。

  2.2.2 点轴理论

  点轴发展理论是上个世纪由波兰学者赞伦巴等人提出,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城市既是区域发展的中心又是区域发展的重点,在一个区域里面城市作为区域里面的点是通过各种交通方式以线的方式连接起来,所以串联起各重点发展的线形或者圈形的地带就成为区域发展的重点优先地带即“发展轴”.点轴发展理论指出地区若要形成“发展轴”应当拥有两个基本条件:有完善的基础交通线路及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

  2.2.3 中心地学说理论

  中心地理学说理论是指城市在构建一个合理的城市体系的时候,使用的最优的空间布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首先由德国地理学者科里斯泰勒提出涉及中心地理学说理论的论述。该理论产生的背景是欧洲西部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使得城市经济迫切需要一些列理论来支持并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中心地模型和日常习惯、技术水平、人口总量等指标有直接联系,这些指标如果发生变动中心地模型将会发生变化;同时平均人口密度、人口容量、中心商品价格也与中心地模型有关。中心地系统根据市场、交通和行政最优原则组成。中心地系统有级别等级划分,通常而言相对较大的中心地市场可以容纳三个比它第一个界别的市场,并且层次较高的中心地具有低级层次的中心地的全部职能;科里斯泰勒将德国南部地区依据中心地相关原则划分为八个等级。二战以后,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中心地学说理论在各个国家特别是北美和西欧北欧地区得到应用,并得到了这些国家的认同。但是这一理论也存在着诸多问题:(1)中心地学说理论是以一个静止的模型,没有考虑到城市的发展是变化的现实;(2)忽视了不同等级的中心地相互的沟通联系;(3)在设置城市空间分布的时候的假设与现实情况有很大不同。

  2.2.4 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长期被认为是西方城市地区经济地理学中理论的核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皮尔鲁首先提出了增长极理论,皮尔鲁认为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来看总是以极核为核心来进行的。经济空间的发展的加强并不是在任何地方同时发生,而是以符合实际的强度显示在某些增长点、增长极之上,在以各种通道向其他方向扩展,最后对经济整体产生各自差异的影响[24-28].

  皮尔鲁的主要观点是:(1)不具像的数字空间组成经济空间的前提,经济单位并不出现在地理具体位置,而是体现在不同产业的数理结构,具体的表现是不同元素在经济中的联系。(2)技术发展和科学进步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且技术和创新主要发生在规模大、经济增长速度快,关联效应比较密切的产业之中。具备此类特点的产业叫推动类产业。(3)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的推动性企业会对被推动性企业产生主导效应。增极产业、企业拥有基础条件、科技、经济规模等条件的领先优势,可以经由与地区其他资源的交换利用而流通,从而对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对动作用。

  2.2.5 城市空间理论

  城市空间理论包括外部、内部结构,主要是由城市形式和作用力组成。城市形式是指城市的基础设施、社会阶层组成、生活方式和社会公益组织等因素形成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态势;城市作用力指的是各不同因素间的互动、协调联系,从而整合城市的不同功能要素,组成具有功能协调互补的城市生态;城市空间结构以某种方式把城市形式和各种子系统连接到一起,构建成整体的城市系统。

  2.3 国内外主要城市群发展经验

  2.3.1 国外主要城市群发展经验

  (1)美国大都市区

  美国大都市区的发展与其制造业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三个较大的都市区无一例外的分布在制造业完善的区域,分别是:圣地亚哥-旧金山都市区、波士顿-华盛顿都市区和芝加哥-匹兹堡都市区。

  波士顿-华盛顿都市区位于大西洋沿岸、美国的东北部区域。沿着大西洋海岸线六百公里长、一百多公里宽的区域内逐步的发展成为了现今拥有五个大的中心城市和四十多个次级城市的大都市区,总面积约为十四万平方公里,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该都市区以占美国百分之三十的制造业生产总值成为了全国的经济增长极。各城市之间产业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联系紧密。

  圣地亚哥-旧金山都市区则位于太平洋一侧,是以洛杉矶为核心城市,北至旧金山地区的大型都市区。芝加哥-匹兹堡都市区既是美国五大湖都市区,东起纽约、西至芝加哥,还包括五大湖沿岸地区的底特律等多达三十五个城市。但是两个都市区制造业极度集中,也因此成为了美国最为发达的区域。

  (2)法国巴黎大都市圈

  法国巴黎大都市圈是其经济最发达、科技人才集中的区域,该都市圈的 GDP占全法国的 28.6%,此外,凭借着其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及交通区位优势,进出口贸易总额也占到了全国的将近 1/3.都市圈内部市政交通体系完善,四通八达,可以方便的到达任何区域。同时还拥有法国最大的港口:巴黎。

  此外,该都市圈还同时拥有巨量的文化遗存和遗迹。其中被评为历史古迹的建筑达到了两千多座。该区域还拥有法国一半以上的高等教育院校,大量的科研机构集聚在此以及超过一半以上的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

  (3)日本城市群

  日本作为亚洲经济实力雄厚的地区,其城镇化率和城市群的发达程度也位于地区的前列。其中最负盛名的三个城市群分别是东京、大阪以及名古屋城市群。

  这三个城市群以三分之一的日本国土面积容纳了近 60%的日本人口。其容纳的就业人数、GDP 以及人均 GDP 均占日本全国的 70%左右。这三个城市群相互之间分工协作明确,产业布局合理,资源优势互补。其中,东京作为首都以及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集经济、文化、金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也被诸多学者誉为是集中了美国四大城市:硅谷、底特律、政治中心华盛顿以及纽约等优势的国际性大都市[29-33].

  (4)国外城市群发展可借鉴的经验

  我国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行政体系协调机制。可以从世界上诸多已经发展成熟的城市群的发展历程中研究获得借鉴:

  (1)建立健全城市群内部管理组织

  通过对美国都市区的发展研究分析可知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建立健全整合管理的行政机构是对其发展具有积极地作用的。这样的管理机构可以从全局的角度去考虑城市群的组织和建设,也可以有效的协调不同城市地区政府行政职能,对加快城市群的发展和一体化有良好的推动。这样做的优点在于有利于都市区的统一规划,尤其是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能充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大大减少内部竞争和冲突,使资源流动更为畅通。

  (2)调整行政区划效果不明显

  城市群内部重新调整行政区划可以增大核心城市的行政范围,同时也可以满足城市向外发展的要求,也可缩小城乡差距。目前,我国的城市群发展多处在初级的层次,仍然需要政府调控的同时应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所以针对我国国情,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间协调的作用还比较弱,还有可能会带来城市摊大饼似的恶性发展后果,行政区划稳定是我国城市群目前发展较为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本研究认为,各城市的行政界线不应当经常变更。应当从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合作交流机制、促进城市间分工合作等方面加大力度。

  (3)统一制定城市群发展区域规划

  从诸多发展完善的城市群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统一制定城市群发展规划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该规划应当被各地方政府给与高度的重视。发展规划在制定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以及全区域的情况,但并不与各地政府日常行政相违背,可以统筹解决城市群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发展规划在制定后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有行政以及经济的强力支持,各个城市应当形成观念:城市群内部涉及到不同城市间的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跨区域问题时,应当充分依据发展规划不与其相违背。对于符合发展规划并且取得明显成效的项目,应当奖励并鼓励其他城市学习借鉴。

  (4)民主方式解决公共事务

  如今,非政府组织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对于未来的社会发展目标应该是建设以“小政府、大社会”为特征的现代公民社会,由此大量非政府组织将形成发展。这些非政府民间公益组织机构可以负责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些功能,从而为民主解决公共事务打下基础。在城市群发展阶段中除政府要求以外,应当更多地尊重市场机制,更好的建立城市间沟通协调机制制定更有利于城市群发展的政策措施。

  (5)加快建设交通等基础设施

  城市群的共同发展要以交通方便为基础。交通在经济发展、城市交流联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国巴黎都市区的发展经验启示我国城市群在发展时应当统一规划交通设施,完善内部、外部以及内部与外部交通联系,从而加快经济交流发展,有效地缓解经济与行政区划相矛盾的问题,使城市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发展的资源等多种要素流动更加便捷。

  2.3.2 国内主要城市群发展经验

  (1)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地处我国东部长江流域沿岸,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中心城市是世界上金融中心之一的上海。主要包括江苏省的南京等城市、浙江省的杭州等城市以及安徽省的合肥等城市,城市群范围大,经济实力强。城市群内部高铁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并有多个机场、港口、交通主干线联系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区。

  随着长三角城市群不断发展完善,拥有了完善的基础设施,众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有利条件,吸引了更多地投资和企业来此发展。长三角城市群在国家 2008 年的发展意见中扩展到江苏、浙江两省全省范围以及上海市,并在其后又将安徽省部分城市纳入长三角城市群范围。这就为进一步促进地区均衡发展,以优势地区带动发展较为薄弱的地区共同协调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实力增强,也为城市群更好的提升自身实力带来了良机。

  在长三角城市群区域规划中,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将长三角城市群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核心、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服务业和制造业中心,快速提高其综合性的竞争力。要在 2015 年力争实现城市群全部区域进入小康社会,并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实现产业升级改造及现代化。长三角城市群已经发展成为了世界公认的经济实力雄厚的城市群。

  (2)珠三角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广州、深圳和香港,其主要城市群组成还包括广东省大部分城市,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化率位居我国各个城市群的首位。其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发展历程按照不同分类方案进行划分,大致可分为单核、双核、多核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目前主要是以城市为主导,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合理的分工布局城市群内部产业间的协作,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相互辅助、相互依托,形成了竞争与合作的双赢机制。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能够保持很强的综合竞争力,并在国际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本研究总结了以下三点原因:

  (1)合理布局产业发展与规划

  珠三角采取了制定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保证了城市群内部产业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使其产业分工明确,发展态势良好。首先,珠三角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与香港、澳门地区探索形成了全新的特色发展机制。其次,充分依托内部不同城市各自的资源优势、发展现状采取了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合理布局地区产业发展和分工。然后,提高整个地区的科技研发和转换为产品的能力,形成了许多依托科技的新兴产业,加快了产业升级改造。最后,适度地将部分产业向城市群周边转移,在扩大城市群发展范围的同时,也能够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集群,提升整个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活力。

  (2)积极调整政府角色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都在广东省行政范围内,但涉及到发展利益的时候各城市都会以自身为出发点,从而无法顾及到整个城市群区域的发展。所以不同城市的行政界线成为阻碍城市群快速发展的屏障。正因如此,建立政府协调机制,积极有效的研究制定发展措施、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市场及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为城市群整体的发展建立高效、便捷的发展环境,调整政府角色,统一规划。

  (3)细化产业分工,增进合作交流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在发展历程中,不断地根据发展态势调整各城市主要功能,使其能够更好的符合城市群发展战略目标,为促进地区共同快速发展而努力。将核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在商业、金融、科研等现代化的产业上,将其他产业合理的转移、分布在其他城市,从而对整个地区的产业格局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增进城市间发展过程中的信息、资源交流,推动经济发展[34-37].

  (3)国内城市群发展可借鉴的经验

  我国较为成熟的两大城市群在发展、构建过程中所提供给我们科借鉴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行政界线会影响政府间协调机制

  我国城市群可以按照包含省行政区区分为两种:包含不同省区的城市群以及省内城市群。不同省区就会面临着城市群由不同政府同时管理,在沟通协调时可能会出现不畅通的情况。所以在面临这种情况时,应当适时明确的建立起政府间共同组成的管理部门对城市群内部出现的情况做出及时合理的解决。单个省内的城市群虽然也会面临不同市政府之间的协调困难,但由于处在同一个省政府管辖之下,相对于跨省区的城市群相对容易处理问题。

  (2)制定合理、有效、前瞻性的城市群统一规划

  制定符合该城市群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的统一规划是城市群良好发展的前提。规划相当于第二法律。规划不仅可以保障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在面临发展决策时有效沟通,也能够很好的利用资源、朝着共同目标发展。

  (3)明确各城市在城市群中的功能

  在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历程中明确的显现出合理确定上海市作为中心城市对城市群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这也使得其他城市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合理确定功能定位,是城市群很好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4)充分落实政府间协调机制

  城市群内部的协调机制应当得到发展过程中各城市的充分重视和认可,消除行政壁垒所带来的不利发展因素,积极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互相认可其他城市所制定的措施等政策,才不会出现互不兼容、排斥的情况。

  (5)加快城市群内部交通体系的建设

  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完善的交通体系的强力支撑。快捷方便的交通可以降低经济成本、增进城市间的集聚向心作用。交通体系对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发展方式也起着关键性作用,经济发展沿着交通线也会速度较快、规模能够很快的形成。凯文林奇在其对城市的研究中也提出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主要是受到交通体系、经济活动的分布以及空间在组织上的密度等方面影响。

  (6)城市群内部的政府协调机制应当是从上往下,由上层的总体协调控制逐步的分散到基层的执行和反馈,这样的机制也被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的发展所证实是符合我国城市群发展情况的。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