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内科学论文

自拟柴金化瘀方治疗胆囊息肉样变疗效评价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4-20 共2915字
摘要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lesionofgallbladder,PLG),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是指来源于胆囊壁并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PLG在病理上有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之分。肿瘤性息肉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增生症等,而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等[1].现代医学对于胆囊息肉的治疗局限于手术切除或利胆消炎等对症处理,而且术后造成胆囊功能下降,胆道压力紊乱,胆汁反流等多种问题。本研究通过中医视角对其病因病机的研究,通过辨病辨证,自拟柴金化瘀方治疗胆囊息肉样变,临床疗效确切,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80例患者均来自于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及病房,其中男98例,女82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1.86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采用西门子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禁食12h后进行腹部检查,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观察胆囊大小、形态、边界、回声强度、数目、部位及其后声影、息肉是否随体位移动、息肉基底部宽度及胆囊壁厚度。

  1.2纳入标准

  1.2.1西医诊断

  持续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肩胛区疼痛;有恶心、嗳气、泛酸、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胆囊区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2].

  1.2.2中医诊断

  右胁胀满或心下痞满,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不舒,纳食减少,嗳气频作,大便干结或艰难。伴有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口干口苦,咽干舌燥。少数患者可伴有发热、黄疸[2].

  1.2.3超声诊断

  胆囊内壁黏膜面小隆起,呈球形、桑葚状、颗粒状,单发或多发、体积较小,绝大多数不超过1.0cm,常带有长短不等的蒂,基底较窄,可发生于胆囊任何部位,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不随体位活动,常伴有胆囊壁增厚、毛糙等慢性胆囊炎改变[3].

  1.3排除标准

  ①胆囊癌患者。②体质较弱有消化道出血、溃疡病患者。③确为纤维瘤胆囊息肉患者或先天胆囊内畸形息肉患者。④胆囊息肉长径超2cm以上或并发胆石症、结石长径超过1cm以上者。⑤生命体征不稳,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史。⑥入选前30d内用过其他药物治疗。⑦妊娠、哺乳期。符合以上任一条件的患者不能入选。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自拟柴金化瘀方。药物组成:柴胡、郁金、青皮、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蒲公英、茯苓、厚朴、黄芩、白芍、薏仁、茵陈。胁痛甚者加郁金、玄胡、青皮加大理气止痛之功;大便干燥者加酒大黄、焦槟榔、炒莱菔子以行气消胀;口苦心烦者加黄芩、栀子、丹皮以清心凉血;瘀血甚者,加三棱、莪术、土鳖虫以增加破瘀散结之功。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mL,早晚分服。

  2.2对照组

  消炎利胆片(广东省博罗先锋药业集团有限公司,Z20013216)口服,每次10mg,每日3次。治疗期以3个月为1个疗程,对患者进行3个疗程的临床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停服一切影响本实验的药物,并忌生冷、辛辣、烟酒、甜食等。

  3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4]对胆囊息肉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半定量评分拟定,结合《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胆道感染、胆石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评判,拟定临床疗效如下,临床痊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5%,影像学检查息肉消失。显效:95%>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影像学查息肉体积或数目减少50%以上。有效:70%>症状和体征积分减少≥30%,影像学检查息肉体积或数目减少小于50%.无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影像学检查均无明显改善[2].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5结果

  治疗组患者单发胆囊息肉51例(58%),多发息肉37例(58%),伴有胆囊炎18例(20%),伴有胆囊结石8例(9%)。其中息肉直径大于10mm15例,大于15mm2例。对照组患者单发胆囊息肉48例(55%),多发息肉38例(33%),伴有胆囊炎14例(16%),伴有胆囊结石5例(6%)。其中息肉直径大于10mm12例,大于15mm3例。

  治疗组最终统计88例,自动脱组2例,治愈20例,显效28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最终统计86例,自动脱组4例,治愈10例,显效25例,有效29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7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6讨论

  祖国传统医学对胆囊息肉样变没有详细的描述及命名,通过对胆囊息肉患者的临床观察研究,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属中医“胁痛”“胆胀”“黄疸”“积聚”等范畴。中医认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以致痰湿内生,郁于肝胆,则肝胆失于疏泄,发为胁痛。情志不遂,肝失条达,疏泄不利则气阻血络,亦发为胁痛。肝胆失疏,通降失司,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则发黄疸。肝气郁久化火,熏蒸胆腑,上泛于口则口苦咽干。气机不畅、痰浊中阻,胆腑失于通降,胆汁疏泄不畅,日久壅滞脉络,胆汁、痰浊淤积胆腑,则成息肉。病机总属湿热、痰瘀互结。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体内脂类的代谢会出现紊乱,同时胃肠激素中胰多肽也随之增加,其分泌量也增多,除了能够抑制胆囊收缩及胆汁分泌,还可影响胆汁的排空,从而导致结石和息肉[5].然而也有研究显示[6],胆固醇息肉患者胆囊壁胆固醇酯升高和胆汁胆固醇过饱和存在相关性,故较多的研究者推测胆固醇息肉患者胆囊壁内过多胆固醇来源于胆汁。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的积聚,促使巨噬细胞侵入并吞噬,逐步在细胞内积聚形成泡沫细胞,这类细胞的增多则会在胆囊局部形成“草莓样”颗粒,如将局部黏膜推起,则可能形成类似息肉样增生。

  自拟方中的柴胡辛行苦泻,调达肝气,系疏肝要药;郁金辛散苦泻,行气活血,清利肝胆湿热;鸡内金有化坚消食之功;金钱草、茵陈、蒲公英皆可清胆利湿退黄;海金沙利湿退热,引邪外出。厚朴、青皮宽中理气;茯苓、白芍、薏苡仁健脾柔肝,防辛苦之品耗伤肝阴。全方清热兼顾补阴,活血兼顾理气。

  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8],柴胡含有的柴胡皂苷有抗炎、降低血浆胆固醇、抗脂肪肝、利胆等作用。郁金具有有保护肝脏、促进肝细胞再生等作用,其含有的姜黄素和挥发油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海金沙、茵陈皆有利胆作用,茵陈的提取物则能够增加其胆酸与磷脂以及胆固醇分泌和排泄,最终使胆汁的分泌量增加,达到利胆的作用,而同时又具有抗肿瘤的作用。金钱草水煎液能明显促进胆汁分泌,使胆囊括约肌松弛,从而减轻胆管阻塞及疼痛。推测柴金化瘀方通过抑制胆囊的炎症反应,加快脂质代谢,促进胆囊收缩及分泌起效,临床观察研究,柴金化瘀方治疗胆囊息肉样变疗效确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吕复君,张东,刘江伟。胆囊息肉成因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24):4785-4787.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281-283.
  [3]吴乃森。腹部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18-120.
  [4]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胃肠疾病专业评分表[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19(1):66-68.
  [5]尹艳雅。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5):272-273.
  [6]李承龙,冯贤松。胆囊胆固醇息肉成因的研究进展[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6(2):94-97.
  [7]高学敏。中药学[M].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