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社会学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促进教育公平的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09 共3872字
摘要

  当前,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在取得较大成果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其焦点主要集中在教育公平问题上。所谓教育公平,是指整个社会的公共教育资源在个人、城乡、区域等不同范围内的一种客观公正、均等化的分配方式和运行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与每一位公民都息息相关,且是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处理好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尤其要在政策制定和实际工作中全面贯彻教育公平思想,并在全社会倡导新的教育公平观。

  一、教育公平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范畴

  (一) 教育公平是一种历史的范畴

  教育公平是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生产力条件而发展变化的。有学者认为,在历史上教育公平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权力”公平、“金钱”公平和“能力”公平三个阶段。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门第、等级思想森严,人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是与其所属的社会等级相一致的。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人人获得了形式上的平等受教育权利,但这种“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却受到金钱的限制,教育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基本上只对有钱人开放。在现代社会中,市场经济就是竞争,是优胜劣汰,在资本主义社会,受教育的权利是有法律保障的,形式上是平等的,机会也是均等的,而社会主义社会有资本主义社会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更应在实践中采取切实措施体现教育对于每个人的公平、公正,保证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

  (二) 教育公平是一种具体的范畴

  教育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开启民智、提高人民素质、促进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途径。

  诚然,教育公平首先是一种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但它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状态,也绝不是一种停留在文件中、口头上的形式主义,而只能把这一思想和理念转化成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保证,扎扎实实贯彻执行,把教育公平落到实处,让全社会一切成员都享受到教育带给他们的变化和好处。一句话,教育公平一定是具体的、在实践中得到贯彻执行的、为国民教育带来切实进步的制度安排。

  (三) 教育公平是一种相对的范畴

  无论哪方面的公平在性质上都是一致的,即权利与机会大家都能平等享有。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我们在肯定教育必须体现公平的同时也要看到一切教育资源的分配在现有条件下也只能体现相对的公平均等。所以,实现教育公平是有条件的,需要时间去逐步实现。同时也要注意到,当前在教育上还存在着功利性倾向,这就使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向富裕家庭、向城市、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而弱势群体、广大的农村、老少边穷地区则被边缘化,而且这种趋势正在加剧,教育的功利性倾向最终将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产生。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彻底扭转教育的功利性倾向,采取切实措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城乡、校际间的教育公平。

  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 促进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深刻体现

  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教育公平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种责任和义务,要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实现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我国自古以来有着一种优良传统,无论家庭背景如何,都非常重视教育。在这样一种国情下,要通过教育向人们传达一种信念,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公民在受教育方面的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并且是受法律保护的,把教育资源的合理、公平、公正的分配作为一项惠及所有老百姓的大事来抓,逐一落到实处。[1]

  (二) 促进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强大基石

  如果说充分保障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体现的是权利平等的话,那么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体现的就是机会均等。[2]

  可见,教育公平所体现的精神实质就是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这与社会公平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美国着名历史学家斯塔夫利阿诺斯在他编着的《全球通史》中指出: 社会发展越来越不公平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突出问题,已危及人类的生存。人的出生可能会造成成长环境的不同,但人通过教育而获得发展的权利却是相同的。应当说,教育较之其他各方面权利来说,是一个社会最可能也最容易实现公平的领域,要实现社会公平就得从教育公平做起,否则一切公平都无从谈起。

  (三) 促进教育公平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途径

  教育为社会各项建设和工作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这是教育比较显性的功能之一,其实,教育还有一大隐性功能,那就是教育公平为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构建社会和谐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教育公平在维护整个国家、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努力去营造和谐的氛围。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内在体现,同时也是检验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一旦教育公平遭受破坏,就如同社会的天平要倾斜一样,可以预见,教育不公平将会造成整个社会的人心不安,人心不安则社会不安,社会不安则国家将乱。

  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和建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教育公平一定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原则和方法,即以全面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为中心,着力于缩小并逐步消除贫富差距、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让教育公平惠及每一位公民。

  (一) 坚持以全面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为中心

  教育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提高人们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修养水平) 和科学文化素质(知识水平) 两方面。促进教育公平就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绝不动摇。一个国家、社会的发展最终体现为每个人的发展,而每个人的素质提高了,国家、社会也就进步了。当前,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协调、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是社会发展的中心要素,意味着把以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其他素质作为社会发展的最大目标。只有通过实现教育公平,促使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才能提高,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才有了充分的人才保障和智力基础,促进教育公平的根本目的也就在于此。相反,如果不能实现教育公平,就很难有全体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不可能有国家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二) 着力缩小并逐步消除三大差距

  建立公平的过程其实就是打破不公平的过程,要促进教育公平就要由点到线、到面,有序推进,逐步缩小并消除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从而实现无差别教育的宗旨。

  1. 以消除贫富差距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起始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收入上的贫富差距客观存在的同时,要坚决杜绝由此产生的教育不公平现象。首先,应取缔名校办民校。名校办民校扰乱了正常的社会办学秩序,是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尤其是名校利用公家资源来为少数人谋利益,违反了国家相关政策和教育宗旨。[3]

  其次,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教育投入,修缮校舍,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师资力量,把贫困地区的学校建设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为当地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加大对城乡贫困家庭的扶持,防止因贫辍学、因贫失学的发生,让城乡贫困家庭子女真正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再次,要完善社会助学渠道和方式,推广希望工程等项目的成功经验,设立更多良性运转的社会助学基金,借助社会各方面力量使贫困学生上得起学,对于表现和成绩优秀的学生甚至供其读完大学。

  2. 以消除城乡差距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主线实现教育公平,既要看到贫富差距,也要注意城乡差距。当前,教育的不公平最主要还是体现在城乡差距上。一般来讲,城市办学的硬件、软件条件都大大优越于农村,特别是提倡素质教育以来,各方面差距越拉越大。以 2010 年为例,全国城乡间普通初中教师的学历水平差距相当明显(参见表1) .[4]

  消除城乡差距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突破口,也是一条主线。第一,要保证城乡教师同工同酬,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好的教师才可能教出好的学生,这是硬道理。第二,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城市学校有的,农村学校也要有,真正实现城乡学生接受的是同等条件的教育。第三,加强城乡学生间的交流,让农村学生感受城里的气氛,也让城市学生熟悉乡村的生活,缩小城乡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不同而形成的裂痕,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育。[5]

  3. 以消除区域差距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支撑面教育在区域上的不公平与经济上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密切关联。要实现教育公平,应当逐步缩小并消除区域间的差距,从而奠定教育公平的大好局面。在当前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既成事实的情况下,消除教育上的区域差距主要依靠国家宏观调控,由中央政府出台各种有利措施,加强各区域各省份间的经济、科教等方面的交流对话,拓展信息沟通渠道,鼓励搭建各种合作平台,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在不同区域间的合理、公平分配。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教育公平,主体是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键是规避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树立新的教育公平观,核心是实现教育资源在个人、城乡、区域间的公平分配,从而大力推动整个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输送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玲,吴南中。 教育公平的现实意义与实现途径[J]. 教学与管理,2014(30) .
  [2]张杰。 对我国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理性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2006(3) .
  [3]李莉。 转型国家教育公平研究---问题、根源和措施[J]. 比较教育研究,2007(2) .
  [4]夏鲁惠。 加快缩小农村教育的城乡与地区差距[J]. 中国发展观察,2012(3) .
  [5]黄茂英,杨正喜。 城乡一体化下教育公平与政策转型[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0) .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