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浅谈信息化教学对教师能力的挑战

时间:2020-03-26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作者:胡仪员 本文字数:4442字

  信息化教学论文(免费范文8篇)之第三篇

  摘要: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显着特征的教学形态,伴随着我国信息化教育的逐步深入,为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面临多方面的能力挑战,包括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更新、信息的采集与利用等。只有教师认清这些挑战,并做出相应策略,才能不断推动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发挥信息化教育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信息

信息化教学论文

  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显着特征的新兴教学形态。在信息化教学中,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的意识、态度、方法与技能[1]。近年来,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网络教学、数字校园等信息化硬件已日趋完善,蓝墨云班课、学习通、云课堂、腾讯课堂等移动教学设备和资源也更加多样和丰富。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和资源来改变传统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体现。笔者本人曾参加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得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三等奖,对信息化教学有一定的感悟,也通过比赛切实提高了本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同时也意识到只有透彻认识信息化教学对教师能力的挑战,才有助于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建立正确的认识观,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真正达到利用信息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教学理念的改变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态度和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信息化教学不是简单地用PPT讲课、用蓝墨云班课点名或是网络课堂学习,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和资源由“人灌”变成了“电灌”,这种教学不是信息化教学。

  (一)什么叫信息化教学

  顾名思义,信息化教学就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使得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教师直观呈现讲授内容、考核多元化及更具价值化的一种教育方式。我国的信息化教学起步较晚,从广播电视学、学校电化教学发展到远程教学、网络教学,又进一步发展为信息化教学,这些名称的背后其实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纵观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一般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重点是建设畅通的信息渠道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应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二阶段则是在信息化设施建立的基础上,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起来,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2]。目前,我国信息设施的建设已基本完成,但师生信息化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广大教师主要还是利用较为简单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授课,如制作更为漂亮的PPT、利用网络布置作业、利用各种APP和软件进行操作演示等,这只是从表象改变了授课方式。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则是要求信息技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理念、内容、方法、手段、考核评价等,并不是对传统教学的修修补补,而是一个彻底改革的过程。

  (二)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在信息化设备和资源问题都已基本解决的基础上,现阶段我们发展信息化教学的成效并不显着。究其原因,一是没有充分认识到什么叫信息化教学,对信息化教学只是一个比较浅层的理解;二是对于信息化教学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信息化教学,没有形成深刻的思考和理解,从主观意识上就阻止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信息化对解决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信息技术助力教与学突破时空限制,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变得更为快捷方便。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课堂,对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供给、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互联网和云计算则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持平台。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十二五”初期,我国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整体设计和部署。2016年6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对“十三五”期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当前,我国正在筹划的教育现代化2030战略,进一步勾勒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蓝图及其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三)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方向

  刘延东副总理在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发言中指明了我国当前信息教学发展的方向:第一,顺应大势,更加重视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和地位;第二,以人为本,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的优势互补;第三,共建共享,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第四,互学互鉴,以教育信息化为契机,相互学习借鉴各自的成功经验,增强其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一词首次出现,是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融合”的核心,不是用技术去强化传统教学,而是用技术去创新教学,引领教育体系变革。它不同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局限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而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这也是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学模式是连接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如果说传统教学模式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那么信息化教学模式则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3]。当前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主要致力于变革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即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强调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强调资源对学习者知识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学习者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4]。怎样才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笔者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浅析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中的能力挑战。

  (一)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学目的的指导下,怎样把一定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如何组织教师和学生,如何妥善安排和有效利用教学时间、空间以及其他条件,这些都是教学组织形式要解决的问题[5]。在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组织教学、教师讲授知识、教师评价打分。这种结构体现的只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满足学生层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在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下,有的教师只是用信息技术制作更漂亮的课件,就好比给黑白照片涂上了色彩,教学组织没有本质上的改变。采取何种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学生主体特征、学科性质特点、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进行考核衡量。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班级教学制,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课外的实践动手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合理的空间和时间内完成学习,这是教师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二)教师角色转换

  在有限的教室范围内,以黑板或PPT为媒介的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和主体。教师讲,学生听,一个灌输课本,一个被动接受。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成长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枯燥的文字、平面的图像,就好比“文言文”般的晦涩难懂。而信息化教学就像一部“大片”,课堂上综合运用声光电、虚拟仿真、动漫游戏等手段,让老师的表现手法和知识呈现方式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信息化的技术还能突破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课前、课后都能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知识。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协助解决问题,师生关系的主线由“主导、从属”到“交互、协作”。部分教师可能会不适应主体地位的改变,也会觉得教学负担加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学理念,提高信息化素养,切身感受在信息化条件下作为教学活动的构造者、促进者、辅导者以及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所带来的便捷、高效和成就。

  (三)教学评价

  目前,教学有效性评价原则比较滞后,大体上是将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师打分作为评价标准,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6]。教师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一方面又采用传统打分制进行评价,这个矛盾是教师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信息化教学的评价是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而发展的,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让我们评价学生的作业成绩、课堂表现、单元表现等,还可以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等。这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评价范围,让教师能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程度,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还能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加强学习的持续力。只有建立起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评价制度,客观评价教学成果,才能对我们的信息化教学起到评价、诊断、监控和导向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能力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其次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而对“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的认可度较低[7]。教师没有体会到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的便利,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不够熟练,信息技术能力还有待提高。

  (一)信息的采集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VR等新技术不断涌现,社会各个行业的信息化程度都在不断加深,教师可选择的教育资源也越来越丰富。目前大部分资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提供的商品化教育资源;二是个性化教育资源,即校本资源;三是政府提供的公益性教育资源。其形态是多样的,包括电子课本、学科资源、微课等。市场上也有许多商业或公益的APP,如蓝墨云班课、云课堂、腾讯课堂等。如何在这些众多的信息资源中选取适合课程、适合学生的资源,是我们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的第一道门槛。目前,教师们普遍掌握的水平较高的信息化教学工具有Word、PPT、QQ、微信、多媒体教室系统等,而对于动画制作软件、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应用的掌握程度差异较大。教师们必须要加强信息化能力水平的培训工作,提高信息的检索与获取能力,提高信息化工具的使用能力。

  (二)信息筛选

  网络的发达带给我们的是信息采集的便利,但其中不乏有许多不好、有害的信息,教师切不可拿来就用。国家非常重视信息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协调发展,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为原则,建立健全“一岗双责”的教育网络安全责任体系。目前,全国30个省已建立教育网络安全责任制度,21个省由教育厅局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负责人。作为信息传递的最后一道关口,教师必须严格把关信息,不能让信息化教学适得其反。教师所选取的信息一定是要适应教学内容的,并经过重新加工与整理,能够对教学效果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即按相关要求和规范,合理、合法地使用信息。

  总结

  教学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固定模式,它总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我们对教育教学的更加深入研究而不断发展、优化。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教师的信息化态度与信念、信息化知识与技能必须要有一个质的飞跃。教师除了通过培训或进修提高信息化素养,更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利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我学习,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做一名学习者和传递者。

  参考文献
  [1]刘喆,尹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2014,(10).
  [2]许芳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整合的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为例[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2.
  [3]喻东丽.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论文,2003.

点击查看>>信息化教学论文(免费范文8篇)其他文章
    胡仪员.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师能力挑战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36-38.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