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加强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对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5-18 共8263字

  第6 章加强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对策建议

  为了实现沈阳装备产业集群供应链的柔性和快速响应能力,实现供应链收益最大化,必须从转变观念、优化产业组织、整合供应链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

  6.1完善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在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形成合作伙伴关系是构建供应链协同框架的基础。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不是短期的交易关系,而是长期、稳定的命运共同体。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非合作博弈转变为合作博弈,竞争变成了竞合,信息割裂与封闭变成了信息沟通与共享。所有这些,必然带来交易费用的节约,如信息搜寻费用、交易谈判费用、契约履行费用、交易变更费用的节约。伙伴关系的建立一方面有赖于树立合作双赢、相互信任的战略观念;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利益分配机制的保障。

  6.1.1 树立“协同双赢”理念,形成信任机制

  供应链协同理念不但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间发挥关键作用,也是供应链网络成员间实施战略互补和管理协同的必要途径。“协同”既是供应链协同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各节点企业建立信任协调机制的观念保障。协同双赢理念以谋求共同发展,共同获得应得利益为行动指南,互惠互利是其最终目标,它不仅要求对利润取之有道,还要求取之有度,要充分考虑其它企业的利润空间。在双赢理念下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实现上下游节点企业自身长期利益最大化的基本途径。

  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市场环境下,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供应链上每个成员企业都应树立协同双赢的理念,创造与维系一个共同的愿景,消除习惯性的防卫行为,在各自优势领域为供应链整体贡献自己的核心能力,形成基于承诺、彼此信任的关系,共享利益,共担风险,排除相互封锁的弊端,营造出有利于合作的氛围,以实现长期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

  6.1.2 科学选择合作伙伴,强化战略联盟关系
  
  供应链合作伙伴包括零部件供应商、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甚至第三方信息服务供应商等。选择适合供应链战略的合作伙伴,要考虑整个供应链的全球性、动态性和网络性。合作伙伴的分析包括很多维度,根据装备制造业的特点,应主要从战略协同、合作兼容性、企业自身能力和服务水平四个方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图 3 所示。

  

  6.1.3 规范利益分配,建立供应链激励机制

  供应链合作关系的维系仅依靠道德约束往往难以实现,必须以规范的利益分配机制为前提。分配机制的完善和合理与否是建立稳固信任关系的关键,其主要目的是利用一定的利益调节手段,使供应链中某一成员企业获得库存成本降低或利润增加的同时,保证另一成员企业获得一定的库存成本降低或利润增加的收益,并使整个供应链库存成本降低或利润增加。沈阳装备制造业供应链供需方关系呈现长期性、互利性的特点,以核心企业为主形成协作关系。在协同管理过程中基于价格、库存、信息、渠道结构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组织冲突,所以要通过有效磋商,协调彼此的策略,达成共同认可的有约束力的协议,分享协同管理带来的收益。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协同管理投入决策协调机制,风险与收益共同分担的合作机制。可以建立一种基于契约的利益共享协调机制,在签订供应链契约时,核心企业除了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来最大化整个供应链的利益外,也要充分考虑合作伙伴所承担的风险,企业努力水平和对供应链的贡献等诸多因素,进而确定合理的利益分配及补偿机制,如成本补偿、价格补偿等,这些补偿有利于企业间利润率平等化,提高产业集群的收益率。当然,也要针对集群内部收益率低的要素不断进行优化,并对违反协议的成员采取惩罚措施。此外,供应链合作伙伴企业还可以通过资本运作、相互参股等方式来建立彼此间的“血缘”联系,进而加强“感情基础”,在供应链中某一节点企业面临危机或变革时,供应链其它节点企业能够根据该企业以往的信誉保证给予资金或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6.2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管理,优化供应链业务流程

  集群式供应链是一个纵向合理分工,横向存在大量中小企业提供相关配套的,复杂而高效的生产系统。集群式供应链竞争力的提高,一方面依靠自己的核心优势,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集群式供应链的其他企业和其他单链式供应链所共同凝聚的“外部经济性”.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应依托产业园区推进结构进化,逐步完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加速供应链整合的进程。

  6.2.1 科学规划工业园区,优化装备制造业集聚区的功能布局

  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与产业园区结合紧密。应根据沈阳装备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按照物流布局集中、制造产业集聚、使用土地集约的要求,围绕三大聚集区、两大配套区进行功能布局调整,统筹规划制造业的生产服务体系,将单纯的制造业聚集转变为集成制造与服务功能的产业链聚集。为此,一方面要实施以核心制造企业主导的工业园区计划,依托产业园区推进结构进化,合理选择园区产业定位,形成适应区位特色、发挥比较优势、有效利用区域产业资源的特色园区;另一方面则要并抓好基础设施、有技能的劳动力群体、信息服务等公共要素建设,将供应链上的诸多环节企业集聚到处在工业园区的核心企业的周围,进而带动产品的后续供应链向优势区域的转移。特别要加快面向装备制造业的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实现集聚区域内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平台的共享共用,为制造业与物流业创造两业联动发展的良好公共服务环境。

  供应链系统的协作成本虽然涉及多种因素,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产业链的区域性集聚会大大降低企业间的交易费用,形成一定的区域优势。这样,无论从地理空间还是时间空间上,区域的产业优势都会得到资源优势的支持,产生越来越强的吸引力,逐步向供应链后端推进,在协同和集成的过程中促进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系统成为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统一体,进而在战略目标、组织运作、市场整合以及知识集成扩散等方面产生的明显的集成效应。在集群式供应链的变迁演化中,核心企业和与之配套的中小企业在网络组织形成中的作用同样突出,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发生的作用时间先后顺序不同而已。在集群式供应链系统发展之初的空间聚集阶段, 必须强化核心产品和产业, 积极形成区域的核心产业优势,发展和吸引相关的核心大企业此时至关重要。目前,沈阳 IC 装备产业集群、航空产业集群尚处于这一发展阶段,因此当前的重点是依托产业园区建设,吸引行业龙头企业进入,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和知名度。当产业形成一定水平和规模后,如沈阳现在的汽车产业集群,此时的发展重心应有所转移,在关注华晨宝马、上海通用北盛等核心大企业的发展的同时,要着重扶持配套的总成零部件、汽车电子企业的发展, 促进供应链系统各方面的功能完善以及供应链合作服务关系不断强化。只有这样才有更多的大的核心企业被吸引过来,准网络组织才能最终发展为网络式供应链系统。还有一类产业集群,如沈阳机械装备及其配套产业集群,其集群式供应链系统已基本成型,因而工作重点是及时引导产业的升级和原有产业的扩散转移, 即在价值链中将属于自己的核心环节保留下得到巩固,而将其他部分迁移到与之相匹配的环境组织中去,为区域的梯度发展营造好的外部环境,使该经济组 织范式成为企业营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乃至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6.2.2 提升核心企业集成能力,加强集群内外分工合作

  对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起主导作用的是链上核心企业,强大的核心企业是构建良好的供应链协作体系的先决条件。目前,国际装备制造业发展日益呈现系统化、集成化、服务化的特征,不断提升系统设计和集成制造的能力成为占领竞争制高点的关键环节。国际企业纷纷采取将企业资源和能力向核心业务集中的办法,以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国外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如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重工等,都是具有系统设计、成套制造能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为此,沈阳装备产业集群必须加大投入,以北方重工、沈鼓集团、机床集团、黎明航发、特变沈变、东软集团等骨干企业为主体,力争在矿山设备、长输管道输送设备、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风电设备等领域的机组成套或重大工程成套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培育具有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成套生产等“一揽子”功能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同时,顺应制造服务化趋势,促进制造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强服务内涵,逐渐形成在工程承包、设备租赁、提供解决方案、再制造等方面开展增值服务的能力,提升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

  通过供应链协同整合来加强集群企业之间的合作,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是节约供应链成本,增强沈阳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成功的供应链协同管理要求主辅业务明确,精干核心业务,外包非核心业务。供应链上制造企业只从事产品装配和关键零部件生产等主要业务,而将非关键零部件生产转包给供应商,将采购供应和库存等业务转包给物流服务商,将销售业务转包给分销商。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供应链产品高度复杂和集成,这使得核心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构建和整合自己的流程结构,将耗时较短、创造价值较大的环节纳入自身的流程中来;将耗时多、创造价值较多的环节外包给链外更具相对优势的企业;将耗时多、创造价值少的环节剔除自己的流程体系外。具体而言,就是在非核心、非战略性和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业务方面采用更高效率和专业化的外部资源的发展模式,对整个供应链中参与企业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从而与更多的企业形成分工合作、紧密依靠、共存共赢的联系,实现结构优化。通过这种“裂变”模式,分离出来若干相互独立的零部件制造企业,然后这些零部件制造企业通过进一步寻求加工配套而带动大量中小企业的积聚和发展,形成配套产业集群提升重大装备成套水平和产品配套能力,并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服务性企业加入,从而构成完整的集群式供应链系统,实现整体流程体系的优化,提高整个集群式供应链系统的运作效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6.3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构建信息化协同服务平台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市场的多元化和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快速响应能力的要求大大超过了遵循规模经济原则的要求,先进的信息技术成为实施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根本技术保障。装备制造业客户数量比较固定,对客户信息需求不大,但对上下游供应链信息需求庞大而复杂。产业链上下游要对有关产品设计、计划、生产资源、组织等类型的数据进行交互,不仅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和结构复杂,数据载体也是多介质的。企业和用户之间以及企业与其合作伙伴之间只有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才能有效管理组织这些信息,选择合作伙伴、实现知识创新互动。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要谋求成员企业间的相互衔接和高效运作,必须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深化信息技术在关键环节的集成应用,搭建供应链协同商务平台。

  6.3.1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共享是装备制造业供应链各成员企业间协作的重要驱动力。对集群而言,跨组织信息交流主要的障碍之一就是各个企业之间基础设施或信息系统的不兼容。在网络技术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的条件下,装备制造集群供应链信息系统必须将供应链所有成员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协同,支持不同类型的信息应用或者使用,迅速传递和处理种类繁多的各种动态信息,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

  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多处在订单式生产阶段,产品设计随着用户需求向多样化、多品种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实施信息化工程,提升节点企业的底层数字化和内部信息化能力,借助于协同软件的支持,增强各企业间基础设施或信息系统的兼容性,使成员企业各自私有的市场信息、产品开发信息、生产计划信息、库存信息、产品销售信息等实现交互和共享,让每个成员都可以根据其下游订货信息和最终消费者需求预测信息来做出准确而快捷的生产、库存决策,最大限度地实现 JIT 采购、生产和配送,降低供应链运作成本。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沈阳机床、北方重工、沈鼓集团、三一重装、特变沈变等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相关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重点环节、关键工艺、以及设计、研发、生产和售后服务全过程,提高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建立基于信息流的生产计划和财务成本控制体系,提高供应链的价值和成本管控的时效性。在此基础上依托机床集团重大数控机床项目、沈鼓云制造、北方重工物联网项目、沈飞集团数字工厂建设、沈阳国际软件园两化融合展示中心建设等项目,鼓励核心企业在内部应用的基础上向产业链延伸、向产业集群渗透,深化信息技术在关键环节的集成应用。此外还可在政府的协调下,成立目标和职责明确的信息服务协。

  会组织,在装备制造企业中推行开放型系统互连标准,规范装备制造企业的数据库互连方式,不定期地审核、推进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进程,并把企业信息化程度作为企业考核的重要指标。

  6.3.2 大力发展信息服务,构建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

  随着供应链协同合作的深入,企业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流程相互渗透,大量的数据交互成为必然。越是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其供应链信息协同需求越强烈,越是需要强大的供应链信息化平台来方便组织之间的联系、数据的获取、商业流程的整合以及研发创新的合作。为此,沈阳应采取“政府干预”型的信息服务发展模式,通过助力超算中心、云计算基地等项目建设,有选择地刺激和扶持软件开发应用产业和数据库服务业的发展,鼓励大的企业(集团)和可信赖的第三方信息服务商建立集全面数字化、信息流通化、设计协同化、制造敏捷化、服务数字化、管理精细化为一体的信息化服务平台,让处于不同协作层次和不同关系发展阶段的供应链节点企业和相关机构,以恰当的方式从信息化平台获得相应的信息共享模式,进而促进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水平的提高。该平台不仅要帮助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完成在线采购、营销、招标等活动,还要逐步将服务内容从交易环节进一步向供应链管理的协作环节延伸,把政府、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银行和人力资源机构通过信息安全接口接入该平台上,实现公共信息、电子政务、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科研与技术创新、知识共享等的高度集成,提升平台服务的效率和运营的经济性。

  6.4改进物流服务模式,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

  随着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专业化分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物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必须联动发展,以供应链竞争代替单个企业的竞争。

  6.4.1 积极推进物流外包,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制造业物流涉及到采购、生产、销售、退货和废弃物回收等多种物流,要完成上述不同类型物流的基本功能及其有机结合,既要靠供应链成员优化自身的物流活动,又应通过大力发展社会化物流,鼓励第三方物流参与制造企业供应链,实现服务模式创新。沈鼓、机床、特变电、远大、上汽通用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可依托企业采购和销售网络,整合内部物流资源,成立独立经营的物流公司,发展重大机械装备物流,或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建立专门的物流园区,来为整个集群提供全方位配套物流服务;其它各类有条件的企业也可将仓储、运输和配送等物流资产和功能从企业中分离出来,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物流外包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模式:一是整体物流外包模式,把集群内的核心企业及供应链上的主要企业之间业务量较大的纵向物流业务,整体外包给一个大型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运作,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物流成本;二是简单物流外包模式,把处于同一供应链环节的众多企业之间的横向物流业务以及大量中小配套企业零杂的物流业务,通过简单外包给众多的小型物流公司进行运作,以同时实现降低成本和专业化服务的要求。

  6.4.2 增强物流综合服务能力,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近年来,由于油价上涨、人力成本升高等因素,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提高。物流企业效益的好坏越来越依赖于其加工、包装、代理、仓单质押、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及业务创新能力的高低。为客户提供全程物流业务服务,参与客户供应链的管理与不断优化成了物流服务商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此,在继续引进国际知名物流企业以带动区域内物流服务水平提升的同时,还要努力培育本地具备一体化物流管理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优化生产与服务剥离后的税赋政策,鼓励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机构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并采取贷款贴息、专项补助吸引风险投资基金、创业基金等方式,支持现有物流企业深入了解制造业物流运作流程和管理模式,更多地参与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要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联运等传统物流企业功能整合和业务延伸,从仅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运输、仓储等简单物流服务的被动性服务向提供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系统化服务过渡;要推动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来做大做强,使物流企业在未进行大规模资本投资的情况下,利用相关企业的物流服务资源,增加物流服务品种,扩大物流服务的地理覆盖面,不断提升一体化服务水平,加快向现代物流服务提供商、供应链集成商转变,实现与生产制造业务的无缝化连接。

  6.5整合集群内外的知识资源,提升供应链协同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提升集群整体素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当前企业知识创新的关键已经由企业内部功能部门向企业外部创新合作转变。实施基于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平台创新战略,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今后应进一步整合集群内外的创新资源,加强合作创新,实现多元供应链的融合,推动产业集群升级。

  6.5.1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

  现代工业的发展,催生出更多共性制造技术,例如,嵌入式系统、成套设备集成、虚拟制造、网络远程并行设计、产品数据管理等,这些关键技术已经渗透到沈阳装备制造的各个行业,跨产业企业间的关键技术共享使得不同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成为制造企业的最优战略选择。供应链核心企业在产业集群创新中居于主导地位。首先要加强核心企业自身技术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国家及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的技术优势,推进骨干企业提升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着重提高工程机械、汽车、航空设备、医疗设备等领域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关键技术自给率,掌握关键流程工艺技术和系统集成配备技术,推动技术装备特别是重大技术装备的国产化;其次,鼓励这些重点扶持的大企业与国内外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进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联合攻关;鼓励结合科研院所、高校的技术力量建立技术中心,研究开发共性技术知识、关键技术知识,培育创新能力。目前沈阳可以以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为核心平台推进装备制造业公共研发促进中心的建设,在技术研发、信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以通过组织召开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相关企业的对接会,搭建合作平台,推进研发力量与企业形成联盟,共同开发适用技术和产品,实现重大成果产业化、市场化。

  此外,还可以鼓励以技术开发为主的科研院所进入企业集团或转化为高科技企业,形成技术联合体,开展 R &D 合作;分行业制定并实施对产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究开发计划,并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定期公布必须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以更好地推动和支持技术的开发与创新。

  6.5.2 利用知识溢出效应,加速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融合

  作为一种外部资源整合的手段,集群式供应链依靠知识网络的建立来弥补单个企业知识的不足,多次的甚至更长期的稳定交易关系使存在于供应链上某一个节点企业内部的知识以图纸资料、技术文件(资料)、数据文件、管理经验和方法、企业文化以及富有价值的信息等方式向其他节点企业扩散,知识溢出也就成为一种必然。沈阳装备制造集群要摆脱低端制造与服务的发展模式,就必须注入创新的生产要素,将创新型企业加入到供应链系统中,来形成集群式供应链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的环境,进而使集群式供应链企业之间在面对面的交互中、或是在无意的知识外溢中,获得创新的机遇。知识溢出不仅是从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流向非核心企业,伴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科技型企业、信息服务型企业的知识也会流向生产型企业。目前,沈阳正在尝试推进新松公司与机床集团在机器人领域的商务合作,今后应加快推进以东软、新松机器人、中科仪、高精数控等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与我市重点装备制造企业的合资合作,发展自动化控制、机床电子、汽车电子等,实现重大科研成果及研发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提高装备制造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实现高效益、高可靠性、高成套性、低成本、低消耗,提升产品附加值,为沈阳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提供动力。

相关标签:供应链管理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