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内科学论文

阴虚胃脘痛病因病机及典型病例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7-03 共1367字
论文摘要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痛者,腹嗔胀,胃脘当心而痛”。胃脘痛是常见而古老的病证,俗称心口痛。阴虚胃脘痛是胃脘痛的主要病理机制,多数胃脘痛患者均是慢性病程,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
  
  1 阴虚胃脘痛病因病机
  
  嗜食辛辣厚味、吸烟饮酒、直接损伤胃腑,伤津耗液,胃失润降、胃气阻滞、不通则痛。感受外邪,湿热中阻,热毒湿邪,伤胃损络,伤津耗液,脉络失养,胃失润降、胃气阻滞、不通则痛肝气不疏、肝郁气滞,肝气横逆犯胃,肝胃不和,肝胃郁热,伤津耗液,脉络失养,胃失润降、胃气阻滞、胃气上逆、不通则痛。饮食失调,饮食积滞,食积化热,伤津耗液,胃失润降、胃气阻滞、胃气上逆、不通则痛。外感寒邪犯胃,胃属阳明燥土,寒邪入里从阳化热,伤津耗液,脉络失养、胃失润降、胃气阻滞、不通则痛。
  
  胃为燥土,喜润恶燥,胃不仅需要阳气的蒸化,更需要阴液的滋润,胃中阴液充足,胃气润降,有助于胃受纳腐熟水谷。各种病邪犯胃,从阳化热,热毒伤胃损络,伤阴耗液,脉络失养,胃失润降、胃气阻滞、气滞血瘀、胃气上逆,形成阴虚胃燥的证候。胃脘隐隐作痛、脘痞不舒、干呕、呃逆、纳差、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是胃脘痛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伤阴耗液、脉络失养、胃失润降、阴虚胃燥的症候表现。
  
  2 典型病例
  
  张金全,男,51 岁,籍贯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2013 年 2 月 1 日就诊。主述:胃脘隐痛,口服“胃德宁”胶囊疼痛减轻,反复发作,已 6 余年。症见:
  
  胃脘隐痛,脘痞呕逆,饥而不欲食,腹胀,大便干结,形体偏瘦,五心烦热,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证属阴虚胃脘痛。治以滋阴养胃、理气通络、和胃止痛。选方:一贯煎,芍药甘草汤,玉女煎加减。方药:沙参 20g,麦冬 15g,石斛 15g,生地黄20g,芍药 15g,元胡索 15g,牛漆 15g,知母 15g,火麻仁 15g,牡丹皮 15g,乌贼骨 15g,浙贝母 15g,枳壳 12g。服药三剂,症状减轻。胃痛缓解,原方再服三剂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此即《临证指南医案》:“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之意。治阴虚胃脘痛,滋阴益胃、理气通络、和中止痛为大法。选方:一贯煎,芍药甘草汤,玉女煎加减。方药:沙参、麦冬、石斛、生地黄、枸杞子、知母、牛漆、元胡索、芍药、甘草、乌贼骨、浙贝母。此方是治疗阴虚胃脘痛的基础药方。辨证施治,随症组方用药。
  
  兼证用药:①胃脘痛、脘腹痞满、口苦口粘、纳呆嘈杂,用阴虚胃脘痛基础方加蒲公英、藿香、连翘、半枝莲、厚朴、土茯苓。②胃脘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用阴虚胃脘痛基础方加建曲、山楂、麦芽。③胃脘痛连及胁肋、嗳气,用阴虚胃脘痛基础方加柴胡、香附、陈皮、枳壳。④胃脘痛、泛酸、嘈杂、烦躁易怒、口苦,用阴虚胃脘痛基础方加栀子、牡丹皮、郁金、吴茱萸、黄连。⑤胃脘痛、恶寒喜暖、喜热饮,用阴虚胃脘痛基础方加紫苏、高良姜、香附、陈皮。⑥胃脘痛而拒按,食后痛甚,用阴虚胃脘痛基础方加丹参、牡丹皮、三棱、莪术。
  
  阴虚胃脘痛是胃脘痛的主要病理机制,应调节情志、清淡饮食、戒烟戒酒、规律进餐,以易消化食物为宜,以滋阴养胃、理气通络、中和止痛为治疗法则,随症加减用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蔡淦.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邓铁涛.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3] 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