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10篇(9)

时间:2017-07-03 来源:未知 作者:李编辑 本文字数:46331字
  (2)性别差异比较。
  
    
  对男女小学生孤独感总分、心理健康各维度和心理健康总分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表 6 显示,学习焦虑、社交焦虑、孤独倾向和孤独感总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女生的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过敏倾向以及心理健康总分显着高于男生,冲动倾向则显着低于男生。
  
  (3)城乡间差异比较。
  
  对城乡小学生孤独感总分、心理健康各维度和心理健康总分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发现,在社交焦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孤独总分和心理健康总分上,不同家庭所在地小学生都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过敏倾向上,农村小学生得分显着低于城镇小学生(p<0.05),在自责倾向上,农村小学生显着高于城镇小学生(p<0.05)。
  
  (4)民族(汉、回、藏族)差异比较。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学习焦虑、社交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以及心理健康总分上,不同民族小学生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事后多重比较(LSD)表明:在学习焦虑上,回族学生得分均显着高于汉族和藏族(p<0.05);在社交焦虑上,回族学生显着高于汉族(p<0.05);在自责倾向上,回族和藏族学生均显着高于汉族(p<0.05);在身体症状上,回族学生显着高于藏族(p<0.05),藏族学生显着高于汉族(p<0.05);在心理健康总分上,回族学生显着高于汉族(p<0.05)。
  
  三、讨论。
  
  ( 一) 寄宿与非寄宿中小学生孤独感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寄宿和非寄宿中小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而寄宿小学生孤独感显着高于非寄宿小学生。黄朝晖等研究也认为,住校生的孤独感得分显着高于住家生。[5]这也符合我们的研究,许多寄宿生来自于偏远山区,有些还是留守儿童,远离亲人的关心和照顾,过早地独立生活,过早地体验到了生活的困苦、艰辛和压力,他们忍受着对父母的相思之苦,忍受着内心世界的孤独与寂寞,同时又面临着学习的压力。但是,由于年龄尚小,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和挫折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往往显得较为孤独。
  
  ( 二) 寄宿和非寄宿中小学生孤独感和心理健康的性别比较。
  
  研究显示,中小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中小学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着低于中小学男生。女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早于男生,她们感情丰富细腻,内心体验深刻,对外界刺激感性高,她们善于观察生活范围内的各种人和事,感觉敏锐,自我意识逐步增加,情感、意志、个性等主要心理特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师长、同学等因素的直接影响,其心理变化复杂、波动性也容易受影响。比较明显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爱美,对衣着的穿戴讲究;二是怕苦、累、脏,且羞于在别人特别是男生面前出丑;三是对于美的评判, 很多女生认为体育锻炼会使其变得强壮而失去“柔美”.因此,女生更容易出现害羞、自卑、恐惧等心理,心理健康状况低于男生,但是由于男生天生好斗,遇到问题时易于冲动,传统文化对女生的要求是文静、淑女,因此女生的冲动倾向显着低于男生。对比之下,男生比女生视野开阔,心胸宽广,更乐于吐露心中的不快。
  
  ( 三) 寄宿与非寄宿中小学生孤独感和心理健康的城乡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城镇中学生在孤独感和心理健康上的得分显着低于农村中学生,这表明城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着高于农村中学生;而城市与农村小学生在孤独感和心理健康水平上则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一般来讲,农村青少年要么从小娇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或“小公主”,但在外懦弱,要么被父母疏远,这些青少年一般比较内向腼腆,常常因孤独而烦恼。他们在和大家在一起游戏、学习或做其他事情时,往往经验不足,经常会感到不如别人进而会体会到挫折或失败。因此,他们觉得还不如一个人玩。这样下去,就越来越不知道如何与同学相处。当别人在嬉戏打闹玩耍时,自己就只能在旁边成为看客,可能就会体验到被别人排挤的不良情绪。久而久之,这样会恶性循环下去,遇到人多时不敢参与其中,甚至有的同学会出现社交恐怖的情况。由此出现敏感、自责、恐怖倾向,严重者可能会有躯体上的症状。
  
  ( 四) 寄宿和非寄宿中小学生孤独感和心理健康的民族比较。
  
  研究表明,首先,回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着低于汉族中小学生。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对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的重视,回族父母也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相应地,由于本研究选用的回族学生都是在汉族学校中上学的学生,他们首先要适应汉族学校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学习,由此遇到的困难较多。此外,因为生活在汉族学生的环境中,他们对朋友的选择是有限的,一般小学生还是喜欢跟同族的学生在一起,所以回族小学生的朋友较少,社交焦虑度较高,造成他们比较自卑,由此自责倾向得分显着高于汉族小学生,导致回族小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汉族小学生。本研究选用的藏族学生太少,不足以说明藏族和汉族小学生的问题。
  
  其次,回族中学生的社交孤独感显着高于汉族中学生。目前回族中学生已经能适应这种由大多数汉族学生组成的校园环境,但与汉族学生的交往由于生活习俗的不同始终不能无所顾忌,他们有时候因为信仰还会自动脱离汉族学生群体,这也使得回族中学生依然存在较高的社交焦虑,缺少朋友,孤独感较高,由此引发焦虑、不安全、缺乏归属感,产生恐怖感。
  
  参考文献:
  
  [1] 什么是西部地区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EB/OL].(2005-08-19)[2014-12-10]. 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jiaoyu/8216/42366/42378/3072917.html.  
  [2]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建设5年 间[EB/OL].(2009-08-24)[2014-12-10].新 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8/24/content_11936526.htm.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Z].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601-605,605-609.  
  [4]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手册[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5]黄朝晖,陶芳标,郝加虎。生活满意度在农村学生住宿类型与孤独感中调节/中介效应的分析[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09(3):222-226.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