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计算机论文 > 平面设计论文

书籍装帧设计论文(教授推荐6篇)

来源:未知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1-06-21 共8526字

  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书籍文稿到成书出版的整个设计过程,也是完成从书籍形式的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过程,它包含了艺术思维、构思创意和技术手法的系统设计。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精选了几篇书籍装帧设计论文范文,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

书籍装帧设计论文范文第一篇:数字化背景下书籍装帧设计的美学探讨

  作者:胡苨

  作者单位:译林出版社

  摘要:书籍装帧设计属于设计艺术的一种,是艺术思维、设计创意和工艺手段相结合的艺术。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各种艺术形态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改变包括但不限于艺术呈现、受众对象、设计手段等。因此,有必要对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书籍装帧设计的审美以及设计美学上的创新进行讨论,探究数字化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冲击,以及两者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书籍装帧设计;美学设计;数字技术;

  一、数字技术引领书籍装帧设计变革

  书籍装帧设计是图书生产加工流程中的一环,在出版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书籍装帧设计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而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不断影响和引领图书装帧设计的发展,这不仅因为现代艺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数字化,而且读者市场的审美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书籍装帧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需要更高效、便捷的阅读方式。以往,纸质图书设计需具备观赏性,通过外观吸引读者的关注,将图书的阅读功能和审美功能统一起来,使图书具备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1].而数字技术为书籍装帧设计提供了更大的个性化创意空间,电子书设计也成为书籍装帧设计的新方向。强化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成为提升书籍装帧设计质量和控制制作成本的关键。

  1.艺术呈现形式的变化

  电子书相对纸质图书来讲,具有环保、便携、存储量大、互动功能强等特点。虽然数字阅读日益受到年轻读者的喜爱,但仍有很多读者钟情于纸质图书。纸质阅读是以人的视觉为主的多元文化审美过程,能够激发人们视觉和触觉的双重体验和感知,读者翻阅纸质图书,体味个中细节的"悦"读感是电子书所无法替代的[2].近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在电子书销售持续增长的同时,纸质图书依然受到读者的欢迎。由此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将是共生共存的状态。

  2.读者对象和消费方式的变化

  书籍不仅是知识和文化的载体,也是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具有明显的市场化特征。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读者阅读习惯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书籍装帧设计应紧随读者需求推陈出新。与此同时,由于读者群体日益细分,书籍也应针对不同读者和不同的阅读场合、阅读时间等进行不同的设计[3].

  数字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读者的消费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是线上线下消费渠道交融共生。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消费方式更加多样化,形成了线下线上两种消费渠道。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商品信息,做出即时消费决策,完成消费行为。这种消费方式的改变缩短了线上线下的距离,有利于线上线下两种消费渠道的融合,形成全渠道的销售方式。其次是数字化视觉传达设计对消费决策的影响日益增强。随着越来越多的书籍通过网络销售,视觉成为读者想要解和购买书籍的要素之一,这种改变也迎合了当下知识快消费时代的读者需求,因此读者在接触图书时首先感受到的是封面视觉,然后才是图书手感、正文内容等因素。

  3.设计手段的变化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师的创意表现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可能。相较于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新的排版和制图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3dMax等的运用使书籍呈现更加色彩缤纷、形式多样的审美风格。尤其在抽象类图书的设计上,新的设计手段能用抽象的形态来表达图书的设计理念,形成独特的美感来吸引读者。

  如笔者设计的《江南古典私家园林》(图1)采用典型的中国画笔式表现江南园林,以墨色写就黑瓦屋顶,通过墨线与点面相结合勾勒出窗棂与白墙,寻找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一种设计语言。设计师只用了寥寥数笔,便使江南情调跃然纸上,将中国传统绘画的黑白与虚实对比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之中。

  当代著名画家、教育家吴冠中说:"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人们对形式美和抽象美的喜爱是本能的。"[4]运用抽象元素强化设计意识,可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追求一种非具象的形式美感。传统的书籍装帧设计往往无法达到这种效果,而数字技术可将具象化图像变成抽象化的效果,使装帧设计成为图书表达内容和传递诗意的手段,表现独特的意境之美。

  图1《江南古典私家园林》

  4.创作效率的变化

  在数字化引领的知识经济时代,要将知识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动力,就需要高效的商业化创作效率[5].数字技术为设计师的创意设计提供了更多支持,设计材料的多样化以及印刷水平的提高,也给设计师探寻新意、挖掘美提供了更大空间。

  数字技术不仅可以帮助设计师在创作之初预览设计作品的效果,将意象的内容转变成具象的图像,还可以在设计和印制生产之间的良好转化,体现其超越传统设计技术的优势,使设计稿和成品之间的差距最小化,从而推动艺术的创新。

  一是生产过程的革新。数字技术的运用使书籍的装帧设计风格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突破了原有媒介的局限,而书籍材质和风格的变化又给读者带来更有新意的视觉和触觉体验。二是生产方式的创新。读者对图书的更高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对提升图书的生产效率与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二、数字化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

  1.数字化对审美的影响

  数字技术的发展给艺术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技术上,对技术所表现出的形式更感兴趣,这其实是对艺术和审美的一种弱化。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科技息息相关,科技也更加人性化。艺术作为人类思想的产物,其所呈现的主体和对象也向科技化方向转变。

  数字化或者科技化让艺术审美不再为少数人所拥有,开始更加大众化。但这种泛艺术化的趋势,却使设计师更注重数字化的表现形式,希望给读者带来更大的视觉冲击,从而忽视了图书设计理念的传达,导致其投入装帧画面效果的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创意构思的过程。因此,在拥有数字化便利的同时,应该避免过度依赖技术,从而使书籍装帧设计缺乏文化内涵与创新。

  2.书籍装帧设计审美的融合

  应该将技术与艺术并行,因为技术是实现艺术的手段,是将更多艺术呈现给更多人的渠道,而艺术则是赋予技术内涵的核心主体[6].如果将技术比喻为汽车,那么艺术就是方向盘,把控汽车前进的方向。虽然技术创新推动了艺术形式的创新,但却只有具备人文精神和艺术核心价值的作品才能永存。例如,虽然彩色摄像技术能让电影画面更具有质感,但电影所表达的人文精神才是电影魅力所在。

  将同样的理念引入书籍装帧设计,可使数字技术与平面设计相融合,使书籍装帧设计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维度,更具表现力。数字技术成为书籍装帧设计不断发展和融合的动力,已经完全融入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书籍装帧设计只有认真吸取和借鉴同类数字艺术形态的优点,如视觉传达艺术、3D设计、体验设计等,不断发挥艺术的创造力,才能创造出更具有想象力的作品[7].

  3.书籍装帧艺术的蜕变

  数字技术已成为越来越多设计师创作的重要手段。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为设计师的各种创意思维提供了快速实现的路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弊端,一定程度上成为书籍"过度包装"的借口。书籍作为一种承载文化和信息的特殊商品,过度包装只会影响其人文气息和文化底蕴。书籍装帧设计只有"因书制宜",才能将图书的内容美和形式美融合在一起,使书籍成为富有时代感和生命力的产品。

  笔者设计的诗集《我们》(图2)曾荣获"中国最美的书"称号,该书整体采用红与黑为主色调,封面采用深灰色绒布,庄重简洁,手感舒适。该书文字用中英双语版式排版,版面舒展,页码处的一点红色,给书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气质。整本书设计平实、自然,没有夺人眼球的视觉冲击,也没有复杂的印制工艺,整体装帧与图书内容紧密结合,给读者带来了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图2《我们》

  三、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趋势

  人类通过书籍来传播和沟通思想,推动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8].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起源于清末民初,经历了近200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书籍除了具备信息传递功能外,还具有装饰、收藏功能乃至奢侈品的特征。数字阅读虽然给传统纸质图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纸质书独有的阅读感受和收藏价值却是高科技无法取代的。粗制滥造的纸质图书会随着数字化发展而被淘汰,但设计精良、富有创意的精品图书则会在时间的冲刷下得到重生。因此,纸质图书必须不断提升和创新其文化内涵和艺术属性,打破传统的桎梏,才能不负数字时代所赋予的使命。

  数字化背景下,书籍装帧设计将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书籍装帧设计将更具时代性。现代设计的特点是审美意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巨大的改变,新的书籍装帧设计形态也会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出现。第二,高技术、高工艺的书籍装帧设计会越来越多。目前的书籍装帧设计已经具备较高的工艺和技术水平,但是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新的表现形态不断涌现,更多的特殊材质将应用到书籍装帧设计中。第三,书籍装帧设计将更加注重受众体验,创造新的装帧理念,更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由于书籍同时兼备文化与商品属性,必须满足读者的实用需求以及欣赏品位和趣味。因此,书籍装帧设计应该在不断融合、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蜕变,在直面和接受数字化所带来的挑战和碰撞中寻找一条符合现代装帧设计审美特质的道路,通过市场来筛选符合大众审美和读者需求的设计作品。如此,书籍装帧设计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赵红英数字技术对装帧设计的影响[J].作家, 2008(24) : 259.

  [2]常红岩。数字时代书籍装帧设计的趋势[J].作家, 2014(16) : 221-222.

  [3]闫会恩数字化时代下的书籍装帧设计教学新举措[J].同行, 2016(2): 78-80.

  [4]陈祥芝。浅析吴冠中作品中形式美的传承[J].中华少年,2017(29) : 254-255.

  [5]高坚数字技术背景下书籍装帧的美学回归[J].编辑之友, 2018(3) : 100-102+112.

  [6]汤海汛。美学文化影响下中国书籍装帧设计风格的流变[J]艺术品鉴, 2019(18) : 272-273.

  [7]柳林,赵全宜,明兰。书籍装帧设计(第2版)[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8]赵树旺,张昭数字化时代出版美学的继承与创新[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1): 134-137.

  文献来源:胡苨。数字化背景下书籍装帧设计的美学探讨[J].出版广角,2021(07):61-63.

书籍装帧设计论文范文第二篇: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印后工艺

  作者:柯书晓 吴丹

  作者单位:上海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

  摘要:书籍是传承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书籍装帧设计能够在视觉上给受众全方位、立体的艺术化效果,能够以更好的面目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其需要通过选题策划、编辑加工、整体设计、后期制作、印刷样本、印后加工等复杂而专业的环节来完成印刷品的制作,完成这一系列制作之后就可以将书籍制品等更为生动地展示在读者的手中。书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书籍内容上,但是书籍制作形态能够为书籍内容加分。

  关键词: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后工艺

  作者简介:柯书晓,本科,研究方向为印刷相关工艺。;

  书籍装帧设计是指对书稿作品进行整体设计,能够使书籍更具艺术性,将其以更理想的状态呈现在读者手中。书籍装帧设计包括书籍的封面设计、数据内页面版式设计、装订工艺设计等,设计的关键在于文字的排版形式、图形创意、色彩和谐等方面。书籍装帧设计印后工艺本身具有复杂性与专业性,文章无法对全部工艺过程详细阐述,仅针对部分工艺详细分析,以此为出版印刷同行提供参考。

  1 书籍装帧设计发展历史简介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进步,人们尝试应用新材料与新技术来创新行业发展。当代人们对书籍的包装设计有了更多的要求,实践证明,别致、美观的书籍会吸引更多的受众。因此,新技术与新材料也被广泛地运用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拓展了书籍装帧设计领域。书籍装帧设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书籍装帧形态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中国最早的书籍,是公元前8世纪前后出现的简策。纸在被发明之前,简策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后来人们使用缣帛来书写,人们称之为帛书。东汉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造纸技术,从此以后纸张成为书籍的主要材料,人们将纸制作成卷轴,替代了简策、帛书。卷轴的装裱与制作有一套完整的工艺,装裱技艺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书籍的质量和保存效果。早在唐朝,我国出现了书卷装帧工作,书籍装帧的形式只有"策""卷",装帧设计尚处于萌芽阶段。

  2 印后加工工艺介绍

  (1)印后工艺。(1)覆膜。多用于平装书籍,以透明塑料薄膜,通过热压黏附在印刷品的表面起到保护、增加光泽的作用,覆盖塑料薄膜质地轻柔且强度良好,防潮防水,具备良好的抗性,能够抗腐蚀、药剂、油脂等。该工艺要使用胶黏剂,而胶黏剂分为熔融型、溶剂发挥型两种。覆膜之后印刷品具备良好的摩擦能力和抗油脂能力,能够防水与防污染等,在保护印刷品的同时也延长了书籍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印刷品的观赏性,使用透光明亮的薄膜能够让整个书籍光彩夺目,而哑光质地的薄膜使书籍典雅古朴。覆膜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其质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塑料薄膜、黏合剂、溶剂、机械控制等。要想获得高质量的覆膜产品,必须在工艺中控制各种要素,有效协调要素之间的关系。覆膜加工工艺主要有半自动操作和全自动操作两类,半自动覆膜加工工艺中,上胶、热压复合环节通过半自动操作机械完成,输纸与分切等部分由人工操作完成,工作强度大且生产效率不高。全自动覆膜加工工艺中,从输纸、涂胶、复合、分切到成品收齐,每一个环节都由机械完成,省时省力、生产效率高。两者虽然存在差异,但是工作流程是相同的。覆膜工艺按照使用原材料、设备的不同可以分为涂覆膜工艺、预涂覆膜工艺[1].(2)上光。在印刷品表面喷涂一层无色透明的涂料,流平与压光之后在印刷品的表面形成不可见的均匀透明光亮层。上光加工技术有涂料上光、压光、磨光、UV涂料上光等。涂料上光是将涂料涂敷在印刷品表面等待干燥的过程。涂料压光工艺是将热塑性压光涂料涂敷,与压光机械结合的一种上光方式。UV上光涂料也叫作紫外线光固化上光形式,将紫外线固化亮光油涂抹在印刷品表面,经过紫外线的照射上光油在印刷品表面形成一层固化的结膜。时下最新的逆向上光工艺实现印张同时呈现哑光与亮光的工艺效果。UV涂料上光具备以下优点,固化速度比较快、最终成型质量好,该工艺成本低廉。与塑料覆膜工艺相比,上光加工技术的效率与质量都更高,具有良好的工艺稳定性,运用上光机械设备,经过流平、干燥、压光之后在印刷品的表面形成薄而均匀的透光亮层,能让现代书籍丰富立体,色彩更鲜亮。印刷品的上光工艺分为上光涂料的涂布、压光两项操作。在实际运用中也可以按照不同方式综合分类,按照上光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脱机上光、联机上光;按照上光涂料的不同,可分为氧化聚合型上光、溶剂挥发型涂料上光。上光涂料组成大体相似,基本上都是由成膜树脂、助剂、溶剂组成。在上光工艺中也存在影响因素,比如上光适性、上光涂料的种类与性质以及上光工艺条件等。(3)烫印。烫金能够让书籍具备良好的金属外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用其装饰后的产品格外华丽、艳丽明亮,因此在商品包装中也经常使用这种工艺[2].现代烫金工艺类型非常多,普通平烫、烫金及击凸一次成型、浮雕烫、光栅烫,都可以使印刷品表面同时具备多种金属质感,甚至可以将不同的烫压效果结合使用,烫金除了具备表面装饰功能,还具有防伪功能。(4)模切压痕。就是使用钢刀排成模框或者是在钢板上雕刻出模框,在模切机械上将整个印刷品轧制成为单个图形的产品加工工序。压痕需要使用钢线完成,压印之后在印刷品上面轧制出痕迹,留下能够弯折的槽痕。采用新型的雕刻腐蚀模具刀可以生产出传统激光刀模难以实现的小转角、多转角的复杂刀模。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也有很大的应用比例。(5)印后技术的发展方向。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印后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更趋向于集成化,通过自动化和连续生产作业实现高精度的包装、裁切和打包等,提高书刊产品的外观和内在质量。针对印后设备在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将重点放在创新设备方面,重点提升模切的精度,提高加工速度等。充分运用高精度、高速度和多功能的印刷机,形成整体有效的印后联机生产线。印后工艺与材料均贯彻环保理念,将环保要求放在首要位置[3].

  (2)书籍装帧。(1)简装。简装也叫作平装书,一般使用的装订方式有骑马订、平订等,平装书籍基本上都要进行覆膜、上光处理,部分还需进行凹凸压印、烫印加工等处理。(2)精装。精装书籍一般有纸张包裹纸板或者灰板形成的精装皮壳,书芯与皮壳使用环衬相连接,高档的精装书环衬多采用艺术纸花纸、丝织品、漆布、人造革、皮布等材料作为封面,粘贴在硬质纸板表面,制作成书壳,与书芯配套成册。此外精装样式有圆背有脊、圆背无脊、方背平脊的划分。(3)线装。古籍类图书多采用线装的装帧形式,当代古籍类图书多是在胶黏订的基础上使用线装来装饰、点缀书籍。作为一种传统的装裱工艺,它反映了我国传统书籍装帧的演变、和进化。(4)软精装。这是书籍基于平装样式结合精装书封面的特点,取硬质材料,在封口外包一带勒口附近护封,形成一种"软"精装状态。软精装书籍的硬度与挺括程度都优于一般书籍。(5)散页装。书籍的书页以单页状态放置在专用纸袋、纸盒内,常常运用在教育类、艺术内图书中。散页装的装帧形式还需要创新研究,在材料上也可以进行革新,比如使用卡纸、牛皮纸等;在包装形式上,也可以打破现有格局,以更精美的样式呈现。

  (3)印后加工的意义。印后加工是印刷技术的一种补充,总体上印后工艺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对印刷品的美化装饰、对获取特定功能的加工、对印刷品的成型加工[4,5].书籍装帧设计行业是依附书籍产生发展的,书籍行业的发展促进了装帧行业的发展。新时期,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习惯接受图文并茂和色彩丰富的信息传递方式,为此需要考虑通过装帧设计提高书籍的可读性,让书籍更受欢迎。因此,有必要对书籍进行装帧设计,精细的印后工艺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增加书籍的收藏价值。印后加工的发展与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密不可分,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成就,装帧设计的装饰与装订技术的发展会给整个出版行业带来改变,推动出版、印刷、发行行业的改革与创新,这也是书籍装帧技术与时俱进的体现。

  3 书刊装订工艺设计

  目前书刊生产的最大特征是总体设计与制作工艺设计分离,两个步骤分开进行。书刊外观设计主要由出版社美术编辑、技术编辑完成,比如开本、封面、护封、装订、版式风格等。书刊的制作工艺设计由印刷厂生产管理部门完成,出版社提供具体技术、艺术等方面的设计指标、具体说明。原稿设计完成之后委托印刷厂印刷,由出版社的出版印制管理部门负责。在书刊投入生产之前印刷厂的生产管理部门与出版社技术人员协商,对企业现有设备、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根据书刊制作工艺、使用要求明确书刊具体结构、使用材料,从而确定工艺流程、操作规程。

  3.1 书刊装订工艺设计的影响因素

  影响书刊装订工艺流程设计的主要因素是书刊的使用期限、频率、牢固程度、书芯厚度。

  (1)书刊使用期限、频率、牢固程度,这是确定书刊结构、书芯订连方式、装帧材料的主要因素。平装是最常见的装订形式,选择加工工艺方面无特殊要求,使用现有装帧材料、订连方式,均可以保证正常使用年限。但是对使用期限要求长的书籍,需要精装。为保证书页、书帖在书芯中的牢固,必须采用合理的措施提高书籍整体使用寿命。

  (2)书芯厚度,这是书刊制作工艺流程的决定性因素。平装书的书芯厚度决定配页、书芯订连、封面类型、包封面的作业,这也就意味着书芯厚度决定了后续操作工艺。对于精装书籍来讲,书芯的厚度不仅决定了配页、书芯订连方式,还决定了环衬类型、书脊加工方式以及成熟干燥挤压时间等。实践经验证明,随着书芯厚度的增加,书籍加工工艺过程也会随之改变。

  3.2 书刊装订工艺流程

  目前国内印刷企业已经具备针对平装、精装书籍的工艺流程,每一个工艺流程都确定了不同装帧、不同厚度、不同开本、印数的书刊设计方案。在工艺流程图中,由工艺与设备组成,随着工艺的变化而变化。

  4 结束语

  印后加工工艺综合性非常强,需要经过多个流程,不同印刷品的印后加工工艺流程也不同。对于书籍而言,印后加工不仅是书刊印刷必不可少的工艺程序,同时也是体现书籍艺术性的途径。书籍印后加工工艺复杂,但是目前已经形成规范体系,今后还需要通过探索和创新,不断完善印后加工工艺,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梅清纸质图书腐败菌、纤维素菌的生物防治[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4):95-96.

  [2]张立中。印染工艺在平面艺术设计中的作用:评《手工印染艺术设计与工艺》[J]. 上海纺织科技2020,48(4):66.

  [3]王军亮。潍坊剪纸艺术特点及其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9(35):121.

  [4]罗樾编辑的感受工匠的精神:书籍设计课程的革新与优化[J].艺术科技。2019,32(8):24-25.

  [5]郑伊玲。"美的追求"-闻一多书籍装帧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9.

  文献来源:柯书晓,吴丹。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印后工艺[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1,50(02):112-11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