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运用管理经济学组织分析原理简析媒介组织的管理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19 共3296字
论文摘要

  媒介组织,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机构,它既不同于私人组织,也不同于公共组织,即便在不同意识形态和市场状态下仍然与同时期的其他组织一样,维持着自身的存在。对于其存在和生存的根由,是否也可运用组织管理学的理论来解释?
  
  一、媒介组织及其特性
  
  按定义,媒介组织是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的单位机构,是通过一定制度和运营机制联系起来的集合体,其核心产品是知识,是开放的沟通渠道,并与政治生活和社会的权力中心联系在一起,是兼有政治、公益双重性于一身的特殊组织。
  
  各国媒介组织不同之处在于其偏重点和利益目标不一样,私营的以经营目标为主,公营的是公共性和公益性为重,国营的是以宣传为本。但是,各类型媒介组织并不是绝对地只简单以一种目标来运行,实践中一般都是在主要目标的基础之上兼顾其他的目标。
  
  在我国,媒介组织按其是否承担宣传任务可分新闻宣传类的媒介组织(如广播、电视、报纸和时政杂志及新闻网站等)与非新闻宣传类的媒介组织(如专业图书报刊等)。长期以来基本上也都是国有事业单位。按照管理分类,它不是党政机关,而是依附于党政机关(如宣传部门),经营上实行的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其首要目标是确保舆论导向和播出安全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完善,我国媒介组织形式和特性也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多数新闻宣传类的媒介组织通过采、编、播或制、播分离等方式将非宣传类的业务进行了剥离,并按市场规律重组成新的经营性组织。
  
  而非新闻宣传类的媒介组织也基本实现了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任务。同时互联网、手机应用平台等新兴民营媒介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形成国有和民营并存、企业和事业机制交融、传统与现代媒介互补的现状。媒介组织的属性也由原来的政治、公益属性朝着政治、公益和产业属性方向发展,并在其传统政府喉舌和舆论引导属性上更加突出其赖以生存的产业属性。
  
  二、媒介组织管理目标
  
  同其他组织一样,媒介组织存在的基础也是因为其以最低的成本价格实现了经营管理目标。媒介组织的三重属性更是决定了其经营管理目标不可能是单一性的,而是要兼顾政党、政府(投资)、受众与经营管理者多方利益的多元化目标。
  
  在媒介组织中,政党、政府(投资)、受众与经营管理者构成了极具影响力的利益相关关系,政党关注媒介组织的政治绩效,对媒介组织进行意识形态的宏观调控;政府作为投资者关注媒介组织的经济绩效,授权媒介组织经营管理实施市场行业,并作为制规者实施媒介产业或市场的监管;受众关注媒介组织的公共产品绩效;媒介经营管理者虽然也是媒介组织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一,但其主要还是承担了媒介经营管理中多任务代理的代理人角色,作为受托人或代理人,需要关注政治、公共和经济三方绩效的平衡及平衡后的综合绩效水平,要确保平衡和实现多元目标的利益诉求。
  
  三、媒介组织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代理的任务就是要在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即在满足相容约束条件与参与约束条件下,寻求一种制度安排,使委托人的期望效用最大化。
  
  而与其他组织相同,由于媒介组织的产权与经营的分离,目标的差异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性,也存在需要对委托人与经营管理者之间明确在非对称信息前提下设计绩效方案和控制代理成本问题。鉴于媒介组织的三重属性,在媒介组织的代理关系中,政党、政府(投资)和受众为利益诉求的委托人,媒介经营者则承担了代理人角色,其代理关系目标就是要解决政党、政府(投资)和受众三方委托人的需求。
  
  若假定三方委托人之间是互相独立的,则委托代理关系仅存在于政党与经营管理者、政府与经营管理者和受众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相应地在经营运作中,媒介经营者只需要在媒介的意识形态效应、市场化效应和公众效应单方面作出选择。但实际上媒介组织存在多元外部利益主体,作为媒介经营管理者的代理人也存在多项任务,即存在多元委托代理关系。鉴于在上述三个方面所需要的工作能力是不相关的,代理人要同时在三个方面具备很高能力也很不容易,而且因其精力有限,在三个方面分配精力也是相互冲突的,同时完成三项任务的可观测性也不一样。因而媒介经营者往往需要在三者之间寻求一种理想最优状态或博弈均衡状态,即参与博弈各方尽其所能维护自身利益并最终达成的暂时性妥协平衡状态,以便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但目前在我国特定的环境下,媒介组织因存在“党管媒体、党管宣传”这一限制条件,即媒介的宣传功能是第一位的,媒介经营者并不能单纯追求综合绩效的最大化,而只能是在追求政治绩效优先条件下的组织绩效最大化。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及不同利益的替代效应很难界定,实践中难以量化“理想最优状态或博弈均衡状态”的过程。
  
  四、媒介组织管理架构
  
  基于我国媒介组织的国有属性,受其复杂的代理关系的限制,媒介组织往往受宣传部与国资委的双重领导,实行宣传与经营的相对分离的事业与企业双重运行机制。目前在架构设计方面,根据其所承担的多元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性,媒介组织多数采用台(社)长领导下的总经理、总编辑负责制,执行二权或三权的职能垂直型管理架构。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不断涌现的大型跨区域、跨媒体的新型媒介集团,其组织管理架构的设置也是根据特殊的管理目标而形式多样,但多数依然采用的是在党委宣传部领导下的集团党委会负责制,并实施在集团党委会下成立负责宣传采编业务的事业序列的编辑委员会和负责经营目标的产业序列的经营管理委员会的运管模式。
  
  无论单一媒介组织或媒介集团,随着我国媒介组织产业化和企业化过程的加速,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已经成为其的主要选择。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组织的效能决定了其组织结构,扁平化事业部制的管理结构现阶段已成为一种选择趋势。
  
  五、媒体组织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实现组织战略和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提升组织核心能力的重要方法,媒介组织也不例外。我国媒介组织由于其政治属性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以至于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很少或基本不考虑自身的经营发展与绩效管理。但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现阶段媒介组织三重利益诉求方也要求媒介组织不断发展和完善提高绩效管理理论和水平,建立更科学、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以实现利益各方均衡的博弈目标。
  
  然而,媒介组织的特殊性,决定其绩效管理的差异性。在绩效机制和绩效评估体系建立上,不仅要考虑其产权基础,还要考虑媒介产品本身的政治、社会需求,同时考虑媒介组织本身的特殊性。
  
  媒介产业是一个人力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是需要媒介从业人员发挥智慧的创造性劳动,媒介的从业人员往往具有相当强的个体性以及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因此,媒介组织建立和完善的媒介激励机制,应该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如实行工作弹性化管理、带薪年假、多元薪酬结构等举措,在不损害组织利益的基础上,应满足媒介从业人员其个性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目前,我国媒介组织在对员工,尤其是记者、编辑等进行绩效管理时,往往是以人为中心,多数以绩效评估方式代替绩效管理,没有兼顾政党、政府(投资)和受众三方委托人的利益需求,常常导致出现总括性、抽象性的主观性绩效考核结果。同时,由于组织的战略目标没有被层层分解到所有员工,媒介各部门、各职位的绩效目标不是从其战略逐层分解得到的,而是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出来的,从而导致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出现了脱节现象。
  
  现阶段由于我国媒介行业标准不健全,不同媒介组织的绩效研究及结果也缺乏可比性。媒介组织因其覆盖面的不同、所处区域环境的不同、以及自身媒介产品的分类标准和质量标准的不同而导致通用绩效评估体系的建设和运用存在一定局限性。
  
  六、小结
 
  尽管媒介组织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实证研究结果也尚不十分充分,但作为一个组织,管理经济学基本的组织和分析原理仍然适用,其特有的政治、公益、产业三重属性及多元利益诉求和管理目标,依然需要通过必要的制度安排,通过设计最优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才能确保各契约方和经营管理者均衡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春花.管理的常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林洪美.中国媒介组织纯净评估系统[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3]李红艳.媒介组织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4]王克曼、丘创、李丹萍.面向战略变革的广播电视集团信息系统构建[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