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拉法格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和现实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4-18 共4372字

  第五章 拉法格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和现实启示

  第一节 拉法格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

  在拉法格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所做的巨大工作中,存在着个别的缺点和错误见解。对这些缺点和错误见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当时就曾指出过。为了公正起见,还需指出,对个别问题的错误见解从未导致拉法格从"左"的或右的修正主义立场出发去修正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一、拉法格传播马克思主义存在局限性的表现。

  拉法格不仅传播马克思主义,而且注重理论的发展,但他在实践的应用和理论的阐述、发挥上常常存在着一些缺陷。

  (一)在理论著作中的表现。

  在他早期的著作以及后期的作品中,有些内容还没有完全摆脱无政府主义的残余影响;在解释唯物史观时在个别问题上存在机械论和简单化的倾向,例如在批评资产阶级强加给马克思主义的"宿命论"时,或多或少带有经济唯物主义的倾向;在辩证法方面,有时带有某种形而上学倾向。他着重论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方面,却忽视了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方面;他的有些用语不够确切,例如把唯物史观称作经济唯物主义,以及对有些问题的阐述并不是都有充分的根据和说服力,例如关于宗教观念和宗教仪式的论述以及对无产阶级与宗教没有关联的证明。这些无疑是他理论上的缺陷。

  (二)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拉法格在布朗热主义和德雷福斯案件上缺乏策略上的辩证灵活性;没有看清巴拿马运河公司舞弊案的首要人物的实质;甚至在帝国主义阶段还多次预言战争不可能发生或很少可能发生的错误见解;对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估计不足;在制定土地纲领时对小农的私有心理作了无原则的让步,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土地问题的原则;在他的晚年,对修正主义的反动本质缺乏深刻的认识,追求党的形式上的统一,没有在组织上同修正主义分子划清界限;错误地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只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几个月内存在。这些事件都表现出拉法格在实践活动中存在典型宗派主义、关门主义的明显倾向。

  二、拉法格传播马克思主义存在局限性的根源。

  (一)主观方面。

  第一,世界观的不彻底性。拉法格早年深受蒲鲁东主义和布朗基主义的影响,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这些复杂的思想成份仍然多多少少的存在,导致拉法格通向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上的不彻底性,影响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效果。第二国际时期的理论家多多少少都存在这种通病。第二,对辩证法的忽视。主观方面存在的缺陷,导致他的理论著作中出现一些错误的观点,以及在面对种种令人震惊的社会现实,他未能及时一分为二地进行辨证分析,因而他不能跟上正处于急剧转换过程的时代。

  (二)客观方面。

  第一,时代的局限性。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资本主义进入"和平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各国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似乎销声匿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逐渐完善,民主氛围也渐浓。特别是第二国际期间,资产阶级采取了怀柔的政策,积极收买工人阶级的上层分子,以及出现"合法"马克思主义的局面,使马克思主义者放松了警惕。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没能力挽狂澜,这些就造成拉法格局限性的深层根源。第二,斗争环境的复杂性。拉法格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在一个相当复杂的环境中进行的。这一时期是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假马克思主义理论挑战的时期。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拉法格转战于内线、外线之间,与流行于工人运动中的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杜林主义以及工联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他的思想观点与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紧密相关,因此他没有能够来得及系统地整理和阐述自己的思想,无论建树或者缺陷都被当时斗争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局限。

  第二节 拉法格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现实启示。

  回顾拉法格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艰难历程,缅怀他取得的光辉业绩,可以说拉法格形成较为系统完整、通俗易懂、多渠道多方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与时代相一致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系列经验,而他存在的局限性具有深刻的教训。当今时代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看待他的经验教训,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带来重大启示。

  一、拉法格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给我们的启示。

  拉法格传播马克思主义显示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态度的榜样。首先,拉法格很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点,他认为这是属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态度问题。因为只有来自于实践、与实践保持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并随时随地经受住实践检验的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反,脱离实际、脱离实践、经不住实践检验的"马克思主义"只能是假马克思主义。其次,拉法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这也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拉法格无论是在研究各种哲学或伦理学的历史发展时,还是在涉猎人类历史的最远古时代以便阐明这种或那种神话和礼仪的产生时,他都试图证明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威力。拉法格重视实践的态度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方法的态度,确实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要求,树立了科学的学习典范,值得我们后世去学习。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来看,有些理论工作者借口时代的变化,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甚至教条化去束缚实践的需要,这些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都是不对的。因此,我们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要注重实践,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实践的需要去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还要纠正"左"、"右"的两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极端态度。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树立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二、拉法格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主流意识形态受到挑战,在过渡性和变革性方面与拉法格所处时代有相似之处。拉法格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假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坚决的斗争,他在斗争中提高了认识,形成了一系列观点,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拉法格所有重要的哲学著作都是在同形形色色机会主义思潮的尖锐斗争中写成的。拉法格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事实证明了在比较中传播、在斗争中发展,这一真理具有规律性的前进道路,已经转化成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发展的根本模式。因此,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参加在社会舆论界特别是网络、报刊、书籍、讲堂上流传、漫延的政治思潮的斗争。面对西方各种思潮的侵袭,特别是历史xuwuzhuyi思潮的泛滥趋势,我们要高度重视警惕和反击,绝不能袖手旁观、视而不见,而应挺身而出、积极战斗。我们要学习拉法格更加全面和准确地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在同历史xuwuzhuyi思潮的斗争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繁荣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历史依据和智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与特殊性,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拉法格拓展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的创新精神给我们的启示。

  20 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格局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国际环境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拉法格结合时代的需要,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取得了较大的传播效果,他的这种创新意识对我们在新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启示。

  首先,除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渠道之外,还要加倍努力拓宽其他渠道。民主党派和共青团、工会、农会、商会、妇联、文联等社团组织也是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的纽带,是向特殊受众群体传媒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渠道。其次,拉法格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在当今社会仍然没有过时,特别是翻译出版、报刊媒体等等方式,它们在文化传播中已经发挥了数千年的作用,人民大众代代相传,已经习惯于这种文化生活方式。我们要继续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学习拉法格占领纸质主流媒体的宣传阵地,还要努力拓展其他更多的传播方式。

  最后,马克思主义诞生于纸质传播媒介为主的时代,拉法格正是依赖于以纸质媒介为主的传统方式使马克思主义得以广泛传播和持续发展。而如今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彻底地向大众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如何顺应这种网络传播方式的特征和规律,营造先进文化占领网络传媒的强大声势,获取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良好效果,是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面临的严峻的时代课题,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行先进文化建设的十分紧迫的时代重任。因此,面对现代科技信息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既要保持自己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理论特征和社会功能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改善和优化自身。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新的时代要求为依据,以新的实践任务为载体,以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为抓手,及时调整、改革、完善乃至更新升级马克思主义传播模式。适应传播者和受众关系的新变化,满足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新需求,科学利用现代传媒的文化建设,打造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时代化、民族化和大众化,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传播规律,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传播模式,推动马克思主义世代相传。

  四、拉法格传播马克思主义注重通俗化的特点给我们的启示。

  拉法格传播马克思主义注重通俗化的特点,对我国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深不凡的"阳春白雪",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它成为惠及所有人且乐于接受的"下里巴人".马克思主义传播要求尊重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照顾他们深浅不同的需求。因此,我们今天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也要像拉法格那样,要注重语言的通俗化、平民化和形象化。首先,我们传达党的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时,要用广大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力求像水波一样扩散,让马克思主义思想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头脑中,使马克思主义在每一个场合都能最充分地反映和代表尽可能多的人群乃至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其次,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通俗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文字和生动形象的生活事例,深入浅出地阐释深奥玄妙的道理。具体说,就是通过编辑出版一些宣传科学理论的通俗读物来解读马克思主义,使它们成为中国老百姓爱读易懂的马克思主义通俗读物,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方面有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马克思主义精髓深藏于经典原著之中,要求普通大众都能通过阅读经典原著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显然不现实。邓小平曾经指出:"学习马列要精,要管用。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因此,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面向老百姓编写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通俗读物,只有这样,理论才会受到群众欢迎,才能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总之,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强化人民群众的话语权,才能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作做好做实,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进而更好的从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和党的建设方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