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体现了马克思理论的初次融合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1-08 共4658字
论文摘要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也叫《巴黎手稿》,是马克思到巴黎后在阅读大量经济学着作的基础上于 1844 年 4-8 月写成的。尽管其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它所包含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马克思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在这里实现了初次融合。这是马克思思想整体性形成的标志性着作,显现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机统一的雏形。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形成的基础,它是马克思首先进行研究的理论,它为整体性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政治经济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形成的工具,它是马克思一生中研究时间最长的理论,它为整体性的形成提供了独特的视角;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形成的目的和归宿,同时也是马克思视之为生命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这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一、《手稿》中的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形成的基础

  《手稿》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尽管它在很多地方还不是很成熟,但这些哲学思想却已体现出很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手稿》中的哲学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形成的基础,它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并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具体说来,这主要体现在:《手稿》中的思想初步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一)在《手稿》的论述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手稿》中主要是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批判实现的。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主要针对其唯心主义展开,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要批判了黑格尔将人当作客体,而将绝对精神看作支配客体的主体;第二,批判了黑格尔没有将现实感性看作本质体现,而将其理解为现象,并批判了其将精神的运动过程当作辩证运动;第三,批判了其完全在精神领域理解劳动。马克思同样肯定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积极因素,并对其有选择地进行了吸收和改进。辩证法思想在马克思这里得到进一步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主要是围绕其直观进行的。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对早期马克思影响很大,列宁曾评价“马克思经过费尔巴哈直接走上了反唯心主义道路。”

  在费尔巴哈那里,尽管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人的伟大作用,并将其提到了一定高度,但在他的哲学中并没有突出人的能动作用,没有对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进行区分,现实、感性都没有表现出人的实践作用。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人只有在自然中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在实践中改造自然。“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复活。”

  马克思评价自己的哲学是“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唯物主义,同时又是二者结合的真理”。笔者认为,这就是因为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实践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概念。马克思正是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体现出了唯物辩证主义思想。

  (二)在《手稿》的论述中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马克思在《手稿》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但在他的诸多论述中表现了丰富的唯物史观思想。下面笔者以唯物史观的重要概念———生产关系为例进行阐释。对于生产关系的思想,马克思在《手稿》中是通过资本主义和未来共产主义下的生产关系对比进行论述的。比如,在人的生产活动与享用的关系上。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二者是分离的,工人生产的越多,享受的越少。资本家要求:“工人要自我克制,克制生活和克制人的一切需要;工人要少吃,少喝,少买书,少去剧院,少赴舞会,少上餐馆,要少想,少爱,少谈理论,少唱,少画,少击剑,等等。”

  而在共产主义生产关系中,二者是统一的。“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和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这些观点充分肯定了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共产主义生产关系的优越性和进步性,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二、《手稿》中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形成的重要工具

  《手稿》虽然是马克思的早期着作,但它对于我们了解资本主义社会、揭开资本剥削的秘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手稿》反映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形成的重要工具。

  (一)《手稿》批判了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

  《手稿》是其经济学研究的开端之作,其中《手稿》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两点上。第一点,资产阶级的国民经济学不能解释社会上存在的诸多问题。(1)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不能解释工人的应享有的权益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劳动的全部产品,本来属于工人。”但在现实生活中,工人仅仅能够得到勉强维持生存的一部分,而且还要为了这部分不断出卖劳动,并在政治上受着资本家的统治。(2) 国民经济学认识不到工人的地位和历史作用。在资产阶级社会中“,把工人当作劳动的动物,当作仅仅最必要的肉体需要的牲畜。”(3)国民经济学对劳动、分工以及工资的本质认识不足。特别是认识不到工资的本质,无法说明工资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第二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本身存在矛盾。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的出发点就是私有财产,他们认为私有财产是一直存在的。因此,它无法解释私有财产的本质特征,更认识不到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

  (二)《手稿》中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思想

  在《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政治经济学新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就是劳动异化理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劳动产品与工人相异化。“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这主要表现为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者生产的产品越多,其占有量越少,并且越来越受到其支配。第二,劳动活动与工人相异化。“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

  就劳动本身而言它本应是一种人的自由自觉行为,人们在劳动中应该是幸福的。但是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变成了一种异己的活动,这时的劳动活动是一种强制性的行为,是一种压迫工人的手段,工人在劳动中感到的是不幸和悲哀。第三,人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异化劳动,由于使自然界,使人本身,使他自己的活动机能,使他的生命活动同人相异化,也就使类同人相异化;对人来说,他把类生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

  此时的马克思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将人的类本质理解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但是在私有制条件下,人没有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只是仅仅为了能够生存。此时的人已经不再是具有类本质的人,类本质已经发生了异化。第四,人和人之间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

  最后这一结论也是前三个“异化”的必然结果。在私有制的前提下,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工人与资本家之间有着严重的阶级矛盾,这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异化的突出表现。

  异化劳动思想在马克主义的形成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实现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思想的超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异化劳动立足于现实的经济生活,体现了私有制是异化的前提和结果,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工人的历史作用;同时,他的类本质思想也体现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但是,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也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异化劳动理论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不能真正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像生产与消费,不能揭示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等。但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成熟,这些问题最后都得到了科学的解决。

  三、《手稿》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形成的归宿

  《手稿》中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述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形成的先声。《手稿》对共产主义的思想也有了新的阐释,这是其哲学与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形成的归宿。

  (一)《手稿》对空想共产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首先体现在其对空想共产主义批判的阐述中。《手稿》根据当时的情况,对空想共产主义思想进行了划分:“‘粗陋的共产主义’、‘按政治性质是民主的或专制’的共产主义、‘是废除国家的,但同时是尚未完成的,并且仍然处于私有财产即人的异化影响下’的共产主义。”

  这些共产主义思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期盼提升工人的工资和社会地位”的目的,但是根本没有认清私有财产的本质,是一种非常浅薄、粗陋的思想。因为,它们所认为的共产主义只是工人简单、单纯的占有了私有财产,这样每个人都变成了有产者,其主张根本不是对私有财产的消灭,更没有达到全人类解放的高度。

  粗陋的共产主义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它表现出的思想仅仅是在旧制度的前提下将其私有财产应用到了所谓的共产主义社会,并且将私有财产当成了生活、生存的唯一目的,同时为了达到绝对的平均,粗陋共产主义竟主张消灭一切人的个性,甚至搬出了早已被历史淘汰的公妻制。这样的思想主张是不可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的。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粗陋的共产主义不过是这种忌妒心和这种从想象的最低限度的平均主义的完成。它具有一个特定的、有限的尺度。对整个文化和文明的世界的抽象否定,向贫穷的、需求不高的人———他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的———非自然的简单状态的倒退,恰恰证明私有财产的这种扬弃决不是真正的占有。”

  (二)《手稿》蕴含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观

  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共产主义的论述深刻地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虽然此时他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带有深厚的人文主义色彩,但是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手稿》中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思想有着经典的阐释:“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通过马克思的这一段论述,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理解其共产主义思想。

  首先,“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其次,“共产主义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最后,“共产主义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马克思这里强调的人的复归,主要是指人的生产目的的复归。在共产主义中实现了对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扬弃,人们实现了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人生产的目的也变成了为自己、为他人的需要而生产,“每个人的存在、生命、本质都是在同别人、同社会的互相生产中生产出来的”。这里深刻地展现了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形态。

  《手稿》虽然是马克思早期的作品,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整体性思想。三大理论在这里初次融合、有机统一,哲学的基础作用、政治经济学的工具性意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最后归宿都在《手稿》中有着深刻的反映,所以我们可以把《手稿》看作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一个早期雏形。

  [参考文献]

  [1] 列宁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8.
  [2][3][4][5][6][7][8][9][10][11][12][13][15][1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01,342,301,301,303,230,233,231,267-268,270,272-273,274,295-296,297.
  [14] 江振丽《.论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科学社会主义观》[J].现代商贸工业,2008,(9).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