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对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6-18 共3519字

  第5章 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对策建议

  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商业银行造成不小的压力,且将形成倒逼机制,促进商业银行转型发展。从眼前来看,互联网金融将自身客户定位为商业银行金融所涉及不到的层面。换句话说,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商业银行业务的短板。从长远来说,互联网金融主要实现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创新,这也是其给商业银行造成的最大威胁。所以,商业银行想要实现持久发展,就必须革新经营理念,从消费者消费行为特点出发,满足其个性化金融消费的需求。同时,还需要加快金融产品的升级,拓宽业务涉及的范围。

  5.1 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契机,加快银行转型发展步伐。

  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与传统金融机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传统的金融机构针对的是一个行业来说的,而互联网金融则是指的一个平台,也可以说是一个渠道。互联网金融的经营模式较为特别,同时,它获得经济收入的方式也较为特别。这无一不影响着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现阶段,网络支付、通过网络平台贷款融资等金融业务都以普及,这在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和渗透,出现了云计算,社交网络等服务。这也就构成了互联网金融经营的框架。同时,由于人们对互联网金融服务质量需求的持续攀升,势必会给及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机会和广阔的空间。这也就给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那么,商业银行如何的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呢?这也就要求商业银行要与网络化时代相适应,不断革新自身的经营模式,促进自身的转型。同时,还需要立足于客户的差异性需求,科学设置业务规范和流程,推进“客户自服务”模式的普及,为商业银行创造新的经济收益渠道。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设置战略性计划,提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视程度。首先,制定以网络银行和传统商业银行为双线,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只有充分的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才能够为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创新提供可能。其次,实现金融机构与网络机构融合。

  最后,加速商业银行的转型。通过互联网技术与银行业务的有机融合,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以此,来更好的应对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发展造成的威胁。

  5.2 竞争中求合作,谋求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双赢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其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性。其二,互联网金融的大众性。这也就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客户流失的巨大危机。所以,商业银行需要立足于消费者切身体验为出发点,构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营模式。

  第一,搜集和了解消费者体验指数,构筑体验指数体系。这也就意味着以往的零散的,事后的消费者体验已经不适应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建立系统的、事前的体现系统。加大绩效这一杠杆的调节力度,在银行网点客户经理的引导下,将消费者的柜台交易,转化为电子平台的交易。以此,来刺激客户的活跃度,实现消费者体验式交易。

  第二,深层次挖掘消费者的需求,立足现实社会,凭借着网络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特长,打破传统桎梏,为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服务。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进行详细的了解。比如:通过数据分析等方式。以此,来研发出能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银行服务。

  第三,完善业务程序,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在科学化风险管控的基础上,精简程序和流程。比如:小额信贷的发放流程问题。在互联网金融中,仅仅需要几天就能够到账,甚至,一些申请当天就能够受到资金。但是,在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中,需要经过诸多的步骤。且需要耗费的时间较长,大部分在半个月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所以,我国的商业银行需要对自身业务流程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或者是效率较低的环节,提升效率。

  最后,充分运用各类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进行推广和宣传。加大对于一些新兴媒体的利用度,来建立自身网络营销的渠道。通过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和接触,来提供相应的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方案。

  5.3 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创新业务,拓展客户资源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其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性。其二,互联网金融的大众性。这也就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客户流失的巨大危机。所以,商业银行需要立足于消费者切身体验为出发点,构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营模式。

  第一,搜集和了解消费者体验指数,构筑体验指数体系。这也就意味着以往的零散的,事后的消费者体验已经不适应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建立系统的、事前的体现系统。加大绩效这一杠杆的调节力度,在银行网点客户经理的引导下,将消费者的柜台交易,转化为电子平台的交易。以此,来刺激客户的活跃度,实现消费者体验式交易。

  第二,深层次挖掘消费者的需求,立足现实社会,凭借着网络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特长,打破传统桎梏,为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服务。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进行详细的了解。比如:通过数据分析等方式。以此,来研发出能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银行服务。

  第三,完善业务程序,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在科学化风险管控的基础上,精简程序和流程。比如:小额信贷的发放流程问题。在互联网金融中,仅仅需要几天就能够到账,甚至,一些申请当天就能够受到资金。但是,在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中,需要经过诸多的步骤。且需要耗费的时间较长,大部分在半个月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所以,我国的商业银行需要对自身业务流程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或者是效率较低的环节,提升效率。

  最后,充分运用各类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进行推广和宣传。加大对于一些新兴媒体的利用度,来建立自身网络营销的渠道。通过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和接触,来提供相应的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方案。

  5.4 积累数据,制定大数据经营战略

  现阶段,最受瞩目的信息化技术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一技术已经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应用。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态度,是社会改革的一大契机,被堪称为是一座“新金矿”.互联网基金中,最成功的是余额宝。它是一种个性化的理财基金,且无上限。其成功的秘诀主要是因为基金公司将互联网平台上海量的消费者纳入到了其大数据分析的范畴下。通过分析不同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通过流动性评估模型的分析,来真实而客观的反映出了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同时,还将风险降到了最低。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现代金融创新中,大数据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近段时间以来,商业银行就推进产品电子化方面进行了重大的革新。然而,却是“换汤不换药”.归根究底,还是因为无法抛开政策红利导致的。再加上,由于缺乏对于消费者信用的海量数据分析,商业银行无法找准切入互联网金融的关键点。这也就彰显了大数据的重要性作用。

  首先,通过选择性的放开客户信息及其相关的数据,银行能够与其他部门实现信息的共享,建立属于自身的数据库。另外,加强和互联网金融之间的数据信息合作,最大限度的发挥二者数据的优势,保证数据的质量和数量。

  其次,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能够为商业银行提供充足的客户源。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预测市场的作用。建立完善的数据分析体系,并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研发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的产品,才能够将消费者紧密的与银行连接在一起。同时,还应该奉行“比消费者更了解消费者”的理念,密切银行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最后,注重人才的培养。商业银行只有大力培养和招揽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金融人才,才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商业银行提供可靠的、及时的数据依据,为银行的决策提供保障。

  5.5 抓住金融业务核心,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由于互联网企业以信用为基础,走出了一条风险定价的新路,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商业银行应抓住金融业务的核心,不断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在风险与效率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5.5.1 着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风险管理体系

  现阶段,受到网络信用主体认证的缺陷影响,而不能实现社会信用体系的作用。这也就为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用户时,面临最大的障碍就是风险评估,建立一套高效低成本的、以信用为基础的风险管理体系尤为迫切。

  5.5.2 完善线上线下结合的信用评级机制

  未来的信用评级机制将逐步完善成为电子商务信用和传统金融信用相互补充、线下和线上评估相互补充的混合模式;处理自身线下评级机制外,尝试与新兴的互联网资信审核企业共同探讨基于企业资金流和用户行为的辅助评级方法。

  5.5.3 进一步创新风险管控的思路和模式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要加大风险管控的创新。第一步,银行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集合、授信。第二步,平台对不同的进驻商进行授信。最后,实现银行对风险的分层管理和集合管理。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