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山东中职教育优化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27 共6556字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1 世纪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个世纪的竞争已从原来的物质竞争转向了人力资源竞争,虽然没有火药味却胜似火药味。而我国正在经历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人力资源的总体水平直接影响我国在日益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大舞台是否具有足够的竞争力。我国人力资源总体水平较低,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结果,也是我们长期以来忽视中等职业教育的结果。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被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所忽视,与其说它作为一种教育迄今为止都没有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倒不如说我们原有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理念还从来没有给过它应有的地位。但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每年承担着几乎和普通高中入学人数相当的教育工作,每年几乎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接受教育。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每年向社会输出的中职毕业生与普通大学毕业生人数相当。这样两组相近的数据再加上现行的中等职业教育理念,造成了我们今天人力资源水平整体不高的现状,而且原有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已经开始阻碍整个社会的继续前进。这样的结果或者说是我们应该承受的结果,或者说是我们长期以来错误对待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接受的惩罚。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一个分支,承担着将近一半初中毕业生的教育工作。这部分未来的人力资源虽然大部分不能成为社会精英,但是他们也同样承担着建设祖国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我们的职业教育工作能够把这部分人所谓的“先天”弱势转化为实质上的“后天”强势而不是顺其自然或者任其低水平生长,将是我们国家能否真正走向实业强国并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而对于山东省这样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来说,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当下社会转型、经济形态升级的关键时刻尤为重要。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使劳动者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且可以效缓解我省作为人口大省的的就业压力,同时还能有效解决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尤为突出的“三农”问题,这将最终关系到维护我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山东的政治大局。总之,能否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将是我省能否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能否使我省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态势的关键因素。

  我国近年已经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工作提到了战略高度,并且不断升级。2007 年以来,在各种社会力量有形无形的推动下,我国政府开始重视中等职业教育,首先是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减免学费,这项政策是利民惠民最基本的一项,然后是在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各地市相继出台适应本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比如建立各种“立交桥”,为中等职业教育打通原来被称为断头路的发展之路。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对各类人才队伍的培养刻不容缓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 年 2 月 26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指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和措施,首先要认识到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刻认识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是职业教育的教育之本,然后要着力于改变原来职教模式并不断创新适合我国国情的职教模式,最后提倡借助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兴办职业教育并强化政策的扶持力度和监管保障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1“会议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发挥好政府引导、规范和督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2近年我省在国家高度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积极制定了各项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措施并形成法案,但是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总体来看仍然很薄弱。本论文从我省实际情况出发,借助相关理论分析,结合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其具体情况,分析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它山之石——国内外关于中职教育的先进经验,借以提出促进我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本篇论文希望借助本次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存在主要问题,为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最终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最终实现为我省经济转型提供坚实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职业教育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是生产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出现了产品剩余之后的产物。长时期以来,职业教育的形式几乎主要以学徒、世袭两种形式传承。自从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后特别是 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迅速。而经济发达国家相对于欠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最早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并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教育的功能

  前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提出了“综合技术教育”四项基本要素的概念: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把理论和实务相结合;掌握基本生产过程的科学知识;具备设备的基本控制能力。“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有两份报告《高技术还是低报酬》和《职业对学校的要求是什么》严重批评了当时美国的教育体制,批评这种教育体制没有把高中阶段学习失败的学生培养成熟练技工和具有创收能力的劳动者。因为根据报告显示,美国当时有半数的高中毕业生没有机会继续读大学;而且另有调查显示,1992 年美国在 16-24 岁之间没有完成高中学业的青年约有 340 万人,而这些只能直接走向工作岗位的青年人只有1/4 的人接受了继续教育,显然这样的教育制度不符合 21 世纪对劳动者素质、技能和产业知识掌握的要求。”3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如此认为: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拥有长远的竞争力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一群人——技术人员。而 Prosser 也有类似的观点:如果职业教育受到足够的重视,技术人员的收入会比那些接受了普通教育的人高很多,而且国家将是职业教育投资的最大受益者。

  2、职业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众所周知,“双元制”教学是德国职业教育举世闻名的法宝利器。奥德,作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之父认为这种职教模式已经深深影响到了德国社会的政治领域,因为通过“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了熟练技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德国中产阶级中小企业主的发展,并有效调节了社会底层和上层之间的差距。上个世纪 90 年代形成的以诺顿?格拉布为代表的“新职业主义”观点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胜任某种具体的职业,而应该使受教育者有能力和机会继续接受教育并最终实现更加长远的就业。而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并由此产生了“学习型组织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注重于以下五项基本原则:“不断自我超越、组织团队学习、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提倡系统思考”。

  3、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美国在 1917 年颁布了《史密斯休斯法案》,该方案的“综合中学”的实施逐步取代了原来专为升学做准备的普通中学,继而成为美国实施中等教育的主渠道。二战后,日本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对职业教育进行了持续不断地改革,一方面发展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另一方面打破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双轨并行机制并开展了构建多元立交职业教育模式以及开放贯通的综合教育体系。“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对于教育发展趋势的解释更加深入。教科文组织认为,教育的目的首先应该是培养人们有能力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然后是刺激人们终身学习的欲望。而 Benson 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之所以成功,原因只有一个——完善的终身职教体系。”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无论是从“学校到工作”的职教模式还是后来从“学校到生涯”的职教运动,其目的都是寻找一种可行的职教模式来适应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并以此来促进社会就业。

  1.2.2 国内研究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今天,现有职教模式弊端已经在各个领域凸显,而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不足已经影响到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应运而生,并且已经得到国家的重视。

  当前,我国关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除了反思我们中等职业教育的问题所在就是借鉴国外先进的职教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1、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是我们目前相关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方向,并且主要集结在硕士论文中。这些研究中有些立足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问题的研究,有些是针对局部区域的研究,比如华中师范大学黄莉的《中等职业教育现存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黄莉,2001),武汉理工大学杜利的《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杜利 2008),天津大学职教学院陈明昆的《中国经济转型期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陈明昆,2010),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蒋义的《我国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贡献研究》(蒋义,2010)等论文的研究就是以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再比如江西农业大学王珂的《上饶市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王珂,2013),山东师范大学李欣桐的《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李欣桐,2011),东北师范大学周衍广的《长春市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周衍广 2007),山西财经大学谢迪的《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谢迪,2013)等硕士论文的研究对象就是地方的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这些研究一般会从某个区域的职教工作入手来探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比如专业和课程设置与市场适应问题、政府经费投入问题、中职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等,在对这些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对策。

  2、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问题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问题研究,大部分研究文献从两条路寻找答案: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可以从哪里得到先进理念的指引。湖南师范大学谢宁在硕士论文《职业教育“立交桥”构建研究》(谢宁,2011)中认为: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寻找出路,而且应该由政府、学校和企业三个方面来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的保障制度,并对此加以分析。西南大学李豪杰的《英国14-19 岁青少年职业教育改革研究》(李豪杰,2011),该篇论文研究的是英国关于 14-19岁青少年职教模式,李豪杰在该项研究中提出四个可以借鉴的地方:用国家立法来保障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立规范科学的职业资格体系、加强核心能力的培养、建立多方稳定的合作关系。相关的理论研究还有:天津大学教育学院陈鹏的《澄明与借鉴—人本主义视角的美国职业教育研究》(陈鹏,2012),河北师范大学徐爱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研究》(徐爱新,2007),张帆的《德、美、日三国职业教育发展及启示》(张帆,山东经济战略,2013.5)等等。

  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问题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状的相关研究并不多,大多把问题归结为学生本身,但是也有少量文献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状。比如山东师范大学张升峰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冷暴力现状及对策研究》(张升峰,2008),张升峰在这篇硕士论文中通过详细的调查数据得出:我们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在无助的承受着来自于学校和教师的冷暴力,而发生这种教育冷暴力的根源一方面是学生本身整体素质下降,另一方面是某些中职教师师德低下和学校放任的结果。该篇论文提出了一个我们以往一直漠视的问题,这种教育冷暴力给正处于青春期(年龄在 14-19 岁之间)的中职生带来的危害恐怕是灾难性的。比如上海师范大学刘小红《中职生辍学成因及其教育对策研究—以长兴某职业学校为例》(刘小红,2010.3),周口卫生学校的寇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低自尊状况成因及对策》(科教纵横 2012.9.18),董志强的《人生的选择与机会成本》(改革与理论,2000 年第 9 期),张冬梅《中职生非智力因素的现状及职业教育培养策略研究》(张冬梅,)等等。通过研读现有该专题的文献,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目前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状的研究不仅少而且比较零散没有系统性。

  4、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为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中等职业教育如果能拥有一支不仅数量充足而且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中职教师队伍应该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文献很多,比如浙江师范大学解丽娟《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基于对河南省中职校师资情况调研的分析》(解丽娟,2010.5),张洪珍《谈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张洪珍,职业教育研究,2006),张逐《遵义市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思考》(张逐,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周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及其建设》(周华,价值工程,2009),周晶《吉林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任师资队伍现状调查分析》(周晶,职业技术教育,2010)等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本篇论文研究共分为六个章节来进行:第一章:绪论。该章首先介绍了本篇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介绍了关于本篇论文研究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本篇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在本章最后简要说明了本篇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中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该章详细描述了需求层次、选择与机会成本及产业发展理论,试图借此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寻找理论根据。第三章:简要介绍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变迁,主要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从历史的角度浅析其曾经辉煌和正值衰败的根源。第四章:本章开始从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概况着手,对我省中职教育现状进行浅析并从政府、教师、学校管理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挖掘其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本章基于以上问题,借助于研究国内外中等职业教育的先进办学理念和启示,然后再第六章提出促进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及建议,并在本文结尾提出对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展望。

  1.3.2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本篇论文通过知网和万维网收集、整理与本篇论文主题相关的文献,并在对这些文献认真研读的基础上形成对该篇论文研究主题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本篇论文通过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和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收集相关数据并分类整理,以便为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做准备。

  2、 比较法:本篇论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该课题进行对比研究,一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辉煌时期和衰落期的对比,一是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的的发展模式进行对比,再有就是对中职教育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研究。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对比研究,试图寻求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目前所面临问题的根源所在,并从中寻找出路。

  3、问卷调查法:本篇论文立足于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从中职在校生现状和中职毕业生生存现状两个课题设计了问卷,问卷调查对象选择了山东省 10 所中等职业学校,每份问卷从以上 10 所学校随机选择 100 名同学进行调查,问卷调查的时间安排在 2013年 9 月 10 至 9 月 24 日,约两周的时间完成,之后对该类问卷进行归纳、整理、分析以作为本篇论文进行研究的数据基础。

  1.4 本文创新之处

  关于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现有相关研究大部分把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困境的原因归因为生源数量和质量逐年下降所致,或者归为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教育体系不完善等原因。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过去三十年没有得到足够、应有的重视,更没有得到正确对待,也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历史舞台上还从来没有发挥他的功效反而成了整个社会快速前进的绊脚石。本文从中等职业教育对象入手,通过大量的理论、文献分析结合详细有力的数据证明一个问题,说明一个观点,提出一点意见。一个问题是: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衰落不是因为生源数量和质量的下降;一个观点是:我国大力发展中等职教育有它时代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一点意见是:

  中职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不应脱离教育之根本,即教育应以人为本,在研究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学生开展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模式。希望通过本篇论文的浅析引起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根源的重新审视并对发展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重要性给予更加全面的解释。

相关标签:中职教育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