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和谐社会下弱势群体关怀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15 共238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基于和谐社会的弱势群体关怀问题分析
【绪论】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弱势群体关注研究绪论 
【第一章】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相关概述及必要性分析 
【第二章】和谐社会视域下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弱势群体生存现状分析 
【第四章】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实践原则及路径 
【结语/参考文献】和谐社会下弱势群体关怀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

  和谐的社会氛围是人类千百年来不断追求的理想目标。社会的高速发展必然产生弱势群体,在国家大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缓解这一不和谐因素,将成为一项浩大的工程。所谓国泰民安,是指国家繁荣昌盛,民众安居乐业,二者不是单一的因素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因此只有改善了弱势群体的生活境遇,才能实现全民共享安乐,最终建成和谐社会。

  关怀弱势群体不仅仅是对政策的执行,也并非单纯满足缓解社会压力这样功利性的初衷,更不该是为博取他人赞誉,树立个人形象的手段。传统的物质关怀只是满足人自然属性的低层次需求,而伦理关怀则是将其目的回归到关怀人本身,理解人、尊重人、重视人,是人类社会属性的需求,从更高级的精神层面、道德层面帮助弱势群体改善弱势。伦理关怀能够从弱势群体作为人的尊严、价值的需求出发,由此充分开发其自身潜能,调动生活积极性,提供公平的生存环境,实现弱势群体与其他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共同促进社会发展的和谐景象。

  社会的文明进步,不仅取决于经济上的成就,更取决于对人的重视与尊重程度,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把人当人看。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就是要以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关怀施之于社会强势群体的同时,要更多地施之于社会弱势群体,充分地给予转型期弱势群体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补偿,使他们逐步享有与其他社会成员大致相同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在事实上享有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可以说起始于强势群体,但最终完成于弱势群体,这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人道主义水平的试金石。


    参考文献

  [1] 万俊人。伦理学新论[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

  [2] 张岂之。中国古代思想史[M].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3

  [3] 郭聪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8

  [4] 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5] 车铭洲。现代西方思潮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6] 梁德友。关怀的伦理之维: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 2013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 1972

  [8] 罗洛。梅,冯川译。爱与意志[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7

  [9] 肖巍。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10] 罗尔斯,何怀宏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1] (美)麦今太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 [M].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12] 戴煜。社会公正视野中的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07

  [13] 夏文斌。走向公平正义之路--中国共产党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J].北京大学学报2013

  [14] 张新宇。我国城市新生弱势群体发展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3

  [15] 孟祥龙。我国城市弱势群体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 2013

  [16] 祝亚辉。城市社会弱势群体居住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 2004

  [17] 胡晓婷。转型期农村弱势群体社会救助问题研究--以甘肃省为例[D].兰州大学2009

  [18] 刘盼。马克思、恩格斯弱势群体思想研究与当代意义[D].重庆大学 2013

  [19] 张艳国。当代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 2008

  [20] 陈学明。马克思的公平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1

  [21] 赵伟。道德关爱--基于人本意义的德育主题[J].小学德育 2010

  [22] 黄高伟,张营利。论文艺复兴对福利思想的影响[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2010

  [23] 丁洪霞。发展弱势群体体育构建和谐社会[J].衡水学院学报 2008

  [24] 王翠丽。试论自由个性理论视野下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5] 侯晶晶。诺丁斯的关怀理论及其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启示[J].道德教育,2003

  [26] 肖巍。女性与伦理学[J].哲学动态,1998

  [27] 赵光侠。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困境与出路[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

  [28] 肖雅锟。 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论坛 2010

  [29] 宋心海。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握好公平正义原则[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8

  [30] 孟凡平。伦理关怀:弱势群体问题的现代视角[J].齐鲁学刊 2006 年

  [31] 王翠丽。试论自由个性理论视野下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

  [32] 李敏。对品德心理研究中关爱主题的新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 年

  [33]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34]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后记者招待会。 2014

  [35]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2012


    致 谢

  时光荏苒,转瞬间三年的硕士学习生活随着论文写作的完成即将结束。此时此刻,既有完成论文后的喜悦和忐忑,更有对关心帮助过我的人的感动和感恩,在此,我要道声谢谢!这是我表达难以言尽感谢之情的唯一方式。

  感谢导师郭聪慧教授的精心指导。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从论文的选题、研究思路、资料的收集、框架的建立、内容的深化到篇目的完善,都凝聚着老师的辛劳和智慧,正是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督促,才使我能够按时完成论文的写作。同时,感谢杜向民老师、白华老师、彪晓红老师、丁永刚老师、黄蜺老师、贺宏斌老师在学习期间给与的指导和论文开题、预答辩会上的独到见解,诚恳提出精到的修改意见,为我论文的写作与完善提供了宽广的思路。

  同学情谊是我心中永远的宝藏。这是一个团结互助和谐的班集体,让我时刻感受到温暖。在三年的学习中,他们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给我以极大感染,他们分析问题的独特视角给我以极大启迪。

  最后,还要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本论文的各位专家以及参加开题报告会的各位教授。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论文中一定存在不当和疏漏之处,期待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