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推广论文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与发展进程

来源:农业经济 作者:王景利,张国忠,张冰
发布于:2021-12-14 共390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2篇】农业现代化论文(热门推荐6篇)
【第3篇】分析统一战线下现农业现代化的策略和建议
【第4篇】探究农垦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及策略
【第5篇】我国设施农业工程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第6篇】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与发展进程

农业现代化论文范文第六篇: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与发展进程

  摘要:文章阐述和分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经历了积极准备、初步实践、探索发展、全面推进和加快推进五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总结了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加大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完善农业现代化制度体系五点经验与启示,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经验启示;

  基金:2019年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基于R&D与动态比较优势视角的黑龙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9-KYYWF-E00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薄弱产业,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时代潮流,是国家现代化的短板,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补齐这个短板。它的发展经历了积极准备、初步实践、探索发展、全面推进和加快推进五个时期。把握每个时期的特征与经验,对于我们全面理解新时期"四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对于更好建设和更稳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农业现代化.png

  一、积极准备时期:建国到八大

  我国提出"农业现代化"已有一个多世纪。1894年,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发展农业在于"农政有官、农务有学、耕耨有器",需要从制度、技术和工具三方面来改进农业。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行了农村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49年,周恩来同志首次提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1954年,周恩来同志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构想,一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现代化,就会始终处于落后与贫穷的状态,革命的目的就不能实现。1955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通过合作化来使用大机器、实现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的两步走战略。

  在这一时期,我们用土地集体所有制取代了土地私有制,农业生产手段得到改进,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保持社会稳定,对农业以及国家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但对于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仍局限在集体化和机械化的模式上。

  二、初步实践时期: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1956年,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存在的基本矛盾作出了科学正确的判断,为了给农业现代化的创造一个良好的初步实践环境和顺利实现明确的目标,要求全社会集中力量来发展生产力。1957年,党的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和开展关于农业生产建设的大辩论,农田水利建设兴起高潮。1958年,党中央在成都会议上专门研究了农业机械化问题,农业机械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1961年,周恩来同志阐明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按照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电气化的顺序有步骤地进行和实现。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提出了我国要经过20-25年的努力奋斗,才基本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在这一时期,农业现代化被提上议事日程,在"大跃进"和农业学大寨期间,通过开展群众运动动员了大量劳动力,以机械化和水利化为重点的大规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改造,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三、探索发展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大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农村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现代化内涵,加入了农业布局合理、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农工商一体化等内容。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农业现代化不单是机械化,还包括科学技术;农业的最终出路还得依靠科学技术。1987年,我国农村经济开始步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1993年,家庭承包责任制列入宪法,农村耕地的承包期再延长30年。

  在这一时期,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各种规模化和产业化形式的现代农业经营新方式不断出现。在承包期内,农民可以依法、自愿和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得农户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组织化和有序化的股份合作制农业企业不断增多,农村经济市场化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了。

  四、全面推进时期:十六大到十八大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3年,积极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并且把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列为"五个统筹"之首,提出我国已经到了可以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加快建设现代农业。2006年,将建设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纲领性要求,强调要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7年,提出了"五个现代"即现代物质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产业体系、现代经营形式和现代发展理念,通过"新型农民"和"五个现代"相结合来提升农业生产要素效率和提高农业效益与竞争力,来全面发展现代农业。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2012年,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四化"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

  在这一时期,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三农"问题,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推进,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在强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基本形成。

  五、加快推进时期:十九大到现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农业现代化主要提出三点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主要是构建三大产业融合体系,包括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利益链完善等;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主要是构建生产要素科技化体系,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土地规模化、资本智能化等;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主要是经营主体新型化、经营方式市场化、经营体制国际化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里主要强调在发展现代农业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农村实际发展水平,通过农业现代化带动和提升农村生产力水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真正实现三农之间良性循环,缩小城乡差距,使农业现代化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推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关键依靠科技创新,坚持科技兴农、强农和富农,要在加强农业科技自主研发与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实际转化应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等方面下真功夫,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从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我们可以看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提供了以下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在20世纪50-60年代,由于我国经济落后,机械地借鉴了苏联模式进行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而70年代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促进"四化"同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二)继续加大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

  农业现代化是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和引入先进生产要素的过程。过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曾极大地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在新时代,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要进一步发挥市场与政府的作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完善各项强农富农惠农的政策,强化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保障。

  (三)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水平决定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程度决定农业现代化程度。我国已度过单纯依靠增加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投入增加农业品产出的历史阶段。要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改革与创新激发农业科技体系的内在活力,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四)进一步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的主体是农民,只有拥有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质农民,才能顺利实现农业现代化。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实行免费的职业农业教育培训,确定新型职业农民标准,吸引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使农业成为"进入有要求、经营有效益、收入有保障、职业有尊严"的行业,切实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五)不断完善农业现代化制度体系。

  制度稳则农业稳,制度优势是农业现代化竞争发展的最大优势,结合我国农业现代化实际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不断改革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各种因素,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制度的框架和内容,让制度体系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科学发展的真正导师。

  总而言之,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体现了我国农业走过的历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我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原则和方法不同,在历史长河中偶尔有小的波动,但是总体发展趋势是向好的,作为现代人一定要认识和理解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轨迹,领悟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结合国情与创新精神来发展现代农业,使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未来更加美好,真正体现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孙中山孙中山全集1912 (第二卷) [M].中华书局出版社,1982.5.

  [2]周恩来。周恩来选集[M].人民出版社,1984.7.

  [3]泽东译东文集[M].人民出版社,1996.3.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人民出版社,1983.7.

作者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金融系 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术理论研究部
原文出处:王景利,张国忠,张冰,李静.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与经验启示[J]. 农业经济,2021,(10):8-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