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理论基础

时间:2016-07-19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454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山东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困境探讨 
【第一章】影响农业节水推广的因素研究引言 
【第二章】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理论基础 
【3.1  3.2】山东省农业节水技术应用现状的时空差异特征
【3.3】山东省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现状的调研分析 
【第四章】山东省农业节水推广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五章】山东省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机制的作用机理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农业节水推广机制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2 理论基础

  2.1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概念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一种,农业技术推广的定义为: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实行科研单位、有关学校、推广机构与群众科技组织、科研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讲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是指推广人员通过建立农业节水技术示范园区,开展培训课程,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宣传节水技术重要性提高人们节水意识以及到从事农业生产的各村镇进行现场技术示范等多种方式将各种行之有效的节水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特别是农业灌溉中去的一种活动。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是农业节水技术与农业生产之间的桥梁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机制尚不够完善,通过完善推广机制能够极大提高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进而能提高灌溉用水的效率,对节约用水,粮食增产以及农民增收都有重大意义。

  2.2 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是由 Icek Ajzen 提出的。是 Ajzen 和 Fishbein 共同提出的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的继承者,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Behavior,TPB)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的。TPB 认为人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的结果。最初的理性行为理论是以人的行为是受人的意识所控制的做为假设,但实际上人的行为不只单纯依靠个人意识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不是完全自愿的,受多重因素影响处于某种控制之下。因此 Icek Ajzen 又对理性行为理论进行了延伸,增加了一项对自我“行为控制认知”(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的新概念,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主要包含以下五要素:

  态度,主要指个体对该项行为是处于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立场,是对该项行为持正向或者负向的评价。态度对最终的行为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常被视为个人对此行为结果的显着信念的函数。而态度主要由个体的信念强度和对该行为结果的评估两者共同作用形成。对农业技术推广而言是指推广受体也就是当地从事农业生产的民众对使用农业节水技术持什么态度,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如果农民本身思想进步开化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那么他的态度多半是积极主动的,或者农民能够预期使用农业节水技术能够带来增产增收,对结果的评估是好的那么他的态度多半也是积极主动的反之就会持消极被动态度。

  主观规范,主要指个体行为受外界其他个体或团体行为的影响,那些对个体有影响力的其他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对个体行为能够造成一定压力,我们常说的从众心理就是主观规范的一种。在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中我们应该很好的利用这一点,很多人不愿意当先行者容易受周围人行为的影响,我们就应该积极寻找科技带头人,特别是在当地有影响力的人如当地的乡村名人,利用他们的带动力和影响力来推动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在当地建立农业节水示范园区也是一种方法,建立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示范园区既可以很好的展示示范节水技术,使用节水技术所带来的效益也能很好展现出来,与当地形成对比。

  通过直观对比能很好的突出使用节水技术的好处,进而可以使农民必较容易接收和使用节水技术推动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

  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对进行某项行为时对其控制程度的感知,主要受个体过去经验和未来预期两个因素影响。如果个体过去的经验越丰富或者能够获得的资源信息越多以及对未来该行为的预期越好,那么对该项行为的直觉行为控制能力越强。在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的表现是过去采用过或听说过节水技术以及在农业节水技术推广过程中关于农业节水技术的信息是丰富和公开的,并且农民对农业节水技术应用结果的预期是好的,那么就说明农业节水技术推广这项行为的直觉行为控制是强的。如果农民从来没接触过农业节水技术或者从来没听说过,对农业节水技术的认知几乎为零,在进行技术推广时信息也不够充足和公开,农民对结果进行预期时是模糊和不明确的,那么直觉行为控制是弱的,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工作会很难开展。

  行为意向,是指个体进行某项行为之前对该行为主观概率的判断,反映了个人对采取该项行为意愿程度,是一种行为倾向。是个体在进行最终行为之前,在进行了结果预测之后对该项行为的意向和决定。如果行为意向强有利于该项行为的进行和开展,反之亦然。对农业节水技术推广而言,如果农民有接收应用农业节水技术的行为意向,那么节水技术的推广工作就容易开展。如果农民没有这方面的行为意向,就要想方设法特别是从以上三个因素入手增加农民的行为意向。

  行为,指个人实际采取行动的行为。也就是农民在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人员进行推广工作之后最终是否接受和采用该项节水技术,采取节水技术的行为或者不采取节水技术的行为。

  这五个因素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相反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联系紧密的。就如我们常说的态度决定行为,如果个体的态度是积极正向的那么他的行为意向就会加强。如果该项行为的主观规范也是正向的起到了积极的带动引导作用,那么也会使该项行为意向加强。同样知觉行为控制也是影响行为意向的重要因素,知觉行为控制的正向性也能使行为意向加强。最终在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这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行为意向,在行为意向确定之后就决定这最后的行为是什么样的。可以用下图形象的描绘这五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将计划行为理论运用到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中去,就是在进行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工作时要注意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这三个因素的重要性,从这三方面入手。首先态度方面,要农民引导到积极正向上去,多宣传节水技术的优越性和成功案例,让农民能够认可和接受它,是从心里主动自愿的接受而不是抗拒抵制。其次从主观规范方面入手要学会树立典型,利用农民的从众心理,通过科技带头人的引导带动能力来促进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工作的进展。可以通过建立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示范园区、农业节水技术先进乡镇、农业节水先进个人等方式进行。再者,知觉行为控制也是很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工作时要信息公开化,让农民充分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节水技术的运行原理、注意事项,节水技术能够起到的成效等等。使得农民在充分了解了节水技术的各种信息之后并能够对节水技术的应用有一个好的预期。那么在这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就会对农业节水技术推广这一行为意向起到一个积极正向的作用,最终导致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供给需求理论

  供给需求理论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可以解释很多经济现象,同样适用于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首先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需要有一定的水利工程配套,节水设备的供给需求就涉及了供给需求理论。但不同于其他普通商品和服务,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可以使农民增产增收、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缩小城乡二元化差距意义重大,具有一定的公共性,特别是在我国属于公共物品。鉴于这种特性,农业节水技术在供给上是政府供给为主导的。主要表现为政府直接供给,政府委托私人供给,私人或集体组织供给政府提供补贴,以及很少部分的市场供给。这种供给方式有种弊端就是可能造成“无效供给”,因为各地区存在差异同一种节水技术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地区,而且不同地区需要不同的推广方式,政府在提供供给时很容易忽视这一点也很难做到这一点。私人供给由于涉及盈利,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会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提供有效供给,而且在进行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时推广人员的积极性会更高,大大提高了推广效率。

  但私人供给也存在弊端,私人供给需要考虑盈利,因为使用农业节水技术进行农业灌溉比传统灌溉方法费用要高,很多农民不愿或负担不起很容易造成无效需求。此外,农业节水技术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推广时需要考虑基础水利工程的建设,如果没有基础水利工程配套节水技术的推广就很难进行。私人供给资金有限,从这一点看,政府供给会比私人供给更有优势。综合考虑私人供给政府提供补贴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本文将主要从不同供给主体在提供供给服务时存在差异和不同,以及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农户对农业节水技术需求也存在不同这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找到供给需求均衡点,旨在探讨出一个适合山东省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机制,完善现有的推广机制提高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效率。

  2.4 参与式农业推广理论

  参与式农业推广理论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在国际上一部分国家实践后取得了较好成果之后被广泛应用。随着参与式农业推广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实践现已普遍应用于众多农业推广中,成为一种具有创新性有效的推广理论。参与式农业推广理论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是农业推广的参与主体是参与到农业推广的整个过程之中,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参与式灌溉管理”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发展中国家,由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积极推行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农业灌溉管理方法。主张建立用水者协会,将水权移交给用水者让他们自主管理。这么做的好处就是用水者会提高节约用水的积极性,重视自己的主权,发挥自身能动性从自身做起并且能够做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成立用水者协会,明晰水权的目的在于促使用水者尽可能提高灌溉效率,在满足自己生产用水的同时能够有结余,将这部分结余卖给其他需要用水的用户(如工业用水者),这样在保证了农业发展的同时还促进了工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是一件意义非常大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水价,水价过低会降低节约用水的积极性甚至会造成灌溉浪费,水价过高会给很多农民造成负担因为农户经济水平相对是较低的,过高的水价可能造成部分农户无力承担不能灌溉进而产量减少收入降低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水价如何制定至关重要,要多方面充分考虑因地制宜制定一个合理的水价来促进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而不是为其造成阻碍。

  当前而言,我国的农业节水技术储备已经相对丰富完善,但农户的节水意识并不强,农业灌溉效率依然很低。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对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不重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目前我国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主要靠发布国家政策执行行政命令以及有关科研机构推行,这是远远不够的。农业节水技术主要由农民在进行农业灌溉时使用,所以要引导农民参与进去明确他们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推广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参与式农业推广是以自下而上为主结合自上而下构成的推广模式。是指在推广过程中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赋予他们参与权、决策权,让他们参与到农业推广的整个过程中,并在此过程中对他们进行科技、文化以及思想等多方面的培训实现农民全方面的发展。参与式农业推广模式与传统的农业推广模式的差别可以用下图表象表示: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