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内科学论文

感冒退热饮治疗流感样病例的效果分析

时间:2015-03-17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2835字
论文摘要

  流感样病例 ( influenza-like illness,ILI) 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冬季高发。症状为发热 ( 腋下体温≥38℃) ,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实验室确定诊断为某种疾病的依据[1]。对于实验室诊断的流感病毒感染,西药治疗首选抗病毒药物磷酸奥司他韦 ( 达菲) 。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 ILI 属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范畴,是由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2],对于这些病例则缺乏有效药物。感冒退热饮是在 《伤寒论》经方的基础上创立的,由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加味而成。我们采用感冒退热饮与金花清感颗粒治疗 ILI 患者,比较两者的退热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文献 [1] 制定。1) 流行病学史: 近期内本地区或邻近地区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有患者接触史。2) 临床症状: 腋下体温≥38℃,出现鼻塞、喷嚏、流涕、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伴恶寒、发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3) 实验室诊断: 外周血白细胞数量≤10. 0 ×109/ L,中性粒细胞分类 < 80% 。4) X线胸片或胸透无明显异常。5) 病毒学检查: 从患者鼻咽分泌物分离到相关病毒; 或直接检查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相关病毒抗原阳性。但 ILI 一般缺乏病毒学检查诊断依据。

  1. 2 中医辨证标准

  参考 《中医内科学》[3]外感发热的辨证标准制定。少阳证: 有外感或受凉病史,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舌苔白或薄黄,脉弦。阳明证: 有外感或受凉病史,或由少阳证传变而来,壮热或大热,热势持续,高热不解,不恶寒,体温 > 39℃,大汗、大渴,舌质红,苔黄,脉数洪大。

  1. 3 纳入标准

  1) 符合上述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 2 )年龄 16 ~75 岁; 3) 腋下体温≥38℃; 4)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 4 排除标准

  1) 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 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成分过敏者; 3) 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者,精神病患者; 4) 合并肺部其他原发性疾病,如肺结核,肺脓疡者; 5) 已明确的其他原因发热,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支原体、衣原体、伤寒、肺炎、结核、淋巴结炎等; 6) 伴有腹泻者,或舌苔厚腻明显者。

  1. 5 剔除标准

  1) 观察过程中出现肺部阴影者; 2) 观察过程中失访者; 3) 观察结束后证明是非典型病原体感染者; 4) 后续检查证明为细菌感染或其他原因发热者。

  1. 6 一般资料

  收集 2012 年 11 月至 2014 年 2 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感染科呼吸专家门诊和发热门诊患者66 例,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分配序列分为两组,随机分配方案隐匿的方法采用按顺序编码、不透光、密封的档案袋。观察组 34 例,其中男 15 例,女 19 例; 年龄 19 ~ 71 岁,平均年龄 ( 32. 85 ±12. 54) 岁; 病程 0. 08 ~ 2. 08 天,平均病程( 1. 29 ±0. 67) 天; 第 1 次 服 药 即 刻 腋 下 温 度 38. 0 ~40. 0℃ ,平均温度 ( 38. 71 ± 0. 52) ℃ 。对照组 32例,其中男 15 例,女 17 例; 年龄 19 ~ 58 岁,平均年龄 ( 30. 13 ± 8. 47) 岁; 病程 0. 17 ~ 3. 17 天,平均病程 ( 1. 62 ± 0. 36) 天; 第 1 次服药即刻腋下温 度 38. 0 ~ 39. 4℃,平 均 温 度 ( 38. 49 ±0. 38) ℃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5) ,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 1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感冒退热饮,处方: 北柴胡 15g,生石膏 30g,黄芩 12g,知母 12g,党参 10g,芦根 30g,白花蛇舌草 15g,虎杖 15g,法半夏 10g,生姜 6g,炙甘草 6g。颗粒剂由北京振东光明药物研究院提供,每袋 10g,每次 1 袋,每日 2 次。

  对照组给予金花清感颗粒,主要成分: 金银花、浙贝母、黄芩、牛蒡子、青蒿等由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提供,京药制字 Z20090009,批号: 12070502,每袋6g。每次1 袋,每日2 次,开水冲服。

  腋下温度降至 37. 3℃ 以下停药,对于高热患者则联合应用对乙酰氨基酚及其复合制剂 ( 相关药物不同商品名均可使用,仅在体温≥38. 5℃时按说明书服用 1 次,24h 不超过 3 次) ; 对于部分要求使用抗生素的门诊患者联合应用阿奇霉素 ( 浙江省丽水众益药业有限公司,批号: 120111,国药准字 H20090152) ,每日 0. 5g 顿服,服用 3 天。

  当患者服药后不能有效退烧,持续 72h 高热时,建议患者及时再次就医,并进行外周血检测、X 线胸片、胸透等相关检查,进一步排除支原体、衣原体及少数细菌感染。

  2. 2 观察指标及方法

  两组患者均配发统一购买的鱼跃牌体温计( 江苏鱼跃医用仪器有限公司) ,由首诊医师负责培训患者体温计的使用与体温的读取。告知患者在体温超过 38℃ 时才开始服药,记录第 1 次服药时的即刻体温及以后每 6h 的体温,并接受电话访问,由医师在体温单上描记体温,一直追访到体温完全正常 24h。

  2. 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自拟,以腋下温度 >37. 3℃判断为发热,从第 1 次服药即刻开始计算,从体温单上测出患者每天发热的持续时间,累计相加,得出每位患者的发热时间。从第 1 次服药即刻开始,到体温降至 37. 3℃ 以下不再反弹,所持续的天数为退热天数。

  2.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5. 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珋x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

  3 结果

  3. 1 两组患者发热时间和退热天数比较

  表 1 示,两组患者发热时间和退热天数比较,观察组均显着短于对照组 ( P <0. 05) 。

  论文摘要

  3. 2 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间体温水平比较
  
  表 2 示,两组治疗后 6h 与 0h ( 治疗前) 比较,体温均明显降低 ( P <0. 05) ; 两组治疗后 18、24、30、36、42 h 体温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两组患者退热曲线见图 1。

论文摘要

  4 讨论

  感冒退热饮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即由正气不足,外感风寒,表证不解,素体内热炽盛,寒邪入里化热所致病证。方中柴胡苦、辛、微寒,入肝胆经,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之邪得以疏散。生石膏辛、甘、大寒,性寒清热泻火,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胃热、除烦渴,故善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与柴胡并用,清泄少阳、阳明蕴热,共为君药。黄芩苦寒,长于清泄少阳与上焦之热; 知母味苦、性寒、质润,长于清热泻火,生津润燥,此二者为臣药。党参益气健脾,养血生津; 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白花蛇舌草、虎杖清热利湿; 法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共为佐药; 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配伍,和解少阳,清解阳明。现代药理研究,柴胡、黄芩、虎杖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发热时间、退热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 18、24、30、36、42 h 体温组间比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感冒退热饮的退热疗效明显优于金花清感颗粒。本研究观察指标单一,仅观察体温变化,未记录咳嗽、咽痛、头痛、身痛肌肉痛疲劳、恶寒出汗等相关评分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宁 . 感染性疾病诊疗常规系列·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感染性疾病诊疗常规丛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6-29.
  [2]叶任高,陆再英 . 内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11-13.
  [3]王永炎 . 中医内科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3-36.
  [4]雷载权,张廷模 . 中华临床中药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435-438.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