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内科学论文

辨别阴虚、阳虚治疗肾虚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4-07 共2195字
论文摘要

  现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房劳过度等原因,出现肾虚症状的人越来越多。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医务工作者在给患者开补肾药的处方时,不能正确区分阴虚、阳虚,结果造成患者是越补越虚的后果,故古人强调:"善诊者,查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

  希望通过本文,能让医务工作者在诊病时重视辨别阴虚、阳虚,辨证论治,对症下药。

  从整体阴阳学说来讲,人体由阴、阳组成,在健康状态下,人体应该保持在阴阳平衡状态下,即所谓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这种平衡状态一旦被打破,即出现阴、阳一方的偏盛、偏衰,在此情况下就需要对偏盛,偏衰进行干预,调整,达到阴阳平衡,机体功能恢复正常。

  要想正确区分肾阴虚与肾阳虚,就首先要搞清楚肾阴与肾阳的产生根源及作用。肾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作用,《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这一点和西医对肾脏的认识是不同的。广义肾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质(气血津液、水谷精微等);狭义肾精:指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人出生后从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代谢所化生的精微物质又称为"后天之精"。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互相资助,不断培育充养。肾中精气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肾精转换为肾气,肾气表现为肾阴、肾阳两方面。肾阴具有滋润、濡养全身脏腑,抑制气化,减少产热作用;肾阳具有温煦、推动全身脏腑,促进气化,增加产热作用。一旦这两方面出现偏衰,就在机体有表现。

  因为腰为肾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所以,肾虚的共同症状为腰酸乏力。

  1.肾阳虚

  阳虚、阴虚的关键点是阴、阳的盛衰,阳虚是体内的阳气虚损,推动和温煦能力等明显下降。因此,一方面无法温煦肌表,制约阴寒而表现出寒象,另一方面也无法抵御寒邪,容易遭受寒邪侵袭为病,故体现为"阳虚则寒"。门诊中所见有寒象而又偏于不足的,大多属于阳虚之证[1]。

  1.1肾阳虚的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小便清长,或五更泄泻,舌淡苔白,脉沉迟等症。

  1.2治疗肾阳虚的代表方为金匮肾气丸,来源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着《金匮要略》。肾气丸不仅是温补肾阳的代表方,也是补肾的基础方。温补肾阳的方剂,多从它加减变化,如济生肾气丸、右归丸等。

  1.3金匮肾气丸功效为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阳不足,下失温煦,气化失常引起的腰痛脚软、下身不温、少腹拘急,肾失固摄,尿频夜多尿。

  1.4方中以少量附子、肉桂温阳暖肾、化气行水,意在微微生火,以鼓舞肾气,取"少火生气"之义,故方名"肾气"。地黄、山茱萸、山药滋阴补肾填精以化肾气。泽泻、牡丹皮、茯苓协调三阳、以泻助补,利水渗湿,防滋腻碍邪。本方补阳药与补阴药并用,正如《景岳全书》"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谓。

  1.5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对肾阳不足所致的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高血压病、糖尿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功能减退、久病虚弱、年老体虚等病症均有很好疗效[2]。

  2.肾阴虚

  阴虚是指体内的阴液亏少,滋润和涵养作用明显不足。因此,一方面因无法正常地滋养全身而表现为虚象,另一方面也无力制约阳气,无法抗击阳邪而表现出热象,故称"阴虚则热"。临床上见有热象而又偏虚的,大多属于阴虚内热之证[3]。

  2.1肾阴虚临床表现为潮热盗汗,失眠多梦,遗精早泄,咽干颧红,五心烦热、腰腿酸软,头晕耳鸣、小便短少,消渴,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候。

  2.2肾阴虚代表方为六味地黄丸,本方来源于钱仲阳从《金匮要略》肾气丸减去附子、肉桂而成。

  2.3六味地黄丸功效为滋阴补肾,用于肝肾阴亏、腰膝酸软、虚火上炎、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耳鸣、耳聋等症状。

  2.4方中熟地滋补肾阴、壮水制火;萸肉补肾滋肝、固涩精气;山药补脾益肾、益阴涩精;泽泻泻肾火、引火下行;丹皮清泻肝火、凉血退蒸;茯苓淡渗脾湿使补而不滞。本方特点为三补:滋补肾阴、固涩精气,三泻:泄降虚火,疏利湿邪。治疗目的在于滋阴补肾,兼清虚热,即古人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疗方法。

  六味地黄丸为滋补肾阴的主方,加知母、黄柏即为知柏地黄丸,增强了滋阴泻火之力;加五味子名为都气丸,兼具纳气平喘之功;加麦冬、五味子即为麦味地黄丸,兼具敛肺止咳之功;加菖蒲、磁石、五味子名为耳聋左慈丸,兼具潜阳聪耳功效;加枸杞子、甘菊花名杞菊地黄丸,兼具平肝明目的作用;加枸杞子、菊花、白芍、当归、白蒺藜、石决明名为明目地黄丸,既能滋补肝肾,又有清散风热的作用[4]。

  2.5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广泛,常用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视神经萎缩、中心性视网膜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以及食道癌、肺癌、肝癌等各类肿瘤属于肾阴亏损者[5]。

  以上通过对肾阴虚、肾阳虚的形成机理,临床表现,辨证论治,方剂应用进行了系统剖析,期望能够给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实际工作带来帮助,通过辨证论治,有的放矢地为肾虚患者对症用药,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何裕民.中医学导论[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7:54-55.
  [2]周超凡.中药理论和中药药理研究[J]中成药研究,1982,(5):2-4.
  [3]何裕民.中医学导论[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7:54-55.
  [4]陈伟,路一平.方剂学[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219.
  [5]周超凡.中药理论和中药药理研究[J].中成药研究,1982,(5):2-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