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经济社会学论文

分析山东旅游系统与城市系统耦合协调关系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6-09 共6396字
论文摘要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旅游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功能,日益成为推动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动力,旅游城市化成为城市化的一种重要模式.国外关于旅游与城市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起步较早,Mullins在20世纪90年代最早提出“旅游城市化”(tourism ur-banization)的概念,认为旅游城市化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城市观的一种城市形态,是一种建立在享乐的销售和消费基础上的城市化模式,并以澳大利亚著名的旅游城市黄金海岸和阳光海岸为案例分析了旅游城市化对当地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Gladstone引入“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的概念,对美国的旅游城市进行了划分,并将旅游城市化类型进行了研究.Hannigan,Judd等也对旅游城市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国内关于旅游城市化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陆林较早指出旅游城市化是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并与葛敬炳对旅游城市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黄震方、王冬萍、李鹏、陆林、朱竑、李璐芳、安传燕、丁娟、吴国清、焦华富、葛敬炳、李芸、罗彦等从旅游城市化的概念界定、动力机制、模式及特征、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随着研究的深入,旅游发展与城市之间关系的研究引起较多学者关注,罗文斌、翁刚民、张鹏、邬永强、王辉、高楠、董亚娟、詹新峰、王迪云分别从旅游与城市发展、旅游与城市环境、旅游与城市文化等角度开展了研究.考察以往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目前对于旅游发展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就研究的区域而言,多集中于单一城市,而就大尺度比如省域单元乃至国家单元的研究尚需进一步加强.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以旅游大省山东省为研究单元,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评价模型,通过构建旅游系统与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山东省的旅游系统与城市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制定城市旅游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1、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与指标体系构建

  1.1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陆地总面积为15.71km2,近海域面积17km2,下辖济南、青岛等17个市.山东省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区之一,2011年,山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 361.9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9.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 335元.同时,山东省也是我国旅游大省,2011年,共接待入境游客4 242 277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 736.6亿元,其中,入境旅游收入255 076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3 573.7亿元.本文的研究区域为山东省17所地级市,主要数据来源于2012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以及各地级市统计公告.

  1.2指标体系构建

  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是对旅游发展与城市发展各个因素之间在演化发展过程中良性互动关系和协调性关系的定量评价.旅游发展主要是指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水平,直观体现在其旅游收入和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方面;城市发展是包含诸多因素的综合概念,总的来看,它是指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整体发展.城市旅游的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较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良好的城市环境都是旅游发展的有力支撑,城市旅游的发展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流动,有利于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
从以上观点出发,从旅游水平、经济水平、社会发展、城市环境等4个因素入手并遵循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建立了山东省旅游与城市发展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表1).

论文摘要

  2、研究方法

  2.1熵值法在信息论中,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度量

  某项指标的指标值变异程度越大,信息熵越小,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该指标的权重也越大;反之该指标的权重越小.熵值法能够克服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以及多指标变量间信息的重叠,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等研究领域.熵值法的主要计算步骤有构建原始指标数据矩阵、数据标准化处理、计算熵值、差异性系数级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等,最后得到第i个样本地区综合功效:

  论文摘要

  式(1)中,yij为数据标准化值,zj为权重.

  2.2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

  2.2.1 耦合度模型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

  旅游系统与城市系统之间存在着交互耦合的关系,当旅游与城市系统之间相互配合、互惠互利时,耦合为良性;当二者相互摩擦、彼此掣肘时,耦合为恶性.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概念及其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推广得到多个系统的相互作用耦合度模型.

  论文摘要

  式(2)中,耦合度C∈ 0[ ,]1,n=2,Ui为各子系统的综合功效,当C=0时,耦合度极小,系统之间处于无关状态且向无序发展;当C=1时,耦合度最大,系统之间达到良性共振耦合,系统将趋向新的有序结构;耦合度越大越好,反之亦然.

  2.2.2 耦合协调度模型耦合协调度综合了旅游发展和城市发展的耦合状况以及两者所处的发展层次,反映了旅游发展和城市发展的整体协同效应,比耦合度模型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以及更广泛的应用性,计算公式如下:

  论文摘要

  式(4)中,T为滨海旅游与城市发展综合协调指数,反映两者整体协同的效应或水平;D为耦合协调度,且D的值也在0~1之间;C为耦合度;α和β为待定系数,本文认为旅游发展和城市发展都很重要,因此取α=β=0.5;U1和U2为旅游发展和城市发展子系统的综合功效.根据目前学术界主流的分段方法即中值分段法以及研究需要分别将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别划分为4种类型(表2).

  论文摘要

  3、结果分析

  根据熵值法计算公式、耦合度模型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结合源数据,得出山东省17所城市的旅游系统得分、城市系统得分、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结果见表3.

  论文摘要

  3.1滨海旅游与城市发展水平分析

  由表3旅游系统得分可以看出,山东省旅游发展得分前5名的城市有青岛、烟台、威海、泰安、济宁,旅游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其当地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以及区位条件密切相关,旅游发展水平处于前3名的青岛、烟台、威海,这3个城市地处山东半岛,海洋旅游资源丰富,也不乏丰富的陆地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知名度享誉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起步早,并且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距离国内外发达地区较近,区位条件优越,因此旅游发展水平在省内位居三甲,泰安和济宁,此两所城市主要依赖其著名的旅游资源保证了其旅游业的发展,泰安以东岳之尊泰山闻名,并一直致力于泰山旅游的开发建设,济宁则主要围绕圣人文化和运河文化等发展旅游业.

  后五名城市分别是聊城、枣庄、滨州、菏泽、莱芜,这些城市,要么是旅游资源缺乏特色和竞争力,要么自身经济基础欠佳,且此五所城市区位条件欠佳,使其旅游发展较为落后.分析城市系统得分可以看出,城市发展水平处于前5名的城市有威海、青岛、东营、烟台、淄博,后五名的城市分别是枣庄、济宁、泰安、聊城、菏泽.城市发展水平的优劣,根源于当地的经济基础、区位条件以及政策.

  城市发展前四名的城市,均为山东沿海城市,地处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淄博则处于胶济沿线地区,经济基础较好.而后5名的城市,几乎全部处于鲁西、鲁南地区,为山东经济发展的低梯度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市政投资建设不足,导致其城市发展落后.

  通过计算旅游系统和城市系统得分的极差和标准差,旅游系统得分的极差和标准差分别是0.959、0.280,城市系统得分的极差和标准差则是0.464、0.172,可见,就全省来看,旅游发展水平市际之间的差距要远大于城市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根据旅游系统与城市系统的得分制作成山东省各城市旅游系统与城市系统得分柱状图(图1).

  可将山东省17所城市分为城市发展滞后型和旅游发展滞后型两种.其中,属于城市发展滞后型的城市有青岛、烟台、济宁、泰安,此四所城市旅游发展水平要高于其相应的城市发展水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交通设施、市政设施等,通过城市建设为其旅游发展提供支撑是其今后应采取的措施;济南、淄博等13所城市均为旅游发展滞后型,即其城市发展水平要高于其旅游发展水平,其旅游经济发展的潜力未释放出来,对于此类城市而言,今后应该采取合理措施来促进旅游业发展,实现旅游与城市“互动”发展.

  论文摘要

  3.2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分析

  由表3的耦合度结果结合表2的分类标准可以看出,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的城市有烟台、威海、青岛、济南、济宁、临沂、潍坊、泰安、日照、淄博,这10所城市城市发展水平和旅游发展水平较省内其他城市较好,旅游系统和城市系统耦合较好,两系统呈现有序状态.

  处于磨合阶段的城市有聊城、枣庄、德州、东营,这四所城市城市发展水平要高于旅游发展水平,旅游发展还存在较大空间,通过发展旅游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是今后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处于拮抗阶段的城市有菏泽、滨州,此两所城市,旅游对城市发展构成拮抗.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的城市为莱芜,旅游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

  总体来看,就耦合度而言,四种耦合类型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9%、24%、12%、6%,可见,高水平耦合的城市所占比例较高,全省整体而言,旅游和城市耦合较好.根据耦合协调度的计算结果,结合表2的分类标准,处于高度协调状态的城市有青岛、烟台、威海,此3所城市旅游和城市发展处于良性的协调阶段,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其经济发展,进而促进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

  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又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二者协同效应明显;处于中度协调状态的城市有济南、济宁、泰安、潍坊、淄博、临沂、日照,此7所城市,旅游系统和城市系统处于中度协调,其中,济宁和泰安旅游对于城市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城市对旅游的支撑作用,旅游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而城市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约了旅游发展,为旅游提供的支撑作用有限,剩下的5所城市,旅游对于城市发展的贡献则有限,通过合理规划,加强旅游宣传力度,提高旅游业总体实力,以增强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度是其今后需加强的方向;处于低度协调状态的城市有东营、德州、聊城、枣庄、滨州、菏泽、莱芜,这7所城市,要么是因为其城市固有的旅游资源禀赋的制约,要么是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旅游和城市的协同效应较差,通过合理的调整结构和布局,实现旅游和城市协同发展,是其努力的重点.

  整体来看,山东省目前还缺乏旅游和城市极度协调的城市,中度协调和低度协调的城市数量庞大,实现城市和旅游的良性互动任重道远.

  综合山东省城市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可以将17所城市分为4类:(1)青岛、烟台、威海为城市旅游和谐型(高耦合度高协调度),这3所城市旅游和城市发展相互促进作用明显,城市和旅游共同发展,和谐互动;(2)济南、济宁、临沂、潍坊、泰安、日照、淄博为城市旅游磨合型(高耦合度低协调度),旅游和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关系,要么,旅游对城市促进作用有限,要么城市发展对旅游发展支撑作用较差;(3)聊城、枣庄、德州、东营为城市旅游拮抗型(中耦合度低协调度),旅游和城市发展相互掣肘,拮抗作用明显;(4)城市旅游失调型(低耦合度低协调度)为菏泽、滨州、莱芜,城市发展和旅游发展处于一种无序失调状态,协同促进作用亟待增强.

  4、结论和讨论

  城市旅游和城市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关系.

  从旅游发展、经济水平、社会发展、城市环境等4个因素入手并遵循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建立山东省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的评价和分析,基本结论如下:

  就旅游与城市发展水平而言,属于城市发展滞后型的城市有青岛、烟台、济宁和泰安;属于旅游发展滞后型的城市有济南、淄博、威海、临沂、潍坊、日照、聊城、枣庄、德州、东营、菏泽、滨州、莱芜. 就全省而言,旅游发展水平的市际之间的差异要大于城市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就耦合度而言,省内处于高耦合度水平的城市所占比重较大,旅游和城市的整体耦合水平较高;就耦合协调度而言,处于高水平耦合协调的城市较少,中度协调和低度协调的城市数量庞大.青岛、烟台、威海为城市旅游和谐型;济南、济宁、临沂、潍坊、泰安、日照、淄博为城市旅游磨合型;聊城、枣庄、德州、东营为城市旅游拮抗型;菏泽、滨州、莱芜为城市旅游失调型.

  目前,旅游城市化的研究集中在了概念界定、演化的动力机制、旅游城市化的模式与特征,旅游城市化的影响等领域,而对于旅游与城市的相互作用的强度测定,内在运行机理分析,以及动态模拟预测这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这方面的研究将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MULLINS P.Tourism urbaniz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1991,15(3):326-342.
  [2] 陆林,葛敬炳.旅游城市化研究进展与启示[J].地理研究,2006,25(4):741-750.
  [3]GLADSTONE D L.Tourism urban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Urban Affairs Review,1998,33(1):3-27.
  [4]HANNIGAN J A.Tourism urbanization[J].Current Sociology,1995,43(1):192-200.
  [5]JUDD D R,FAINSTEIN S S.The Tourist City[M].New Haven,CT:Yale University Press,1999,532-546.
  [6] 陆林.旅游城市化: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J].旅游学刊,2005,20(4):10.
  [7] 黄震方,吴江,侯国林.关于旅游城市化问题的初步探讨—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9(2):160-165.
  [8] 黄震方.发达地区旅游城市化现象与旅游资源环境保护问题探析———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1,16(5):53-57.
  [9] 王冬萍,阎顺.旅游城市化现象初探———以新疆吐鲁番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17(5):118-122.
  [10]李鹏.旅游城市化的模式及其规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4(4):97-100.
  [11]朱竑,贾莲莲.基于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旅游化”———桂林案例[J].经济地理,2006,26(1):151-155.
  [12]李璐芳,谢春山.旅游城市化现象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2):166-167.
  [13]安传燕.旅游城市化内涵及动力机制研究[J].现代管理,2008(8):223-224.
  [14]丁娟.山岳型旅游地旅游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以九华山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6):569-570,562.
  [15]吴国清.区域旅游城市化与城市旅游区域化研究———兼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旅游互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1):51-55.
  [16]焦华富,丁娟,李俊峰.旅游城镇化的居民感知研究———以九华山为例[J].地理科学,2006,26(5):635-640.
  [17]葛敬炳,陆林,凌善金.丽江市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9,29(1):134-140.
  [18]李芸.旅游城市化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1(3):22-25.
  [19]罗彦.滨海地区旅游城市化发展模式探讨与深圳借鉴[J].特区经济,2010(3):145-147.
  [20]罗文斌,汪友结,吴一洲,等.基于TOPSIS法的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性评价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8,23(12):13-17.
  [21]罗文斌,谭荣.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关系的定量评价———以杭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2,31(6):1103-1110.
  [22]翁钢民,鲁超.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0(3):28-31.
  [23]张鹏,郑垂勇,丘萍.旅游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基于生态安全视角[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6):172-177.
  [24]邬永强,张玲.大都市边缘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协调性发展研究———以增城市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16):69-74.
  [25]王辉,林建国,姜斌.大连市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度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06,25(1):84-87.
  [26]高楠,马耀峰,李天顺,等.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旅游学刊,2013,28(1):62-68.
  [27]董亚娟,马耀峰,李振亭,等.西安入境旅游流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1):98-101.
  [28]王迪云,夏艳玲,李若梅.城市旅游与城市文化协调发展———以长沙为例[J].经济地理,2007,27(6):1059-1062.
  [29]欧向军,甄峰,秦永东.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理想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8,27(5):993-1002.
  [30]方创琳,WEI Yehua Dennis.河西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J].地理学报,2001,56(5):561-569.
  [31]乔家君.改进的熵值法在河南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4,26(1):113-119.
  [32]韩增林,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J].地理研究,2009,28(6):1508-1515.
  [33]马丽,金凤君,刘毅.中国经济与环境污染耦合度格局及工业结构解析[J].地理学报,2012,67(10):1299-430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