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企业管理论文

关于徽商文化的论文(精选范文6篇)

来源:未知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21-08-26 共1404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2篇】 关于徽商文化的论文(精选范文6篇)
【第3篇】徽商商业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及其相关启示
【第4篇】徽商文化引入地方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议
【第5篇】研究双创视阈下徽商文化与大学生职业素养
【第6篇】徽商重视家庭教育内在机理

  徽商是与晋商齐名的中国古代着名商帮之一,作为中国古代成功的商业队伍,徽商具有丰厚的商业文化价值。下面是搜索整理的关于徽商文化的论文6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于徽商文化的论文第一篇:明代徽商大规模书画收购的文化意义浅探

  摘要:书画雅玩本是中国传统文人的一种雅趣,书画品鉴的过程就是中国人表达对文字和知识敬畏和崇拜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回溯中华文明和陶冶自身性情的精神体验。在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书画收藏和鉴赏都专属于文人士大夫阶层,商贾和普通百姓几乎没有资格去参与这项雅事。明代徽州商人大规模书画收购和探访活动曾因自身鉴赏力不足给许多经典书画造成灾难性伤害而备受文人士大夫讥讽,但他们大规模、长时间、高频率的书画收购和探寻却让很多尘封已久的书画作品重见光明,让现代人有机会对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文化艺术产生无限联想,具有非常积极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明代;徽商;书画探访;书画收购;文化意义;

  中国历史上每一代封建王朝,商人似乎都很难获得与文人士大夫平起平坐的社会地位。明代也曾长期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贾们连穿戴服饰都要低别人一等,财富不代表着他们能够 获得对等的社会地位。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当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会追求社会对自己的尊重需求,最后才是自我实现需求 。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社会风气和人的观念都有所改变,商人们的社会地位得 到一定的提升 。发家致富后的富 商大贾,迫切需要一种社会认同感。

  一徽商大规模收购书画之缘起

  明中期开始,江南地区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庶,享乐主义 、奢靡主义和攀比之风开始盛行: 『嘉靖末年,海内晏安,士大夫富厚者,以治园亭、教歌舞之隙,间及古玩。如吴中吴文烙之孙,溧阳史尚宝之子,皆世藏珍秘,不假外索。延陵则嵇太史应科、 云间则朱太史大韶、吾郡项太学、锡山安太学、华户部辈不吝重货收购,名播江南。』(1)1 文人士大夫中的生活富足者,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和享受, 建起宏伟的园林, 蓄养漂亮的歌姬, 还逐渐对书画和古玩这些高层次的文化产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书画)玩好始于一二雅人赏识摩挲,滥觞于江南好事缙绅,波靡于新安耳食。诸大估曰千曰百,动辄倾囊相酬,真赝不可复辨。(2)1

  从『雅人』到『好事缙绅』再到『新安耳食』,明代的书画收藏起初是少数文人雅士的一种爱好 ,后来在官僚士绅中兴盛起来,随后就被财大气粗的徽商盯上了。新安耳食者就是沈德符在讽刺那些没有鉴赏能力,只能依靠传闻来购买书画的徽州商人。他们依靠雄厚的财力在书画市场上一掷千金,不问真假。

  (一)附庸风雅

  明早期官僚士绅阶层收藏书画和古玩『皆世藏珍秘,不假外索』。书画作品要自己欣赏, 要世代珍藏,概不外借,就更不可能出售。文人士大夫以收藏鉴赏『古玩』为身份的标志,以儒雅为风尚。在他们的带动下,明代掀起了收购古玩书画的高潮。文人士大夫引领这种古玩书画收购风尚的开始阶段,还有意识地将自己与依靠商业发展而暴富起来的商贾群体划清界限。因此, 江南文人论及文物鉴藏皆极力分清『鉴赏家』与 『好事家 』 的差别 。

  好事家与赏鉴家,自是两等家。多资蓄,贪名好胜 ,遇物收置,不过听声,此谓好事。若赏鉴家,天资高明,多阅传录,或自能画,或深知画意,每得一图,终日宝玩, 如对古人,声色之奉不能夺也,名曰真赏。(3)2

  『好事者』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商人,尤以徽商为代表。书画收藏风气的日益高涨和书画价格的疯狂上涨,让财大气粗的徽商看到了获得身份认同感的希望:

  余至溪南借观吴氏玩物,十有二日应接不暇, 如走马观花,抑何多也!据(汪)三益曰,吴氏藏物十散其六矣。忆昔我徽之盛,莫如休、歙二县, 而雅俗之分, 在于古玩之有无,故不惜重值争而收入。时四方货玩者闻风奔至,行商于外者搜寻而归,因此所得甚多。(4)3

  在早期的徽商观念里,书画代表着清雅和身份,收藏了古玩和书画就意味着获得了与文人士大夫同样的地位,似乎也成了文化人。他们不会理解文人对于文字和文明的那份敬畏,更不会理解书法作品承载的一脉相传的中华精神对于人所带来的精神洗礼。到明代中后期,从官僚士绅、宫廷太监、巨商富贾到普通百姓 ,不同层次、身份和地位的社会群体都积极地参与到书画收藏中来。明代人沈春泽为《长物志》作的序中就说:『近来富贵家儿,与一二庸奴钝汉,沾沾以好事自命。』(5)4李日华发现,就连街头饭馆居然也高悬着文徵明的画作:『十里至岩市镇。街衢纵横……入一小肆中午餐……壁有文太史画一帧。』(6)5参与书画交易的还有方外僧人:『二月二十日,微雨。谒吴、窦二方伯。二方伯相继来答拜 。方巢云引湖州僧印南者来,出观种种祝京兆书一卷。』(7)6因为认识李日华了,第二天就自己来了,『二月二十一日,僧印南又持卷轴来,黄大痴《松溪草亭》长幅,笔法学巨然』。(8)6僧人参与书画交易绝非偶尔起意,这个僧印南一个月就造访李日华三、四次之多。(9)7还有仆人、家童、隔壁老媪,更多的是古董商、 兼营书画的书商和在市肆摆摊的商贩。(10)8

  (二)射利

  盛世书画,乱世黄金。徽商群体在国富民安时期为追求一种身份的认同感而疯狂地不计成本地收藏书 画。当战乱来临时,精明的他们又将书画作品的商品属性开发了出来。明末清初的近百年时间里,满清铁骑肆虐江南,很多没落的王公贵族和官僚士绅家族收藏的本打算子孙永保的藏品开始散入民间。(11)9

  乱世中的徽州商人收购书画作品的目的开始发生了转变,此时书画作品强大的商品属性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谢肇淛《五杂俎》提出书画作品流传在世可能 要面临的七大厄运,『三厄也;射利大驵,贵贱懋迁,才有赢息』。(12)10 书画商只要有利可图就可以出售,根本不会去考虑书画作品的状况和买家是什么样的人。徽州溪南地区的大富商吴能远雇佣了大量像吴其贞一样的书画居间人(13)11为自己收购书画,通过倒买倒卖赚取巨额利润。

  能远,歙之西溪南人,与五凤嘱为兄弟。崇祯年间家於阊门,凡溪南人携古玩出卖,皆寓能远家,故所得甚多,尽卖於吴下。(14)12

  无独有偶,姜绍书《韵石斋笔谈》中提到了一个做过书画居停主(15)13的富商贺日献:

  弘光间,(黄)黄石流寓曲阿,贺日献为居停主,笈中所携,咸寄贺室… …不意黄石届苏而殁, 贺往吊唁,兼理前赀,伊妾程姬匿之,偿以古玩, 于是彝、鼎、花觚,悉为贺有。(16)14

  虽然贺日献为黄黄石在阊门地区设立摊肆, 提供资金让黄黄石为自己收购古董和书画作品,但他自己对雅玩清赏这一类的东西并不感兴趣。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倒卖书画古董来牟利。

  吴能远和贺日献都是《五杂俎》中提到的财力雄厚的大驵 ,(17)15他们一般都会雇佣像黄黄石这样奔波在一线的书画居间人为他们服 务 ,自己则跟其他行业的牙行老板 一样运筹帷幄,掌控大局。书画作品只不过是能为自己带来利润的另一种形式的商品而已。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毫不犹豫将自己收购到的书画作品转卖给他人。

  (三)徽商收购书画的负面影响

  对徽商的书画收购行为,同时期以及后世的文人士大夫给予较多的是讥讽和批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封建社会对商贾身份的 歧视;二是徽商收购书画多为附庸风雅;三是徽商收购书画多为牟利,甚至为牟利而毁坏书画。

  扰乱书画市场秩序。徽商喜欢附庸风雅却没有鉴赏力,经常打眼上当。徽商经常购买到苏州人制作的大量伪作,客观上造成伪作充斥书画市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歙贾之浮慕者,尤受其欺。又有苏人为之搬运,三百里内外,皆其神通所及』。 (18)16大量伪作充斥书画市场的结果就是市场参与人员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易。『贾从金陵来,云近日书画道断,卖者不卖,买者不买。盖由作伪者多,受绐者不少。相戒吹齑,不复敢入头此中耳』。(19)16 金陵地区伪作横行,卖者不卖,买者不买。王世贞认为造成明代中后期的书画价格乱象和书画市场价格失 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吴下地区审美风尚的非正常转换导致书画市场的乱象开始丛生;二是鉴赏能力欠缺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徽商依靠资金优势破坏了书画市场正常的收购和流转秩序。

  1.png

  李建中《贵宅帖》   

  来往味水轩的骨董商里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徽州地区。比如三代经营古玩书画的王越石经常出没于杭州、苏州、金陵等地。方樵逸除了来往于杭州、苏州和金陵以外,主要奔波于徽州的溪南、新安各地,甚至还远赴滇南。

  经典书画遭到破坏。明代书画破坏最有名的案例当属吴问卿用《富春山居图》殉葬一事,吴其贞收藏过《剩山图》,在《书画记》里有所提及。(20)17徽商收购书画但不珍惜书画的案例比比皆是,福建人陈以谓(21)18就是典型代表。

  陈以谓所集书画册子多用大幅切为纨扇者,人因号为『书画刽子手』。(22)18

  王右军《兰亭记》一卷……闻此卷还有一题跋, 是冯承素所摹者,为陈以谓切去,竟指为右军书。(23)18

  李西台三帖子合为一卷,纸墨尚佳。此卷原有六帖,失去其半。昨又为陈以谓折去《贵宅帖》, 今仅存二帖矣。(24)18

  穆棣在《万岁通天帖考辩 (上)》中列举大量陈以谓为牟利而毁坏经典书画的案例 。(25)19李日华、 吴其贞、顾复和张丑等人的着述中亦可发现大量在徽州、苏州和扬州地区经营书画的商人破坏古代书画经典的案例。

  二徽商书画收购的文化意义

  万历三十七年到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九一六一六),大量携带书画作品的居间人和骨董商探访赋闲的李日华。(26)20万历四十四年到康熙十年 (一六一六—一六三七),张丑撰写的《清河书画舫》中既有他亲自寻访书画作品的记载,也有书画商和居间人携作品来拜访他的记录。崇祯八年到康熙十六年(一六三五—一六七七),徽州人吴其贞在《书画记》里详细记录了他几十年书画探访活 动所遇到的几乎所有优秀书画作品及其相关信息。 这三部横跨半个世纪的书画笔记勾勒出这样一个情境:明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推动了书画市场的高度繁荣,几乎每天都有携带书画作品的书画商和居间人造访李日华这样只眼独具的鉴赏家。 徽州书画居间人吴其贞常年大范围、高频率、常态化地探访书画作品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董其昌、 李日华、汪珂玉、张丑等文人士大夫,与吴其贞、王越石(27)21——这种高水平居间人和骨董商都有书画交流。从明代中后期到清初逾百年时间里,整个社会的书画收藏都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徽商尤甚。

  据笔者统计,崇祯八年到康熙十六年 (一六三五—一六七七)四十二年间,吴其贞在 《书画记》里详细记录了他几十年书画探访活动中所遇到的一千二百五十六件书画 作品。据万木春的统计, (28)22李日华在八年的闲居生活里一共见到了六百九十一份有确切记录的书画作品。

  (一)经典书画重见天日

  徽商的收购和书画居间人的辛勤奔波客观上使书画珍品重见天日。程正言是明代徽州知名的收藏家,因收藏(传)王维 《江山霁雪图》而闻名于江南地区,因政治风波而家败人亡。其子不能持家,家藏古玩书画逐渐散失 ,以吴其贞为代表的书画居间人就是作品流转出去的载体。(29)23

  居间人群体为随时可能出现的艺术品时刻准备,只要好书画作品出现,他们就会想尽办法第一时间赶到那里。『方樵逸冒雨来, 求附载往杭,不知余之不果行也 。樵逸云:「西湖隐者秦冰玉蓄元人画十余幅,又有虞世南真迹一幅,访之可以通博易。」』 (30)24方樵逸获知西湖隐者秦冰玉手里藏着元人画和唐人虞世南的书法真迹,就不惜冒雨要立刻赶去探访。

  吴其贞看好李公麟的《莲社图》,托一位居间人去购买,居然前后耗费一年的时间才达成交易。有居间人汪允如曰:『君谋此图有一年, 我为此图说合有百次,走路不知几百里。君今得图,图得其主,庶几我不负君,君亦不负伯时矣。』(31)25 这种情况在李日华的《味水轩日记》里可以得到更 多例证 :

  正月十四日,胡雅竹以黄大痴《松溪草亭》小景来质银。(32)26

  十月十二日……有柳贯题句,凡三入余眼矣。 作伪者留天壤间,竟不可磨灭耶?

  同样的书画作品反复出现在收藏家面前,这要么意味着书画商和居间从业者群体庞大,要么说明书画商和居间人的活动频率很高。尽管书画商和居间人努力工作是为 了促成交易 ,赚取居间费用, 但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从客观上让书画珍品得以重见天日,得以遇到真正懂它、珍惜它的收藏家。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书画居间人活动得越频繁 ,越有利于提高书画作品的知名度,越有利于书画作品的宣传,就越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提高交易的可能性。

  (二)高水平『赝品』研究价值颇高

  近年来,每当有古代经典书画上拍都会引起学界的关注,嘉德二○一九年秋拍的两件赵孟作品的真伪问题也曾引起学界比较激烈的争论。然而,面对这些流传几百年的古代经典作品,弄清楚其真伪和流传固然是学术界的头等大事。但若真的有确凿证据证明其就是伪作,是否就没有什么研究价值了呢?明代人对待高质量伪作已颇为理性。 李日华认为:『赝迹虽浮浅可笑 ,然未尝不依傍古人精神而 运。画即失气韵,而布置自存;书即乏风神,而骨骸或在。以我寸灵默游其间,未尝不遇古人之百一也。』(31)25

  况且,明清时期的伪作赝品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高水平代笔作品,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 明代优秀的书画家面对突如其来的书画需求,在疲于应付之余,只能使用权宜之计来搪塞无法满足的书画市场巨大的需求缺口。比如沈周,面对无法招架的求画者,他想出了几种方法来应对:

  其一、让弟子临摹自己的作品:

  因求画者众 ,一手不能画尽,令子弟模写以塞之,是以真笔少焉。(34)27

  其二、在别人的画上落自己的款:

  手题他人画笔,为应酬之具。(35)28

  其三、直接在伪作上题跋当真画出手:

  有时造假者『或作赝作求题以售,亦乐然应之』。(36)29

  祝允明说:『沈周之片缣朝出,午已见副本 , 有不十日到处有之,凡十余本者。』(37)30 即便文人请代笔人来应付订货需求,书画市场的需求量还是无法得到满足,职业作伪者市场广阔。王士性记载苏州人仿制文物的技艺,称:『书画之临摹,鼎彝之冶淬,能令真赝不辨。』 (38)31董其昌的代笔人,有据可查者就有赵左、沈士充、 吴振、叶有年、 杨继鹏、常莹等数人。他们的创作水平在当时就已经被 大众认可,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就收藏有赵左等人的作品。文徵明经常找朱朗、钱谷、居节等学生和门人为自己代笔几乎尽人皆知,甚至闹出笑话。姜绍书《无声诗史》载:

  朱朗,字子朗,文徵明入室弟子。徵仲(文徵明)应酬之作,间出于朗手。金陵一人,客寓苏州,遣童子送礼于子朗,求作徵仲赝品。童子误送徵仲手中,致主人求画之意,徵仲笑而授之 ,曰: 『我画真衡山,聊当假子朗,可乎?』(39)32

  另外,明代中后期苏州专诸巷的临摹作品被称为苏州造,异常逼真,曾经骗过了文徵明。

  太史文徵明曾买沈启南一山水幅悬中堂,予至,称真。太史曰:『岂含真而已,得意笔也。 以八百文购得,岂不便宜。』时予念欲从太史乞 ,太史不忍割。既辞出,至专诸巷,则有人持一来肖,如太史所买者。予以钱七百购得之。及 ,鬻与太史亦此人也。(40)33

  历史久远的书画真迹及相关史料大多已不存在,后世研究者连展开联想的依据都已失去。若同时期高水平摹本、仿作或代笔作品依然存在,那么,后世研究者还可以依据这些作品去推理和想象原作的大致结构和气息,这些所谓的『赝品』也是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的,从日本传回的唐摹王羲之手札就是典型案例。

  当祝枝山等后世文人以赵孟气节问题给予其艺术作品诟病时 ,李日华态度却比较开通,他认为尘世间的污言秽语和不平际遇不可能影响到赵孟的艺术水平。

  绘林山隐居躬耕之景,山石树木合董巨而成,清润文秀,不让前人。题识前后皆楷书。卷后祝枝山等数人题识,多谓其乏高洁。惟李日华先生题云:『尘俗糟粕岂能污其肠腹哉?盖欲空前人腐语 耳 。 』(41)34

  赵孟頫备受徽州藏家青睐,他们购买赵孟頫作品的热情并未受到气节论调影响。吴其贞评赵孟 《老君图》:『前画一老君,画法不工不简,有意到笔不到之妙。后书其《清净经》。书法端楷,风姿妖媚,盖得《黄庭》之三昧,为神品之书。』(42)34 评赵孟頫《松溪图》:『书法有勾无皴,风姿研媚,复有古雅之气,盖效唐人。』(43)34单是在嘉兴地区,李日华在八年间就见过二十八件。吴其贞在江浙地区的书画探访活动可以发现,在徽州地区流传的二百余幅元画中,赵孟的作品有二十六件,占据了元画的十分之一强。 从上述李日华和吴其贞的几条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正是徽州收藏家对赵孟及其作品采取了比较客观公正的态度,才为现代人还能看到赵孟頫的优秀书 画作品提 供了难得 的机会 。

  结语

  中国书画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明,收藏品鉴书画的过程就是国人表达对文字和知识敬畏和崇拜的方 式,也是一种回溯中华文明和陶冶自身性情的精神体验。明代徽州商人大规模书画探访、收购、交易、鉴赏和作伪活动虽然给很多经典书画作品造成过不少损失,却也让大量尘封已久的珍贵书画作品重见光明,即便是那些优秀的明代书画伪作和仿作也已经成为艺术经典。徽商的大规模书画寻访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得已传承下来, 不仅为当下和未来的艺术学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大量的文献和数据支持,也大大提升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和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持续不竭的精神动力,具有非常积极的文化意义。

  注释

  1(1)(2)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好事家条),中华书局,二〇一二年版,第六五四页,第六五三页。

  2(3)明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卷(画家鉴赏真伪杂说),二〇〇四年版,第四六七页。

  3(4)明吴其贞《书画记》卷二,人民美术出版社,二〇〇六年版,第一一九页。

  4(5)明文震亨《长物志》(沈春泽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版,第一〇页。

  5(6)明李日华《礼白岳记》,《四库存目丛书:史部》(第一二八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一九九七年,第一〇九页。

  6(7)(8)明李日华撰,屠友祥校注《味水轩日记》卷四(万历四十年二月二十日条),上海远东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牐以,第二二〇至二二一页。

  7(9)明李日华撰,屠友祥校注《味水轩日记》卷四(万历四十年二月二十日条),上海远东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第二二二页,第二四二页。

  8(10)明李日华撰,屠友祥校注《味水轩日记》卷四(万历四十年二月二十日条),上海远东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第二五九至二六〇页,第一二七页,第三二〇页,第五五四页,第一二三页。

  9(11)明吴其贞《书画记》卷五,人民美术出版社,二〇〇六年版,第四一八至四三八页。

  10(12)明谢肇浙《五杂俎》卷七(人部三,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一二年版,第一二六页。

  11(13)参见宋吉昊《明代书画居间人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二〇一六年。

  12(14)明吴其贞《书画记》卷五,人民美术出版社,二〇〇六年版,第三九二页。

  13(15)参见宋吉昊《明清时期书画『居停主』考述》,《中国书法》二〇一九年第一期,第一九二至一九三页。

  14(16)明姜绍书《韵石斋笔谈》卷上(文王鼎附养炉、雷纹觚),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一二年版,第一八〇页。

  15(17)秦汉之际称牲口经纪人为『驵侩』。米芾《书史》称卖书画老妇人为老妇驵。

  16(18)(19)明李日华撰,屠友祥校注《味水轩日记》卷二(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条),上海远东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第八五页,第三五八至三五九页。

  17(20)明吴其贞《书画记》卷三,人民美术出版社,二〇〇六年版,第一九〇页。

  18(21)(22)(23)(24)穆棣《万岁通天帖考辩》,《中国书画》二〇一七年第五期,第四至九页,第二七七页,第三四〇页,第三五二页。该文考证陈以谓原名陈定,字以御。本题不作改变。

  19(25)穆棣《万岁通天帖考辩》,《中国书画》二〇一七年版第五期,第四至九页。

  20(26)明李日华撰,展友祥校注《味水轩日记》,上海远东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

  21(27)王越石是明末清初有名的骨董商和居间人,王氏家族三代业骨董。

  22(28)万木春《味水轩里的闲居者:万历末年嘉兴的书画世界》,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二〇〇八年版,第一〇一至一〇三页。

  23(29)明吴其贞《书画记》卷一,人民美术出版社,二〇〇六年版,第五九至六〇页。

  24(30)明李日华撰,屠友祥校注《味水轩日记》卷七(万历四十三年八月四日条),上海远东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第四七三页。

  25(31)明吴其贞《书画记》卷五,人民美术出版社,二〇〇六年版,第二二三至二二四页。

  26(32)明李日华撰,屠友祥校注《味水轩日记》卷六(万历四十二年正月十四日条),上海远东出版社,一九九六年版,第三六五页。

  27(33)明李日华撰,薛维源点校《紫桃轩杂缀》卷二,凤凰出版社,二〇一〇年版,第三五〇页。

  28(34)明韩昂《图绘宝鉴续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九三年版,第八三七页。

  29(35)清张丑《清河书画舫》,《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皱字号第十二,唐寅条,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九三年版,第三七四页。

  30(36)清王原祁、孙岳颁等《画辩证》,《佩文斋书画谱》(卷九〇),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

  31(37)单国强《晚明两大传统的融合趋势》,《新美术》一九九三年第一期,第三一至三六页。

  32(38)明王士性《广志绎》卷二(两都),中华书局,一九八一年版,第三三页。

  33(39)清姜绍书《无声诗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二〇〇九年版,第五八页。

  34(40)明詹景凤《詹东图玄览编》(卷二),《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一九九三年版,第一六页。

  35(41)(42)(43)明吴其贞《书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二〇〇六年版,第五五至五六页,第一〇五页,第四页。

  关于徽商文化的论文第二篇:徽商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最好的桥梁和纽带。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其丰富立体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徽商文化鲜明的精神价值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滋养。

  关键词:徽商文化;“一-带-路”建设;精神价值;

  Abstract:Cultural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is the best bridge and bond to promote the Belt and Road. Hui culture i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regional cultures in China and its rich three-dimensional cultural connotation, especially the distinctive spiritual value of Huizhou Merchants Culture, provides good cultural atmosphere and spiritual nourish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独行快,众行远”形象地说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合作共赢”的道理。徽商正是靠着“走出去”敢为人先、以众帮众的开放精神和“扎住根”吃苦耐劳、担当奉献的徽骆驼精神,才能够富贾一方、独执商界之牛耳300余年,创造出“无徽不成镇”的辉煌。深入挖掘徽商文化和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在思想上的契合点,传承和弘扬徽商文化的精神价值,为“一带一路”建设所倡导的文化内涵和核心理念提供历史依据,可以使传统的徽商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视野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一带一路”建设和徽商文化在思想上的契合

  (一)“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和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2013年习总书记出访,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回应。“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1]可以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构想是站在世界和平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这体现出一个大国宽广的人文关怀和巨大的理论勇气。几年来,“一带一路”建设逐步成为以深化国际合作共赢为核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并且大力支持。

  (二)徽商和徽商文化

  徽商,通常指古徽州1一府六县徽州籍的商人集团。徽州人为何经商?在明万历的《歙志》中是这样描述的:“吾邑之不能不贾者,时也,势也,亦情也。太史公之时,江淮以南,地广人稀,食土之毛,人足自给,无事贾也。乃今邑之人之众,几于汉一大郡,所产谷粟不能供百分之一,安得不出而糊其口于四方也?谚语:‘以贾为生。’”[2]古徽州的大山里,人多地少,土地贫瘠,粮食自给不足。为了养家糊口,山民们带着对家乡的思恋被迫外出闯荡经商讨生活,这便是徽商诞生的逻辑起点。而后徽商凭借艰辛的开拓精神、诚信的经营方略和良好的文化素质冲破了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商业发展限制,开创“经商亦为本业”的风气之先,一跃成为明清时期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商帮。一方面,徽商不仅将商业活动拓展到全国各地的大小城镇甚至海外诸国,更是以巨大的物质财富塑造了明清时期江南城镇的商业品质,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历史格局和独执商界之牛耳300年余年的辉煌业绩。另一方面,徽商依靠亦贾亦儒的文化自觉将商业资本罕见地转变为精致的文化创造。不仅打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商务理念,形成了独特的商业运作文化品质,更是塑造起一代中华儒商的形象,积淀出让世人瞩目的“徽商精神文化”,推动了历史上中国商业在明清时期的不断繁荣昌盛。

  (三)“一带一路”建设和徽商文化在思想上的契合

  “一带一路”建设所倡导的文化内涵及核心理念是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来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以“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来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

  徽商走出徽州大山,经营四方,势力不断发展壮大,一方面与“勇辟新途”的辛勤开拓、“以众帮众”的和合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徽商又称徽州商帮,是一个具有很强团结意识的群体。最初体现在宗族和乡族之间的互帮互助,当时遍布各地的徽州会馆正是一批又一批徽商坚守团结互助、以众帮众精神的象征。另一方面突出展现在其诚信重义的经营理念上。徽商身为生意人却“贾而好儒”,用儒家教化指导自己的言行,重视商业规范的文化建设,儒家的“诚实守信,以义为利”是众多徽商所恪守的经营之道。如明代歙县商人吴南坡以“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而饰价为欺”2的诚信理念享誉商界。清代婺源商人洪辑五因经商始终“轻货财,重然诺,义所当为,毅然为之”[3],被推为当时群商之首。清代徽商凌晋“与市人贸易,黠贩或蒙混其数以多取之,不屑屑较也。或讹于少与,觉则必如其数以偿焉。然生计于是益殖。”[4]可以说,“重诚信、讲道义”是徽商从贾的优良传统,更是徽商获得成功的要诀之所在。

  徽商文化中开放进取、以众帮众的开放发展理念和“一带一路”建设所倡导的文化内涵及核心理念是一致的,要弘扬徽商文化,必须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传承和创新徽商文化的水平,使得徽商文化真正能够世代相传,薪火不息,服务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

1.png

  二、在“一带一路”视野下徽商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大意义

  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它以儒家文化为底本,“土厚根深”且极具地方特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范与标本,而徽商文化又是徽文化的精髓。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大力传承和发展徽商文化的意义也进一步凸显出来。

  (一)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总书记曾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的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体现出来的就是中华民族奋斗进程中所倡导的崇仁爱、尚和合、守诚信的思想理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道德规范。而徽商的诞生与壮大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其中折射出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以“重商、好儒、担当、奉献”为特色的“徽骆驼”“绩溪牛”精神,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生动体现。在“一带一路”所推崇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开放格局下,徽商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其实就是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这有助于传递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二)有助于促进徽商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徽商文化在不断传承的过程中保留了传统文化优秀的道德伦理与核心价值体系,这种道德价值观深深植根在人们的内心日用而不觉,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而徽商传承下来的勤俭努力、艰苦创业、崇文向善、务实求真、诚信重义、敢为人先、以众帮众、仁心济世、爱乡爱国的精神,可以说和当下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谋而合。例如徽商大多忧国忧民,热心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慷慨捐资奉献。徽商经商所得的利润除扩大商业之外,大部分捐给地方作为社会公益和教育之用,正是徽商这种极富社会担当的精神造就出徽州“东南邹鲁、礼仪之邦”的美誉,而这种精神也是当下我们中国精神体系构建所亟需的。“以义为利、利缘义取”的诚信经营是徽商成功的核心,在“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在对外的经济合作中,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徽商“诚信贾道”的价值观和经营观,这具有“鉴今益世、医疴澄宇”[6]的重要意义。

  (三)有效促进徽商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融通交流

  明朝中后期,海洋贸易兴起,徽商此时也敏锐地感知并积极勇敢地挑战海洋,翻越五岭,下闽广,无远弗至涉海外,开始了与国际接轨的努力,在与外商打交道时,徽商主动学习外语,了解西方国家的度量衡制度,并利用自己“诚信贾道”的经营观,很快适应新的交易环境,被时人称为良贾。可以说,徽商海外经商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徽商不断学习其他地区文化并将之与自己的文化融通。当下“一带一路”建设贯通了亚、欧、非三大洲,所经区域是各个国家民族和文化集中展示区,是一条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交流融合的文化之路,其核心就是文化交流。因此,徽商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意义有利于以徽商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地区优秀文化交流融通。

  三、徽商文化如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

  “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沿线各国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1]而徽商文化中开放进取、以众帮众的发展理念和“一带一路”建设所倡导的文化内涵及核心理念具有一致性,徽商文化若是主动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的部署中,将极大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

  (一)徽商“以众帮众”的和合精神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中国价值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7]这充分展示了“世界养育中国、中国回馈世界”的主旋律。正如徽商经商的目的不仅仅为了致富,能够“致和”才是更高追求。“创业不单打独斗而以众帮众,如此方能成势;守业不以富为贵而以和为贵,如此方可致远。”这突出体现了徽商的和合精神,这不仅极大地强化了徽商在外的凝聚力、竞争力,也是徽商的续存之道。可以说,徽商以众帮众的和合精神与“一带一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主题是切合的。而徽商合志同方、营造同术的团队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以及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都是久远的参照和不尽的启迪。

  (二)徽商“诚信为本”的商业精神传递出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的诚意

  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倡议者和建设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仅是我们一个国家的事,“一带一路”沿线有60多个国家和40多亿人口,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正确义利观”,“践行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诚信重义是声誉,更是资源。诚信就个人来说是一种人格力量,对企业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对国家而言则代表着良好的国际形象。徽商在数百年经商历史中始终坚守以儒家道德观念规范自己的商业行为,将“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作为经商信条,将“守信用、重然诺”作为律己准则,不仅打破了无商不奸的论断,更是构建了诚信重义的中华商德体系。这是徽商的一项重大历史贡献。我们秉承徽商“诚信为本”的商业精神更是向世界传递出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的诚意。

  (三)徽商“敢涉险滩”的创业精神鼓励着中国企业走出国门

  “‘一带一路’建设旨在让中国积极参与未来世界经济的构建,为世界创造中国的独特价值,尤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把握机遇,实现互利共赢,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完善和继续推进企业‘走出去’战略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8]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务实合作阶段,在取得前期发展收获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与困难。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来说,要清醒认识到,走出国门就是要负责任,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照顾其他国家利益。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困难,就止住“走出去”的脚步。百年前的徽商正是靠着“走出去”的开放精神和“扎住根”的创业精神打造了属于自己的一代商业传奇。一方面,徽商走出大山求利四方,不仅仅立足政治经济发达地区,足迹更是遍布穷乡僻壤、荒岛沙漠。真正将生意遍及天下,在明代歙志中记载着:“故邑之贾,岂惟如上所称大都会者皆有之,即山陬海孤村僻壤,亦不无吾邑之人。”[2]徽商靠着这种背井离乡闯天下、苦心经营、奋力打拼的精神最终开创了“无徽不成镇”的历史局面。另一方面,徽商从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土壤中探出头来,扬弃“士农工商”人伦传统,破除“农本商末”旧“四民”观,亮出以“经商”为功名的新价值观,倡导“读书好经商好效好便好”的理念,践行“笃实”“诚信”“和合”的商业道德。这种敢涉险滩的创业精神是徽商得以叱咤风云、驰骋商海数百年的重要原因。而对当今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是具有宝贵的历史借鉴意义。可以说,“敢涉险滩”的创业精神成就了徽商昨天的辉煌,更是今天企业走出国门的精神动力。

  总而言之,外出经商是徽商智慧、创造力和主观潜能的巨大发挥。而徽商文化更是中国商业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了中华传统商业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色,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佳教材和文化源泉。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2018-02-28]. ht:/www. xinhuanet.com/world/2015-03/28/C_ 127631962 htm.

  [2]张涛谢陛明万历歙志[M].台肥黄山书社,2014:415.

  [3]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徽州文化研究:第三辑[M]合肥黄山书社,2004:26.

  [4]凌应秋沙溪集略[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27.

  [5]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EB/OL].[2019-04-25] htp://www. 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4/C_ 1112612018 .htm.

  [6]曹志.略论徽商、徽文化及其时代意义[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6):74-77.

  [7]乌东峰.“一带一 路”的三个共同体建 设[EB/OL].[2018-03-04]. ht://www.cssn.cn/dzyx/dzyx_ Ilsj/201509/t20150922_ 2412399 shtml.

  [8]裴长洪.“一带一 路” 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EB/OL.2019-05-161.ttp://ex. ssn.n/j/jx_ gzf/201704/t20170422_ 3495395 .shtml.

  注释

  1古徽州是一个历史地理名词,源于北宋的行政区划名——徽州。绝大多数语境下代指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稳定管辖下而未变更行政管辖范围的徽州地区,包括现在地跨两省三市的歙县、黟县、祁门、休宁、婺源(今属江西上饶)、绩溪(今属安徽宣城)六县。这里特别注明徽商的发展壮大主要在明清时期,本文主要观点亦是围绕明清徽商的发展崛起展开。

  2郗延红:《徽商诚信为本的贾道商德及其鉴今益世作用》,《徽州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第43—46页。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