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2017年留守儿童论文范文参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12-02 共17230字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本文就以留守儿童论文为例提供几篇关于留守儿童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学习。

第一篇关于留守儿童论文:

  论文题目: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及教育策略

  摘 要:大量农民工外出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他们因隔代监护、亲戚监护或自我照顾,因缺少父爱母爱、监管、辅导及情感沟通,产生了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逐一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教育策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需求;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长期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而造成父爱母爱、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缺失,因而在一部分孩子身上产生不良行为。透过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是关爱留守儿童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我班留守儿童基本状况

  我校所在的云阳县南溪镇是一个移民新镇。据今年年初统计,我班学生58人中,有19人属于留守、半留守儿童,占总数的32%。这一特殊的儿童群体,因为缺少父母关爱,缺乏有效监管、家庭辅导和情感沟通,其生活、学习、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留守儿童监护状况

  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这种监护的方式,由于天然的血缘关系,监护者能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比较全面的照顾,但因为观念、知识方面的限制和影响,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心理上的疏导。二是亲戚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的特殊性,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种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还有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留守儿童无法托付给他人,而采取的大孩子带小孩子,甚至独自一人留守在家的无人监护的情况。

  上课期间他们都由学校管理,放假后则由大的照顾小的或者自我照顾。因为是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往往在家里的饮食起居没有规律,正常生活难以保障。

  三、留守儿童心理需求导致的不良行为及教育策略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因为缺少的最为重要的父爱、母爱,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造成他们不能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不正确的自我认知又导致他们形成不良好的自我控制,加上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造成了他们行为习惯的偏差。笔者试从需求层次剖析其不良行为,据此采用相应的教育措施。

  1.生理的需求。因为缺乏自控力和理财能力,很多学生不能正确支配生活费,造成“周一周二小卖部,周三周四吃萝卜,周五就打漂白肚”,更有甚者,一两天就挥霍了一周的生活费,最后实在忍不住饥饿,导致小偷小摸的行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每周统一缴纳生活费的方法,保障其基本生存需求。可以让学生制订零花钱使用计划,教会学生理财,有计划地开支。

  2.安全的需求。远离父母,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安全感;监护人错误的观念灌输孩子在与同学发生冲突时使用暴力;社会不良风气及暴力影视的影响,导致部分孩子冲动易怒、打架斗殴,甚至拉帮结派或者加入所谓的帮派以寻求保护。对此,首先,我们要呼吁社会各届特别是媒体要有社会责任感,各级部门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力度;其次,加强家校联系,利用家长会对监护人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在学校管理中,充分发挥校园保安的作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拒绝社会闲杂人员特别是不良社会人员进入校园,加强校园巡查,创造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社会的需求(友爱和归属的需求)。在这方面,留守儿童因情感缺失容易进入的误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善表达或无处倾述,迷恋上网聊天,在网友身上寻求情感寄托;二是早恋,在所谓的男女朋友身上寻求情感寄托和归属感。对于这种情况,一是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及学校教师充当留守儿童的“知心姐姐”、“爱心妈妈”,加强对他们的关爱,随时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二是设置“亲情电话”,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是让他们寻求关爱,重新找到归属感。

  4.尊重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又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指在各种场景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自信、能独立自主,简言之就是自尊。外部尊重主要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依赖、尊重和高度评价。如前所述留守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就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自卑心理严重,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尊重和满足,就更容易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求安慰。对绝大多数男孩子来说,通过游戏中的装备、交往来展示自己,获得玩家的尊重是他们沉迷于网游的主要原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保护他们的自尊,放大他们的优点,引导他们平等交往,互相尊重和信任,逐步让他们走出误区。

  5.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一个人最高层次的要求,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取别人的注意和尊重。因此,他们模仿明星,留长发、染发、烫发着奇装异服标新立异;在公共场合哗众取宠;顶撞师长展示胆量充英雄;在网游中寻求成就感等。因此,学校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拓宽成长路子。要多渠道、多方式让每个孩子的才能得以展现,让每个孩子在各种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充分张扬他们的个性,深度挖掘他们的潜力,为多元化的社会输送各种人才。

第二篇关于留守儿童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留守儿童不健康金钱观现象

  摘 要:留守儿童是一个需要社会关注的群体。留守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全社会关注。一些不健康的金钱观现象在留守儿童身上较为突出。本文重在分析原因,找到一些解决之道。

  关键词:留守儿童;金钱观;原因探析

  金钱,是每一个人必需的财富。金钱观,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价值观。每个人都需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可是有些留守儿童却形成了不健康的金钱观。纵观现实,身边有不少留守儿童对金钱的认识和理解是有一些缺失的。表现在向父母过多地索取零花钱,花钱大手大脚,甚至寅吃卯粮,同学之间比吃比玩现象突出,甚至有人埋怨父母不会挣钱。出现这种不良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亲情缺失下补偿心理导致留守儿童零花钱较为充裕

  留守儿童,顾名思义就是父母在外打工挣钱,儿童留守家中。在外打工的父母由于他们较长时间不在家中,心里感到愧对孩子的管理和关心,缺失了亲情。当见到孩子时,家长总是喜欢用超出常规的物质来补偿孩子:买名贵衣服、书包等,多给孩子零花钱。长年累月下来,留守儿童就会形成这样一个认识:父母在外挣钱容易,他们用钱补偿亲情缺失也是应该的,自己多用一些钱也是可以的,家中也有这样的实力。家长要对留守儿童的零花钱做精细化管理,也要抛弃补偿心理,乱给零花钱。

  二、各方面管理不到位现象比较突出

  这里所指的各方面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从家庭来看,留守儿童的父母或者一方长期不在家,管理基本上较少。即使用电话、微信等交流工具,力度和效果有限。婆婆爷爷等就充当了家庭教育的主力,这就是典型的隔代教育,方法和手段很有限,况且隔代长辈多以溺爱为主,也就容易缺失金钱观教育。当然,学校有对留守儿童金钱观教育,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孩子怎么花钱就较为粗放,一个班上孩子这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社会上对孩子金钱观教育总体偏少。社会上关心留守儿童的机构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发东西慰问而已,基本上不涉及金钱观方面的教育。

  所以,家长要尽量多和孩子在一起,管理到位。学校要加强对孩子的金钱观教育,关心留守儿童的单位要在关心的同时,适当进行金钱观教育。

  三、学校教育未跟上

  在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最多的人就是班主任。班主任既要教学,还要管理,精力非常有限。班主任一般都是利用班会课统一讲解,大多数工作是面上、总体上进行。然而往往出现问题的个别留守儿童也许被忽略了。客观上来说,出现不健康金钱观的留守儿童相较而言都较为严重了,要让他们矫正过来,难度不小。学校德育处以及科任老师在课堂也会涉及到金钱观认识的问题,只是到底效果还不是特别理想。所以,学校要留更多的时间给班主任,让他们有时间,有耐心,有干劲去做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要求任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穿插对留守儿童的金钱观教育。

  四、社会攀比之风助长了不健康金钱观的发展

  当今社会,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多宣传名牌、精品,享受的氛围突出,虽近年有所转变,但还需要加强。社会就是一个大环境,而留守儿童是最容易被染的群体,一个社会是一个崇尚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社会,留守儿童也自然较为容易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全社会要不断弘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氛围,为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形成创造好的环境。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载体,树立他们正确的金钱观,培养有正确金钱观的留守儿童将会减少家庭悲剧,使广大留守儿童家庭获得幸福,社会得到稳定。我认为有正确金钱观的留守儿童也将是健康的,如果真正能让他们懂得父母挣钱不容易,懂得珍惜财富,孝敬父母,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关标签:留守儿童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