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项目管理论文

新疆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开发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4-17 共4766字

  第 3 章 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3.1 项目的建设内容

  3.1.1 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培训中心的功能需要,将培训中心的基本功能区划分为教学区、住宿区、餐饮区、室外活动区。整个培训中心的建筑外观应体现古朴感、历史感,与红色文化的主题呼应起来,力求简单、古朴、大方。建筑材料力求就地取材,颜色以红色、白色为主调。房顶设置为双坡式。

  (1)建设设施基本布局

  室内设施:第一,教学区:修建两层的教学楼一栋,其中一层应包括可容纳150 人左右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室一间,50 人左右的教室三间,大卫生间一套,管理办公室若干间;一层应包括教学管理办公室若干间,可容纳 50 人左右的商务会议室一间,体育活动室一间,小卫生间一套。走廊、楼梯、门厅和过厅等面积合理考虑。各房间应配备好相应设施。教学楼两层总面积约 1600m²。第二,住宿区:以目前的老兵村为基础,进行改建和内部装修,以满足培训学员的住宿需求。第三,餐饮区:修建学员餐厅一栋,可同时容纳 150 人就餐,主要体现屯垦文化特色,提供军垦饭、军垦菜、不同档次的菜品。各房间应配备好相应设施。餐厅总面积大约需要 500m²。第四,教学楼外的小广场区域,大约 600m²。第五,商店购物区,大约 50m²。

  场外设施:第一,修建室外活动场地 1000m²,包括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等。第二,绿化区栽种天然野生植物及各类风景树,按照不低于总面积 35%计算,整个培训中心的绿化区大约为 4000m²。第三,教学楼西侧的停车区,大约1000m²。

  (2)道路交通

  外部交通:提高沙漠老兵村和培训中心教学区之间的公路等级,提高老兵村东西两侧的公路等级。

  内部交通:培训中心内部道路交通规划,以加强内部功能组织和便利内外交通联系为原则,同时考虑各个功能区的相对独立性,以便于游客方便快捷的到达各区域。通过道路,来组织空间视觉体验,利用道路和广场,强调对景与转折,从而形成步移景换的空间变化,形成良好的内外空间景观。

  采取环路加尽端路的系统,把培训中心的车流和人流全部分开,既实现车行的快捷,又保证人行的安全。道路分为培训中心主干道、次干道和步行道。第一,主干道,南北向,宽 6m,总长度约为 80m,从入口处通向教学区和停车场;第二,次干道,东西向,宽 4m,总长度约为 100m,从主干道通向餐厅,从停车场通向培训中心出口;第三,步行道,宽 1.5m,总长度约为 100m,主要设置在户外活动场合绿化区域内。

  (3)电力系统

  第一,培训中心的供电线路和变电站位置要根据电力负荷、供电距离和变电站服务半径合理选择,实行分区供电;第二,线路敷设时要控制架空线数量,确保旅游区景观的整体美感以及线路安全;第三,制定合理的满载系数,使设备得以充分有效利用;第四,配备单独的供电线路,使培训中心供电与农用电网相互独立,确保培中心供电的稳定性;第五,中心供电电源从四十七团部的 10kv 电力主干线路引出,线路铺设 50m。

  (4)通讯工程

  第一,线路来源:本工程电信线路引自团部电信电话端局主干线;第二,电信交接箱:在规划区范围内共设电信交接箱,分别向规划区内各建筑物连接公用电话分线;第三,公用电话:在培训中心干道上及餐饮住宿大厅内设置直线公用电话;第四,线路敷设:线路敷设采用地埋管道电缆,管道材料采用 UPVC 管,电缆采用全塑电缆,与邻近的电信管线相连接。线路敷设公路工程长度为 50m;第五,通讯线路干线规划全部采用地下 PVC 管道形式敷设,交接箱以及连接交接箱和用户的末端线路应该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以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第六,沿道路铺设的通信线路要尽量与电力铺设线路分开,以确保日后的维修保养工作;第七,固定电话、移动、联通、网通、有线电视、计算机数据宽带等信息传输线均采用同一线位。其敷设方式根据线路负荷大小而定:负荷大的区域采用电缆沟方式,负荷小的区域采用直埋形式。电信管道埋深在地下 0.8m 处,随地形坡度敷设,横穿道路、交叉口埋深达不到规范及埋于快车道下等特殊地段均应穿镀锌钢管加以保护;第八,为确保与电力线平行布置的电信线的电磁兼容性,彼此间应保持足够的间距。沿道路敷设的通讯线路与电力线路可以考虑分侧布置于道路两旁。新建道路、建筑物均应预留电信线路通道和管位。此外还要考虑物业管理对传输通道及管位的要求,使得铺设网络与总体规划相协调。

  (5)给排水

  培训中心给水方面:按照工程规划的相关要求,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正确处理培训中心生活、生产用水以及灌溉用水之间的关系,使培训中心做到节约、循环用水;第二,给排水要满足景区工作人员、游客生活需求,及其经营发展的需要;第三,有效控制和净化水资源,避免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第四,要充分考虑相关设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不能目光短浅,只关注眼前利益;第五,保障培训中心的基本景观用水,不在其中布置大容量的给水设施;第六,游客集中区域给水设施规划要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实行就近给水,统一供水。此外,生活用水的质量要安全、有保证;第七,与邻近供水管道连接引进水源后,在规划区内部建立供水系统,形成独立的输配水管网,低压供水,给水管道管径200mm,规划长度 50m。

  培训中心给水管网分为教学区、餐饮区、住宿区三个部分。其用水渠道主要包括生活用水、绿化用水以及消防用水等。要规定严格控制用水定额,避免水资源浪费。生活(餐饮住宿)用水定额:140 L/人.d,规划用水量为:14m3/d(按100 人计算);绿化用水定额:2L/m².d,规划用水量为:8 m3/d(根据绿化面积计算);消防用水定额:按火灾同时发生 1 次火灾延续时间以 2 个小时计,消防用水量为:7200s×20L/s×1 次=144m3;总用水量:日常用水量为前面两项之和,共 22m3/d;如遇到火灾等特殊情况,则为上述三项之和,共 166m3/d。

  排水方面:对于排水工程建设规划提出以下四点注意事项:一是满足培训中心内部各处生活污水的排放要求,保证排水的安全可靠性;二是虽然规划区降雨稀少,但在规划中应做到雨污分流;三是为确保人员安全,以及整体景观,在培训中心范围内,要避免筹建暴露于地面的大型污水处理设施;四是在餐饮住宿区应采用集中排水系统,主要污水处理设施安排在周边。五是旅游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排放量仅考虑餐饮住宿区设施。雨水排放量采用墨玉县的暴雨强度资料,设计重现期为一百年,区内以绿地建设为主。

  关于排水管网布置:按照《昆仑镇总体规划》(2010-2030)培训中心项目拟建设地北面有镇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中心,排水方向由西向东。建议中心生活污水排水管道管径为 300mm,与镇区排水管网连接的长度约 50m。雨水排放可采取与邻近雨水管线连接的方式,将雨水排至西侧绿地进行自净处理,长度约为50m。

  (6)供热工程

  在城镇建设时,增加培训中心室内建筑面积近 3000 ㎡的供暖锅炉设备和管道,相应提升团部集中采暖的锅炉供热量。中心与最近换热站之间采用管径300mm 管道敷设,敷设工程长度为 400m(往返)。

  3.1.2 项目环境绿化

  按照相关规定,培训中心绿化用地面积比例不低于 35%,面积大约 4000 ㎡。

  绿化形式为平面绿化结合立体绿化。培训中心集中绿地采用自然式布置,疏密相间,错落有致,避免落入人工景观的俗套。其主要植物除了选择杨、柳、榆、大叶白腊、小叶白腊、胡杨、玫瑰、苜蓿等本地种外,还可以选择红叶李、雪松、大叶黄杨球、丝棉木、银杏、紫荆、刺柏、水杉、桧柏、丁香、紫薇等一批引种多年,也已经适应本地环境的植物。主干道及景观树:可选择小叶白蜡、法桐、合欢、银杏、臭椿、胡杨等,配植刺柏、桧柏或大叶黄杨球等常绿树;次干道树种宜多样化和可选用丝棉木、臭椿、合欢、青桐、红叶李、倒挂槐等树种。绿化小品、庭院绿化、绿地绿化力求丰富多彩,形成不同风景,乔灌木和花草的搭配要突出各季节的观赏效果,主要绿化树种:乔木:桧柏、垂柳、雪松、银杏、刺柏、红叶李等;花灌木:榆叶梅、红柳、青桐、丁香、紫薇、紫荆、木槿、连翘、爬山虎、月季、迎春花、贴梗海棠、大叶黄杨球、倒挂槐等。

  3.2  项目建设区环境现状

  3.2.1 项目建设区外环境现状

  四十七团自然环境恶劣,荒漠植被少,气候干燥,风沙大,气候条件为典型的极端干旱荒漠气候,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沙漠化、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问题(无独立水系,饮用地下水含硫酸盐、氯化物等,地下水矿化度 1.37-2.81g/L,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灾害性天气(春季风沙灾害、倒春寒、干热风、霜冻)、生产生活废水及固体垃圾污染等问题。在发展旅游业后,四十七团将面临因游客涌入带来的噪音、废气、垃圾、人文居住环境破坏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影响。

  3.2.2 项目建设区内环境现状

  将兵团红色文化培训中心建设地点选址在昆仑镇镇区北侧老兵村附近。结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师四十七团城镇(昆仑镇)总体规划(2010-2030 年)》中的镇区用地规划内容,将本项目的具体建设地址选在镇区北侧老兵村北面的空地上,在行政办公楼的西侧。一方面利用老兵村为学员提供住宿条件,培训中心的一期建设只需投入教学活动区和餐饮区建设即可,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训中心游客的聚集和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全面发展,从而推动昆仑镇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好处就是距离老兵村以及平房区比较近,便于利用老兵村作为培训学员的住宿区,既利于更好地体验和感受老兵的日常生活,也利于减少前期投资,增强本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此处地块在四十七团的城镇总体规划为居民用地。这里现在种有枣树。开发建设后由于生产生活用水的增加,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3.3 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3.3.1 防风防沙设置及植物配置

  培训中心建筑门窗密封性要高,防止沙尘对于正常教学的干扰;培训中心外围应种植 10 米宽的防风防沙林作为缓冲带,选取本地植物,乔灌结合;老兵村应加强房前屋后绿化,继续管理好葡萄长廊、小块菜地、枣园等景观。

  3.3.2 污水、固体垃圾处理

  培训中心建成使用后,餐厅每天产出的废水、污水和垃圾成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住宿区应该使用药品如苛性钠、氯化物来消除污水臭味,餐厅也会排出一定的油质和清洁剂,洗衣间排出洗衣粉和漂白水等。这些生活、生产污水力求放到城镇污水管道系统中集中处理,防止污水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培训中心在接待培训学员以及游客后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应放置数量充足,外观与环境协调的垃圾箱,保持清洁,垃圾要进行及时的无害化处理。

  3.3.3 防灾与安全

  关于消防:培训中心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耐火等级为一级;培训中心地块内建筑与相邻地块建筑间距离满足防火间距要求;建筑区域防火分区相对独立、分区明确;安全出口数量及疏散距离符合规范要求,住宿接待部分安全疏散通道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整个建筑合理配置消防设施,符合规范要求;建筑物最大长度满足消防最大建筑长度不大于 150 米,建筑物外围消防车道通达位置及车道宽度符合规范要求。同时,消防水源必须满足双水源的供水条件(二路 DN200市政给水管),DN200 消防管网在基地内成环布置;室外消火栓为地下式室外消火栓(DN100),设置在道路两侧,间距 50~120m。消防流量:室外 30L/s;培训中心主楼应配有消防水箱。

  关于治安保障:培训中心配有安保机构,人员配备充足,制度完善。园区出入口及重点区域应安置 24 小时监控设备。保安应 24 小时值班,对来访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及出入登记。

  3.3.4 节能措施综述

  四十七团没有独立的水源,水资源相当缺乏,因此,在项目建设中应尽最大可能采取节能措施。培训中心所用的建材以及体育、生活等各类用品均应使用环保材料及本土材料,食材均应为绿色有机产品。尽量不使用燃煤,充分利用和田地区充足的光热资源和北京对口支援的科技优势,建设太阳能装置,提供所需热水;住宿和餐饮的洗浴、洗涤用品要符合相关标准,排水经由中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后要二次循环利用;厨房设备要具有减少厨房大气污染物排放以及噪音影响的功能。此外,培训中心园区内使用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以及滴灌设备进行绿化灌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