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民间文学论文

西方名著与中国古代典籍的共通性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7-27 共2683字

  钱钟书先生曾指出“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这是对东西文化有相通性的认同。研究者们发现,中国经典与西方经典中有许多相通的东西,西方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着其实早已孕含于中国古代典籍中,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目共睹。现在,笔者梳理出新发现的三则,就正于各位方家。

  杨宪益先生《〈高僧传〉里的国王新衣故事》曾经考证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曾经出现在《高僧传里》[1](P58),非常有理。不过,事物往往是多源头的。笔者发现《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棘刺母猴”:燕王征巧术人。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

  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

  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

  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2](P267-268)这则故事看上去与《皇帝的新装》没有关系,但笔者认为它的精神脉络与《皇帝的新装》是相通的。

  首先,都是皇帝或国君喜欢某种东西,都被“坏人”钻了空子。燕王喜欢手巧的人,卫人来制造母猴;皇帝喜欢新衣,所以骗子来制衣。其次,“坏人”都声称自己能制作高技术的东西,卫人对燕王说他能在棘刺尖端上雕刻母猴,但要是看到这东西,条件非常苛刻,要半年不能与女人在一起,也不能喝酒,还要在雨过天晴的时候;骗子说他们能织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布,不过不称职或愚蠢的人,看不见衣服。第三,皇帝或国君都好好地养着他们,但是不能或不敢去看他们制造的东西。

  燕王好好招待卫人,但是由于自己遵守不了卫人的条件,所以不能看母猴;皇帝给骗子好多钱财,由于害怕自己不称职,所以不敢去看。最后,有一个聪明的人或大胆的人揭穿了骗局。如中国的故事是由郑国的一个铁匠来演绎,而外国的故事则是一个小孩子。

  在《韩非子》中出现“皇帝的新装”型故事,因此我们把这类故事在中国的形成时间可以推进到公元前。这在世界上也应该算是最早的。

  安徒生童话有《丑小鸭》,讲一只母鸭子孵出一只丑小鸭。这只丑小鸭受到了同伴的歧视,郁郁寡欢。最后当它发现三只美丽的白天鹅在水里游泳,并向这些天鹅游去时,蓦然发现自己原来是一只美丽的天鹅。类似的故事在元杂剧《五侯宴》中也有,不过这里是“丑小鸡”,故事较短抄录如下:[李嗣源说鸡鸭论云]不因此事感起一桩故事:昔日河南府武陵县有一王员外,家近黄河岸边,忽一日闲行,到于芦苇坡中,见数十个鸭蛋在地,王员外言道:“荒草坡中如何得这鸭蛋?”王员外将鸭蛋拿到家中,不期有一雌鸡正是暖蛋之时,王员外将此鸭蛋与雌鸡伏抱,数日个个抱成鸭子。

  雌鸡终日引领众鸭趁食,个月期程,渐渐毛羽长成。雌鸡引小鸭来至黄河岸边,不期黄河中有数只苍鸭在水浮泛,小鸭在岸忽见,都入水中,与同众鸭游戏。雌鸡在岸回头,忽见鸭雏飞入水中,恐防损伤性命,雌鸡在岸飞腾叫唤。王员外偶然出户,猛见小鸭水中与大鸭游戏。王员外道:“可怜,我道鸡母为何叫唤,原来见此鸭雏入水,认他各等生身之主。鸡母你如何叫唤?”

  [3](P125)这里是一群“丑小鸡”,被母鸭子孵出,母鸡日日带领鸭子找食。最后,当小鸭子们看着数只鸭子在游泳时,它们竟然自动向鸭子游去。可以说,这个故事大体框架与《丑小鸭》并无二致。特别是这个情节,丑小鸭看见天鹅在水中游泳也向天鹅游去,丑小鸡们看见鸭子在水中游泳也向鸭子游去,两者之间非常相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嗣源说鸡鸭论云不因此事,感起一桩故事”.很显然,这是一个早就流传的故事,并非臆造。

  安徒生生活在19世纪,《五侯宴》作者据说是关汉卿,关汉卿生活在13世纪。就是与关汉卿无关系,《五侯宴》为元杂剧确凿无疑。可见,我们的“丑小鸭”故事也是非常早的。

  《一千零一夜》中有一篇着名小说《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故事情节如下:阿里巴巴砍柴时遇到一伙歹徒,歹徒对大石头说“芝麻,开门吧!”门开了,里面有不少宝贝。阿里巴巴学会了咒语,也学着歹徒的样子,结果打开了石门,也取得了很多宝贝。后来又发生了许多故事,因为与本文无关便不再引叙。

  其实,类似的故事在《列异传》“细腰”条也曾出现过:魏郡张奋者,家巨富。后暴衰,遂卖宅与黎阳程应。应入居,死病相继,转卖与邺人何文。文日暮持刀上北堂中梁上坐。至二更竟,忽有一人,长丈余,高冠黄衣,升堂呼问:“细腰,舍中何以有生人气也?”答曰:“无之。”须臾,复有一人,高冠青衣,次又有高冠白衣。问答并如前。

  及将曙,文下堂,如向法呼细腰,问曰:“黄衣者谁也?”曰:“金也。在堂西壁下。”“青衣者谁也?”曰:“钱也。在堂前井边五步。”“白衣者谁也?

  ”曰:“银也。在墙东北角柱下。”“汝谁也?”曰:“我杵也。今在灶下。”及晓,文按次掘之:得金银五百斤,钱千余万。仍取杵焚之。宅遂清宁。

  [4](P29)这里的何文,依次见到黄衣、青衣、白衣等人,何文学着他们的语言,“如向法呼之”,结果也发现了宝藏。我们比较这两则故事会发现,两故事的框架非常相似。因此,笔者以为,这应该可以称为中国式的阿里巴巴故事,当然,这只是“细腰”故事的一个片断。据考证,《一千零一夜》虽然早已在社会上流传,但公元8到10世纪才有手抄本,至公元16世纪才基本定型。而《列异传》最早着录于公元6世纪左右的《隋书·艺文志》,据传为魏文帝曹丕(187-226)或晋张华(232-300)所作。

  可见,类似故事以中国为最早。

  基于以上的举证与分析,我们认为,“皇帝的新装”“丑小鸭”与“阿里巴巴”故事雏形在中国早已萌芽甚至定型。

  但是,为什么这些故事在国外流行甚至成为世界的文化财富,而中国故事则只局限在中国?

  并且,即使在中国,也少有人注意到它们的含义呢?笔者认为,这里面应该有深层次的原因,应为国人与西人思维方式与目标追求不同所致。

  在中国,小说历来被视为小道,特别在小说发展的早期,难登大雅之堂。因此,这三则故事虽然在国外都成了着名的小说,在中国,则不过是作为论证的手段,是其他文体的一部分。另外,中国是宗法伦理社会,所以“丑小鸭”的故事在中国变成了小鸭子长大后找母亲,而在西方却突出了小鸭子奋斗的精神。还有,中国的儿童文学极不发达,那些原本可以成为儿童喜欢的题材,人们并没有好好利用,也就只有让他国独领风骚。我们认为,中国毕竟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这类故事出现在中国相对早一些是合情合理的。

  参考文献:

  [1]杨宪益.零墨新笺[M].北京:中华书局,1947.
  [2]王先慎.韩非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
  [3]隋树森.元曲选外编(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9.
  [4]曹丕.列异传[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