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普通教育论文

让时事在品德课堂上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8-19 共2591字
论文摘要

  小学《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将本课程教学与社会重大事件等紧密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加强时事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要求,是每个学生个体生活、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品德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将时事与教材进行整合,制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活动,让时事在品德课堂上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提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有效整合时事与教材,让时事走进品德课堂

  时事既存在于品社教材之外,又与教材紧密联系,是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资源,时事教学内容是教材的一种留白,需要教师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时将课程教学与社会重大事件等紧密结合.时事的发生是动态的、不确定性的,教材内容是相对静态的、较为稳定性的.对于某个学期而言,时事是不以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而发生的.因此,时事的收集是经常性的,要把收集的时事分类整理和保存.对于与本学期教材内容相关的时事,以整合到教材中为宜;与本学期教材内容不相关的各件时事,可以集中起来在集中的时间里以"时事发布会"的形式集中教学.

  如 2013 春季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品社的《好大一个家》和《万水千山》,前者教材呈现的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政区,后者是认识我国的地形地貌.

  而之前发生了钓鱼岛、黄岩岛争端的重大事件,事件与教材内容很贴近,自然而然地就可以整合到这两课来,这样,就能提升时事教学的有效性.对于那些未被整合到教材的时事,则分类、分批、分期组织集中教学.在《好大一个家》或《万水千山》中融合"两岛"时事,既让学生了解"两岛"的地理知识,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两岛"的历史与现实,这样,学生就能建立起"两岛"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链条.

  二、合理定位教学目标,让时事积淀学生的知识

  小学从三年级到六年级设置品德与社会课程,从课程标准和教材编排内容可以看出,每个年级都有时事教学的任务.可以肯定的是,各个年级时事教学的要求是不完全相同的,可是,课标并没有为我们制定每个年级时事教学的具体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加以探索.

  品社课标在"课程内容"中,对不同年级、不同的内容,教学要求有以下一些提法:知道,初步了解、了解、体会、感受、认识、理解、懂得和能够.这里面虽然有很大的弹性和不确定性,但只要我们能够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实际水平,根据建构主义的"摘果子"的理论,结合课标课标,对课时教学具体目标定位就不难了.如在确定《好大一个家》或《万水千山》两个主题活动的时事教学要求时,可以根据当前我们的国家关注的重大事件,把时事教学要求定位在"了解目前钓鱼岛、黄岩岛存在争端的历史原因和我国的处置策略与原则."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课前了解收集、课内交流展示、引导深入探究等活动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三、创设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时事发展学生的素质

  时事教学是品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时事教学有效,要使学生喜欢时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必须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时事,自觉地收听、收看、收集、整理、保存时事,并在课堂中积极地加以探究学习.知之则爱之.

  (一)创设时事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人的情感活动受所入情境的制约,这是因为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人的情感的产生往往有综合作用.趣味性和动力性教学原则同样适合于时事教学.品社教学要"根据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提供多样化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机会.""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材料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品社课标)可见,教学情境对时事教学很有必要.教学中,应根据时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与学习水平,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如在教学《好大一个家》或《万水千山》两个主题时可以巧妙利用多媒体资源,课伊始时播放我们国家的壮丽山河,激发学生为之骄傲自豪的豪迈之情;切入两岛之争时可以播放我国渔民自在生活和祖国卫士守卫国土的真实画面……拉近时间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了解"两岛之争"做很好的铺垫.

  (二)创建时事资料库,培养处理信息能力

  时事是发生存在于教材之外的,因其时效性而未能写进教材.教师要指导学生经常性地收集时事,并加以分类整理和保存.对于家庭有电脑的学生,应要求他们主要利用电脑收集时事,按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娱乐、自然或其他分类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建立文档,加以保存.家庭没有电脑的学生,要求他们利用电视收看和记录,加以分类保存,或查看报刊,加以剪辑和分类保存.陶行知认为:"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时事,创建时事资料库,自己也要这样做,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三)巧用探究式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和方法

  时事学习有两个层面,浅的层面是知道某时、某地发生了什么事,深的层面是明白事件所蕴含本质,小学生学习深层面比较难,但不是不可及,关键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

  如教学钓鱼岛争端事件,深层面地是使学生明白争端的是非曲直,教学时,可以创设两个问题让学生课前进行调查:1.钓鱼岛争端的历史原因是什么?钓鱼岛争端的内在因素有哪些?然后在课内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加以必要指导补正,最后让学生动笔把这些整理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就能够深刻地理解争端的是非曲直了.这样的学习,就是探究性时事教学,其主要特征是通过探索性调查、讨论活动,"使学生获得探求知识的学习方式,形成科学精神、科学态度."至于学生学习有无结果,是否正确,并不是最重要的.探究性时事教学,主要是用于对时事深层面的学习.

  教学钓鱼岛争端的另一个深层面是使学生明白我国怎样处置这一争端.教学时,更合适的做法,是不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而要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探讨我国解决争端的策略和原则,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不是要他们能够正确回答解决争端的策略和原则,而是使他们学会综合地、关联地、多角度地、切合实际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的方法.如果学生没能正确回答,则可以由教师加以呈现.像这样的问题解决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品社课程覆盖的内容很广,而教材是有局限性的.教材是静态的,社会发展变化是动态的,师生都要关注时事生活.教师要将时事引进品社课堂有效整合,合理引用,发挥时事的时效性和实效性,让时事生活在品德教学中促进儿童知识结构的建构和社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全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