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内科学论文

心理治疗技巧在中医内科诊疗中的运用

时间:2015-10-23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3266字
摘要

  心理治疗是指应用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通过治疗者和被治疗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医治病人的心理、情绪、认知行为等问题的一类治疗方法[1].广而言之,凡是能通过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以提高治疗疾病效果的方法,均可属于心理治疗[2],这就为心理治疗理念在中医内科诊疗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结合日常诊疗工作的切身体会,笔者认为将心理治疗的一些技巧运用到中医内科诊疗工作中会大有裨益。

  1建立平等的医患关系

  与病人建立平等的关系---心理治疗的必要条件之一。心理治疗师与病人建立平等性,病人才能接受医生提供的各种信息,并能无保留地吐露个人心理问题的细节,同时遵守和认真执行医生提出的治疗要求。同样,中医内科杂病通常是多因素造成的,医生往往也需要全面收集病人信息,与病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之后才能给出正确的诊疗措施,所以医患间的平等关系在中医内科诊疗中也十分重要,不容忽视。

  回顾医患关系模式的发展历程,最古老的是主动-被动模式,在这类模式中,病人仅仅是医务人员活动的被动接受者,而医生处于主动和支配地位,病人是医患关系中的弱者。这种不平衡关系的根源在于大众的文化水平低下,而医生却拥有绝对的权威。

  随着历史的发展、大众文化水平的提升,医患关系开始倾向于平衡,并逐步过渡到指导-合作模式及参与-协商模式,这些模式极大地尊重了病人的自主权,也使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变得脆弱。近来医务人员惨遭病人伤害的事件屡屡发生,一些胡搅蛮缠甚至丧失理智的病人往往让医生有苦难言,加之部分"一边倒"的媒体渲染夸大,医生似乎变成了医患关系中的弱者。而在笔者看来,现代医患关系中,无法评判医生与病人孰强孰弱,或者说两者都是体制下的弱者,医疗纠纷就是一场弱弱相残的闹剧,但也不可否认部分医疗纠纷的发生发酵与医生高人一等、居高临下的态度有关。我国唐代着名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指出,医者对待病人要"皆如至亲之想""见彼烦恼,若己有之",并怀有"普救含灵之苦"的信念,而不能"自逞俊快,邀射名誉""侍己所长,专心经略财务",亦不能"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更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作为一名中医师,我们理应秉承优良的医德传统,尽管我们不能控制病人的想法和行为,但至少我们可以在交流中让病人体会到平等,这是良好医患沟通的开端,也是降低医患矛盾的可控手段。换而言之,平易近人、态度谦和是对病人的尊重,也是对医者自身的保护。

  2保持牢固的医患关系

  与病人保持牢固的关系---心理治疗的必要条件之二。心理治疗主要借助于医者的语言、行为及特意安排的场景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3],所以医者一般会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逐步设定目标,逐步提高病人的自省力,病人也需经过规范的治疗过程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在这样的治疗方式下,稳定的医患关系就变得尤为重要,它是治疗实施和继续的基础和前提。而目前求诊于中医的病人也以慢性病、难治病居多,难以即时取效,这就使中医治疗与心理治疗有了共通之处---都需要医患之间关系牢固,病人对医生的充分信任而不脱落。

  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感源于医生对病人的关注和跟随,而关注和跟随具体可表现为一种循序渐进的治疗模式---整体把握、仔细观察、应机呈现。笔者认为,该模式不仅适用于心理治疗,同样适用于中医临床。其中,整体把握、仔细观察与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有异曲同工之妙,主要针对中医的望诊、闻诊和切诊,都强调要全面搜集临床征象(包括人体内部改变及外部条件造成的影响),并进行分析综合,以明确诊断;而应机呈现则可以运用到中医问诊过程:在病人叙述发病过程时,对关键问题适当地追问,对无关的话题适度地打断,合理地引导病人,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全面有效的疾病信息。不同的历史造就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人格[4],含蓄内敛可以说是中国人表达方式的代名词,因此,在中医临床诊疗中,需要借鉴心理治疗的模式,循序渐进,四诊合参,保持对病人的关注,才能使病人产生信任感,建立牢固、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获得足量的疾病信息,最终取得疗效。

  3帮助病人自我修复

  帮助病人找到自我修复的方法---心理治疗的必要条件之三。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协助病人了解自己的心理动态,洞察适应困难的反应模式,进而改善自己的心理行为及处理困难的方式,间接地解除精神症状,改善非适应行为[5-6].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心身疾病受到重视,这些患病人群往往需要长期调理,所以也就成了中医内科的"常客".心理因素是此类病人发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医治时,就必须运用心理治疗方法,帮助病人改进对现实心理的适应方式,促进人格成熟,完成自我修复[7].

  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特鲁多医师的墓志铭镌刻着"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Often,To Comfort Always."可翻译为"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它告诉我们,不管医学技术多么进步,不管人们花费了多少金钱,人类仍然会生病和死亡,因为医学不能治愈每一个疾病,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换个角度理解,这句铭言说明了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不仅仅是要治疗、治愈疾病,更多的是要去帮助和去安慰病人。医学的工作对象是人,其目的是为了呵护人的生命与健康。既然我们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关注人的需求。任何一个人,既是生物的,也是社会的,因此我们的病人不是器官与系统的简单相加。他们到医院就医,不仅仅希望通过医生的治疗解除症状,同时也非常希望在医务人员的理解与帮助下缓解与释放心中的不安与焦虑等心理问题[8]

  .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有一句名言":医生有三件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说明了医疗服务中语言的作用是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医学的人文关怀应该是医学的本质属性。《素问·汤液醪醴论》言"精神不进,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灵枢·本神》云"情志过激,先伤心神""既伤心神,亦伤他脏";《青囊秘箓》曰"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可见古代医家已意识到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华佗神医秘传》中载"优可宽之,怒则悦之,悲则和之,能通斯方,谓之良医",因此,一名优秀的中医师必须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多地去实践安慰病人的情感性行为,这包括表现出对病人感受的理解(共情),给病人以抒发焦虑的机会,并给予开导、解释与建议。这些积极的语言能让病人感到温暖和安全,有利于协助病人调动内在的积极因素,解除心理隐患,完成自我修复,从而提高整体疗效。

  4理性地处理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所有问题都要辩证地看待。虽然医者要与病人建立平等的关系,但不能无原则地退让,遇到病人的无理要求,医者要坚决予以拒绝;虽然医者要与病人保持牢固的关系,但不能一意孤行,遇到久不见效的病患,医者要向其推荐更适合的专科医生;虽然医者要帮助病人找到自我修复的方法,但不能盲目自信,遇到有明确器质性病理过程及躯体症状的病例,医者要果断地使用药物,同时辅以心理治疗,力求达到最佳疗效。

  5总 结

  综上,笔者认为一位优秀的中医内科医师应当做到与病人建立平等的关系、与病人保持牢固的医患关系、帮助病人找到自我修复的方法,即具备理性的谦卑、良好的职业的操守和缜密的诊疗思维。这是笔者对心理治疗的体悟,以飨同道,期望可以对本专业起到完善医患沟通、丰富诊疗方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德森。行为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40.
  [2] 日本心身医学会。心身医学の新しゝ治疗指针[J].心身医学,1991(31):537.
  [3] 王真真,汪粲。焦虑症的心理治疗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2011,27(33):6.
  [4] 李兆健,郑直。禅学与心理治疗[J].上海精神医学,2009,21(4):251-254.
  [5] 韩宗胜。积极心理治疗[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7):1119-1121.
  [6] 简·里格斯贝,大卫·施沃伦,心路治疗:一种另类心理治疗方法[J].高淮微译。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2):172-175.
  [7] 李秀,杜文东。我国传统心理治疗思想在哀伤辅导中的应用[J].医学与哲学(A),2014,35(3A):42-43.
  [8] 田丙坤。发人深省的墓志铭[N].当代健康报,2012-9-13(A02)。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