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普通话论文

普通话课程的改善机制探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8-11 共3920字
论文摘要

  2012年以来,笔者尝试运用现代课程论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理论,构拟了普通话课程评价初步框架,以该框架为基础,针对H学院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设计并实施了普通话课程评价,随即在Y市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进行区域推广,均产生了积极成果。这里所谓的普通话课程,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简称,即指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而进行的为应试人学习普通话服务的培训。普通话课程评价则是运用科学方法,对普通话课程满足社会与个体需求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该框架涵盖了普通话课程评价的6个方面,简明回答了“为什么评价”“评价什么”“为谁评价”“谁来评价”“怎么评价”“靠什么来评价”等6个问题,具体包括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对象与范围、评价的服务对象、评价主体、评价过程与方法、评价模式等。基于上述课程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笔者提出了普通话课程改善机制:反思以知不足—计划以明当为—行动以有所成。

  一、反思以知不足

  普通话课程改善机制首先需要通过反思找准不足以定向。反思一般可从管理者、培训者、受训者和评价者等不同视角去进行。大体上可以说课程评价的范围有多大,反思的对象和范围就有多广。通过课程评价之后的反思,能够更好地评估课程需求,诊断并改善课程,促进课程评价自身的改进。

  从评价目的和评价的服务对象来反观。其反思清单如下。从管理者角度要反思:为何开设这门课程?怎样才能更好地达成课程目的?从培训者角度要反思:有没有真正明确这门课程开设的初衷与意义?有没有清醒地认知到为谁开课、上课以及受训者有何学习需求?在课程中如何有理有序有方地实现课程目的、为服务对象服务?从受训者角度要反思:是否明白自己为何而学,能否具体而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学习需求?有没有清醒地认知到参加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有没有一个清晰的课程学习目标,愿意为之勤学苦练,不达目的不罢休?

  又如对评价对象与范围的反思。作为培训者,需要对课程内容与要求认真反思。其反思清单如下:课程的内容是由什么信息、过程、态度和价值观构成的?不同的内容环节是如何与教学要求相结合的?哪些教学要求的落实面或得到的体现最广,为什么?哪些教学要求的落实面最小,为什么?教学内容是如何有序化或结构化的?为什么这样的结构安排是合适的或不合适的?各个内容环节是如何有机的结合,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模式或结构的?在何种程度上还可能存在条块分割或缺乏统一性的问题?对某部分内容如轻声、儿化等语流音变规律等的选择或强调这一行为本身所潜在的价值认识及其前提假设是什么?

  再如对培训者学习成就评价的反思。作为管理者和培训者,就需要认真思索他们评价学生学习成就的过程与标准是否合适、有效。其反思清单如下:采用什么工具或过程来收集学生进步和成就的证据?采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是否已经足够努力或者取得应有的成就?选择这些标准的依据是什么?评价程序与教学内容和要求的一致性如何?哪些教学要求或内容范围尚未得到评价?为什么?这些评价程序是否公正和客观?有什么能证明评价工具和程序所得出的结论是合理可靠的?评价结论是如何得到利用的?是否是在合理的时间内与学生交流所得出的评价结论?每个教师以及各个学期的评价标准是否具有一致性或稳定性?评价量是否过多,适中或偏少?

  总之,反思越能涵盖关键方面、越深刻具体、越及时,查出的问题、找出的不足就越准确、越能说明问题,也就越有利于作出新的计划、付诸实践,从而较好地解决问题。

  二、计划以明当为

  普通话课程改善机制第二步是计划。通过深入认真全面的反思,就应当对已有课程如何改善有了明确具体的目标,可以形成课程改善的计划方案。制定了合适的可操作计划方案,课程改善就有了方向和措施,具体到管理者、培训者和受训者下一步该如何行动就比较明了,有了行动指南。

  例如,通过课程评价的反思,多数受训者反映:虽经培训,但是对自己的普通话语音失误缺陷、词汇语法的错误、语音流畅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知之不多,甚至是茫然无所知。在培训之初如此,也许还情有可原,经过培训了还是这种状态,说明管理者、培训者和受训者都需要反思并加以改进。这里提出一个分阶段出具普通话水平诊断书的改进举措。第一阶段是入学伊始,对受训者进行普通话水平摸底性质的检测,检测完毕提供比较具体细致的“普通话水平诊断书”。该诊断书对应试人的检测实况逐题作出诊断,最后汇总,形成总分结合的成绩报告单,使受训者一目了然,知道自己普通话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便于今后有针对性地学习与训练。第二阶段是学习过程中,对受训者朗读单音节字词、多音节词语、短文和命题说话等测试项目逐项作出相应的诊断,出具单项诊断书,尽量使存在的问题得到“确诊”,并能够“对症下药”。

  第三阶段是学习结束、完成测试,在已有的一纸证书式测试结果之外,再提供比较具体细致的“普通话水平诊断书”。这样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将管理者、培训者与受训者三方管理、培训与学习的责任进一步精细化,显然有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从而实现多赢。

  至于这类诊断书怎样制作成型,天津市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已经开展名为《普通话语音诊断手段现代化》的课题研究,可资借鉴和参考。

  再如,通过课程评价的反思,不少受训者反映:普通话课程实施比较呆板,整齐划一多、因材施教少,希望开发出服务于受训者的针对性强、个性化的培训。借鉴“个性化服务”的营销理论,完全可以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较高附加值的衍生服务项目,如普通话个性化培训。与一般的大班教学不同,这采取的是“模拟测试,查出问题—对症下药,因人施教”的小班化教学乃至个别化培训。如果普通的培训名之曰“粗放式培训”,那么这类培训不妨称之为“精细化培训”。应试人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参加不同的培训。根据培训者需求分情况组织小班化培训、小组培训和一对一培训。既可为特定对象提供“普通话水平整改训练方案”,提供个性化训练菜单,还可以运用灵活、现代的方式培训,开通视频培训、音频点评纠错等服务。

  前述提供普通话水平诊断书和开展普通话个性化培训,都可以列入普通话课程改善的计划方案。当然,诸如此类的服务,都不在传统的培训范畴之内,完全可酌情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如此,既满足了应试人多元化的需求,又能够拓宽服务范围,增加服务收益,善莫大焉。

  三、行动以有所成

  普通话课程改善机制第三步就是将计划付诸行动,以图达成新的计划目标。行动中的监控与评价十分重要。在此,主要就采用何种评价模式做一番探讨。

  2012年以来,笔者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实践的个案与区域推广研究,尝试采用CIPP模式进行评价。CIPP是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和成果(product)这四种评价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略语,该模式由美国着名评价理论家斯塔佛尔比姆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创立。当时认为,无论最初的4步骤的评价模式还是后来的7步骤的评价模式,从理论上看,都比较适合评价普通话课程。后来经过一段时间普通话课程评价及其元评价的实践,感到比预想的要难得多,虽然在评价实践中做了必要的简化,但是仍然感到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主要是评价过程比较复杂,涉及面比较广,评价成本比较高,专业评价人员严重不足。

  而且普通话课程方案是一种小型方案,采用“特别适用于大型方案的评价”的CIPP评价模式并不很合适。更关键的是,推行普通话课程评价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推力都十分缺乏,在目前政策条件和社会环境下,普通话课程评价及其元评价的春天还没有来临。

  但是,作为一种研究和尝试,开展小型的持续的普通话课程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为今后推动较大范围的普通话课程评价进行经验总结、学术积累,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提供相应支撑。在此,采用CSE评价模式可能更适合一些。CSE评价模式是一种与CIPP最为接近的评价模式。CSE即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评价研究中心(Center forStudy of Evaluation)的简称。国内外的实践证明:CSE评价是一种较为实用的评价模式;在课程评价中,CSE模式运用更广泛。如图所示,CSE评价包含4个步骤:【1】
论文摘要
  
  1.需要评定。就普通话课程而言,所谓需要评定就是调查社会、行业职业和受训者在普通话学习方面有何种需要。就普通话课程评价而言,需要评定就是评定社会、行业职业和受训者需要本课程完成什么目标任务,其核心问题是确定本课程的目标。
  
  2.方案计划。第二步选择方案,核心是对各种备选的普通话课程方案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作出评价,它包括对本课程内外与本课程教育目标一致性方面的分析以及设备、经费和师资等人员配置情况的研究。

  3.形成性评价。这一步重点在于发现课程实施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在于修正教学活动中某些偏离预期目标的地方,从而保证普通话课程目标的实现。

  4.总结性评价。它是对教育质量的全面调查和判断。

  在有些场合,方案计划还可分为方案选择与方案修订两个步骤,这样CSE评价就由5个步骤组成。显而易见,这种模式相对于CIPP评价模式,更为简便,更适合普通话这类小型课程方案的评价。

  只要普通话课程长期存在,那么普通话课程改善机制必然是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从管理者、培训者、受培者的角度探索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改善机制刚刚起步,普通话课程改善机制研究任重道远,前途光明。笔者希望与更多的有志者跋涉前行。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美]阿姆斯特朗着,陈晓端主译.当代课程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姚喜双等.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2009.
  [5]陈玉琨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美]罗伯特·M·戴尔蒙德着,黄小苹译.课程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评价实用指南(修订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