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推广论文

“三区”科技扶贫开展可行性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4-22 共3409字
  第二章 “三区”科技扶贫推广模式可行性分析
  
  2.1 推广地区基本情况
  
  2.1.1 自然条件
  
  扶风县午井镇料地村位于镇政府西北 7.5 公里处,渭北南环线北侧,属于冯家山南干六支罐区。扶风县共有 165 个村,82 个贫困村,贫困人口 5.2 万人,约 1.3 万户,其中料地村属于扶风县的贫困村,分七个队,分别是显塬、显坡、显沟、陈马塬、陈南、陈北、料地,简称三显、三陈、一料。料地村属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丰沛。
  
  2.1.2 生产现状
  
  全村总面积 3400 亩,耕地面积 2700 亩,其中猕猴桃面积 600 亩,主导产业为种植和劳务输出业。而在 2014 年底,由政府资助的 4 万棵猕猴桃苗将免费赠于料地村果农,由于料地村属于贫困村,所以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给予一定的资助。
  
  2.1.3 小麦种植效益
  
  通过对料地村实地调查得知,料地村有 99%的农民种植小偃 22,而对西农大选育出的适合陕西省内种植的高稳产小麦新品种并没有过多的尝试和种植,如西农 979,也没有农民主动去咨询高稳产小麦的新品种情况,只是简单的按照每年习惯选用种植同一品种的小麦,对于小麦整体效益没有很大突破,即使引进高稳产新小麦品种,其纯效益不高,一般每亩收益 1000 元左右,不能作为料地村升级产业。
  
  2.1.4 猕猴桃种植效果
  
  陕西省的地形、自然条件也决定了猕猴桃产业在陕西发展的优势,对料地村考察发现,当地有五分之一的农民种植猕猴桃,而且猕猴桃带来的经济收入是当地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其中,关于种植的猕猴桃品种,有一半果农仍然种植之前的老品种“秦美”,也有一些果农由之前的主栽品种“秦美”改为“徐香”、“海沃德”,很少有人尝试新品种的栽培,如“金龙二号”、“脐红”等。
  
  2.1.5 猕猴桃近三年价格变化
  
  猕猴桃产量的多少和当年总收入的情况挂钩,由于每年情况不同导致猕猴桃价格的不同而影响了当年的收入,通过对料地村近三年的猕猴桃各品种的收购价格调查,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猕猴产量和价格整体差距不大,如表 2-2 所示,然而猕猴桃品种不同造成价格差异较大,最多每斤猕猴桃能相差 6 元,当然贵的猕猴桃品种自然有它贵的价值、意义和理由,比如风险较大,且需要投入更多的财力、人力去管理果园,为此,如果料地村果农想更改果园猕猴桃品种,关于猕猴桃种植管理技术的培训就成了关键。只有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跟上了,猕猴桃产量就会相应提高,同样的经济收入就会增多。一般猕猴桃每亩收益一万元左右,高的可达两三万元,种植猕猴桃是种植小麦效益的十倍,农民收入大大增加。
  
  2.2 科技扶贫推广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相应的素质并没有随之跟上,相反的,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的数量在增加,调查研究显示,外出劳动力文化程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刘洁 2013)。城市化进程使农村的经济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农村的劳动力水平和文化科学素质等出现了逐年下降趋势。为了探究贫困县扶风县的料地村科技扶贫推广模式,对扶风县料地村的基本情况包括外出劳动力年龄、劳动力文化水平、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等做了调查。本次共调查 70 户人家,一户按一份问卷,一共 70 份,其中根据料地村分的七个队的情况,每个队调查 10 户人家,分别是显塬、显坡、显沟、陈马塬、陈南、陈北、料地各 10 户,实际有效问卷 65 份,劳动力共计 213 人,外出劳动力为 39 人。
  
  2.2.1 料地村主要劳动力年龄结构
  
  通过调查显示,料地村的主要劳动力年龄集中在 25 以下和 55 岁以上,而外出劳动力主要在 25~55 之间,所占比例为 84.62%,通过对料地村 65 户调查统计对象中外出打工的年龄分布如表 2 所示 25 岁以下 10.77%,25~55 岁占 84.62%,65 岁以上占 1.54%.
  
  通过外出劳动力集中在 25~55 岁,而且外出的人员大部分都是男的,因此,农村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并且留守在家中的大部分是老人或者正在上学的孩子,对于一些劳动强度大的果园管理技术,很少果农会按照增产提效的方法做,对果园只做一些最基本的管理甚至不管理,严重影响了农村农业的发展。
  
  2.2.2 料地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调查
  
  通过表 2-4 可知调查农户中小学文凭以下占 16.93%,文盲占 4.62%,初高中占67.69%,中专及以上占 20.05%.统计结果表明劳动力外出的文化水平在逐渐增加,而留守在家里干农活的人整体文凭偏低,主要是文盲或小学文凭,对本地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但如果有政府投入资金并支持鼓励发展果树产业,外出的人员可能会减少些,也会促进农业科技化的进程。
  
  2.2.3 料地村家庭主要收入来源
  
  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中,靠庄稼、果园的比例最大,统计结果得知,靠庄稼收入占27.69%,靠果园来养家的占 47.69%,打短工的占 16.92%,手工活的占 4.62%,开小店的占 3.08%,由表 2-5 可明显的看出,在料地村农民主要靠土地来获得收入,打短工的主要靠劳动力干活挣钱,手工活比例偏小的原因是料地村附近没有大的公司和厂子,开小店也是为本村卖一些基本用品,对料地村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分析,料地村很适合发展猕猴桃和产业,政府也为料地村配置的 4 万棵猕猴桃苗,并且由国家政策的支持,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的专家来为料地村进行免费培训和指导,所以发展猕猴桃产业势在必行。
  
  2.3 推广模式可行性分析

  
  2.3.1 国家政策的支持
  
  针对 2014 年“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为尽快落实“三区”的发展,陕西省科技厅积极做好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派代表就如何借助科技支持扶风县县域经济发展进行服务,一个专家负责一个村,对当地基本情况了解后实施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策略,由国家政策的支持,贫困地区的科技扶贫政策能够持久下去,使当地农民在 2020 年之前整体达到小康水平,早日实现脱贫计划。其中在 2014 年底,由政府资助的 4 万棵猕猴桃苗将在料地村种植。对于猕猴桃种植的新户政府还会给予资金补贴,鼓励料地村民发展猕猴桃产业。
  
  2.3.2 推广专家综合素质水平分析
  
  推广专家们的专业水平越强,在专业领域的推广就更容易被受众们接纳,而且推广效果好(董建盛 2005)。比如推广专家的农业科学知识、村政策知识和村法规知识。
  
  对于农业科学知识来说,推广专家对农业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的情况有直接的联系,农业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不仅使推广专家可以更好地为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推广专家可以运用所掌握的农业知识来对当地进行长期的实际的指导,对于猕猴桃推广专家来说,从猕猴桃的苗木、嫁接、开花、授粉、结果、收获等整个过程的有关种植的注意事项,以及运用当地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解决,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同时掌握当地的村政策和村法规知识同等重要,只有紧跟政策的步伐才能提高扶贫效率,而且推广者应该遵守项目中的规定,做到以身作则。
  
  2.3.3 大学农技推广模式的成功实践
  
  多年的农业科技推广探索得出,农业大学在推广中占重要位置,西农大在国家政府的资助下,研究并借鉴其他各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做法,结合中国农业经济特色的特殊性,创建出了大学主导的以大学为依托的新模式;其中,在政府资助下由西农大为中心一共建立了 12 个试验站,试验站分布在各农业产区的中心地带,同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广专家和教授长年驻扎在各个试验站,在试验站进行新技术研究、示范等工作。其中,猕猴桃试验站建于 2005 年,其肩负着猕猴桃的科学试验、示范推广、人才培养、国际合作、野外观测等 5 大任务。根据猕猴桃现代技术的情况,重点开展猕猴桃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遗传育种、苗木繁育、果树水分与营养、病虫与灾害防御、果实品质与贮藏保鲜等 6 个方向的科学研究与创新。
  
  2.4 小结
  
  通过对扶风县料地村当地外出打工、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情况等的问卷调查了解,以及对自然条件、生产状况等基本情况农作物种植情况的分析,得知能提高料地村经济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扩大猕猴桃产业。对料地村现在猕猴桃产业调查得知,料地村现有100 多位猕猴桃种植户,在 2014 年底有组织部牵头联合五部委实施的一个“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扶风县政府部门为午井镇料地村免费提供了 4 万棵猕猴桃苗木,精准扶贫下乡,其中猕猴桃试验站派遣猕猴桃专家前来料地村科技扶贫,对果农进行全程的田间指导、科技培训。
  
  因此实现料地村的猕猴桃产业势在必行,“三区”科技扶贫推广模式在料地村运行也是民之所需。有国家的大力引导,有技术专家指导,以推广专家作为沟通学校、政府、农民的桥梁,有以猕猴桃试验站为依托的试验示范基地,一定会实现料地村猕猴桃整体水平的大踏步提高,提前实现脱贫计划。所以“三区”科技扶贫推广模式在扶风县料地村以推广猕猴桃种植技术具备一切合理的条件和情况。
相关标签:农业科技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