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及流程再造相关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21 共1006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商业银行授信评审的业务流程优化研究
【第2部分】银行授信审判制度建设探究绪论
【第3部分】 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及流程再造相关理论
【第4部分】J 银行信贷审批流程现状分析
【第5部分】J 银行授信审批流程改进方案
【第6部分】J 银行授信审批流程实施保障措施
【第7部分】银行授信风险及其流程再造设计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及流程再造相关理论
  
  2.1 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相关理论
  
  授信是指银行根据客户的融资需求,按照行业及行内的相关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客户的财务状况、信用风险、经营现状等情况,在进行综合评审的基础上,给予确定客户一定的融资额度的业务。授信并不等于贷款,授信既包括贷款、融资、透支等表内业务,也包括票据承兑、开出信用证、保函、债券发行担保等表外业务。银行从事授信业务的三大基本原则是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但这三者之间有时会存在一定的矛盾:授信期限越长,利率定价越高,获取收益越大,风险因素增加,安全性降低,导致资金流动受到影响。综合授信,是银行综合评价一个企业客户或企业集团总能力和承担风险的意愿,即最高综合授信额度。我国商业银行一般采用全面的信贷管理系统,统一授信,最高金额的信贷、集团授信可以被视为综合授信的系统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授信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它是指银行贷款能否收回的不确定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原有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地位,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银行业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并发展壮大,都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包括盈利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规模实力、发展能力等。

  2.1.1 商业银行主要风险

  在许多电视剧都再现了银行面临挤兑的场面:大家突然对银行失去信心,竞相到银行提取存款,而银行可能并没有实质性的经营问题,但一时间准备不了那么多现金,于是就面临危机。这种起源于无谓的担心,而最终又让担心变成现实的现象,在经济学里被称为"自验预言".银行业高负债经营的特性,使自验预言的社会心理作用具有巨大的摧毁力量。这反映了银行业对于风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种类很多,通常将商业银行面临风险归结为以下六类: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不仅指借款人不能归还到期贷款,还包括借款人虽然能够正常还本付息,但由于经营不善,信用等级降低了,还款能力下降,也被视为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主要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结算风险等。为了保证信贷业务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商业银行需要一个完善的授信管理体系。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指银行确定给客户一定的额度,并做出全面审查的对其业务风险,控制风险和提高效率的一种信贷管理系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银行的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系统,信贷管理包括贷前审查,业务动作、内部控制和后期管理的整个过程。

  二、市场风险

  是指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等波动可能给银行造成的损失。这是银行业越来越重要的风险类型。信贷业务一个重要的的发展趋势是表外化与衍生化。贷款"持有到期"的经营模式,使银行成为承担风险的唯一主体,但银行越来越倾向于把未到期的贷款做成债券在市场上出售,而且还主动涉足期权交易、远期交易等业务用以保值或投机活动,工作重点放在了服务、咨询、发行、承销和管理上,即从以往的实体(信贷)业务转向"流程业务",因此市场风险就成为银行重要的风险来源。
  
  三、流动性风险

  这是银行由于资金短缺、流通障碍可能导致的损失。发生银行挤兑也是源于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具有雪上加霜的特征,即一旦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急需资金的时候,反而在市场上更难以筹集资金。很典型的一个例子是 1987 年 10 月 19 日美国出现的"黑色星期一",美国股票市场发生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崩盘,道琼斯工业指数一天暴跌 22.6%,一时间惶惶。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立刻发表了一个声明:中央银行随时准备为商业银行提供大量资金来解决流动性困难。格林斯潘认为经济的基本面没有问题,只是心理恐慌蔓延而已。这一声明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力挽狂澜、稳定大局的佳作".

  四、操作风险

  是指不良操作、系统故障和人为舞弊可能是导致的损失。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巴林银行的交易员尼克·里森胆大妄为,致使巴林银行倒闭。里森本来是后台业务主管,没有被授权做交易,但他发现银行内部有个隐蔽的账户可以进行交易,于是就尝试业务操作,而银行对账户管理又存在漏洞,里森的违规交易使巴林银行累计亏损 20 多亿英镑,银行的资本已不足以抵债,最终宣告破产。

  五、法律风险

  是指由不可实施的合同、法律诉讼或不利判决所导致的风险。例如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使一批贷款银行承受了损失,但这还没有结束,由于安然公司涉及财务造假,而许多银行被指责与安然沆瀣一气,隐瞒真相,致使广大投资者蒙受损失。于是许多大银行被告上法庭,受到处罚并赔偿损失。

  六、信誉风险

  是指不良声誉所带来的客户流失、法律纠纷、收入减少等损失,严重时还可能导致银行出现生存危机。例如美国的信孚银行(Bankers Trust),原本是美国第七大银行,以衍生证券产品创新享誉金融界。但后来遭到四家公司的起诉,其中包括知名的宝洁公司。这四大公司起诉的理由是信孚银行只关注自已的盈利,误导了客户并使使客户蒙受巨大损失。虽然最终庭外和解,信孚银行赔偿了 1.7 亿美元,但这件事对信孚银行的声誉造成致命打击。此后信孚银行一蹶不振,1998 年被德国德意志银行收购。

  2.1.2 商业银行授信风险概述

  授信风险主要是指银行借出的钱,由于借款人没有能力和没有意愿履行合同造成不能偿还而成为逾期,呆滞或呆账,而让银行损失的可能性。当前信贷业务已经发生了两个明显变化:其一是从表内扩展到了表外贸其二是信贷衍生产品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将表外业务分为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三种类型,使业务扩展到了保函、备用信用证、贷款承诺以及货币和利率的远期、互换、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信贷风险的范围已不再局限于违约风险,还有与交易相关的市场风险和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信贷风险管理是目前所有国有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重要的核心。如何准确有效地对信用风险进行防御,确保金融安全,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做很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明显的提高了信贷资产的质量。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产权制度改革,授权经营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自律制度严重不匹配,国有商业银行存在严重的信贷风险控制的概念和行为偏差,因此,信贷资产的不良率仍高。在今天,金融不断的对外开放,如何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已成为银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的承担者是与其经济活动有关的经济实体,如居民、企业、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以及政府等。

  第二,商业银行授信风险与其收益是成正比例的,风险愈高,蒙受经济损失的概率愈大,但获得超额利润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第三,商业银行授信风险可以与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使经济系统形成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的机制。

  2.1.3 商业银行授信风险成因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解释,信贷资金运动是一个二重支付和二重回流的价值运动过程(见图 2.1)。贷款由银行支付给借款人,是第一重支付;借款人使用贷款进行投资或经营,是第二重支付;信贷资金完成投资或经营之后,借款人收回资金,这是第一重回流;借款人按期向银行还本付息,这是第二重回流。从第一重支付到第二重回流是信贷资金循环并增值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充满了变数,对银行来说,借款人资金回流情况是监管的重点。

  

  用经济学来解释的话,授信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

  1.信息不对称。客户不把真实情况告诉银行,这就是"信息不对称".银行由于看不透客户的真实情况,就会采取抵御性措施,例如调查手续烦琐决策时间长、利率定价高等,反而把优质客户逼退了,留下的是愿意支付高息高风险客户,他们是希望通过冒险获得高回报,实际上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这被称为"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的另一种后果是客户暗箱操作,隐藏资金的真实用途,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银行的利益,这是"道德风险".

  2.委托代理关系。在银行内部,上级机构授权下级机构去开展业务,但二者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例如,下级行可能迫于绩效考核,想多做业务,又怕上级不批,于是隐瞒不利信息;另一些可能就是内外串通隐瞒甚至篡改信息,造成信息不对称,产生道德风险。

  再从信贷合同的期权特征来看,贷款合同具有这种特征:借款人的投资无论多么成功,银行只是收取固定的利息收入,而借款人经营失败,银行只能从企业资产的残值中获得部分补偿,甚至血本无回,借款人损失的只是注册资金。这很像是期权交易,对企业而言,注册资金相当于期权费,企业股东从银行贷款就相当于买入一份看涨期权,在企业资产价值高于贷款时,企业会选择买入(继续履行贷款合同的还本付息),其收益是企业资产价值减去贷款后的差额,差额越大,股东收益越高,如果企业资产价值跌到贷款以下(资不抵债),企业股东就会选择不买入(即贷款违约),由于是有限责任公司,损失只限于期权费(注册资金)。这是美国经济学家默顿最早于 1974 年提出的观点。信贷合同的期权特征揭示了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企业净值为正(资大于债),就会选择积极履行信贷合同;如果资不抵债,为避免承担更多的损失,就会积极实施破产。借款人拥有更多的违约主动权。那么,银行为什么还要贷款呢?银行相信能够选择违约可能性最低的借款人,并通过适当的定价来弥补信贷风险。也许借款人违约的确带来较大损失,但是违约概率被控制到最低,银行通过定价策略弥补损失之后在总体上仍然能够获得收益。这背后是违约可能性、违约概率、损失率等基本概念,这其实就触及了信贷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当然,任何方面把握有误,都会形成信贷风险。

  以下是一个实际发生的业务案例,情节并不复杂,却具有典型意义。

  飞梭空调贷款案企业情况 飞梭公司是一家生产空调器的民营企业,成立于 2001 年 2 月,注册资本 1300 万元人民币。该公司由两名股东出资组成,分别为张某、王某,其中张某系法定代表人,占股 90%;王某占股 10%.2001 年该公司取得某传统电器品牌授权,便投资建厂生产该品牌的空调产品。凭借品牌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很快与全国各地的电器经销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产品迅速打开市场。从正式投产至 2003 年 8 月底,仅半年时间就实现销售 5.3 亿元,发展势头迅猛。

  银行贷款情况 看到这种情况,当地银行判定该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能力,市场前景明朗,于是第一家银行迅速介入企业,其他银行也随之进入。2003 年,先后有四家银行分别向该企业提供了固定资产贷款、以空调质押的银行承兑汇票授信额度、商业承兑汇票贴现额度等信贷支持。其中 G 银行给予企业 6000 万元银行承兑额度,保证金比例 30%,70%信贷敞口用空调质押,质押率 50%,存放在厂区外的独立仓库保管;并追加公司股东张某、王某个人提供连带责任担保。此后,G 银行又对授信方案进行了调整,从 6000 万元银行承兑额度中切出 2000 万元作为商业承兑汇票可贴现额度,担保方式不变。

  贷款使用情况 飞梭公司于 2003 年 5 月分别以 30%保证金,价值 2800 万元的存货质押,从 G 银行开出两张银承汇票共计 2000 万元,汇票于 11 月到期,飞梭公司如期兑付。随后,至 2004 年 2 月底,又在 G 银行办理银行承兑 2200 万元;签发两张商业承兑汇票合计 2000 万元,其中 1000 万元由飞梭公司的关联企业作为收款人在 G 银行办理了贴现,另一 1000 万元由粤东某知名压缩机生产厂在 G 银行办理贴现。此时,G银行对飞梭公司的总授信敞口 4200 万元,质押成品空调 39000 万套,账面价值 8400万元,质押率 50%.

  产生信贷风险 2004 年 1 月 6 日,该公司大股东张某将其 1170 万股权作价 3170万元,转让给新股东赵某,但赵某并未注入新的资金,而是从公司借出资金支付给张某;同时,张某在春节前还办了两件事:一是召开全国经销商大会,鼓励经销商通过预付货款争取更多的价格折扣,于是一批经销商支付了预付款;二是召开供应商大会,鼓励供应商加大赊销力度,飞梭公司将提高收购价,于是许多供应商增加了赊货数量,飞梭公司取得原材料后向银行办理了存货质押贷款。此后张某将聚集的所有资金分别汇往国外,自己出走(后被抓获)。至此,公司营运资金链条断裂,生产停止,濒临破产。随后,飞梭公司的众多供货商纷纷闻讯赶来索要欠款,飞梭公司的工人也要讨回拖欠的工资,于是人群冲开工厂大门,将厂区的成品、半成品以及原材料悉数拿走。

  不足一年时间,飞梭公司竟突然面临破产,由其签发的银行承兑和商业承兑汇票已无法兑现,G 银行授信敞口 4200 万元全面遭遇风险。虽然在厂区以外仓库还有质押的空调。但也突然面临以下问题:

  1.质押的空调又遭到另外两个债权人先后查封,理由虽不充分,但已造成查封的事实。

  2.G 银行当初没有对质押物进行仔细筛选,案发时才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存货是大匹数的空调,虽然价值高,但市场滞销;部分空调内外机不匹配,配套的铜管数量亦不足。所有这些导致质押价值大打折扣。

  3.G 银行与存放质押物的仓库签订的是货物监管协议,仓储费用由飞梭公司承担。案发时才发现飞梭公司未与仓库签订仓储协议,也没有按时支付仓储费,仓储方趁机索要高额仓储费用,这就加大了银行的处理费用。

  4.G 银行处理质押物需要向买方开具增值税发票,其他银行已先行一步把飞梭公司的剩余发票索走,G 银行已无发票可开具,而国税局鉴于企业的情况暂不向企业销售发票。

  5.G 银行决定处理该批质押物时,各地有不少商家纷纷表达购买意向,但由于质押空调本身存在的缺陷,许多买家的报价很低甚至不能弥补银行的授信敞口;有的买家能出较高的价格,但不能一次性支付全部货款,G 银行能否同意先行放货?

  6.由飞梭公司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中,有 1000 万元是由粤东某知名压缩机厂在G 银行办理了贴现。按照我国《票据法》规定,如果出票人不能支付票据,银行可以向背书人(贴现人)追索。于是 G 银行就要求该粤东企业付款,但遭到拒绝,称 G 银行应通过处理出票人即飞梭公司的质押物获得赔偿,并且飞梭公司还与之有合同纠纷,该企业已经在其当地进行仲裁,旨在判定飞梭公司以及 G 银行违约。于是 G 银行与该粤东企业进入法律诉讼。从这个案子的处理结果来看,G 银行最终化解了贷款风险,存货被成功处理掉,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官司打赢了,成功追回 1000 万元贴现资金,但也暴露银行在业务操作中的许多问题:

  1.对企业的急剧扩张没有进行深入调查。飞梭公司成立之后在短期内实现销售收入急剧扩大,是吸引多家银行给予授信的主要依据,大家都认为是品牌效应。但企业的所有资产,包括机器、产成品全部押给了银行,这些情况并没有引起银行足够警惕。对企业的一些异常情况也关注不够,后来银行了解到,其销售收入急剧扩大的原因并不是所谓品牌效应,而是借助了另一个知名空调企业的销售网络,并许以高额回报,其产品实际是向小城市销售,产品的市场定位低,销售利润不高,产品的成本、质量都没有严格控制。

  2.存货质押暴露出来问题多多。G 银行还是颇费周折地说服了国旗部局在核实企业进项税足够的前提下开出了发票,也支付了高涨的仓储费,以其他债权人对质押物查封理由不充分为依据,花费大量精力与政府、法院进行协调,最终保证了对质押物的处理。但对于存货质押业务得到以下教训:

  第一,质押物的价值应从多方面来看,还有其他的价值决定因素。例如售后服务是产品价值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生产企业倒闭了,其产品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第二,对质押物的质量把关不严,一些产品残缺不全。企业把滞销的产品全部押给了银行,说明银行在质押物价值管理、存货周转率管理方面有漏洞。

  第三,处置质押存货的经验与渠道均存在不足,遭到了买家大幅压价,50%的质押率,最后勉强以不低于银行授信敞口的价值把质押物处理掉。

  3.面对突然降临的风险,银行应急机制不到位。例如,未迅速通过起诉查封来保全质押物,反而让其他债权人先后查封;处理质押物时没想到还有发票这个关键环节,等想到的时候别人已经先下手了,说明 G 银行缺乏处理这类事情的经验。这些都拖延了对案件的处理时间。

  2.1.4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

  1.贷前调查

  目前,我们的部分商业银行在贷前存在调查不全面,数据资料收集不全等现象;对企业或个人提供的报表数据,验证不认真、具体,缺乏对虚假信息及报表的甄别;对企业及个人的信用情况调查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借款人注册资金不符合或抽逃公司注册资金,对个人的一些不良信用记录没有详尽的调查了解。这些都可能导致贷前调查报告流于形式,没有起到保障的意义。

  2.贷时审查

  由于各城市商业银行之间无序地竞争,导致商业银行信贷审查表面严密实际宽松的现状,不能严格地执行信贷体系制度,使信贷制度体系操作倾斜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有如一些商业银行对客户不严格管理,不严格审查其财务状况,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因为经营管理不善而倒闭,导致大量的贷款成为不良贷款,事实上,集团客户或其关联企业的风险事件的发生,造成的大型连锁反应和连带风险已经不利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信用审批机制尚不完善,轻信信用调查结论,对信贷的主体资格、资质、信用,财产状况缺乏一个全面的审查制度,让企业或个人不符合贷款资格而能很容易的获得贷款。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