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经济社会学论文

北京市信息产业从业者的经济社会特征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8-06 共4540字
论文摘要

  信息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现代经济的突出代表。 当前,全国多个城市都在争抢信息产业高地,北京市无疑占据明显优势,信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居首。《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报告 2012》显示,在中国的 19 个城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排名中,北京以 0.80 分位列第一,深圳以 0.64 分排第二,上海以 0.43 分第三,其它城市评分在 0.34 以下。 北京市也有意识地将信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根据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统计,2013 年 1 至 10 月, 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已达 3605 亿元,同比增长 9%,比 2011 年同期的 2824 亿元,更是增长了 27.7%。 信息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2006 年的8.6%上升为 2012 年的 9.1%。

  信息产业发展高度依赖信息科技人才,北京市信息产业的发展优势与人才聚集密不可分。 为了保持并持续激发信息产业优势,进而参与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十分有必要深入信息产业的从业群体中,掌握其结构特征、生存状况等实际情况。本文正是立足这一目的,分析北京市信息产业从业者的经济社会特征,促进人才政策的不断完善。

  一、北京市软件和信息产业的人才竞争力

  发展历史较长、研发基础雄厚、对外开放程度高等因素,共同促进了信息产业在北京的发展,而人才聚集是该产业发展最直接的推动者。北京的信息行业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从业人员规模大。 《北京统计年鉴 2013》、《上海统计年鉴 2013》和《深圳统计年鉴 2013》数据显示,2012 年末,北京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员数为 73.2 万人,上海为 28.1 万人,深圳为 20.2 万人。 北京的从业人员数远高于上海和深圳。

  实际上,从国家层面看,信息产业的人力资源供给丰厚是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一大优势。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的《IT 行业竞争力指数 2011》(IT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2011),中国在 IT 行业竞争力世界排名,总体评分排第 38 位,而人力资源排名第 3 位。 人力资源部分的评分由高等教育入学人数、高等教育理科专业人数、IT 行业的雇佣人数和技术能力的质量等部分组成,中国在这几个指标上均有较大优势。

  尽管如此,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比较北京市和硅谷的信息产业人才产出就能发现差距。《硅谷指数 2013》(silicon valley index 2013) 数据显示,2012 年第二季度,硅谷从事信息产业的人员为 30.0 万人,此外从事与创新相关的专业服务工作的人员为 15.4 万。 根据加州经济持续研究中心(CCSCE)的计算 ,2011 年加州湾区 (硅谷所在地 )人口数为 700万,创造的 GDP 为 5560 亿美元,是北京当年 GDP2641.6 亿美元的两倍。 粗略估算,加州湾区通过发展信息产业,以相当于北京1/3 的人口创造了两倍于北京的 GDP。 可见北京市信息产业发展潜力和信息产业人才产出的发展空间之大。

  二、北京市信息产业从业者的重要结构性特征:知识型外来人口大量聚集

  北京市信息产业不仅是外来就业人口比例最高的现代服务业, 也是大专及以上学历就业人口中外来人口比例最高的行业,显示出该产业从业者中知识型外来人口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该行业所有就业人口中常住外来人口占 47.8%,在现代服务业的各行业中排第一位,在所有行业中居于第六位,其它前五位属于传统服务业和第二产业,分别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制造业。与此同时,在各行业的大专以上学历的就业人口中,IT 行业为常住外来人口比例最高的行业。 从表 1 可知,比例为 46.3%,将近一半。

  论文摘要

  另据中关村 IT 专业人士协会和人民大学共同完成的 《中关村 IT 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报告》,2011 年的被调查者中,非北京户口从业人员的比例为 65.3%,2012 年为 71.4%,高于表 1 中的普查数据,部分原因与调查覆盖范围有关,但也侧面印证了外来人口的高比例。北京信息产业外来从业人员比例高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第一,北京市信息产业发展迅猛,户籍人才无法满足旺盛的人才需求,而北京高等教育和教育培训产业发达,各类人才供给量大。 从需求方面看, 北京是国内 IT 产业需求职位数最多的城市。 根据招聘网站“前程无忧网”发布的数据,2013 年 1 月至 11月,北京市 IT 职位招聘数约为 7.5 万个,相比之下,上海约为 7万个,而第三位的深圳不到 4 万个。从供给方面看,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高等教育发达,IT 培训业也发展迅猛,为信息行业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既包括顶尖人才,也包括大量的基层工作者。

  第二,北京市信息产业在华北地区的突出优势吸引了大量周边省份人才。北京周边省市 IT 产业相对落后,工作机会和发展机遇较少。 从上述的全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城市排名中可见,排名前 20 的城市中,华北的城市极少。第一梯队北京、深圳、上海三大城市各自吸引了大量从业者,此外,排名前十位的城市还有成都、南京、广州、杭州、济南、大连、青岛,这些城市除成都以外,均分布在东部沿海省份,整个华北地区只有北京一所城市。 华北地区只有排名为第 14 位的天津进入前 20 位。这使得北京的信息产业在华北地区一枝独秀,自然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者。

  第三,国际经验显示,信息产业为知识型外来人口融入城市提供了重要的职业选择。 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美国的高科技类(STE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岗位中的各细分职业的种族分布特征是,亚裔人口比例最高的职业是软件开发工程师以及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者, 比例均达到 30%,大幅高于亚裔在美国所有劳动力中的比例 5.5%。 信息产业的基层工作时间长、脑力劳动强度大,同时,通用性、操作性强而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负载程度相对较低,为部分奋斗动力足、从零起步的外来人口提供了适合发展的职业舞台。

  三、外来从业者的人才分层与扎根压力

  尽管信息产业被视为高技术、高薪水的行业,知识技术更新换代快速的朝阳产业,但是近几年在从业者内部,“IT 民工”的自嘲式称谓悄然流行开来,这背后反映了该行业在高新技术产业的标签下掩盖的人才分层和高强度劳动。有学者在研究了印度到海外从事 IT 业工作的人士之后提出,“与我们通常设想的大大相反,软件开发和软件服务是高度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在编程、测试和检错(排除程序设计中的错误)的阶段尤其如此。大多数被猎身到海外的印度 IT 工人正从事这些沉闷乏味、 单调且收入偏低的所谓‘驴活’。 ”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一个产业大类,在产业链条上呈现不同的行业细分领域,在从业人员内部也出现了较大分化。《中关村IT 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报告 》显示 ,接受调查的中关村 IT 业从业人员中基层员工和基层管理者的比重之和 2011 年约为 79.2%,2012 年 约 为 88%(见 表 2)。 这 说 明 ,基层员工是信息行业发展的基石,托起了整个行业的创新与活力。 调查报告也显示了基层从业者的劳动强度,每周工作时间超过 45 小时的占一半以上,而每周工作 50 小时以上的占 18%。 周末加一天班的比例为 34.1%。 大部分程序员工作时间长、脑力劳动单调繁重 、工 作压力较大,进而个人生活和社会交往受限。

论文摘要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信息产业从业者的薪水相对较高,但由于扎根北京的难度较大,他们对北京的忠诚度降低,离开北京的意愿开始增长。 《北京统计年鉴 2013》显示,2012 年,北京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为 11.3 万元,仅次于金融业 18.2 万元,是所有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为 7.4 万元的 1.5 倍。 尽管如此,与其他行业的知识型移民类似,信息产业年轻的基层员工扎根北京的难度日益加大。早期从业者有的已经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和较高收入,也有的因为买房置业早而得以定居北京;相比之下,新一代基层从业者的生活压力更大,尤其是住房成本高企,定居北京难度高。 《2012 年度中关村 IT 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10-2012 年,IT 从业者对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工作信心持续提高,而对生活类指数的评价无明显改善,尤其是对房价、物价、空气质量等评价很低。 2012 年被调查者表示在未来两年内不太可能和肯定不会更换城市的比例为 42.0%,均低于 2011 年的 60.8%。 可见,尽管北京市信息产业人才规模大,但潜在的人才流失风险已经显现。

  四、北京市信息产业人才政策的隐忧

  北京市引进人才的主要政策渠道为应届毕业生落户。计算机相关专业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在落户北京时享有政策倾斜。 首先,计算机专业长期位列北京市引进非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的紧缺专业,而招收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高科技公司在争取户口指标时有一定优势;其次,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广泛,部分户口指标较多的中央直管单位和部属单位也大量招收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使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落户机会相对较多。本世纪初还曾出台专门针对中关村的应届生落户政策。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引进接收北京地区普通高校非北京生源毕业生,2001 年不作数量和专业限制,2002 年和 2003 年还规定了政府部门需在一定时间期限内协助办理落户手续,2006 年则改为优先办理落户手续。

  针对非应届毕业生外来从业者的人才政策主要是办理工作居住证。 2003 年北京市开始实行工作居住证政策。 工作居住证的申请基本要求是有 2 年工作经历,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或中级及以上职称。外来就业者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需要由用人单位提交申请,而北京市明确提出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等单位申请。 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持有者在购房购车、子女入托和进入中小学等方面享受本市市民待遇。

  北京市信息产业人才政策存在的隐忧是,现有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人才政策重点关注引进高端人才,对作为产业基石的广大基层从业人员的政策关注和扶持力度有限。 人才政策、科技创新创业政策、功能区发展政策等共同鼓励引进高端人才,不仅为高层次人才落户,也为他们在创业、研发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例如,北京市 1999 年开始在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人才引进政策。2010年初,中关村拓展人才引进的范围,到 2011 年 2 月,共引进人才741 人,其中骨干技术人才 516 人 ,高层管 理人才 147 人 。 《2011年中关村人才特区引进人才专项计划》也显示,计划引进的人才涉及 213 家企业的 468 个高层次岗位。 这说明人才引进的门槛较高且人数有限。然而,前述分析表明,信息产业从业人员以知识性外来人口为主体,基层员工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基石,年轻一代的IT 从业者们在为北京市打造支柱产业、 塑造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不断面临房价房租高企、生活压力大、安居乐业难度增加的压力,人才流失的迹象已经出现,如不加以重视,已有产业优势必将受到其他正在兴起的城市群的冲击。

  发展信息产业应该着眼从业人员的整体结构,对占主体地位的一般从业者给予有力的政策支持。 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产业是由各细分行业构成的产业集群,健全的产业链条必须由庞大的一般从业人群支撑。 为占据产业高地,对包括高端人才在内的各层信息产业人才的竞争正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激烈展开。在合法移民由家庭团聚型移民向技术移民不断倾斜的全球趋势下,国内顶尖高校的计算机系已不乏毕业生直接进入美国的科技公司如谷歌、脸谱等工作。 当前,北京市正在“研究控制人口规模的治本之策”,为了使我国信息产业不断壮大,不断提高北京市的国际竞争力,有关政策应避免伤及包含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在内的广大知识型移民。

  参考文献:
  [1]项飚.全球“猎身”: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的技术劳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