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教学论文

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4-19 共906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职计算机课程中数字故事的运用研究
  【第一章】计算机职业教学中数字故事融入分析绪论
  【第二章】数字故事综述
  【第三章】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4.1  4.2】 《制作PowerPoint数字故事》实例展示
  【4.3】 《制作Flash数字故事》实例展示
  【反思/参考文献】计算机教学中数字故事的运用反思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3.1 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前期分析

  3.1.1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环境分析

  计算机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基础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所需要的教学环境也和其他学科不同。中职计算机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主要是指设施齐备的机房,人手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并且能够连接到互联网。同时,机房中还配备教师机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硬件设备。通过这种环境,能够支持学生充分开展信息获取、加工、交流和发布等活动,并为顺利开展数字故事作品的素材搜集、创作、交流、评价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软件环境主要是指在课堂上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所需要的安装的软件。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应用偏向有所不同,每个学校机房中安装的软件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中职学校机房中配备极域电子教室,用来向学生进行广播教学。

  除此之外,机房内普遍安装办公软件 Office 系列、图形图像处理软件 Photoshop、二维动画制作软件 Flash、视频编辑软件 Premiere、会声会影、程序设计软件 VisualBasic、网页设计软件 Dreamweaver 等。因为计算机软件发展很快,所以机房内的软件版本会进行不断的更新,以符合学生知识更新的需要。

  3.1.2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分析

  笔者以所执教的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塘南办班点为例,介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课程特点等情况。计算机课程在学校所有的课程中属于基础类课程,每个专业都开设,但根据专业不同,主要分为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常用工具软件、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画设计、影视后期处理、程序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等。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学生参加办公软件中级和图形图像制作员中级的考证考试。每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软件的更新和淘汰,相应的课程会有一些调整。考虑到这部分学生今后的就业以及知识的不断更新,课程的目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操作及互动协作能力等。

  学校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开设的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对于这类学生,要求他们对计算机有基本的了解,能够熟练掌握简单的办公应用软件操作。2011 年 11 月,中国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目的是深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切实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纲要》中表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实用人才”.中职计算机课程力求着重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计算机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更加关注对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课程的内容和设置从学生日常实际的学习、生活入手,更加贴近生活,同时,针对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发展,中职计算机课程也不断更新、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性。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和大学计算机课程相比,中职计算机课程的另一个显着特征就是能够与职业需求相融合,突出实用性、实践性、技能性,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及创新思维能力,关注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并能在职业岗位技术进步与发展中适应不断变化的新需要,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有较强的就业导向性,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开设中职计算机课程,为学生打开一扇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窗户,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不断提高学生应用技术的水平;提高他们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等。同时,让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使学生真正具有信息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

  3.1.3 学生情况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一般以中招落榜生为主。中职学生往往基础知识掌握薄弱,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制力差、学习的意志力不足,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普遍比较被动,进一步深入学习有较大难度。这些都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群体的普遍特点。

  尽管中职生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但是,他们身上也有无法掩盖的鲜明特色。中职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对它们投入更多的关注和思考,进而想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其次中职学生普遍经历了中考的挫折,还有的同学接触社会较早,大部分很少产生自视甚高的想法,往往有一定的自卑心理,自身定位不高。与同龄人相比,更加懂事、乐于互相帮助,也愿意从小事做起,学习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来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和理想。大部分的学生仍具有学习的渴望,渴望成功的体验,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认同。基于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可以说他们还是具有相当大的可塑性。教师可以从学生角度来思考,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的各种需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学会知识和技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确立自己的人生定位。

  3.1.4 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作用和优势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的应用,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数字故事还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情感体验。

  1、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至少拥有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存在这九种智能。在数字故事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无论是自己独立解决,或者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都不太可能只运用到其中的某一种智能,而是多种智能综合利用起来。当然,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优势智能,在小组分配时,教师有意识把优势能力不同的学生分配在一组,尤其是那些不善言辞、性格内向的学生,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字故事中发挥自己的多元智能,都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2、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情感体验

  故事的讲述,原本就是与受众的情感交流与沟通的一种手段,通过故事,人们可以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数字故事这种形式,比以往的讲故事更加生动、形象,置身在数字故事的氛围和环境中,更加能够使学生感同身受,留下深刻印象。在数字故事的制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选题,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遇到困难时,学生产生向上的情感,自我鼓励,自我打气,从而不断克服困难。

  与同学、教师的交流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也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字故事制作完成后,学生对于它的反思也是情感体验的一个集中点,通过反思,学生从被动的受众转为主动的传播者,促使学生转换角色,思考自己未曾想到的细节,也会思考如何能够更加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使受众更加融入到数字故事所营造的场景中,这个过程都能让学生体验到以往未曾涉及到的各种情感。

  3、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

  媒体素养就是一个人认识、评判、运用传媒的态度与能力,是指人们面对传媒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制造能力、思辨性反应能力等。现代的社会是信息的海洋,良莠不齐的信息对于三观还未完全成型的学生来说,很容易迷失在海量的信息中,从而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不良的影响。数字故事的制作过程不可避免的要与各种信息接触,教师通过这个时机引导学生对于各种信息加以认识和辨别,对于信息不是一股脑的全盘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大脑进行分析,带有批判性的角度去解读。另外,媒体素养还包括对于版权的重视,学生在制作以及发布作品的过程中,教师教育学生要有版权意识:对于转载要有出处,原创作品也有版权等等。通过这些措施和方法,学生的媒体素养得到提高,培养媒体素养不是一句空话,才能落到实处。

  3.2 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目标

  虽然国家教育部还未正式出台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的专业标准,不过对于一线的专业教师来说,长期的教学实践,对于课程设置及要求、培养目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也有了一定的把握。笔者认为中职计算机课程的目标,就是努力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基本操作方面的技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具备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常见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应用计算机,体验通过计算机技术获取、处理、分析和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还帮助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并在法律许可范围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为了更加清楚的呈现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目标,我们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结合起来,从各种不同的智能表现,来看一看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目标。

  促进语言智能的发展: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数字故事,核心是故事,语言、文字的表达依旧是其内在的精髓。在数字故事的制作过程中,从最开始的学生间的讨论交流、数字故事文字的表达、情节的展现、后期的配音等,无一不都促进了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

  促进逻辑数学智能发展: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让一个故事吸引人,考验很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有没有硬伤。在数字故事的创作中过程中,如何做到符合大众的认知规律、不出现逻辑错误,事物的发展符合逻辑顺序,这些都是逻辑数学智能发展的表现。

  促进肢体动觉智能提升:坐着闭门造车是不行的,不管是去图书馆翻阅资料,或是拿着数码产品在室内户外取景,或是十指在键盘上翻飞,肢体动觉智能都在不经意间得到了提升。

  促进空间视觉智能的提升:空间智能表现为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数字故事的本身是通过多媒体形式来表现故事,多媒体形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空间视觉因素。数字故事整体颜色搭配、图片的处理、幻灯片的排版、数字故事情节串联板、后期的编辑处理等过程都是对空间视觉智能的提升。

  促进音乐智能提升: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来表达音乐的能力。

  数字故事不管是通过抑扬顿挫的后期配音、或是选择合适的,表现主题的背景音乐,都是对音乐智能的提升。促进人际智能发展: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

  小组活动中,学生之间互相协作,并且积极的相互支持;对于来自他人的不同意见,给予倾听和配合,同时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理解,从而创造和谐的融洽的团队关系。

  促进内省智能提高: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数字故事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身的优势、不足和产生的一些不良情绪,以及同学对于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促使学生对自己进行不断的评价与反思,从而内省只能得到了提高。

  促进探索智能发展: 通过数字故事,对于一个事件或是思想有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认识。对于一个事物或者问题,能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观察和分析,这些过程都帮助学生发展了探索智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会多了一双“发现的眼睛”.数字化故事应用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多种智能。各项智能的不断发展,为能力的不断提升打好了基础,进而为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更好的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铺平道路。

  3.3 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数字故事的创作是一种新型的教学与学习的方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深入掌握课程目标及要求,具体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授课对象,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在这当中,强调学生为主体、强调小组协作学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学习生活进行探究活动,最终通过数字故事的形式来展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同时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知和看法。实施过程通常分为:确定数字故事主题阶段、拟定活动计划阶段、开展活动阶段、作品形成阶段、作品展示阶段这五个基本的阶段。

  1、确定数字故事主题

  在确定数字故事主题之前,需要先进行分组。学生们自主进行组合,然后教师根据差异互补的原则,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特长的基础上,为每个小组进行合理安排,使得每个小组都有擅长不同技能的学生,从而为每个学生发挥自身的水平提供良好的平台。数字故事主题的确定,是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开始,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经历等进行选择。不过从实际的教学中看,学生的选择有的大而空,不太具备可操作性,还有的脱离现实,不具备实际的意义等。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选择加以引导和启发,提供几点参考性的建议:受数字故事自身的时间、制作时间、观众的接受范围等限制,数字故事主题可以选择容易编排的,情节不易过于复杂。

  受学生认知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一段时间内搜集到资源等限制,数字故事的主题要有一定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主题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以促进观众的思考。

  教师作为指导者参与到学生对主题的确定中去,通过对学生选题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对主题进行适当的修改或调整,从而保证数字故事顺利的开展。

  2、拟定活动计划

  拟定活动计划是对活动进行详尽的计划和规划,是后续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计划拟定的越充分,越细致,越具有可操作性,活动开展的越顺利。

  一般主要包括时间安排计划和活动安排计划。时间安排计划是学生对数字故事制作所需时间进行的整体规划,包括每个环节及最终所需时间的规划。活动安排计划是对在数字故事制作过程中涉及到的活动进行规划,比如:指导者、时间、组织形式、活动目标、活动内容、人员的分工、预期的作品、评价方式等。

  学生在制定计划时往往过于理想化,容易忽略现实的实际情况、主客观因素等对活动产生的消极影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给予一定指导,从各个方面对于计划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视,指导学生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带来的影响,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的活动计划。

  3、开展活动

  这个过程是数字故事教学活动的主要阶段。学生按照活动计划的安排,有条不紊的围绕主题,进行具体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可以是独立学习,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上网查询资料、讨论交流、采访询问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技能和掌握了许多技巧。最后学生以数字故事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作品,表达学生内在的思想和内涵。教师在这个阶段中,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探究活动,并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予以帮助和解决,尤其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同时克服各种消极心理。

  4、作品形成

  学生们根据搜集到的与主题相关的各种文字、图片、音频素材等,结合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完成小组的数字故事。这个过程,除了是对学生前期活动的检验之外,更多的是学生多种知识、技能、情感、创造性的集中体现。当然,数字故事的评价方式也和以往的评价方式有区别,多个角度关注学生的表现,从整体性、过程性、多元性等方面来进行评价。

  5、作品展示

  数字故事作品完成后,学生都迫不及待的进行展示和交流。渠道和途径有很多,一般通过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也可以对参加活动的全体人员交流。更加可以扩大范围,通过班级、学校、网络等各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分享思想与观点、共享知识与技能,交流体会和感悟、开展反思和重建,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以积累更多的数字故事制作经验。

  从上面可以看出,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实施的这五个阶段是一环扣着一环,环环相扣,不断深入,有机结合,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3.4 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对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进行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不是随意漫无目的设计,否则收不到所要达到的实际效果。以下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1、突出主体原则

  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予以体现和加强。从一开始的选择数字故事主题、情节的编排、图片的选择与编辑、音乐的选择与编辑以及作品的加工和发布等,都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按照学生自己的想法开展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实践。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是指导、启发和协助的作用,教师提出的建议,不能包办甚至代替学生的决定。教师让学生自主地实践、体验、创新,评价,从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从而形成相应的能力。教师需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各种灵感得以迸发,思想火花在作品中得以表达,让学生的智慧之光在作品中得以体现。

  2、贴近生活原则

  中职阶段学生的特点之一是好奇心强,同时面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愿意去进行探索研究,尤其是对生活中的问题容易产生极大的兴趣。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进行设计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数字故事主题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实践和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制作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字故事。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需要学习的知识融入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中,从而让学生在了解、深入、剖析、解决问题的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广泛参与原则
  
  通过前期分组,每个同学都有所在的小组,达到了人人有组织,人人有事做的局面,通过这些保证了每个同学都能融入到数字故事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另外,数字故事的制作涉及多个领域,其中不乏具有专业性的问题,是需要专业人士来进行答疑解惑,仅仅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探究,有可能还不足以克服这些困难。

  所以,数字故事的创作范围应该不仅仅限于小组内的同学,还可以向外进行拓展,从多方面寻求帮助和协助。遇到软件技术方面的问题找计算机老师;对于图片的编辑、色彩的搭配没有感觉的话可以求助于美术老师;找不到合适的背景音乐?

  问问音乐老师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求助的对象不仅仅只限于学校的教师,那些具有一定专业程度的学生家长、社会团体或是志愿者,都能为数字故事的制作出一把力。在与小组外的人员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也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数字故事的品质也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4、最优化原则

  由于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是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并且在每个小组中,成员都是差异互补的。所以,为了更好的对学生的能力有所了解和认识,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发放能力调查问卷。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能力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原来的自行分组,教师对分组进行调整和优化,做到每个学生的能力都不浪费,都能在小组中发挥最大的优势,使得学生间能力互补,小组学习达到最优化。

  3.5 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评价

  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学生努力的方向和继续学习的信心。传统的评价方式通过容易测量的目标对学生进行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也忽视了对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视。传统的评价方式只能对学生的成绩有所了解,对每个同学都是整齐划一的评价体系,一刀切的方式难以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程度和学习动机的大小,也往往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能力差异。以单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划分,从而造成学生学习不积极主动,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为了多方面挖掘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通过数字故事的创作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提升自我,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采用的评价应该是一个多元的、全面的评价模式。

  1、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充分发展;既要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做出评价;既要对学生间的横向比较做出评价,更多的是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从而使得更加突出评价的促进和鼓励功能,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坚定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

  2、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评价

  从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的选择,到加工组合成表现主题的数字故事,无一不体现数字故事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否从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或者是自己寻找各种方式加以解决,或是与小组内同学合作解决,解决之后能否进行反思并表达出相应思路和大致过程,这些都是教师可以进行评价的几个方面。

  3、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一改以往只有教师才能进行评价的方式,让学生个体、小组,甚至家长、其他教师、社会团体等都参与到评价中来。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进行教学时,教师起到组织者的作用,通过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小组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不同对象评价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角度,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全面而有深度的反思。

  4、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为了实现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的评价,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多角度、多侧面的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档案袋评价、评价表评价能够从多个角度收集学生信息,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以及真实表现。

  档案袋中含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资料,包括学生的活动计划书、活动记录、搜集的各种资料,讨论稿等等,全面的描述与记录了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教师定期查阅、反思学生的档案袋,就能对学生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和评价,也能鼓励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活动有一个连续性的反思,进而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学习的每个过程。

  评价表评价是在作品开始创作之初,就告知学生作品的评价标准。它清楚的描述了每个阶段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以便让学生在创作和展示时能够按照标准来执行。完成作品后,可以根据评价表中的细则,个人、小组、教师共同进行评价。每个学生由被评价的对象转变为评价的主体,由被动转为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被极大的激发出来。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