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内科学论文

阴虚内热型痿症的中医治疗研究

时间:2015-03-17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2663字
关键词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来自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要症状为下肢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日久而导致肌肉萎缩或肢体瘫痪。实证发病较急,突发肢体萎软无力,发展较快,肌肉萎缩不明显[1];虚证发病较缓,病程较长,常见下肢萎软无力,腰酸膝软,不能久立,肌肉萎缩明显。痿证病久都会损伤正气导致肝肾亏损、精血不足,转为阴虚内热型痿症,常见下肢肢体驰缓无力,腰酸膝软,或伴头晕耳鸣、盗汗遗精,甚至腿胫肌肉萎缩,完全瘫痪,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1.2诊断标准:一般的诊断标准为:①下肢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甚至腿胫肌肉萎缩,完全不能行走为主症。②病因以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为主,有的起病较急,进展较快,有的起病缓慢,病程较长。③神经系统检查可见肌力降低,肌萎缩,必要时做肌电图、肌活检与酶学检查等可明确诊断[2]。

  1.3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舌红少苔,脉沉细数;年龄25~70岁;病程1~10年;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按要求接受治疗者。

  1.4排除标准:有关节、肢体疼痛;伴舌本病变,言语不利者;精神病患者以及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脾、肾脏、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的患者;资料不全影响统计分析者。

  2方法

  2.1治疗方法:《素问·痿论》提出了治疗痿证的方法:“治痿者独取阳明。[3]”就是在临床治疗时,不论是选方用药,还是针灸取穴,治疗原则就是调理脾胃,但是不能单以“独取阳明”这一个法则治疗各种类型的痿病,要在临床上分别辨证论治。具体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补益后天,就是健脾益气,益胃养阴。脾胃为后天之本,人食五谷后由脾胃受纳运化成水谷精微输送到身体、五脏。脾胃的运化功能强健,化生的气血津液充足,身体和五脏得养,才能保持健康状态。肺的津液需要脾胃运化而来,肝肾的精血也需要脾胃的生化供应,如果脾胃的功能减弱或失常,导致津液精血生化之源不足,则会使五脏和肌肉筋脉失养,导致肢体痿软、筋脉失养而不易恢复。如果脾胃功能健运旺盛,饮食得增,化生的气血津液充足,使得脏腑得养,功能转旺,肌肉筋脉得以濡养,则有利于痿病恢复。二是去阳明之热邪,即清阳明之热。

  痿病不可妄用风药,这是治疗痿症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因为在隋唐至北宋时期的医家们将痿列入风门,多用祛除风邪之剂,以发散风邪为治疗痿症的方法,然而散风邪、开腠理之药,其性多是辛燥,不仅会伤及阴血,而且助阳生热,使阴血愈燥,病情加重。《丹溪心法》不但立专篇论述痿病,而且明确指出:“痿症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又首创名方虎潜丸。治疗组40例用滋补肝肾,滋阴潜阳,活血祛瘀之法,方用虎潜丸加减。处方:黄柏10g,知母10g,龟板15g,熟地15g,锁阳12g,狗脊15g,当归15g,牛膝12g,独活12g,6剂,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治疗组应用虎潜丸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片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结果

  3.1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行走正常,能参加劳动;好转:症状好转,能行走;未愈:治疗后检查及症状同治疗前。

  3.2治疗结果:两组疗效见表1。

 论文摘要

  两组治愈率观察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比较治疗组痊愈38例,复发3例,对照组痊愈26例,复发8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痿症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甚则发生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中医认为痿证发生的原因颇多,如阴血虚则濡养不足;阳气虚则温煦不充;湿痰着滞、瘀血停留阻遏气机,妨碍血运,皆能导致筋骨、肌肉、皮肤失养,发为痿证。临床以肺胃津伤,湿热浸淫,脾胃亏虚,肝肾亏损四个类型最为常见。导致痿病的原因非常复杂,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倦久病等均可致病。基本病机是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如肺热叶焦,肺失宣降,导致津液不能布散,使筋脉失于濡养;又如脾胃虚弱,气血津液化生不足,不能将水谷精微输布四肢,导致筋脉失养;肝肾不足,精血枯竭而致筋痿[4]。本病临床辨证应分急缓与虚实。实证一般起病较急,发展较快,突发肢体痿软无力,尚无明显肌肉萎缩,多为肺热津伤或湿热浸淫;虚证一般病程较长,缓慢出现肢体筋脉弛缓无力,日久出现明显肌肉萎缩,多为脾胃肝肾亏损。

  《素问·痿论》指出:“治痿者独取阳明。”突出强调它的治疗重点是后天之本脾胃。“脾主身之肌肉”。

  全身的肌肉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及津液的滋养,若脾失健运,传输无力,则四肢的营养缺乏,可见倦怠无力,甚至痿废不用。痿病不能妄用风药,这是另一个治痿的原则。隋唐至北宋时期,医家们将痿列入了风门,《丹溪心法》不但立专篇论述痿病,而且明确指出:“痿症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又首创名方虎潜丸。《素问·生气通天论》也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虎潜丸正是抓住肝肾皆热,阴血俱虚为治疗根本,故能使阴血得养,内热得清,气血交流,阴阳相济,由热清而至步健。

  《丹溪心法》所载虎潜丸用治肝肾皆热,阴血俱虚之证。方中重用黄柏配知母以泻火清热。但本方主治的痿症不仅有热,并有阴血皆虚,故配用熟地、龟板、白芍滋阴养血,以补肝肾之阴。用虎骨强壮筋骨,锁阳温阳益精,养津润燥,加陈皮、干姜温中健脾,理气和胃,即可防止因知、柏苦寒败胃,又能使滋养甘润补而不滞。诸药配伍,共具滋阴降火,强壮筋骨之功,于是气血交流,阴阳相济,由热清而至步健。叶仲坚在《名医方论》中云:“是方以虎名者,虎于兽中,禀金气之至刚,风生一啸,特为肺金取象焉。其潜之云者,金从水养,母隐子胎,故生金者必丽水,意在纳气归肾也。龟应北方之象,禀阴最厚,首常向腹,善通任脉,能大补真阴,深得夫潜之意者。黄柏味厚,为阴中之阴,专补肾、膀之阴不足,能使足膝中气力涌出。故痿家必用二者为君,一以固本,一以治标,恐奇之不去,则偶之也。熟地填少阴之精,用以佐黄柏、牛膝入肝舒筋。归芍佐之,肝血有归;陈皮疏之,气血以流,骨正筋柔矣。又虑热则生风,逗留关节,用虎骨所以驱之;纯阴无阳,不能发生,佐锁阳以温之。羊肉为丸,补之以味。淡盐汤下,急于入肾。斯皆潜之为义。”。

  参考文献:
  [1]司富春.中医诊治肌萎缩证型和用药规律文献分析[J].中医杂志,2012,17(1):35~36.
  [2]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83.
  [3]秦祥连.治痿独取阳明临床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3:200.
  [4]胡静,郑洪新.益肾填精壮骨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探要[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12):166~168.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