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普通教育论文

我国创新人才培养试点校的经验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24 共4792字

  4.我国创新人才培养试点校的经验

  近几年来,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逐渐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人们开始渐渐认识到在小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北京市于 2010 年 1 月 8 日开展了以“翱翔计划”为基础的,致力于我国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雏鹰计划”.此计划依托北京市雄厚的科技资源优势,联合各方力量,构建了包括指导专家、骨干教师以及志愿者的工作团队,试图将科技资源运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并成功地应用于学校的教学实践,有效地推动了北京市中小学中小学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水平,促进了北京市中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如今已有十几所北京市的小学加入了“雏鹰计划”,笔者对其中的一所进行了走访,对该试点校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参观,并对该校校长进行了访谈,对如今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试点校有了一定的了解,将从小学生创新品格的教育、小学生创新知识基础的建构、小学生创新能力基础的培养以及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这四个方面来阐述。

  4.1 关注小学生创新品格基础的教育

  从整体上看,各试点校都十分重视对小学生创新品格的教育,具体体现在走道宣传栏和展示区的设计这两个环节上。

  4.1.1 利用走道专栏宣传创新先进个人

  利用校内墙壁进行文化宣传是我国小学常用的手段之一。在笔者走访的小学里,无论是教学楼的走道,还是楼梯的墙壁,都悬挂着醒目的人物肖像。与一般小学所安置的类似于“孔子”、“鲁迅”这样的教育学家或哲学家不一样的是,在这所小学内所挂的都是历史上接触的发明家与科学家,国外除了有“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这样的家喻户晓的人物之外,还有像亚历山德罗·伏特、霍华德·休斯以及“约翰内斯·古腾堡”这样的比较小众的发明家。

  不但如此,笔者在人物的肖像前拉住了几个路过的小学生,并询问他们是否认识约翰内斯·古腾堡。几乎所有小学生都能准确说出他的名字、国籍以及他发明了现在印刷术。后来从一位老师的口中得知,学校每个星期都会选取一名宣传像的科学家作为学校的“周发明家”,每个班在周五的班会上都会对这位发明家的事迹予以宣传。所以才会有这么深入人心的效果。

  4.1.2 注重创新领域成果的展示

  是否有创新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当小学生在创新领域获得成果时,教师与学校应当给与充分的肯定与表扬才能激发与维护学生们的这种意愿。笔者调查的试点校主要是从一下两个方面来做的:

  第一,在这所小学的主教学楼正门口,设置了一块专门的区域用于展示学生们的创新成果。这块区域的位置是非常显眼的,每一名走进教学楼的小学生都能第一眼看到这块区域上所展示的各种各样的展览品。除此之外,与一般学校所不同的是,这里所展示的并不是奖杯、奖状这些在小学生眼里比较空洞的展品,而是一些发明创造的具体产物,比如有航模社团设计的军舰、飞机模型社团设计的飞机等等,并在这些展品的下方会注明制作小组或个人的姓名。

  第二,在每个班级的门口,都有一块名为“我的地盘”的宣传栏。在这块宣传栏里,本班学生将会以相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小发明、手工或者探索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与父母一起合作完成的,例如:“我和妈妈一起做的小熊娃娃”

  或者是“和爸爸一起去探险”.学校鼓励每位孩子的家长带领他们的孩子共同进行一些发明创造或探索体验类型的活动,并作为光荣事迹展示在每个班的门口予以表扬。

  从这两个活动我们可以看出,该试点校在对小学生创新成果的展示方面是做的非常不错的。通过这样的展示,学校充分调动了学生创新的意愿,让每一个孩子都觉得“我能创新”、“我想创新”.

  4.2 重视小学生个性知识的传授

  除了强调小学生的创新品质教育之外,该试点校还十分重视小学生个性知识的教育。他们是从开设小班教学和大力发展社团活动这两个方面来做的。

  4.2.1 小班教学以关注学生特长

  该试点校的的教育特色鲜明,作为北京市郊的一所小学,它有着自己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即该小学从办学以来都被定为成一个服务于社区的小学。笔者在对该校校长的访谈中得知,该小学前几年每个班仅招收 17 名小学生。校长说道:

  “这几年生源压力确实比较大,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地扩班,这样,你实现不了教育应当赋予的效果,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但是在来自各界的压力下,学校不得已将班级人数提升到了 22 人左右。但是比起北京其他的公立学校而言,这样的班级人数显然还是很少的。

  该校校长表示,小班教学化的教育能够较好地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能给予每一位学生更多创造的空间和时间,她把小学生比喻成一株株小树苗,把班级则是一块有限的土地,而老师则是这块土地上的资源。这块土地上的阳光、养分是有限的,更少的树苗就能分到更多的资源。

  笔者在该小学的走访中发现,在该小学的任何一间教室,都不会看到一排排面对黑板的课桌椅,而是看到每四张桌子拼在一起,孩子们相对而坐的场景。老师在授课时,会来回穿行于各个小组之间,在这种环境下,老师有更多的精力照顾到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并在日后予以培养。校长表示,正是小班教学的缘故,老师们才能够因材施教。实施小班化教育以来,课堂教学质量明显上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4.2.2 大力发展社团活动

  该试点校在培养小学生个性知识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是大力发展社团活动。

  校长指出:“校内的社团活动,是培养小学生特长的重要环节。学校相较于校外的培训机构更适合开设培养学生的特长。”在该校校长的带领下,主要从两个层面对传统的社团活动进行了改革。

  第一,增加社团活动的时间。校长表示:“以前的社团活动只有每周四的下午开展一次。这样的每个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时间每周只有一个小时,实在是太少了。”自改革以来,所有的社团活动时间由周四下午一小时跟改为每天下午一小时。这样小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时间将五倍与之前。

  第二,对社团的种类予以增加与更新。校长说:“小孩子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社团活动的种类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定。到底需要开多少?到底需要开那些?这些问题我们交给学生们来决定。”该校每个学期都会对全校小学生做“民意调查”,每位小学生都能在调查表中填写自己想要参加的社团。学校对那些学生不感兴趣的社团予以关闭,之开设调查问卷中学生最想参加的前 15 个社团。这些学生投票选出来的社团与传统社团的种类大相劲庭,学校最受欢迎的社团是魔术社、其次是侦探社以及 cosplay 社。据了解,北京市 2014 年对小学发展社团活动有一项生均 600 元人民币的专项拨款,学校利用该拨款从社会中聘请专业人员与本校老师一起开展社团活动。

  经过几年的工作,该试点校的每一名学生都具备了“一技之长”,在每年的元旦晚会上,学校将请所有的家长来观看他们孩子的特长演出。

  4.3 注重小学生创新能力基础的培养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该试点校还十分重视对小学生创新能力基础的培养。具体可以体现在在课堂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以团队的方式开展社团活动这两个方面。

  4.3.1 在课堂中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试点校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告诉笔者: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以新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就会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自主的进行学习尝试。”

  笔者观察了该校的一节数学课。这节课所要上的章节是《观察物理》。教师首先将班级学生分组,规定每个小组拥有 4 个小正方体。然后让小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操作,随意地摆放正方体。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从各个角度观察组合图形的形状。值得一提的是,在观察的时候,各个小组的成员可以随意去参观其他小组的形状。在课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来教学新知,学生纷纷动手操作,并不时就自己在操作和观察中遇到的问题向老师请教。课后老师说道:“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活动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教师如果能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尽可能地让他们在活动中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亲身体验,去理解、感悟,就可以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样的授课方式能够很好地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创新能力基础的核心能力。

  4.3.2 以团队方式开展的社团活动

  试点校除了从增加社团活动时间、丰富社团活动种类这两个方面大力发展社团活动之外,还特别注意社团活动的开展形式。校内的 15 个社团活动多以团队的方式开展。所有参加某一社团的小学生都被编为一个个小组。

  以该校的侦探社为例。该侦探社一共有 30 名学生参加。他们被分成了 6 个小队,而每组由一名高年级学生担任队长。他们的社团活动是这样开展的:首先,老师告知 6 个小组这次的“事件”以及搜集到的证据;然后,由队长对每个队进行分工,有的人负责将证据分类,也有的人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而队长则负责协调各个成员的活动;接着,在将所有证据分类之后,所有队友一起将他们联系起来,共同商讨案件的可能性;之后,小队统一结论,由队长向老师进行报告;最后,由老师为大家分析、讲解此次“案件”的逻辑与真相。

  以团队的形式开展的社团活动和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学”的社团活动不同,学生能够在一次次的团队合作中提升自己的团队能力,为日后的团队创新打好坚实的基础。

  4.4 强调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

  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一直都是该试点校领导所关注的核心目标。为此,学校从开展校内开放性课题和参与跨校的课题研究项目这两个方面开展了相关的工作。

  4.4.1 校内的课题研究

  自加入北京市“雏鹰计划”,成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校之后,该校每学期都会在校内开展一项开放性的课题活动,由本校教师牵头,带领小学生对专门的“校内课题”进行研究活动。笔者参观了 2014 年上半学年学校开展的“我校校园绿化带应该种植什么样的植物?”这一课题研究,对有关活动进行了了解。

  首先,这个课题的带头人是学校的两名自然老师。第一阶段,考虑到课题研究对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要求以及最大可能地照顾到学生学业的情况后,从学校 4 至 6 年级中挑选了 20 名学有余力并且有参加意愿的高年级学生参与课题。

  第二阶段,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设想各种方案,然后对假设进行理论论证,并选取了三个具备可行性的方案,即葱兰、高羊茅以及佛甲草。第三阶段,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在校园的四周的绿化带对三个方案进行试验。最后通过一段时间的种植试验,只有佛甲草生长的最好,葱兰与高羊茅因不适应绿化带的土壤和当地气候环境均生长的不好。最后课题小组得出结论:根据校园土壤养分和北京市的气候因素,在校园绿化带中种植佛甲草是最为合适的。

  在整个校内课题研究中,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的能力,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4.4.2 跨校的“雏鹰计划”课题研究项目

  自 2010 年 1 月 8 日“雏鹰计划”启动以来,北京市的天文馆、北京市植物园、北京海洋馆、北京市气象台等 156 家科普基地,以及 30 个国家级或专业科研院所在的实验室已经全面向全体小学生开放。学生们可以在中科院科学家的带领下进行科学研究。

  几年来,已经有数以千计来自于北京市各试点校的小学生参与了“雏鹰计划”的课题研究。这些课题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阔,例如“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土壤污染和土壤修复”、“ 食品安全与健康”、“ 昆虫资源调查与利用”、“ 城市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这些小学生在包含指导专家、骨干教师以及志愿者的工作团队的带领下,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的课余时间对自己所在的课题进行研究。在专家“手把手”的引导下,充分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不但如此,在专家与学校教师的合作下,目前已经有十几个科研课题转化为中小学创新教育课程,其中不乏“863”计划课题和“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等国家级重点课题。这些课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在生活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基本的研究方法。可以说,北京的“雏鹰计划”是我国各地小学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先行者”,这些试点校的改革经验,是各地改革的指南针。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