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普通教育论文

品德与社会“微作业”评价例探

来源:中小学德育 作者:陈光云
发布于:2017-10-06 共3247字
  摘要:“微作业”是基于品德与社会微课目标、内容所构建的小型德育作业。通过“微记录”作业过程,用连续性评价激活学生的道德体验;借助“微互评”,实现在线互动评价作业作品,从而深化学生的道德情感;设置“微奖励”集中呈现评价结果,引领学生践行道德认知,促进品德学习的知行合一。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程;微作业;评价;知行合一。
  
  何谓“微作业”?即基于教学目标、内容所构建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现创造性、开放性、生活性、综合性原则的小型德育作业。对于“微作业”的评价,自然应强调其评价方式的简单化,评价时间的简短化,奖励方式的易操作化等特点,“以小见大”,激励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一、连续性“微作业”评价--激活情感体验。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将儿童的学习与生活过程视为道德生成的过程。作业作为品德与社会课后延伸活动,必然要服务于儿童德性的成长。其评价自然应该是连续的、持久的,聚焦儿童的成长变化过程,持续发挥激励与改进功能。因此,“微作业”评价强调儿童在道德实践场域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能力,通过评价其活动记录、访谈录、反思日记等,实现过程性评价。
  
  [案例1]《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之《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这一学习内容旨在让学生懂得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产生热爱平凡的劳动,尊重和感谢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感情。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能够感受到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自身生活带来的变化、帮助和便捷。但是,由于缺乏亲身体验,对于劳动者劳动的艰辛、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等认识,往往不够深刻。此时,教师可通过实践性“微作业”,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在实践中形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微作业:农民伯伯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人们餐桌上丰盛的食物、果蔬,请同学们也来栽种大蒜苗。
  
  微记录:请学生每天用一点时间培育蒜苗,并简单写一写日记或画一画观察结果。
  
  微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记录,给予反馈评语。
  
  下图是两个孩子的种植记录,他们图文并茂地记录了自己种植大蒜苗的发现、心得和体会,可谓兴趣盎然、童真满满、情真意切;教师对此则作出了充满热情、赞扬和肯定的评价。
  
  这几天日日阳光明媚,十月小阳春,蒜苗又长高了,拔了节,分了杈。可是,因为昨天忘了浇水,今天有点打蔫儿了。种蒜苗看似简单,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教师评语:用谚语写出了10月的温暖,有特点!而且,通过种蒜苗,你感受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这一点最值得表扬!
  
  10月24日 星期六 小雨。
  
  小蒜苗有高高的身材,细细的茎,身披着淡绿色的上衣,脚穿着粉红色的雨靴,像一位身穿迷彩服的士兵,随时准备接受检阅一般。啊,我的小蒜苗,我种的小蒜苗,真是让我欢喜得不得了!
  
  教师评语:一瞧这语言,文静同学对蒜苗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是的,劳动获得了美好的收获,它是快乐的,你真正体会到了这一点。
  
  一系列“微记录”评价重学生后续的培育结果,轻学生对植物成长周期的认知,旨在通过每天记录让学生发现呵护生命的不易,体验生命成长的喜悦,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劳动的价值观。在连续性的师生日记对话中,激发了学生对生命和劳动者的关注和热爱,培养了学生坚持观察记录的毅力,提升了学生的劳动兴趣和能力。
  
  这种连续性评价依托“微作业”观察记录,关注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师生互动评价和反思,引导学生获得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原文出处:陈光云. 品德与社会“微作业”评价例探[J]. 中小学德育,2017,(07):48-50.
相关标签:品德与社会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