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内科学论文

脾主升清在脾胃病中的应用与体会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4-20 共3276字
关键词

  脾主升清是指脾有吸收水谷精微并上输到心、肺、头目及固定内脏位置的作用,如《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李东垣释之曰:“夫饮食入胃,阳气上行,津液与气,入于心,贯于肺,充实于皮毛,散于百脉,脾禀气于胃,而浇灌四旁,营养气血者也。”并据此创立了“补中气、升清阳”之法,其所著《脾胃论》载方 63 首,而应用升清法则达 31 方,堪称治疗脾胃病应用升清法的典范。笔者临证发现,前人在许多脾胃病,如泄泻、便秘、内脏下垂及胃气上逆性疾病的治疗中均融入“脾主升清”的理念,运用了升提脾气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1 脾主升清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1.1 升清治泄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前人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泄泻主要病机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阳气不升,清浊不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脾主升清,脾虚湿困,日久则清阳不升,水谷精微与糟粕浊物混杂而下则成泄泻。李东垣《脾胃论》以升阳汤治疗“大便一日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时泄泻,腹中鸣,小便黄”.升阳除湿汤治疗“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肠鸣腹痛,泄泻无度,小便黄,四肢困弱”.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胃气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等肺之脾胃虚弱证。益胃汤“治头闷,劳动则微痛,不喜饮食,四肢怠惰,躁热短气,口不知味,肠鸣,大便微溏黄色,身体昏闷,口干不喜食冷”.上述四方均用升麻、柴胡以升提脾气,恢复脾升清功能以治慢性泄泻。

  《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云:“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方中重用葛根为君,葛根甘辛而凉,入脾胃经,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丹溪心法》痛泻要方中运用白术补脾燥湿温中;芍药柔肝缓急止痛;陈皮理气燥湿、醒脾和胃;加少量防风,以其升清燥湿之性,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全方补脾柔肝、祛湿止泻。另外,李中梓《医宗必读?泄泻》治泻九法中有“升提”之法,他指出:“气属于阳,性本上升,胃气注迫,辄尔下陷,升、柴、羌、葛之类,鼓舞胃气上腾,则注下自止。又如地上淖泽,风之即干,故风药多燥。且湿为土病,风为木药,木可胜土,风亦胜湿,所谓下者举之是也。”

  1.2 升清通便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其病位主要在大肠,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肠道传导功能失司所致,与五脏有密切联系。脾胃枢机不利、升清降浊功能紊乱是便秘的内在因素。虽然便秘的发生与胃降浊功能有关,但脾升方能胃降,两者相反相成。故临证用通降药的同时,宜适当配伍升麻、黄芪等,使清阳升则浊阴降,便秘可愈。《景岳全书》云:“便秘有不得不通者,凡伤寒杂证等病,但属阳明实热可攻之类,皆宜以热结治法通而去之,若察其元气已虚,既不可泻而下焦胀闭,又通不宜缓者,但用济川煎主之,则无有不达。”

  并用济川煎治疗阳虚便秘,以肉苁蓉温肾润肠;当归补血润肠通便;枳壳降胃中浊气;借牛膝、泽泻趋下之性助之;方中妙用升麻升清阳,清阳升则浊阴降,相反相成,助通便之效,具有“寄降于升之内”的配伍特点。对于脾胃的升清作用,《药品化义》指出:“升麻善提清气……使清阳之气上升而浊阴之气下降。”清代医家陈士铎《石室秘录》治疗肺燥便秘,方用熟地黄、玄参、火麻仁、牛乳、升麻,运用升麻以升提清气,云:“气既下行,沉于海底,非用升提之法,则水注闭塞而不通。启其上孔,则下孔自然流通。”程国彭《医学心悟》云:“又尝于四物加升麻,及前滋润药,治老人血枯,数至圊而不能便者,往往有验,此皆委曲疏通之法。”可见,治疗便秘时,不应只用润肠通便之药,还要运用脾升清有助于胃降浊的原理,更有助于气机和降,通导大便。

  1.3 升清助胃降

  在治疗胃气上逆性疾病,如反酸、嗳气等时,笔者常应用“脾主升清”理论进行治疗。胃气上逆之病治宜用和降之法,岂可升提?其实不然。脾胃同居中州,共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通降,胃的通降包括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大肠及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有清气之升方有浊阴之降,有浊阴之降方有清气之升,二者相辅相成,共为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清升浊降,气机调畅,人体方能维持正常机能。故《临证指南医案》言:“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降以脾升为基础,脾气虚甚而下陷,则胃气亦不得降,胃气不降进一步发展则出现胃气不降反升的病机,导致反酸、嗳气等发生。因此,治疗胃气上逆性疾病时,须恢复和重建“脾升胃降”之和谐。这就要求在降胃气基础上,加入升脾气的药物才可恢复脾升胃降的生理功能,减少或避免病情复发。笔者临证对有脾虚表现患者或在反酸症状得到控制后,方中加入黄芪以健脾益气升阳,或加入少量(3~5 g 为宜)柴胡、升麻,与原方中诸降药相配合,以达升降统一,调补善后。

  1.4 升清举陷

  脾主升清也包含了脾的升托功能,脾气之升举作用可以维持腹腔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而防止其下垂。

  若脾胃虚弱,脾气下陷,则可出现脱肛及胃、子宫等内脏下垂诸病。此外,中气下陷还可导致气陷于下的病证,如久泄、大便失禁、遗精、胎漏等。临床上,对内脏下垂及滑脱不禁的疾病也多从脾胃入手治疗,以健运脾胃、益气升陷为治法。李东垣用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治疗脾虚气陷证,方中重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加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黄芪升提下陷之中气。如《本草纲目》言:“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之升陷汤重用黄芪配伍升麻、柴胡以升阳举陷,以治胸中大气下陷之证。由此可见,治疗脏气下垂性疾病及气虚气陷性疾病多采用健脾益气、升清举陷之方法。

  2 应用体会

  2.1 把握升清治疗的时机与力度

  应用脾主升清理论可以治疗泄泻、便秘及胃失和降、中气下陷性疾病,不同疾病升清治疗要求是不一样的,一定要把握好治疗时机,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对于存在脾胃气虚、中气下陷的疾病,如泄泻、脱肛、大便失禁、遗精、胎漏、胃及子宫下垂等,可以及时应用升清药物。对于治疗便秘及胃气上逆性疾病如吐酸等,则一般在症状缓解后期应用升清药物,以协助脾胃功能恢复;也可在通降治疗时酌加升清之药,而其药力应轻,或在方中起反佐的作用。
  
  2.2 重视健运脾胃功能

  脾胃具有消化饮食、转输水谷精微的功能,而水谷精微是人体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是化生气血的物质基础,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说。喻嘉言《寓意草》云:“其升清降浊者全赖中脘为之运用……故中脘之气旺,则水谷之清气,上升于肺,而灌输百脉;水谷之浊气,下达于大小肠,从便溺而消。”脾气健旺,中州和调,化源充足,血固脉中,五脏安和。

  因此,在应用升清法时要重视脾胃健运功能,健脾可用黄芪、白术、党参、茯苓等,脾胃健运,其气自升也。升脾用多选用桔梗、升麻、柴胡等。此外,滋腻碍胃之品如熟地黄、阿胶等应慎用,其味甘腻壅补,必碍气机,助满滞膈,致食纳欠佳,对脾胃健运不惟无益,反而有害。

  2.3 升降要统一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升降有序,则是人体气机升降的重要条件。

  脾胃病的特点是升降失调,当外邪或病理产物侵犯脾胃或阻滞中焦,均可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司,故调整脾胃升降是治疗脾胃病的基本方法,在升清时要注意胃气通降,只有脾升胃降才能脾胃健运,机体安康。正如李东垣曰:“圣人治疗,必本四时升降浮沉之理,权变之宜……经谓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均遵升降之理。

  2.4 注意药物的用量

  升清药在脾胃病中的应用,所用味数较少,且用量宜轻,如枳术丸只用荷叶一味、补中益气汤中只用升麻、柴胡二味,都体现了这种用药法度。故李东垣谓“脾胃不足之证,须少用升麻……更少加柴胡”,这样才能起到取其升浮之性,举而升之,以助其阳,使脾胃清气上升。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