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民间文学论文

耿村民间文学建设路径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05 共383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耿村民间文学发展困境研究 
【第一章】耿村及其民间文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第二章】耿村民间文学特色 
【第三章】耿村民间文学的危机和转机 
【第四章】文化产业成功案例的借鉴意义 
【结语/参考文献】耿村民间文学建设路径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五、结语

  在现代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欣赏文学的方式越来越多,而拥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文学这颗明珠却遭到了怠慢和冷落。但是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多关注的同时,民间文学的人类学价值、民俗学价值、艺术价值等又重新被有识之士赏识和发掘。民间文学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又重新得到了肯定和重视,民间文学的文化产业价值也有待开发。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应该对传统文化负起责任来,在确立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地位的同时,要顺应时代要求对其进行合理的、创新的开发和利用。这不仅是一个文化强国该有的文化态度,更是一个经济大国所应具备的战略眼光。

  而作为民间文学的代表,耿村“故事村”无疑具备了一个最重要的条件,那就是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源。这样丰富的资源如能进行合理开发,假以时日,定会重放异彩。在耿村,应以民间文学现有的研究成果为依托,以发展自身价值为基础,探索耿村民间文学的经济价值。从创意产业角度出发,将耿村民间文学这种传统文化耿村民间文学这种传统文化同新型发展思路相结合,运用新思维来发展地方文化产业在彰显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可以为传统文化带来活力,直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对耿村的开发提出了一些小小的建议。

  但由于民间文学的一些自身局限和耿村存在的一些现实条件,对其进行创意产业开发的难度还是很大的。如:如何“物化”民间文学这种无形资源,让其可触、可摸;如何解决耿村现存的游客承载力低、经济基础弱;如何在开发的过程中不对原生态的民间文学进行持续保护,使其不被滥用、破坏等问题都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在起步时期,我们只能从国内外一些成功的案例中吸取经验,希望在最初的学习模式的摸爬滚打中走出属于耿村特色,打响耿村民间文学的品牌。路漫漫,必定还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持续跟踪和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找到最佳契合点。


    参考文献

  一、相关专着

  [1].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化转向[M].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06

  [2]林继富。民间叙事传统与故事传承[M].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袁学骏。耿村民间文学论稿[M].北京市: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9

  [4]宋孟寅,郑一民,袁学骏。中国耿村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市: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1.12

  [5]毛巧晖,陈勤建。新编民间文学教程[M].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袁学骏。耿村民俗[M].北京市: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

  [7]袁学骏,李宝祥。耿村民间文化大观[M]北京市:北京图书出版社,1999

  [8]钟敬文。钟敬文民俗学论集[M]上海市: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9]刘魁立。刘魁立民俗学论集[M].上海市: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10]江绍原。江绍原民俗学论集[M].上海市: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11]顾颉刚。顾颉刚民俗学论集[M].上海市: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12]乌丙安。民俗学原理[M].沈阳市: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13]段宝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M].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4

  [14]万建中。新编民间文学概论[M].上海市: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05

  [15]刘锡诚。20 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M]开封市: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16]农学冠。民间文学导论[M].北京市:民族出版社,2005.08

  [17]孙彩虹。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研究[M].北京市: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08

  [18]陈建宪,林继富。民间文学志[M].济南市: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19]杨荣国,毕波,杨清华。居落文化的明珠 中国耿村故事[M].哈尔滨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02

  [20]袁学骏,李保祥。耿村民间文化大观 中国故事第一村[M].北京市: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21]袁学骏,刘寒。耿村一千零一夜[M].石家庄市:花山文艺出版社,2005

  [22]郑涵,张莹。文化创意产业读本[M].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01

  [23]白远。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总论与行业分析[M].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01

  [24]刘泓,袁勇麟。文化创意产业十五讲[M].成都市: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08

  [25]孙启明。文化创意产业前沿 希望:新媒体崛起[M].北京市: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26]范周,吕学武。文化创意产业前沿·路径:建构与超越[M].北京市: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0

  [27]范周,吕学武。文化创意产业前沿·韬略:变革的力量[M].北京市: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0

  [28]范周,吕学武。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对话:启迪与反思[M].北京市: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0

  [29]刘春成,侯汉坡。创意照亮的空间·文化创意产业案例辑[M].北京市: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09

  [30]许忠伟。文化创意产业案例研究[M].天津市: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12

  二、期刊论文

  [1]刘守华。故事村与民间故事保护[J]民间文化论坛,2006.10

  [2]李敬儒。“非遗”语境下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保护现状--以耿村民间故事为例[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二期

  [3]李敬儒,郭杰。“非遗”传承人在民间故事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以靳景祥为例[J].芒种,2013

  [4]长城,华平。探访民间故事村[J].文化月刊,2006.03

  [5]刘守华。武当奇葩武家沟--评我国鄂西北一个着名的民间故事村[J].江汉大学学报,1998 年第一期

  [6]李敬儒。保持传统与主动调整--耿村民间故事内容与形式嬗变研究[]].民间文化论坛,2011.06

  [7]刘锡诚。故事家及其研究的文化史地位[J].民俗研究,2012

  [8]陈华平。民间故事村能否走出沉寂[N].中国旅游报,2005.08.01

  [9]傅广典。走向世界的武家沟故事村[J].今日湖北,2001.01.15

  [10]傅祥友。中国故事村明天能否光彩依然[J].湖北社会科学,1992

  [11]袁学骏。今日“故事村”[J].文化月刊,1998.4

  [12]刘修兵。旅游开发能否促进民进文化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6.04.13

  [13]万建中,李琼。 20 世纪民间故事家研究序论[J].民俗研究,2008

  [14]刘守华。世纪之交的民间故事学[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 第一期

  [15]李晨。中国故事村面临传承难题[J]乡镇论坛,2006 年第十期

  [16]刘守华。推进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的两项工程[J].文化遗产,2009 年第四期

  [17]袁学骏。非遗保护必须科学规范[N].中国文化报,2013.8.28

  [18]崔建勋。河北藁城市耿村民间文学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06

  [19]万建中。20 世纪中国故事学的不足与出路[J].山东社会科学,2011

  [20]冯新。藁城将“慢得有滋味”[N].中国旅游报,2013.01.21

  [21]袁学骏。民俗文化打开产业市场--河北省民俗文化市场走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1.30

  [22]袁学骏。抢救保护和弘扬民间文化[N]河北日报,2013.04.02

  [23]刘爱华,艾亚玮。创意与变脸:创意产业中民俗主义现象阐释[J].民俗研究,2012 年第六期

  [24]梁福兴。地方民族民间文学艺术旅游文化产业化创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 年第十二期

  [25]徐洪军。黑龙江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与法律保护[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 年第八期

  [26]郭玉川。民间创意产业的崛起--创意集市[J].艺术地理,2010.5

  [27]田茂军,夏大平。民间文学文本的现代转型与出路[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 年第 6 期

  [28]安丽梅,谭浩楠。试述民间艺术的的文化创意产业之路--以河北省为例[J].农业考古,

  [29]郑春元。武家沟村、耿村历史人物传说意蕴比较研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8 年第 5 期

  [30]郑土有。打通“民间文学”“俗文学”构建“口传文学”平台--关于新时期民间文学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国会议,2008

  [31]纳杨。让民间文学走出困境[N].文艺报,2001

  [32]刘守华。民间文学宝藏的开掘与继承[J].中国艺术报,2009.11.03

  [33]陈友康。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实困境与未来出路[J].河北学刊,2009

  [34]韩虎山。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品牌传播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35]尹贻梅,鲁明勇。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创意产业耦合发展研究--以张家界为例[J]旅游学刊,2009

  [36]王伟年,张平宇。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J].城市规划学刊,2006

  [37]陈汉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瞻[J].经济地理,2008

  [38]高宏宇。文化及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D]同济大学,2007

  [39]王伟伟。加快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2

  [40]韩晓时。辽宁发展民俗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J].理论界,2007

  [41]宣扬。传统民俗节庆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R].2011-2013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集,2013.10

  [42]韩晓时。民俗资源与创意产业[R].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 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2010
 

  致谢

  时光荏苒,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时光马上就要结束了。三年中,正如校训所说:献身、求实、团结、奋进,我的导师韩巍老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以求的工作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舞。我在师大勤奋、踏实的求学环境中走过了自己三年的学习时光,感谢我的母校和我的老师同学们,陪我度过了愉快的三年学习生涯。

  这篇毕业论文是在韩巍老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从选题到调研,从文章结构到语句措辞,韩老师始终指引我、帮助我,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另外,还要感谢历史文化学院张文生老师、贺奇业力图老师、乌恩老师、王其格老师、李艳洁老师对我专业学习的莫大帮助,还有我的同学们,他们在我论文完成过程中都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最后,感谢历史文化学院,感谢所有百忙之中来参加论文答辩的同学和老师们,使我得以顺利完成论文。谢谢你们!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