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内科学论文

血府逐瘀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0例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8-21 共3277字
论文摘要

  在中医学里,没有“扩张型心肌病”的说法。根据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认为,其属于“水肿”、“心悸”、“心痹”、“喘证”、“怔忡”、“积聚”的范畴。针对该病的病因机制,古医家都有自己的见解,正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所谈 :“心水者,其身肿而少气,不得卧,烦而燥,其人阴肿。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又如《素问·痹论》中所说:“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内经》中也曾说到“: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

  王朝宏等人认为,该病的病因机制为本虚标实。本虚为心肾阳虚,心气不足,标实为外感六邪,血瘀水泛,痰阻气滞。近几年,我院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为探讨从瘀论治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笔者选取2012 年 5 月至 2013 年 8 月间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40 例做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并将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2 年 5 月至 2013 年 8 月间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40 例做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 25 例,女性患者 15例。这些患者的年龄为 21 ~ 71 岁,平均年龄为(55.3±2.4)岁,其病程为 5 个月~ 7.8 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具体药方 :桃仁 12g,红花 12g,当归 6g,川芎 9g,赤芍 9g,熟地黄 12g,柴胡 15g,枳壳 15g,炙甘草 6g,牛膝 12g,桔梗 6g,黄芪 30g,葶苈子 15g,大枣 9g。将上述药材用清水进行煎煮,1 剂 /d,取药汁 300ml,患者分早晚两次温服。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情况对比

  经治疗后,患者的心律失常、气促、胸闷、胸痛、心悸、怔仲等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详情见表1。

 论文摘要

  2.2 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这些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92.5%。其中,有 25 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有 8 例患者经治疗后有效,有 4 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有 2 例患者经治疗后无效,有 1 例患者经治疗无效后死亡。

  3.病案举例

  张某某,男,40 岁,患有扩张型心肌病 4 年以上。入院 3d 前,患者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发喘息、憋气、持续胸闷等症状,且静躺休息后没有得到缓解。2012 年 5 月 3 日来我院进行首诊 :入院时,该患者无法平卧,面色苍白,萎靡不振,神志清醒,偶发心慌。其临床表现为气短憋喘、胸闷乏力、口干多汗、手足发热、小便稀少、大便不畅、舌红苔白及脉细弦。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其属于气阴两虚。具体治疗方法 :养阴益气,活血化瘀。2012 年7 月 4 日来我院进行二诊 :患者在服用血府逐瘀汤后,其气促、胸闷、胸痛、心悸、怔仲等症状明显好转,但仍有心悸间作,且全身无明显恶热或恶寒症状。该患者每日行一次大便,质稀,纳可,小便可调,睡眠质量尚可,舌略红苔根黄,脉浮滑缓解。鉴于此,在原有的药方中添加沙参 60g,丹参 30g,生龙齿先煎 30g,茯苓30g,泽兰 15g,虎杖 15g,苦参 12g,栝楼皮 12g,苦楝皮 10g,枳壳 10g,苏子 10g,五味子 10g,黄连 8g,生晒参 6g,半夏 6g,以达到补虚益气的功效。将上述药材用水煎服,患者每天早晚各服用 1 剂。2012 年 6 月 3 日,该患者来我院进行三诊,未发现有明显不适症状,主诉下蹲后起身有些许头晕,快走无明显喘息,且活动后气喘症状明显好转,胃纳正常,心悸间作但次数明显减少,舌淡红,脉浮滑缓解。根据患者的症状,将二诊药方中的苦楝皮10g 加至 15g,并添加白菊花 15g,用水煎服,患者每天早晚各服用 1 剂。在坚持服药 4 个月后,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且心功能正常,目前,已经能够独立生活和工作。

  辨证分析 :该患者有 4 年以上的扩张型心肌病病史,且心气暗耗,因此,在活动后会出现气喘、心慌等症状。由于其胸中气机不通畅,所以会出现持续胸闷、憋喘等症状。此外,由于其卫气不固,故容易多汗。该患者舌边略红,说明其中医辩证分型为气阴两虚。该患者呈脉细弦,说明其血气淤滞,经脉受阻。因此,在治疗方面,应以养阴益气,活血化瘀通脉为主。本次药方中使用的沙参和丹参,具有养阴益气等功效,泽泻、泽兰和益母草,具有活血利水等功效。在二诊时,由于患者仍有心悸间作,但其舌红较首诊时已明显减轻,因此,应加强补气力度,故将沙参量增至 60g,以达到养阴益气的功效。同时,加入苦楝皮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律。在三诊中,该患者已基本恢复正常,届时加入白菊花,有利于清醒头目。

  4. 讨论

  中医学者认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核心病机是心之阳气不足。“气损及阳”、“劳则耗气”、“久病多虚”、“久病人络”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其病位在于心,心主血,与脾、肾、肺等脏腑均有密切联系,是五脏六腑的君主之官。当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阳不振,元气亏虚时,外感六邪就会趁虚而入,使心之阴阳失调。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心气耗损,心气涣散,心脉无力,使其无法温煦五脏之阳,从而使气血运行不畅,阻于心,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心悸怔忡、紫绀、气促等症状。心病累及肺,肺部是主管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其朝百脉,通调水道,有助于气血运行。因此,一旦患者的肺气不足,就会导致肺气失于肃降、宣发,无法调通水道,从而使气血受阻,水液运行失常,最终导致患者出现气急、胸闷、胸痛、咳嗽、气喘、咳血等症状。心病累及脾,脾的主要功能在于运化,其是气血生化的主要场所,也是津液运输至机体的主要枢纽。一旦脾虚失运,津液就会在体内停滞,无法运输,经寒凝就会化为痰饮,经内脏气化且不能散布,这时就会导致肌肤水肿,最终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纳呆等症状。心病累及肝,肝脏主藏血,是疏泄、调理气机的主要场所。肝气郁滞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一旦气血瘀阻,在肝内郁结,就会导致患者的静脉受阻,从而就会出现瘸瘕、胁痛、肝脏肿大、唇甲青紫等症状。心病累及肾,肾阳是人体的命门所在,也是五脏六腑的根本。正所谓“五脏之真,唯肾为根”。心阳需要肾阳的温煦,若久病及肾,就会使肾阳不足,便无法使五脏阳气得到温煦,从而使其鼓动无力,最终导患者心血瘀阻,水饮代谢失常,水液蒸腾气化,上凌于心肺,继而诱发心悸。

  心阳若无法固摄,就会导致瘀血、痰浊,进一步扩大心脏筋膜形体。

  由此可见,该病的病机应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其中,阳虚、气虚为本虚,痰饮、血瘀、水湿为标实。笔者认为,在治疗方面,应以温阳益气治其本,活血通络治其标。本次研究的药方为血府逐瘀汤,其是遵循中医辨证理论原则,从整体辨证施治的观念上,对患者进行多靶点、多层次的综合调治。本方中的黄芪、沙参和太子参具有温肾益气、利水消肿等效果 ;枳壳、丹参具有养血安神、活血通络、祛瘀生新、补而不滞等功效;益母草具有活血利水、消肿等功效 ;葶苈子具有泻肺定喘、利水消肿等功效 ;生龙齿具有镇惊安神、除烦等功效 ;云茯苓具有健脾和胃、渗湿利水、宁心安神等功效 ;泽兰具有活血利水、祛瘀消肿等功效 ;川芎是一种活血祛瘀的良药,其具有辛散温通等功效 ;桂枝具有通阳化气等功效;五味子具有调理气机等功效;黄连则具有清火凉血等功效。

  采用上述药材对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进行治疗,可达到温阳强心、健脾和胃、活血化瘀、通络利水的效果,是一种标本兼治、扶正祛邪的良方。综上所述,从瘀论证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其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郝雅文 . 基于心脾相关理论探讨心悸从痰湿论治 [J] . 吉林中医药 , 2011, 31( 10) : 927- 928.
  [2] 王科军 , 张秀荣 , 苏德成 . 古代医家对慢性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 [ J] . 吉林中医药 , 2011, 31( 8) : 711- 712.
  [3] 金·张完素 . 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校释 [M] . 北京 : 中医古籍出版社 2012: 75-83.
  [4] 杨志霞,林谦,马利. 丹参对心血管疾病药理作用的文献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 : 93-96 + 114.
  [5] 兰苏勇.血府逐瘀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l 例体会 [J].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11,3,6(3) :l56—157.
  [6]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35(1) :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